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84節
施向南是個女的都沒有阻擋他們送好煙好酒。 看的馮大山兩人心熱不已。 可惜施向南全都沒收。 她現在頭疼的是另一個問題。 就像她在阮美香家里說的那樣,食品廠開業時日產一萬斤,當時大家都覺得很多、很厲害了。 施向南也這么覺得。 后來李唐風來了,把食品廠職工職責進行了明確分工后,再加上所有工人們都為了獎金,上班時間從不偷jian?;?,工作效率拉滿,一天產量最大的五香瓜子差不多有兩萬斤。 再后來,食品廠實行了兩班倒,產量在原來的基礎上差不多又翻了一倍。 這個數字統計出來,全廠震驚。 施向南還記得當時所有人站在食品廠的大院子里使勁兒鼓掌,拍巴掌拍的手都紅了也停不下來的畫面。 可現在她要跟阮美香這樣的大批發商合作,這個當時震驚整個食品廠的日銷量就又有些不夠看了。 還在想辦法再提高! 可是難道要三班倒嗎? 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施向南不想搞這個制度。 太辛苦了。 現在西施食品廠要繼續招人不難,難就難在,機器的數量是有限的。 現在已經被安排的從早上七點車間的燈亮起那一刻開始,機器就沒有停下來過,一直嗡嗡響到晚上十一點。 她招再多的工人,設備的產能是固定的。 她難道還能讓工人自己用扇子扇干煮出來的瓜子花生嗎? 第105章 很快,馮大山的貨車上的貨就全都拉到了阮美香的倉庫里。 打聽到的消息說阮美香的生意做得很大,這一點施向南幾人之前沒有能親眼看見。 只是從她的穿著、行事風格,還有家里的情況大致能夠看出來。 送貨時親眼看見了她在省城的好幾排保護措施做得很好的大倉庫,他們才算是親眼看見了一點兒省城大老板的派頭。 那些倉庫全都刷了水泥地坪,還有石灰粉刷過的墻壁,看起來干凈又整潔。 倉庫的房頂很高很高。 不管走到哪個角落里都看不見一丁點潮氣。 更沒有發現什么老鼠蟲子的蹤跡。 工人也很多,有個戴紅色安全帽的吆喝了一聲,就有一群工人小跑著過來。 沒用馮大山動手,工人們很快就把貨車上裝的貨全都卸完了。 阮美香也沒有拖拖拉拉,直接把這一批南瓜子的錢付清了。 “東西是好東西,現在全省城的小商店估計都搶著要,我這也算是競標拿下來的貨物,再要說跟我這兒的老規矩一樣清貨一半后付款就有點欺負人了?!?/br> 阮美香當時是這么說的。 施向南也不好奇她說的是真是假,反正她的錢拿到手了。 她這一次帶了一共一萬斤南瓜子上來。 一兩的小袋包裝那種只有兩千斤,剩下的八千斤都是半斤裝和一斤裝的。 反正施向南已經答應全部按照一斤一塊五的價格批發給阮美香了,也就不用管包裝大小的問題。 只是她的南瓜子賣得比較火爆,很多小商販都想找施向南批發。 即便施向南卡著數量,短短三天時間里,一兩小袋包裝的也全都以三毛一袋的價格賣得精光。 也就是說,她轉手給阮美香的南瓜子只有八千斤。 一斤價格一塊五,到手也有一萬多塊錢了。 再加上零賣三毛錢一兩的那兩千斤,扣掉寄賣一袋要給小商販一分錢的利潤,施向南也拿到了五六千。 就連施向南的貨車上裝的準備批發的葵花籽和花生,阮美香也毫不含糊地全吃下來了。 這兩樣施向南帶來的不多也不少,每種三萬斤。 主要是想著這里是省城,再說她是打算批發而不是零賣,這么大一個省城,只要能順利找到合作的批發商,吃下三萬斤瓜子和花生還不是簡簡單單? 一個九河市一天都能賣出去一萬多斤瓜子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阮美香聽到施向南貨車上的瓜子和花生的數量,入庫時清點無誤后,就爽快地一起付清了貨款。 這兩種都是以五毛五一斤的價格支付的。 施向南話說得很清楚,阮美香不管是出于欣賞她還是什么原因,反正她是沒有磨一分的價格,合同上也是這么寫的。 六萬斤的瓜子和花生貨款,再加上一萬斤南瓜子的收入,施向南這一趟到省城,一共有五萬出頭的營收。 當然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她認識了阮美香這個人、跟她談成了長期合作。 