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四九章 維和部隊
當王紹源、孫殿英等人在戰火紛飛的甘肅,極力完成王紹屏在中國境內有限度的和平戰略目標,并和中央進行交易以挽救孫殿英部番號與駐地時,王紹屏則在阿比西尼亞忽悠海爾?塞拉西皇帝和一干隨著他東奔西跑的使節團。 王紹屏就像是國小老師替小朋友上課般,耐心地向目瞪口呆的海爾·塞拉西和旁聽,同樣吃驚地張大嘴的使節團,解釋著維和部隊的內涵:「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由國際聯盟訂定維和目標,并出面聘請僱傭兵,只是費用由申請國自行負擔;不過,這批隸屬于國聯的雇傭兵大部分的時間不是用來打仗,而是劃定停戰區,隔離衝突雙方,以便雙方進行和談;或者像阿比西尼亞一樣,利用維和部隊的駐軍來威嚇潛在敵人,讓侵略者不敢輕舉妄動。另外,為了避免大國cao弄維和部隊,沒有申請國,沒有大會表決通過,維和部隊就不會憑空出現?!?/br> 英國的賈米森從沒聽過這種方式,于是脫口而出的問:「僱傭兵從哪來?」 「原則上是由國際聯盟各國出兵,分擔兵力,這樣是最單純?!雇踅B屏簡單的說。 「不可能!」法國總領事戈思默知道自己的國家不可能為了這個非洲小國出兵去得罪義大利,何況現在法國國內正陷于經濟恐慌,怎么可能會自找麻煩陷入外交糾紛呢?于是斬釘截鐵的說出否定的答案。但他話一出口,隨即后悔了,他在否定誰???大金主耶!是自己得罪得起的嗎?于是又結結巴巴地解釋著:「我是說我們法國正在裁軍,這個時候沒有多馀的部隊可以派到海外執行任務?!?/br> 「如果各國不方便,那就由國際聯盟授權,對外另行招聘。這世界上的僱傭兵還不少。而且一戰結束各國大量裁軍后,製造了不少失業人口,如果聘請來參加維和部隊,又能降低失業率。對各國來說,不就一舉兩得了,不是嗎?」王紹屏不在乎的說。 美國沒有加入國際聯盟,根本不覺得國際聯盟有什么了不起,所以郝沃德有點不解的問:「既然只是請僱傭兵,那為什么還要找國際聯盟出面?直接讓阿比西尼亞雇請就好了??!」 「國際聯盟出面的原因在于會員國集力產生集體嚇阻的效果,單單一個阿比西尼亞出面招收僱傭兵雖然可以抵抗義大利入侵,但不能產生與世界為敵的強大嚇阻效果。畢竟我們是要維系和平,阻止戰爭爆發,而不是擴大戰事。阿比西尼亞并非軍事大國,國際地位也沒有國際聯盟參加的列強高,自行聘請雇傭兵,只是讓更多人死亡,并不一定能嚇阻戰爭爆發。 以當前局勢而言,列強不愿私下各自出兵干涉,就是怕單獨承擔責任,但如果國際聯盟出面,我們中國人叫做『法不責眾』,責任由各國均攤,也代表著國際社會反對某國入侵阿比西尼亞,這樣義大利就得掂掂犯眾怒的后果。此外,國際聯盟主導,除了集體安全的威嚇之外,在國際法方面,維和部隊更代表著國際社會透過表決的國際仲裁結果,不管義大利承認不承認,它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 大家不要誤會國際聯盟出面是求戰,反而是維護世界或區域和平,所以才叫維護和平的部隊,簡稱『維和部隊』。因此,維和部隊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求大規模戰斗,而是威攝,讓各國參與的國際組織來進行威嚇,想要侵略別人的國家才會掂掂自己是不是有挑戰多國的實力,來達到震攝的目的。 尤其這對重振國際聯盟的威望有著莫大的好處,發起這個組織的各國不是一直擔憂國際聯盟的地位下降嗎?