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36節
施向南被她夸得有點不好意思:“其實這房子錢還欠著呢,連食品廠的錢,我現在背了一大堆債?!?/br> 錢秋雁往外看了看,湊到她身邊去。 “爸叫我來了問問你,小妹你一起背了多少錢的債???” 施向南說了個數字。 錢秋雁嚇得猛抽了一口氣:“這么多!” 她這輩子就沒聽過這么多錢! “你知道就行了,回去別跟爸說。他知道也沒用,只能白cao心干著急?!?/br> 施向南說完又說道:“就是因為背了這么多債,所以我要趕緊賺錢,一刻也不能耽擱?!?/br> 她看了看手上買來看時間用的便宜手表:“大嫂你要不要跟我去看看廠子?看完我們一起去吃午飯?!?/br> 錢秋雁來這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看食品廠。 聽到施向南這么說,她想也不想就一口答應下來,催著她在前面領路。 第45章 施向南準備接手的時候就已經來廠子里打掃收拾過了。 定下來后又專門找了個人到廠里進行整理。 現在的食品廠跟她第一次來的時候已經大不相同。 跟縣里其它的廠子相比起來,除了有點小之外沒有別的毛病。 要是識貨的人進了廠子里面一看就會明白,這里的機器設備比縣里、甚至是市里一些食品廠都要先進。 施向南已經在準備開始干活了。 只是一個小工廠,施向南又著急動工,她就沒打算搞什么開業儀式。 現在沒有投入使用只是因為她的食品廠各種執照還沒有辦下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三個工人還沒有完全談妥。 錢秋雁擔心地問:“怎么了?有人不肯來嗎?” 施向南搖搖頭:“那倒不是?!?/br> 主要是有個人的家里情況比較麻煩。 這些人當初能進私營食品廠打工,一個原因是這里工資給的不低,最大的原因是他們在縣里進不去國營廠子。 是的,就跟林琴的情況差不多。 雖然現在改革開放了,一些國營廠子因為效益不好已經開始出現下崗職工,但畢竟還沒有到大規模下崗潮的念頭。 還是有很多人以能進國營大廠為榮的。 在不少人的觀念中還跟以前一樣,進了國營廠就端上了鐵飯碗,還是可以世襲的那種。 實在進不去才會考慮自己干、或者是進私營廠。 施向南聯系這三個會用食品廠設備的人全都是國營廠進不去才來的這個私營廠子。 家里人本來就不滿意。 結果干了沒幾個月廠子直接倒閉了。 他們的家人更是怨氣沖天! 施向南為了能盡快開工,拿到聯系方式后立刻就找到了三個人家里。 為了增加可信度,還把朱大姐也帶上了。 其中兩個人的家里一聽又是私營廠先是不高興,然后聽說是最近縣城風靡的香瓜子工廠。 他們都吃過或者是聽說過。 施向南再拿著瓜子現在一天的大致銷售量勸一勸,對方也就被說動了。 那兩個人也還沒有找到別的活兒,隨時都能進廠上工。 還有一個就比較麻煩。 他家里有人生了病,缺錢缺得厲害,原來的食品廠倒閉后他沒了工作,立刻就去找下一個了。 為了多賺點錢他根本不挑,什么活兒都愿意干。 這種不挑的就很容易找到活兒干。 施向南找去的時候,人家已經在另一個小工廠干了兩個月了。 即使她拿出了香瓜子的名頭、開出了比他現在的工廠更高的工資,對方也沒有被說動。 施向南去了好幾次都被拒絕了,只能暫時放棄。 好在那兩個人說了,這些外國進口回來的機器都很先進,cao作都很簡單,他們兩個也夠用了。 施向南想著不行開始作業后她也去跟著學! 反正是不能再拖了。 今兒又是個陰天,縣城里的天氣都很涼,更不要說村子里了。 不用錢秋雁多說施向南都可以想到,今天肯定又要減產。 她的廠子動起來,順利的話以后就再也沒有這種顧慮、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 家里農忙,錢秋雁來了很快就又走了。 施向南在縣城里放出了三毛錢一斤收瓜子的消息。 雖然家住在縣城里的人沒有地能種葵花籽,自然也就沒有瓜子可賣。 可誰家還能沒幾個鄉下親戚???! 再說縣城四周都還有不少小村子呢。 這些人一聽說有人三毛錢一斤收瓜子全都蜂擁而來。 施向南一下午就收了上千斤瓜子。 還有更遠的人陸陸續續趕來賣瓜子,一時之間連西郊這邊大路上的人都多了起來。 施向南這次收瓜子的地點就在工廠里。 也就是說,連二次搬運的功夫都省了。 林琴跟父母商量過后,決定要來施向南的食品廠上班,因此收瓜子的事情都是她在處理。 施向南要負責招人面試培訓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施向南招工要面試的嚴格說起來都是熟人。 比如她二叔家的施向華和三叔家的施向平都來了。 說是他們家里人多忙得過來,家人都同意他們來小妹的廠里干活了。 跟他們一起的還有施家洼的五個小伙子。 施向南仔細問過,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都上到初中了。 其中一半是高中上了一半輟學的。 已經很不錯了。 就全都收了下來。 這就七個人,加上那兩個cao作機器的技術工,還有施向南本來通過朱大姐招的五個走街串巷的零售人員。 廠子里再加上施向南和林琴,還有個看大門的馬叔。 村里還有暫時走不開的施向西、黃家兄弟倆,包括大嫂錢秋雁也可以算上。 等工廠正式開業了之后,他們也要調到廠里來。 全都加起來的話,施向南的廠子目前總共二十一個人。 按照施向南目前的計劃,這個人數已經可以開始啟動了。 后面發現缺了人手,可以陸續再招收。 村里來的小伙子們有施向華和施向平帶領,一個比一個勤快。 很快就把廠子里里外外又收拾了一遍。 設備擦洗、廠房打掃、包括廠子四周的荊棘野草進行清理、廠子到大路上那不到二十米的短短一段路也拿鐵锨來回平了。 期間林琴媽還抽空來廠子里看了看。 她在縣里最大的紡織廠工作,她看了也點頭,說明這廠子雖然小,但的確已經很像樣了。 中間還過了一個國慶節,各種執照才全都辦了下來。 施向南跟家里人商量過后,給自己的食品廠起名叫“西施食品廠”。 “施”是施家洼的施,也是施向南的施。 西嘛,她們地處大西北,施家洼又在大西北的九河市云山縣的最西邊。 “西施”又是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一說大家就能記住,響亮。 就連朱大姐聽到施向南說起自己食品廠的名字都連連點頭。 “這名字好!好聽!好記!也有意思!” 正式開業的那天。 施向南應大家要求,去城里買了四掛鞭炮。 寓意四季發財。 食品廠的大門口掛了兩掛,廠房門口掛了兩掛。 吉時一到,幾個小伙子一起將鞭炮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