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食美 第135節
“孽徒!去面壁思過!” 師雁行趕緊溜號, 一出院門就禁不住放聲大笑起來。 她笑得暢快極了, 兩世為人, 好像從未有一刻如現在這般輕松。 這種“不管我家孩子對不對,你讓她不痛快了, 我就得從你身上找補回來”的護短與她而言,新奇又有趣。 以前總是她護著旁人, 如今,竟也有人護著她了。 好像直到現在這一刻, 師雁行才終于意識到,不管之前怎么樣, 現在的她, 確實是個孩子,也確實是個全然不同的人了。 有人護著我了! 回到師家好味時,師雁行就發現胡三娘子正在前面同兩個陌生女人說話, 見她進來, 當即面露喜色道:“掌柜的, 來了!” 那兩人也順勢起身,朝師雁行抱拳行禮,“掌柜的!” 師雁行一看那兩人身板如青松,聲音若洪鐘,便知是之前胡三娘子寫信力邀的伴當,不由歡喜異常。 “兩位不必多禮,大熱天一路奔波真是辛苦了,來人,上茶!” 其中一人便笑道:“實不相瞞,茶已吃過兩盞,倒不急了?!?/br> 她不算多么高大,身材精瘦,皮膚黝黑,挽著的衣袖下露出兩截油亮而結實的胳膊,肌rou線條流暢而分明。 用后世專業詞匯來形容就是體脂率極低,一看就是練家子。 胡三娘子指著她介紹,“這是我的好友姚芳,那是李金梅,都是好手?!?/br> 她與姚芳早年不打不相識,兩人身材和路數算兩個極端,一個大開大合,一個靈活詭變,對上就是一場好戲,各有勝負,也算不打不相識。 之前胡三娘子寫信與她,本是想邀請姚芳和另一位好友。奈何不湊巧,另一人接到信時已定下主家,便順勢舉薦了李金梅。 女子相撲手的圈子統共就那么大,各州府中有名的好手大多相互認識,即便不熟,也曾聽過名號。 姚芳之前也曾聽聞有李金梅這么一號人物,只是路途遙遠,不得相見,不曾想竟陰差陽錯這么遇到了,一路結伴同行有說有笑,閑時切磋一回,倒也快意。 方才胡三娘子與金梅聊了一陣,雖未曾蒙面,但神交已久,且又都是爽朗的女子,竟十分投緣。 師雁行與姚芳說了幾句,又看李金梅。 單看面相,李金梅像極了平平無奇的鄉間婦女,見她望過來,就憨憨一笑,“嘿嘿?!?/br> 師雁行失笑。 能被人跨州連府的引薦,李金梅絕不會真憨。 這是個扮豬吃虎的角兒! 姚芳就低聲道:“亮一亮你的臂膀?!?/br> 李金梅倒很聽她的話,果然撩起衣袖,屈起手臂,一大片硬邦邦的肌rou便隆起在師雁行眼前,好似山巒起伏。 哇! 師雁行看得兩眼冒光,忍不住伸手摸了吧。 好硬! 姚芳與有榮焉道:“金梅天生巨力,能耍得三百斤石鎖,便是男子也少有這般能為的!” 師雁行十分艷羨,“真好?!?/br> 常言道,一力降十會,可見力量在武斗之中的地位,而天生巨力者,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了。 “也不是那么好,”李金梅撓頭道,“吃得太多,家里養活不起,當年差點被賣了?!?/br> 女娃,能吃的女娃,簡直就是疊負面buff,若非家人見她力氣大過男人,早就如幾個姐妹一般賣了換錢。 可饒是李金梅干著兩個男人的活兒,家中長輩仍是隔三差五抱怨,說女娃早晚要嫁人,你少吃些,給家里省點糧食云云。 李金梅忍了幾年,最后忍不了了,一怒幾下奪了幾斤糧食,拿柴火棍挑著外出闖蕩江湖去了。 窮文富武,那說的是混出頭的,沒混出頭的武人老慘了! 餓都能餓死。 便如她們這女子相撲手們,本就為常人所不容,場上固然你爭我斗,但私下也十分惺惺相惜,相互拉扯。一個人能吃飽了,也不忘給同伴捎帶一口。 師雁行聞言大笑,“別的倒罷了,我家別的不說,吃得管飽!” 李金梅眼珠子蹭一下就亮了,大有只要這話兌現,讓我去殺人都行的狠勁兒。 前頭擁擠,師雁行請她們兩位去后院耍了一回把式,權當面試。 之前胡三娘子畢竟是鄭大官人舉薦,信得過,又有“歹徒登門鬧事顯神威”一出,如今已經轉正。 但這兩位她確實不了解。 姚芳和李金梅也不含糊,當即除去上衣,只著裹胸,露出一身精煉的肌rou來,彎腰屈膝,相互捉對,果然你來我往施展幾個回合。 