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94節
全省范圍內,肯定還是能收到的。 可施向南沒有人脈,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可用,要在全省范圍內收貨投入太大、還不一定能行。 她當時也把自己的難處告訴了阮美香。 她果然人脈很廣,立刻給施向南介紹了一個大倒爺。 這個人做的是土產北貨南賣之類的生意。 他的人手遍布在西南范圍內好幾個省,一年到頭都收鄉下地方出產的一切土產。 比如栗子、榛子、蘑菇、松子等等等等。 最妙的是,這個人也知道聞名全國的“傻子瓜子”年廣久,他就有意無意在東北那邊收瓜子,等著到時候往江南賣。 也囤了不少貨。 可惜五月的時候年廣久出了事進監獄了。 他當時還以為這批貨會砸手里,沒想到阮美香把施向南介紹給了他。 阮美香介紹的人,自然是本本分分做生意的厚道人,哪怕是看阮美香的面子,也不會搞坐地起價的事。 他的價格雖然比施向南在本地收的三毛要高,但施向南想到人家是不遠萬里從東北運送過來的,加運輸費也不能只給三毛。 她也答應了。 只是運貨過來需要時間。 那位秦老板的貨還得幾天才能到,阮美香那邊跟個無底洞一樣多少都吃得下。 李小明的超市這幾個月也是瘋狂擴張開新店,最近新店都開到云山縣城里來了,光是瓜子一天一萬的供貨量也早就滿足不了了! 這個缺貨的時間差,施向南總不能跟大老板們說你們等等我進原材料。 “那也不能要他的貨!你看這個人小人得意的嘴臉!恨不得就直接開價五毛五了!” 施向西干的是技術活兒,從來不擅長做生意,所以說出這種置氣的話不奇怪。 但施向南和李唐風不可能也像他這樣。 兩人擺擺手,去了辦公室里商量這件事怎么辦。 那人現在擺明了就是吃定了他們缺貨,讓他降價估計可能性不大。 食品廠要真是這個價格收了,也不可能跟著漲價出售。 那就只能是食品廠讓利了。 逼不得已,施向南還行,可李唐風不太能接受。 “這一次咱們妥協了,傳出去其他人也照著學怎么辦?” “如果這一次五毛收了,后面咱們面對別人怎么收貨?三毛?這個人不可能不把消息傳出去,其他人會認可你的區別對待、仍然按照三毛收購價賣給食品廠瓜子嗎?” “葵花籽漲了價,同樣價格的花生漲不漲?原本就定價比南瓜子又漲不漲價?” “南瓜子事關明年食品廠開發新路線的計劃,不能在這時候留下隱患?!?/br> 最終施向南被說服了:“倉庫里的貨還能頂兩天,先不著急,咱們再想想辦法?!?/br> 第117章 事實上,就連林琴、錢秋雁這些留心食品廠狀況的人都知道,接下來幾天再不補充原材料,食品廠的機器很快就要沒有瓜子可以進行加工了。 這筆賬本來就很好算。 每天收回來多少、賣出去多少。 二者中間相差太大了,倉庫里的存貨用完了就會出現這種問題。 他們都還挺擔心的,但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 眼看著倉庫存貨空了,施向南等人還是沒有想出辦法來。 她就準備要兩輛貨車一起派出去在全省范圍內收貨了。 別說什么送不送貨的。 沒有了原材料,不管哪里的瓜子都供不上了,自然也就不存在耽誤貨車送貨的問題。 不過她還沒有行動,阮美香那邊就傳來了好消息。 “我這收到葵花籽了,數量應該可以供應得上你食品廠五天的出產量?!?/br> 施向南大喜:“美香姐你可真是及時雨!你什么是開始給我收瓜子的、怎么這么快就收上來這么多、難道咱們省里有地方大量種植瓜子嗎?” 她高興地問了一大堆問題,問完了才覺得不妥當,又連忙道歉。 好在阮美香并不在意。 她只強調了一件事:“明年的南瓜子,不管你的食品廠出產多少,都必須批發給我。如果天時不好耽誤了地里南瓜收成,我可以接受酌情上漲批發價,但你一斤都不能批發給別人?!?