有了集體授權的維和部隊,既不會讓任何某些國家獨自面對國際危局,費用又由申請國負擔,不會增加其他國際聯盟會員國的經濟負擔,但國際聯盟又有實際的力量能完成當初創立這個組織時,企圖維護世界和平權威性目標。這樣一來,大家就不會詬病國際聯盟總是停留在口頭或經濟制裁,而沒有實際行動了。畢竟出動維和部隊,都得有申請國申請,并經過國際聯盟的同意,不是嗎? 至于兵源、武器,由申請國出錢,各會員國可以自愿性攤派,或由申請國另行聘僱、購買,然后由國際聯盟成立指揮部,或者只做一個名義上的統合授權即可。維和部隊的執行方式可以靈活一點,不要增加各會員國太多負擔,如此一來,對會員國來說,省錢又省力,又能讓國際聯盟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參與國際聯盟的各會員國何樂而不為呢?畢竟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有可能面臨國防上的危機而力有未逮的時候,我相信由國際聯盟出面,對于嚇阻侵略者還是有幫助?!?/br> 因為王紹屏這個提議,讓他在后世不同歷史學者的眼中,有著不同的評價。正面看待這項主張的學者,認為這是后來全球集體安全的首倡者,確保了二次戰后,大國之間的平衡,避免了人類的自我毀滅;另一批學者則認為,王紹屏的主張,讓多少列強的侵略罪惡假集體安全之名進行。尤其是反對后來成立太(平洋)印(度洋)集體安全組織的學者,更認為這是漢民族染指世界的陰謀,王紹屏就是近代黃禍的肇始者。 不過在當時在王紹屏身邊,屬于國際聯盟成員國的英、法總領事都覺得這個辦法不錯,至少是重振一向由英、法主導地國際聯盟聲望的好方法,連美國的郝沃德也有點心動,認為這是美國隱密奪取世界霸權的好機會,畢竟除了美國,哪個國家有這個財力與實力能支撐維和部隊?當然唯一例外的是王紹屏,但他是一個家族,不是國家,不能成為國際聯盟的會員國,不是嗎? 于是三人各自把這項建議回報自己的政府。英、法兩國政府沒多久就回應贊成這項做法,因為這可以把責任丟給國際社會建構集體安全,而不是由英法獨自承擔責任。而在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也深感興趣,雖然美國周遭沒有任何威脅,但羅斯福和郝沃德想法一致,他也看出來這個提議是增加國際聯盟會員國當中的大國,對整個國際社會影響力的作法。因此他就將「是否要加入國聯」的議題提交國會辯論,并私下積極推動國會議員同意美國正式加入國際聯盟,企圖讓美國增加國際影響力。雖然在國際聯盟維和部隊成立的正式決議后,美國國內意見依然還未達成共識,但這次國會大辯論,讓美國有識之士開始擔心自己國家沒有參加國際聯盟,是否會自絕于國際體系,未來在國際社會失去制定游戲規則的發聲機會。 而向國際聯盟申請授權成立維和部隊之前,海爾?塞拉西皇帝則非常憂慮的問:「我怕阿比西尼亞沒有這么多的費用能支付聘請雇用兵和負擔購買新式武器?!雇踅B屏微笑著說:「我還以為是什么問題呢?您可以貸款??!我愿意貸款給您,不過,我是商人,您必須提供一些礦產開發當作抵押,當然我也會相對應在阿比西尼亞做一些投資做為回饋?!?/br> 海爾?塞拉西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如果國家滅亡了,什么東西都雞飛蛋打了,只是一些目前無力開發的礦產而已,就算割一小塊土地給王紹屏,他也覺得還是劃算的,畢竟王紹屏不是國家,只是一個商人,國家主權還是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未來有機會,難道國家還會輸給一個家族嗎?