古代相撲更像一種武術,頗多格斗技巧,但見兩位女郎輾轉騰挪前后翻飛,看得師雁行眼花繚亂。 太帶勁了! 沒得說,留下,都留下! 這么發展下去,某日師雁行麾下能湊出一整只女子捍衛隊也未可知! 正好三人,以后本店、分店和作坊一邊一個,如今暫時輪流排班,每日空出來那人專門搗奶,或是做點雜活。 “也是一個月試用期,管吃管住,咱們雙方磨合下,即便成不了也當交個朋友,回頭你們愿意去哪里,我出路費。 若成了自然好,試用期滿后在此基礎上加月銀,一年四季八套衣裳,逢年過節另有福利。若隨我出遠門,每日再有貼補,如何?” 姚芳和李金梅都沒有異議,事情就這么定下來。 一看新來的兩位護院,江茴也覺安心,私下里同師雁行道:“真好啊,這身板這精神頭,一看就不是好惹的?!?/br> 魚陣的興奮之情更勝江茴。 小姑娘打小就對此等身材健碩的人才情有獨鐘,當初在郭張村是時郭桂香,如今出來了,便十分親近胡三娘子。 如今又來了兩個精干強悍不下胡三娘子的姚芳和李金梅,頓時心花怒放起來。 正好暑假不必上學,她一時間竟舍棄了有福有壽,日日跟屁蟲似的跟著人家,看人家扎馬步也歡喜,見人家舉大石也喜悅,弄得姚芳和李金梅都不好意思起來。 師雁行卻覺得這樣挺好。 如今她每天早上都跟著胡三娘子扎馬步,又學些簡單拳腳,實戰效果如何暫時不得而知,但身子骨確實強健了,飯量也長了,每日都精神飽滿,非常好。 江茴和魚陣也該練一練,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嘛。 人固然要讀書,那是為了同人好好說話。但如果有條件,也該練武,因為這樣能讓別人跟自己好好說話。 沒毛??! 于是現在每天早上起來,小院中就有一排扎馬步的,三妹她們也跟著來。 不知不覺中,師家連鎖的企業文化悄然形成: 要入職,先學扎馬步! 胡三娘子做了教頭,挨著指點。 魚陣年紀雖小,毅力卻強,雖每日疼得哼哼唧唧,但次日照樣爬起來跟著練。 天分固然可貴,但持之以恒才是習武人最看重的。 胡三娘子十分歡喜,可到底年紀小,也不敢練狠了,只教她些開骨的基礎。 三四歲的小孩子身骨軟,學什么都快。 幾頭身的豆丁一板一眼學人家掄拳,嘿嘿哈哈喊著號子,圓鼓鼓的腮幫子rou卻跟著一抖一抖的,煞是喜感。 第一次見魚陣偷偷模仿胡三娘子打拳時,師雁行腦海中就蹦出一行字:王八拳…… 這個可怕的比喻被她當場抹殺。 不不不,這是我妹,什么王八…… 然后再看,一個轉身踢腿重心不穩,直接就把自己撂倒了,仰面朝天擱地上半天回不過神來。 噗…… 真的好像! 師雁行怕她幼年習武長不高,以不影響小朋友成長發育為前提私下跟胡三娘子商議過幾次,定了計劃。 胡三娘子就告訴了師雁行一張淬煉筋骨的藥方,讓她抓了來,根據個人年紀配量,每三日泡一回。 “如此可強健筋骨,消減疲勞?!?/br> 師雁行如獲至寶,果然照方抓藥,各人都泡起來。 到底是夏日,光照驚人,饒是早上沒熱起來,小半個月堅持下來,眾人也有從黃米團子向黑鐵蛋邁進的架勢。 有福有壽天天來玩,一開始覺得有趣,也跟著練了幾日,然后就渾身酸痛爬不起來。 鄭母也忍不住驚呼,“這才出去幾日,怎么就跟醬油汁子里泡出來似的!” 鄭家人到底疼愛他們,見此情景,也不勉強,故而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倒是鄭義聽說后覺得有些可惜。 身子骨是自己的,書讀得再好,沒個好體魄也支撐不下來。 想了幾日,鄭義深覺此事該cao辦起來,竟也正經備了一份禮,攆著兩個小的往師家這邊煉體。 有壽頓覺天昏地暗。 之前就被逼著念書,如今好容易放了暑假,怎的又習武? 還叫不叫孩子活了? 鄭平安剔著牙勸,“嗨,當年我跟你爹誰不是這么過來的?” 文武,總得會一樣吧?可不挨著試試,怎么知道自己文不成武不就? 且熬著吧! 等熬到老爺子看清真相,接受現實就好了。 熬? 那得熬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