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六六章 蘇聯騎兵的最后一役
在制定奪取這一系列土地的計畫時,王紹屏就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將這些新獲得的土地安頓好,包括移民,和各項建設,都得加速進行。以便趕在列強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展開屬于華人的工業革命;這樣才有機會進行政治體制實驗與改革,建立長治久安的富強體制,以便和列強爭奪在國際秩序中制定游戲規則的權力。王紹屏無法再忍受像原時空那樣,無論臺灣還是對岸強國,都在西方自認的已開發國家擺布下,套他們制定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枷鎖里。 所以在解決完內部矛盾之后,他立刻再度把目光投向尚未解決的遠東和臺灣戰事,應該說大部分的時間是關心遠東的情勢發展。因為臺灣的情況在日本不敢挑戰王家的海軍之前,是完全沒有援兵的。這代表著臺灣戰局已經大致結束,只有在掃蕩躲進民居的殘敵時,需要進行進攻時的細緻安排,否則面對的就是動輒地大規模的平民傷亡。而細膩的活就不是王紹屏擅長的了,他也很有自知之明,全部交給夫人們去安排。細心的安瑟及有著強大計算能力的小茱兩人,隨即協助二咪開始展開細部規劃,加速臺灣的掌握。 相較于臺灣戰局的瑣碎,遠東就是大場面的對決。由于九一八之后,蘇聯為了防備日軍北上,在這里加大了兵力佈署。雄厚的兵力幾乎集中在東北、蒙古這一側的前緣,尤其是西伯利亞鐵路大動脈的幾個較大的城市上。王家軍雖然無懼蘇聯兵力的增加,但仍造成王家軍的一些小困擾。 攻克海參崴之后,首先遇到的是蘇軍在伯力的保衛戰。這座俄語稱為「哈巴羅夫斯克」的邊境城市,在1929年9月蘇聯入侵東北同江和富錦時,曾在此擴編一個混編的戰斗群。擁有一個加強步兵師、一個坦克旅;步兵師的編制包含三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和一個獨立反坦克炮兵營,外加高炮營與其他偵察,通信,工兵,汽車,衛生營等直屬單位,共計一萬八千多人。坦克旅則全部配備新出廠的t26輕型坦克,一千六百馀人,擁有坦克60輛,各式拖曳火砲76門。放眼亞州,算是非常強悍的裝甲部隊。但在王家軍面前,就有點小兒科了。 指揮所有陸地戰役的是小敏的堂姊,原本待在葫蘆島李誠熙。本來小敏是希望能從阿拉伯趕回來,自己披掛上陣。但不只王紹平反對,長輩團反對,連夫人團的姊妹們也不支持;當然夫人團的理由,和其他人擔心她懷孕而反對不同,她們抱持的態度是:「我們不能上場,你也別想開后門!」 小敏一直把小咪當成偶像,雖然她曾經率領裝甲部隊嚇走了韓復榘,但總不如小咪當年在唐山的壯舉,她一直夢想能像當年小咪一樣指揮無邊無際的坦克、裝甲車衝鋒陷陣(這是小咪修片之后造成的錯覺,其實坦克加上裝甲車、自走砲就幾百輛,但你知道!好大喜功的小咪花了很多時間利用修片軟體,復製貼上、復製貼上…),在陸空聯合突擊之下(這倒是有),把敵軍打的落花流水(拜託喔!對方騎馬、騎驢的…,好吧!這個部分在影片里被小咪刪除并修片了,只看的到敵人逃跑的煙塵…)。很可惜,現在她懷孕了。王紹屏不斷安慰她:「以后有的是仗可以打?!闺m然小敏被迫放棄自己前往前線,但卻強烈要求指定自己堂姊代替自己上場,畢竟堂姊是她的復製人,雖然經過調整之后基因不純,但總能彌補一下她心里的遺憾。 而伯力一戰,就是李誠熙的首戰。在此之前,除了海參崴之外,幾乎沒遇上什么像樣的蘇軍,所以全都由總指揮王興平代勞?,F在王興平必須總攬全局,尤其得佈署剿滅廣大遠東地區的游擊隊,李誠熙就得自己赤膊上陣。 