跟天長日久、源遠流長相比起來,這五萬塊錢也就不算什么了。 回到食品廠把這筆錢入賬后,施向南跟李唐風說起這一趟省城五天的行程。 他顯然也是這么認為的。 兩人雖然沒有說出口,但都快速算了一筆賬。 目前食品廠的每天產量是三萬八千斤。 這個數字是瓜子和花生的總和。 機器就是那些機器,瓜子和花生烹煮、脫水烘干等等,都是用的一樣的機器一樣的工序,只是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 花生占著機器的時候,瓜子總不能再塞進去,只能排隊等。 當然,因為這兩種產品的銷量不同,因此現在食品廠每天加工瓜子兩萬五千斤、花生一萬三。 南瓜子暫時不算在內。 因為南瓜子收購的數量提不上來,而且眼看著截止明年南瓜大豐收之前,每天收購數量只會下降、不會往上漲。 目前倉庫里已經只有一千斤左右收購回來的生南瓜子了,跟瓜子花生對比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還是每次馮大山、李建國的貨車出去送貨時,回程從來沒有走空,他們都是一路收著貨回來的。 蔣麗麗干這個也算是干熟了。 送貨收貨,她都干得很好,截至目前為止沒有出過錯。 包括李唐風這個副廠長在內,蔣麗麗一個月的工資也屬于食品廠前三那一檔的。 食品廠現在穩定的有每天市里李小明那邊接近兩萬的批發數目。 縣里、和周邊三個市、各縣現在基本統一了步調,基本上是三天批發一次貨物。 花生和瓜子的批發總數量在九萬斤。 平均下來每天三萬,加上李小明那里的一萬多兩萬,食品廠每天批發出去的數目就差不多是五萬斤了。 雖然日營收維持在兩萬五千塊以上,但食品廠維持得很是辛苦,很多時候不加班就完不成這個數量。 這里的加班指的是比七點更早來、比十一點更晚下班。 這還要再加上省城那把的批發數量的話…… 雖然現在那邊的日銷量還沒有出來,但顯然,有阮美香這個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批發商在。 她可不是只批發給一兩個商販,很有可能是省城做零食生意的一大半商販。 每天高出九河市三倍應該不是問題。 這么一來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從哪里變出這么多貨來? “廠長,你跟陳秘書有聯系嗎?” 施向南回過神來,苦笑:“每個月給他匯款之后會打一次電話過去。但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跟他的老板有過任何交集,只在簽合同的時候見過他的親筆簽名。陳秘書很忙,我給他打電話也就是說一聲錢匯過去了。別的沒有多聊過?!?/br> “那下次匯款是什么時候?” 施向南在計算時間。 李唐風已經又說:“能不能問對方要到這些設備的廠商聯系方式?” “當時轉賣給我的時候,他就提過,這些設備都是外國進口回來的?!?/br> 李唐風說:“那也要買。廠子不擴張、增加機器,產量怎么上得去?現在省城那邊的日銷量還沒有出來,但根據李老板、還有鄰市批發數量確定下來的速度,估計也要不了幾天。咱們現在開始想辦法時間已經也要來不及的。目前的形勢來看,為了趕上供應數目,新的機器沒有回來之前,三班倒勢在必行?!?/br> 施向南回來的路上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李唐風說的這些,正是她想到的。 不過有一點她很堅持:“我馬上聯系陳秘書,在新設備回來之前,先安排三班倒,設備一回來了調整回到現在的模式。三班倒不能成為常態?!?/br> 這一點李唐風跟她也有不同看法。 第106章 他從南方來的。 那邊作為經濟特區,比這邊經濟發達沒錯,這幾年全國各地去南方打工的人也一直在增多。 但老話說的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