于是大方的點頭說:「這沒問題?!顾土袕娨粯?,都完全沒想到王紹屏就不單純是一個家族,除了缺乏明確的領土之外,王紹屏掌握的是一個生化機械王國。 在王紹屏和塞拉西達成共識之后,后續的細節,比如向國際聯盟申請授權等等手續,由海爾?塞拉西自己去安排。而和阿比西尼亞交涉,討論貸款抵押內容則由王紹云去處理,王紹屏自己則撒手不管,準備繼續到非洲其他莊園巡視。不到兩周,阿比西尼亞的申請在國聯經過臨時大會激烈討論,在英法聯合cao作下,終于通過表決,使得阿比西尼亞成為獲得國際聯盟授權成立維和部隊的首例。王紹屏才又回到阿比西尼,開始準備成立維和部隊。 在此之前,當天和海爾?塞拉西會面結束后,王紹屏一行人再度搭上飛艇準備巡視各地莊園。飛艇起飛之后,林蔚就靠過來,小聲地問:「你這個點子,怎么不早點在國內提出來,我們國家也能向國際聯盟申請維和部隊來對付小日本,他們就不會那么囂張?!雇踅B屏搖搖頭:「你希望自己的國家變強國,還是繼續當弱國?」 「當然是變強國囉!我們國民黨主張三民主義,不就是要復興中華,讓我們擠身世界強國之一嗎?而且我們國家這么大,人口這么多,怎么可能繼續當弱國?」林蔚自認理所當然地回答著,然后又問:「這和申請維和部隊,有什么關係?」 王紹屏繼續搖著頭,笑笑地說:「強國出兵當維和部隊,弱國申請維和部隊來保護自己。這樣你懂了嗎?」林蔚不知該點頭還是搖頭,他對世界局勢和國際關係真的不是那么熟悉。 于是王紹屏嘗試對一臉茫然的林蔚解釋著國際情勢的基本觀念:「國際秩序其實是靠著大國來維持,它和維持國內秩序不同;國內法的法律尊嚴是靠著統治者的合法暴力來維持的,也就是透過軍隊、警察來貫徹法律的執行;但國際法卻是透過大國彼此之間的承認默契來維系國際法的效力。我們假設,某大國不承認部分國際法的規定,那么會有什么后果?通常的結果,就是這幾條國際法就很難約束這個大國的行為。 舉例來說,以日本入侵東三省來說,國際聯盟裁定日本的行為是非法侵略,但日本執意不遵守呢?禁運有效嗎?經濟制裁有效嗎?事實證明,日本依然我行我素。假如日本一氣之下退出國聯呢?國際聯盟又能干嘛呢?聯合出兵制止日本,還是集體直接向日本宣戰?不要說列強不會做,就算列強愿意,國聯的仲裁反而變成另一場區域大戰,這完全和國際聯盟維護和平的宗旨不符??!國際聯盟大概就準備瓦解了,尤其是如果好幾個大國意見都不一致呢?那不就變成世界大戰?國際聯盟會存在嗎?」 林蔚對這個假設目瞪口呆,他無法相信有國家會退出國聯:「退出國聯?不可能吧?而且你現在的做法還是由國際聯盟出兵??!」 王紹屏搖搖頭;「先說國聯出兵這件事,你剛剛沒注意聽嗎?沒有申請國就不會有國聯仲裁表決,沒有國聯同意就不會出兵。而出兵是為了隔離雙方,以便談判,而不是傳統的戰爭。 另外我們說說退出國聯這件事。是誰告訴你不可能?美國、蘇聯就都沒有參加國際聯盟,對于國際聯盟的決議,它們就不一定要遵守,退出國聯又算什么?當然如果美、蘇是個小國或弱國,列強可能會聯合起來逼它們就范,事實上,一戰結束前后,當時國際聯盟的前身協約國,就曾經對剛剛成立的蘇聯做過干涉,但效果并不好。實際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沒人出錢,協約國和同盟國打的精疲力竭,根本毫無馀力對付蘇聯;第二個原因就是蘇聯是大國,要征服它或逼它就范要很多兵力,還有很多錢,而始作俑者的英法,國內民意根本不想再打仗,最后只有波蘭、日本等小國被忽悠著出兵,可想而知最后結果。