由于大清洗的開始,伯力缺乏名將駐守,政工人員甚至取代了軍事主官。這群滿腦子懷疑東懷疑西,不只嚴重自我洗腦,還只會不斷幫士兵洗腦的傢伙,認為戰爭致勝的秘訣就是馬列主義的信仰和手上的武器!信仰讓士兵盲目向前衝,活像義和團的翻版;手上的武器則是用來監督那些信仰不堅定轉身向后逃跑的叛徒!因為這些精神上已經完全失去理智,沒有什么戰法戰術思考的傢伙在指揮,戰事當然就如同之前王家進行的所有戰役一樣,甚至更加不堪的乏善可陳。王家軍幾乎都是用老套路,先用空軍轟炸,伴隨著直升機突入斬首,再來就是火砲洗地,裝甲部隊突入,步兵收拾殘局。 不過伯力戰役倒是有兩件事情引起了王紹屏的注意,第一是俘虜了未來東北抗日聯軍的前身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則是俘虜了蘇軍重要的人物。 中日和約簽訂后,日本人希望加大對東北的控制,以便盡可能壓榨東北的剩馀價值,于是展開對抗日游擊隊的掃蕩。不過為了給南京政府留下一些未來的麻煩,日本刻意將人數不足五萬,中共五個軍編制的游擊隊,趕入蘇聯境內;以便讓蘇聯重點扶持,在國府接收東北時,再溜回來搗亂。 比原時空提早退入蘇境,請求蘇軍庇護的東北紅軍,一入境就被依據國際慣例繳了械。不過,蘇軍也沒對他們怎么樣,只是把這些人供著、養著,當做了個國際共產的形象工程。但王家軍迅速突入外東北之后,伯力蘇軍指揮部立刻給他們發了槍,并將這五萬人編成國際紅軍特別獨立第八十八旅,對外番號八四六一步兵特別旅,讓這個原本在1942年才會出現的番號提早面世。 給了槍,給了番號之后,接著騙他們說日軍大舉入侵,然后就讓他們上場替蘇聯當砲灰。當然說騙也有點過分,因為蘇軍在伯力的指揮官是一個干政工的大校,他也搞不清楚當前火力兇猛的敵人是打哪來的,加上王紹屏自創的黎明十字星旗又沒名氣,只知道是東方人的蘇軍自己也誤認是日軍入侵。 一聽說面對的是日本人,這些和日軍有著血海深仇的東北大漢可是完全不要命的猛衝猛攻,雖然對機器戰士沒啥影響,但卻被人rou炸彈炸毀了幾輛m60坦克的履帶。沒錯,王家軍直接拋棄了薛曼,但又覺得裝甲部隊有可能被擄獲,所以只是讓二戰后的m48、m60上場,沒有直接上到擁有反應裝甲與焊接砲塔,全車電腦控制的m1、m2。 打了沒一會兒,東北紅軍攻了一波受挫之后,透過第一線機器戰士的掃描,李誠熙已經發現這批軍人不是蘇聯人,而是中國人。于是李誠熙下令改變戰法,催眠瓦斯彈再度上場,將還有四萬多人的東北抗聯游擊隊盡數俘虜。準備洗腦之后,成為未來王家軍改編成以自然人為主體的中堅核心部隊。 另一個收穫則是,剛好來伯力收集入侵敵人情報的蘇聯遠東軍區留??品蛏賹?,在突入指揮部的斬首行動中向王家軍投降。他本來會在1938年5月因為害怕被大清洗牽連而叛逃,向日本投降。但他現在再也沒機會煩惱大清洗了,只是投降的對象變成王氏集團。這位少將是遠東軍區情報系統的總負責人,他在投降后,將蘇軍在遠東的情況和遠東諜報密碼全盤托出,讓王家軍后來的進軍省了不少事。根據這些情報,王家沿著中蘇邊境,連下毫無防備的海蘭泡、尼布楚等重要城市;直到抵達赤塔時,才又面臨另一波激烈的反抗。 赤塔是遠東軍區的指揮中心,是被莫斯科逮捕的原遠東區司令布柳赫爾指揮部所在地。蘇聯于1929年8月在這里以西伯利亞軍區純步兵的第18軍、第19軍兩個編制,十萬多人,正式組建了蘇聯遠東特別集團軍。在入侵中國的中東路事件結束后,在赤塔附近一個名為「別茲列奇納亞」,俄文為「沒有河的地方」意思的小鎮,又多駐扎一個坦克師。 由于布柳赫爾被逮捕,新的指揮官還沒有上任,大量政工人員到處為所欲為的肆虐,肆意搜捕所謂「布柳赫爾同黨」。導致這里的兵力雖然強大,但兵無戰心,指揮一片混亂。所以當5月18日王家軍推進到此時,赤塔方面還沒發現危險已經降臨,所以并沒有人開始組織抵抗。 