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6節
第22章 林琴第一次自己掙錢,非常興奮:“你煮的瓜子太香了,只要嘗過的多少都會買!你看我這么快就賣完了?!?/br> 她說完才注意到施向南的兩個籮頭都空了,頓時驚了:“你也賣完了?!” 施向南去的遠,一次可挑了兩籮頭,整整六十斤哪! 不像她隨時能回來拿,出門時就挎了一個平時家里買菜用的竹籃子,攏共也就裝了一二十斤。 兩個人一起回了林琴家,一人倒了一大杯水喝。 施向南說道:“咱們人還是太少了,要多找點來,爭取整個縣城都是賣咱們瓜子的人?!?/br> 林琴“啊”了一聲,想到她說的那幅畫面有些激動:“你是說要多請些人嗎?我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擔心,你帶的錢夠不夠?” 施向南笑了笑:“我有貨就夠了。這樣,明天我們再賣一天,盡量多去些地方?!?/br> “多去些地方?看看別人愛不愛吃你的瓜子嗎?我覺得肯定沒問題!這瓜子聞著就很香,咱們這兒的人從來沒吃過,吃得多了要是像你說的那樣,不臟手不上火,來買的人肯定會更多?!?/br> 施向南點頭:“孫海不是還在廠里上班?他明天還能來嗎?” 林琴點頭:“他這個星期是夜班,白天都在家。孫海后媽沒工作,孫海在家她就摔摔打打的讓他睡不成,還故意讓他餓肚子。還不如出來掙點錢握在自己手里,至少不會餓著?!?/br> “那行?!?/br> 傍晚氣溫漸漸降下來了,孫海才拎著一個空籮頭回來了,滿頭滿臉的汗。 看見坐在樹下乘涼的施向南二人他就跑過來。 還沒開口,林琴就搶先說道:“賣完了?” 孫海使勁兒點頭,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一個裝得鼓鼓囊囊的塑料袋拿出來雙手遞給施向南。 他低聲說:“錢都在這兒,我沒動?!?/br> 三人進了屋里,施向南把塑料袋打開,里面花花綠綠的一堆毛票,她快速數了一遍。 不算提兜里讓人免費嘗的瓜子,孫海一個大籮頭里裝了五十斤瓜子全賣完了。 他不會跟人磨嘴皮子,就咬死了六毛五一斤,寧愿一筆生意做不成也一分不讓。 因此錢倒是好算。 一共就是三十二塊五。 但施向南數了一遍發現塑料袋里裝了三十五塊錢。 “多出來的兩塊五是哪來的?” 孫海緊張地說:“多數人都是嘗幾顆瓜子就要買,抓一大把的只有三個。你裝好袋的瓜子賣完了,我要回來,前頭買了瓜子的人又來買,就把提兜里剩下的瓜子都買走了?!?/br> 他說得清楚:“借了一個賣菜的大叔的稱,稱了三斤八兩,那個大姐給了我兩塊五?!?/br> 這人可真老實。施向南有點意外,但又不那么意外。 他要不是這么老實,一個大小伙子也不會被后媽欺負得天天餓肚子了。 本來還想著是不是要換個嘴皮子利索的人,畢竟售貨員,最要緊的就是一張嘴。 這樣看來孫海也有他的優點,而且又是林琴的鄰居知根知底,不怕人直接跑了。 施向南說到做到,給他發了兩塊五的工資。 孫海一個一米七幾的大男人,接到錢的時候眼圈都紅了。 林琴拉著施向南小聲解釋:“他媽死的時候他上小學,他太小了沒摸過錢,后來后媽進門了,他長大了也別想摸到一毛錢。這還是孫海第一次拿到這么多錢!” 施向南表示理解。 今天他們三個人也就出去賣了一批貨,沒有回來拿第二趟,三個人的量算起來也有將近一百五十斤了。 而且根據了解,那些買瓜子的人都愿意買第二次、甚至當場就想再多賣點。 也就是說,縣城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 而香瓜子可是零食,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屬于消耗品。 只要被市場接受、老百姓們都愛吃,這東西就永遠不可能飽和。 當晚施向南硬是要請客。 本來林琴和孫海還推辭,聽她說是賣瓜子第一天開門紅必須慶祝一下,他們才跟著去了。 去的還是中午去的那家館子,走路三分鐘就到。 開在縣中大門旁邊,味道好,價格也實惠,附近的人要下館子都會來這里。 