/br> 施向南本就沒有想過要批發給別人。 省城里有錢人多,真要在縣城里賣兩塊錢一斤的南瓜子,再好吃也沒人舍得買??! 豬rou才兩塊五一斤哪,一斤南瓜子兩塊錢,有這個錢我們干嘛不去吃rou? 南瓜子擱在鄉下豬都不吃的,轉頭就賣的價格都快要追上豬rou價格? 小老百姓們肯定接受不了。 包括李小明現在處在擴張期的連鎖超市。 大城市里的房屋租金、人力成本什么的都比小城市高太多了,而且他開超市需要的店面面積不能太小,大的、地段好的店面不是那么容易租到的。 他從一開始就定的是走鄉鎮包圍城市路線。 九河市先開了八家是因為這是他家扎根的地方。 李小明家里的人脈、以及剛剛起步不能太過冒險等等原因,注定了他只能在自家熟悉的地界開始創業第一步。 事實上他的選擇也沒錯。 在九河市里開了八家超市,生意一直都很不錯。 他的本錢幾乎每天都能上漲一大截,就可以去走他原本定下的擴張計劃了。 開始賣西施食品廠的瓜子花生后他的明星超市進入了快速擴張期,一個月能在各縣里選址、同時開數十家店。 大部分開在鎮上、縣里的超市,里頭就不能出現像是好幾塊錢一斤這樣的奢侈品零食。 把這個貨架裝上別的,一定比賣南瓜子賺得多、來得快。 所以李小明雖然知道西施食品廠新研發出來的南瓜子好吃,但因為它的價格,當然,也考慮到了南瓜子生產數量問題,他暫時還沒有想過進貨。 李小明這么多店、算得上是食品廠目前為止最大的客戶之一了。 他都沒有想進南瓜子,施向南當然也就沒想過把南瓜子批發給其它縣里、鎮上那些只開了一個店的老板們。 事實上批發給阮美香是對雙方都很有利的。 除非施向南的食品廠自己想開像江南那位iy的“西施瓜子”店。 不過她目前沒有這個打算。 那就只剩下批發給阮美香一個選擇。 施向南猜阮美香應該也想到了食品廠的高價南瓜子除了她之外,不好批發給別人。 不過施向南繼續生產小包、拿到省城像是第一次打開市場時那樣寄賣零售,倒是能行得通。 只是費力一點。 但只要是賺錢的事情,哪一樣來得輕松? 只要她想做,哪怕人手不夠,再招就是了。 沒有計劃生育之前,每家三四個孩子都算少的,多得是五六個的,七八個的也不是沒有。 那一批兄弟姐妹多的人,大多數正趕上成家立業的年紀,需要工作掙錢養家的時候。 完全不用擔心會招不到人。 只需要考慮招到的員工文化水平、人品素質高低的問題。 大概也是因為這個,阮美香才會提出這樣的說法。 施向南毫不猶豫地就一口答應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世上賺錢的行業那么多,她不可能什么都抓住。 她還沒有忘記,自己重生回來最大的愿望是帶家里人過上好日子。 賺多少錢、事業有多成功、人生站到什么樣的高度,其實都排在這個最初的愿望之后。 當然也有渴望,但渴求度并沒有那么高。 做得多了也會冒風險,就算不會出事爸媽聽說了也會擔心。 現在食品廠設備也都買回來了,繼續生產、做批發穩穩當當每天大筆錢進賬。 施向南從縣里奔波在回施家洼的路上的時候,早就考慮過一個問題。 她著急欠債盤下食品廠開業,主要就是為了快速賺錢、多賺點錢,給家里蓋個新房子。 不說小洋樓,至少不要是土坯房。 不小心蹭到墻上都能蹭一身的土灰。 下雨的時候就別提了,到處都是泥巴,地上坑坑洼洼的,一腳泥一腳水,又埋汰又需要費力洗衣裳洗鞋。 她要先給自家蓋上磚瓦房、再修上水泥路、院子也弄成水泥的,還要修抽水廁所! 施向南計劃得很周全,馬桶就不用了,蹲坑肯定要弄。 農村里的旱廁實在太臟、也太不衛生了,說實話還有點影響健康。 而且還很危險。 農村人哪年沒有幾個不小心掉進糞坑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