不過無論如何輕松,耐不住這里蘇軍人多??!兩個軍,就有六個步兵師。遍布赤塔的政工人員雖然不會打仗,但架著機槍在衝鋒隊伍后面擔任督戰隊,倒是非常內行。他們的命令也非常簡單:「不許后退一步!」 就這樣簡單的一套戰法,造成了赤塔戰役極大的傷亡!當然,傷亡的都是蘇軍,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城內巷戰時死在督戰隊的機槍之下。機器戰士打仗有點死板,也不懂得將前線發現的異狀,在回報時提出良好的戰術建議。所以大概打到城中心時,李誠熙才注意到「只要把督戰隊轟成渣」,一個個小分隊的抵抗就崩潰了。換了戰法之后,俄軍大量的投降,攻克城市的另一半幾乎就像游行的行軍,進攻時間只有原來逐個據點攻克的三分之一。 王紹屏得知之后,說了一句:「所以還是需要自然人來搭配,反應才會快一點?!顾@句話,導致未來部隊編成改組時,開始以自然人為主。 另外,最可笑的是,赤塔整座城市在戰事結束,預備重建時才發現,整個城市只毀損一半,另一半則幾乎完好如初。這讓王紹屏有點哭笑不得,不知道要全推倒重建呢?還是直接只建一半,蓋一個風格迥然不同的雙子城。一向熱愛保護古蹟的王紹屏最后還是決定採取后面的作法:「就讓這座城市的面貌,讓我們記住我軍也有愚蠢的時候吧!」 王家軍于5月20日攻克貝加爾湖東岸的烏蘭烏德時,布瓊尼已經抵達對岸的伊爾庫茨克。他一抵達伊爾庫茨克立即開始整軍備戰,先把遠東集團軍剩馀的部隊招集起來,準備以貝加爾湖西岸為防線,抵御不知進軍目標將會到哪里的王家入侵。 因為這時還沒發生1939年5月到6月間的日蘇諾門罕戰役,所以遠東特別集團軍的實力還沒有真正獲得加強,尤其是武器裝備方面。導致在赤塔的主力被殲滅后,目前遠東特別集團軍只剩下駐防在布里亞特-蒙古自治共和國的三個老舊騎兵師、西伯利亞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的駐軍一個傳統步兵師、一個老式騎兵師,總兵力只有五萬人上下,完全不到原有赤塔主力的一半,武器裝備也都落后的可憐。于是他緊急將中部地區的第21、第35兩個不滿編的傳統步兵師也調過來,勉勉強強湊到近八萬人,他只好向莫斯科持續要求援軍。 史達林蒐羅了鄰近遠東軍區的23個師,其中步兵師16個,兩個哥薩克騎兵師,新編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1個,19個混成旅,包括步兵旅3個,空降兵旅3個,炮兵旅13個和航空兵部隊??偙s25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300門、坦克湊足約2000輛,還有一列裝甲列車砲。讓鐵路工人加班加點,連夜不停的加班次,沿著西伯利亞鐵路浩浩蕩蕩地給布瓊尼送來。 布瓊尼為保障部隊供應,特別將伊爾庫茨克附近的農民都組織起來,組建了農墾軍,下轄數十個集體農莊。以便長期應付王家軍的威脅,并阻饒敵人破壞糧食輜重的供給。另外,又將貝加爾湖的所有艦艇、船隻,包括大小漁船都蒐羅起來,成立貝加爾湖艦隊,一方面組織敵人過湖,另一方面則是sao擾對岸王家軍的渡湖船隻,增加對方橫渡貝加爾湖的困難。 到了5月26日,布瓊尼手下的部隊包含航空兵,已經達到約有三十三萬五千多人,他在湖邊一公里處構筑的壕溝與機槍陣地也近完工,雙方都覺得應該可以進行決戰了,于是王家軍不再等待,開始渡湖。 貝加爾湖的南北都是山脈,對于李誠熙來說,最好的決戰地點是貝加爾湖西岸伊爾庫次克東南方的一片草原上,那里最適合裝甲部隊的作戰模式。于是她選定東岸的巴布希金作為橫渡貝加爾湖的前進基地,預備從這里直撲伊爾庫次克,一舉殲滅蘇聯三十三萬大軍。 