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桔子汽水了。 林琴和孫海也喜歡喝。 施向南重生回來,最喜歡干的一件事就是買桔子汽水喝個痛快,要是冰凍過的喝起來更舒坦。 后來再在一些小飯店里上見到,喝起來也不是現在這個味兒了。 這個年代的夏天,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很少有人可以拒絕桔子汽水。 真要不喝,那只能是因為舍不得錢。 晚上回到家后,施向南坐在電燈下算了一筆賬。 今兒一天他們沒有三個沒太下力氣就賣出了一百多斤瓜子,而且她賣得最多,也沒什么人纏著要講價。 她的瓜子都算是有錢人買的。 這個人五斤那個人十斤,六十斤瓜子聽起來不少,這樣幾斤幾斤的賣,也禁不住幾下就全賣光了。 也就是說,其實總共沒有幾個客戶。 也就沒有太大的宣傳效果。 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聽見她的口號,瓜子就已經賣完了,她總不能空著手在那兒喊? 明天再賣一天看看? 第二天施向南特意交代孫海借了扁擔挑了一百斤瓜子往更遠的幾條大路上跑,林琴照舊還在她家附近。 施向南也是硬挑了一百斤出去。 即使肩膀上找毛巾墊著,還是壓得受不了。 施向南也沒耽誤,太陽還沒出來,估摸著正是城里人買菜的時候,她就直奔昨天的領導家屬院去了。 也是運氣好,迎面遇上昨天小馬、“梅子姐”那群人正挎著菜籃子要出去。 一看到施向南就朝她招手:“那姑娘?賣瓜子那姑娘你快來!” 其他人已經轉頭跟昨天沒在的人解釋了:“這就是賣昨那個好吃得不得了的香瓜子的姑娘?!?/br> 這個年代的人都是這樣。 住得近,都是對門、上下樓的關系,平時做點什么稀奇東西都要給鄰居送一碗去,更別說瓜子這樣的聊天必備品了。 聊天的時候嘴里不吃點什么干說的話就總感覺少了點什么。 瓜子也好送啊,一顆兩顆的根本沒多少。 誰家里不常備些? 可是這些最愛嗑瓜子的大媽大嬸們,大多都上了年紀身體新陳代謝沒有年輕人那么好,炒瓜子吃多了上火,爛嘴角、口腔潰瘍都跟著來。 想吃也不敢放開了痛快吃。 可昨兒買的那個香瓜子沒有這種問題??! 買回去最親近的鄰居分一分,大家一吃都說好! 家屬院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見識的,吃過好東西,有些還去過大上海、首都這樣的大城市,也沒吃過這樣香的瓜子。 最重要的是吃再多也不覺得咸得蟄嘴、更不會上火了。 一個老阿姨大概是年紀上來耳朵不太好了,嗓門老大:“我沒事兒就愛嗑瓜子,吃以前的咸瓜子那是吃一斤第二天就上不出廁所,吃兩斤嘴就爛了!” “比吃藥都準!” “昨兒那瓜子我坐那兒看電視,不知不覺就磕完了三斤,今兒早起一點事沒有?!?/br> “徐奶奶,真這么好?” “那你今兒不是還要多買點些?” 大嗓門的徐奶奶走到施向南面前,從兜里掏出她包錢的手絹:“給我來二十斤!” 她身邊還跟著個年輕保姆,看著就身強力壯的,倒不怕拿不動。 有這位徐奶奶帶動,其他大媳婦小媳婦們生怕再跟昨天一樣一會兒就賣完了,趕緊沖過來把施向南團團圍住。 “我五斤!” “我十斤!” “小姑娘你明兒還來賣瓜子不?” 第23章 施向南的零賣在縣城打出名氣計劃好像成功又好像失敗了。 說失敗是因為攏共就沒賣給多少客戶,根本沒起到什么宣傳作用。 成功則是因為她昨天在家屬院這里賣瓜子,在這些不差錢的領導家屬們當中倒是一舉成名。 她挑著瓜子過來一聲都沒吆喝,圍過來的大嬸大姐們就熱情地幫她給過來看熱鬧的人解釋了。 一邊解釋還一邊身先士卒搶著買幾斤瓜子。 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廣告。 買瓜子的人遠遠不斷的來,這一茬還沒走,下一茬就接上了。 施向南帶過來的一百斤瓜子比昨天的六十斤賣完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