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布瓊尼也是選定這里,但他是打算把這里搞成一個大工事,利用壕溝、鐵絲網、機槍堡把這塊平原搞成一戰時的馬恩河,讓王家軍陷入泥沼。 其實小敏和后世都對布瓊尼都有些誤解,他雖然曾說過騎兵不可能被坦克完全取代。但他說這句話是有其歷史時代性的,那時他正用紅軍的騎兵隊大殺四方,大敗白俄的軍隊。但他利用的不是傳統帝俄騎兵擅長的騎兵大規模騎衝刺和馬刀攻擊,因為蘇聯紅軍騎兵沒有受過這種傳統的騎兵訓練,而且學會使用冷兵器需要訓練好幾年的時間,只有哥薩克騎兵從小就展開這種訓練。 所以布瓊尼除了讓哥薩克騎兵在敵軍崩潰時,用上傳統的騎兵戰術衝擊加速其潰散之外,大部分的時候,他一開始的騎兵戰法,是從白俄身上學來機槍馬車戰術。這種用兩匹馬拉著一種帶著避震彈簧底盤的敞篷車,上面架著機槍,然后運用二、三百輛馬車一起運動,抵近敵人射擊,就能對敵方騎兵造成可怕的傷害。這種機槍馬車在坦克還沒在蘇聯境內出現之前,在戰場上變化神速,風馳電掣,使得步兵、砲兵,甚至騎兵都無法抓住他們蹤跡,更不要說打敗他們了。所以與其說布瓊尼擅長騎兵戰術,不如說他是善用機動力和火力的高手。當時的飛機性能有限,而坦克也僅處在萌芽階段,且通行能力差,零件易損,無法起到后來坦克閃電戰的作用,因此布瓊尼才會說了那番話。 但布瓊尼歷經1920年代協約國的干涉俄國紅色革命的戰事之后,尤其在和波蘭軍隊交手中,已經能體會這種馬車加騎兵的缺點。由于波蘭軍隊沒有騎兵,完全靠著有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豐富作戰經驗的法國教官訓練出來的步兵,讓蘇聯紅軍的騎兵在鐵絲網防護的戰壕前吃了大虧。另外,波蘭空中的飛機轟炸與掃射,也讓紅軍騎兵部隊吃盡苦頭。只不過布瓊尼在接觸過這些新玩意之后,他對坦克和飛機性能的不可靠依然有著疑慮,但倒是非??隙ê緶蠎?,于是他才會布下這么一個巨大工事,打算讓王家軍踢到一個大鐵板。 當然他也知道飛機的威脅巨大,所以在史達林送來的十三個砲兵旅當中,他要求其中有三個旅必須是能對空作戰的「高砲旅」。雖然這個時候蘇聯的所謂「高砲旅」,所擁有的武器不過是仿製英國在一戰中利用2磅炮改造而開發出來的防空武器:「碰碰炮」,全靠密集射擊和運氣,運用砲彈彈雨來阻止空軍俯衝轟炸。除了這款全憑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武器外,蘇聯高砲旅擁有的防空武器就剩稱不上砲的四聯裝7.62毫米「馬克沁」水冷重機槍、12.7毫米dshk重機槍以及14.5毫米反坦克槍等更不靠譜的防空武器。 這不單單是蘇聯技術落后的問題,因為連二戰知名的波佛斯40公厘高射砲,發明國瑞典自己都要等到1933年10月才會量產。所以那就更不用說蘇聯仿製這款高砲,而自製出來的m1939式37公厘高炮有可能會提早問世了。不過,無論如何,對布瓊尼來說,這三個「高砲旅」的運抵,在防空上,至少也算聊勝于無了。 雖然布瓊尼已經盡他的能力做到最好了,但是事實證明,最好通常沒啥用,因為厲害的敵人通常會更好!而王家軍卻是超越這個時代要命的「完美」。布瓊尼用望遠鏡一看到王家軍橫渡貝加爾湖的狀況時,他就知道自己完了。 他的「貝加爾湖海軍」連一槍一砲都來不及發,就被一種奇怪的飛行物,通通擊沉。他不認識這種叫做直升機的怪物,但他敏銳的知道自己手下的部隊有了大麻煩。其實在原時空,布瓊尼就以戰場敏銳度奇佳而屢屢獲勝,尤其是當1941年德國對蘇聯發動閃擊戰時,身為戰場指揮官之一的他,就曾敏銳的察覺到,德軍可能即將包圍紅軍,所以他在他這個防守正面,果斷的撤退。不過下場不大好,因為他被史達林質疑「畏戰」。除了將他撤職之外,之后就把他冷藏。即便蘇聯軍隊后來真的如他所料,陷入了德軍的包圍之中。但布瓊尼從此以后都無法上戰場,只能去養馬。而這個時空,他可能養馬的機會都沒有。 王家軍才剛剛開始渡湖,砲彈已經開始落在蘇軍錯綜復雜的壕溝陣地中,但由于防砲洞做的還不錯,蘇軍傷亡及損失十分輕微。當布瓊尼還在慶幸這個從波蘭身上學來的戰術奏效時,忽然天上馬達齊鳴,銀色機翼遮天蔽日向著蘇軍陣地飛來,布瓊尼的三個高砲旅隨即展開對空射擊,后方的機場也在前線觀測員的通知下,立即起飛迎敵。但幾乎不到一刻鐘,就再也沒有聽到高砲旅的任何聲響,只有空中炸彈落地轟隆轟隆的爆炸聲,蘇聯少數順利起飛的戰機也紛紛避擊落,而沒有起飛的,恐怕已經和機場共存亡了。最后,連布瓊尼也失去知覺,因為一顆航空炸彈在他指揮所附近爆炸,震波讓他瞬間昏迷,直到他被俘虜的時候,他依然沒有醒過來。 失去指揮中樞的蘇軍,沒有了靈活的調度,只能按照原定作戰計畫發起攻擊。先是列車巨砲發出一聲怒吼,在湖中央掀起一陣巨大的水柱,一艘兩棲登陸坦克aavp-7a1當場被擊中爆炸,所有機器戰士成員連同aavp-7a1瞬間被炸得支離破碎;另一艘載了兩輛坦克的氣墊船則是剎那間被掀翻,坦克則坐沉到深達一千多公尺的湖底,小敏終于緊跟著二咪后面,產生了這次報復之戰當中,機器戰士的第一次陣亡。不過這發方位校正彈,應該是蘇聯所有砲兵,包含列車砲最大的戰績了。因為a1攻擊機和阿帕契已經向著蘇軍后方的砲兵陣地飛去,連續的爆炸聲和沖天的火焰、濃煙,以及沒有再出現的蘇軍砲火,代表著蘇軍的長程打擊力量已經全部報銷。 本來應該在火力打擊之后才出擊的騎兵與坦克,現在只能在沒有自家砲火開路的情況下出擊。布瓊尼獨創的騎、坦混合戰術第一次閃亮登場。機槍馬車在t26兩側進行掩護,擔任類似裝甲車的支援工作,坦克師的二千輛t26和四個騎兵師浩浩蕩蕩的打算把李誠熙剛剛登陸的裝甲部隊趕下湖去。但很快的,新出現的阿帕契機群和a1攻擊機編隊就摧毀了蘇軍坦、騎聯軍的美夢。布瓊尼窮盡心力構思出來的奇謀,初登場不到40分鐘,如流星般劃過天際般地迅速落幕。 二個莫斯科調過來支援的哥薩克騎兵師,看著陣地上冒著黑煙的t26,翻倒在地的機槍馬車或著一地的碎片;內心抽蓄著,卻仍依照原定計畫,演出最后的騎兵衝擊戰!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地義無反顧,高舉著馬刀,發起了絕望的騎兵衝鋒,轟隆地馬蹄聲敲打的草原,令人感到氣勢磅礡、熱血澎湃。騎兵師的兩名師長舉著馬刀迎著旭日東昇的朝陽,心里卻覺得跑向暮氣沉沉的落日,但至少他們都衝在第一線,因為他們必須贏得騎士的最后榮譽。 兩個騎兵師整師高喊著「烏拉!」企圖以氣勢恫嚇對方,但迎面而來的確是無數的機槍子彈!一枚枚穿透騎兵身軀的子彈都是由氣墊船剛剛運載登陸成功的各式坦克和涉水過來的aavp-7a1上面架設的五零機槍和車身中的同軸機槍發射出來的。這是蘇聯完整編制騎兵的最后一戰,從此之后,蘇聯僅剩的騎兵將淪為草原的斥候,到最后,還是不免消失在科技的洪流之中。不過在此之前,這些哥薩克騎兵還是發揮了他們的馀熱。 哥薩克人雖然有股傻勁,但卻不是笨蛋,后面和兩側的騎兵聽見機槍聲大作,感覺大勢不妙,立刻撥轉韁繩,四散逃逸。沒想到,騎兵四散之后,至少跑得比步兵又快又遠,下馬徒步也能變成躲在暗處襲擊的游擊隊,而且馬匹增加他們的流動性。在一段時間內,這些四散逃脫的騎兵,竟然變成李誠熙圍剿游擊隊最頭疼的對象。而這個意外的發展,小敏的計畫里完全沒有料到。 不過,在李誠熙陷入泥沼之前,大批工程用的坦克快速地撕開鐵絲網,戰斗推土機一路填平壕溝與彈坑,隨之在后的坦克、裝甲車則大顯神威,將伊爾庫次克殘馀的反抗力量一一撕碎!原本跟著迅速推進的裝甲步兵,則開始趕著大批的俘虜前往臨時搭建的戰俘營。 遠東戰役終于在5月28日端午節這天順利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