這幾個小國家被慫恿出兵嚇阻蘇聯擴張,并幫助白俄繼續抵抗,協約國所欠下的軍費,到現在還扯不清楚。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當前現實的國際狀況來看,在美、蘇不小也不弱的情況下,他們不參與國聯,凡涉及到兩國的國際糾紛,國際聯盟幾乎都是無可奈何,所以國際聯盟的威望必定是逐漸下降的。 而我提出來的維和部隊概念將使得英法在不付出額外資源的情況下,就能重振國際聯盟威望,這對長期cao縱國際聯盟的英法來說,他們當然樂觀其成。當然,維和部隊不可能真正介入大國糾紛,但國際聯盟卻能藉由維和部隊介入弱小國家間的糾紛,這樣國際聯盟的重要性還是會提高。勢必美蘇也會想加入國際聯盟,否則英法就會利用國際聯盟維和行動的藉口,介入這兩個國家的勢力范圍。 什么叫勢力范圍呢?對美國來說,美洲就是它的勢力范圍;蘇聯則視波羅的海周遭為它的勢力范圍;一旦被其他國家介入,它們就會感覺自己的安全被威脅。但國際聯盟又有著集體安全的名義,只要不入侵這些大國的本土,它們也不能正大光明拒絕維和部隊進入它們的勢力范圍圈內。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入國聯,對于維和部隊成立與否有一定的控制權。 中國目前是弱國,但如果以后復興之后,勢力范圍是哪里呢?東北亞?東南亞?中亞?還是整個東亞?無論我們怎么劃定勢力范圍,在此之前,如果我們申請了維和部隊,那就擺明請列強正大光明的進入我們的勢力范圍,何況現在不是勢力范圍受到威脅,而是國土受到侵略,我們怎么能讓其他強國介入我們的國土內的事務呢?過去清朝就是不懂,才會期望在東北聯俄制日,或者聯日制俄,最后結果就是日俄的勢力都進入東北,還在那里做了一場,而我們國家反而變成看倌,世界威望喪盡,這樣還談什么勢力范圍?相反地,如果是我們出兵參加維和部隊,那就變成我們介入其他國家的勢力范圍,還能建立國際聲望。這樣你懂了嗎?」 王紹屏沒辦法跟林蔚舉還沒發生的韓戰做例子,韓戰就是以集體安全模式進入大國勢力范圍逼雙方談判解決問題的最佳范例,雖然當時是集體安全的第一次運用,有許多人還不了解集體安全有限度的干涉意涵,比方麥克阿瑟,他還是用二戰傳統的「完全勝利」的觀念來執行有限度干預的集體安全概念,喊出打過鴨綠江徹底消滅北韓的口號,而導致共產中國正式介入,使得戰事無限制擴大。雖然對蘇聯來說,以當時中共國力,也不過是代理人或弱國罷了,但壓不住中國人多啊,所以打了三年多,最后還是兩邊談判,一切恢復原點,雙方都退回三十八度線。如果當時麥克阿瑟了解集體安全有限度干涉的意涵,那么出兵維護原來現狀,立即和蘇聯進行談判,那么就沒有中共什么事了,那三年的戰爭就不用多打了。 除了韓戰不能舉例之外,王紹屏也無法讓林蔚知道二戰后的聯合國和一戰后的國際聯盟之間的差異之處,主要在于大國否決權的設立,加強了列強對集體安全的武裝控制權,使得大國之間的協商變得非常重要,就不會達到完全決裂,非戰不可的地步,這也是冷戰主要能持續五十年而沒有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當然由于核彈的發明和擴散,減少了大國之間動武的可能性,也是重要因素。但不要忘了,1950到60年代,核彈完全是被視為可以使用的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有很大的原因是英法反對的結果,畢竟北約和華沙公約組織對峙的戰場是歐洲。古巴危機之后,才開始進入「相互完全保證毀滅」的恐怖平衡,之后的70年代,因為美蘇經濟負擔過重,國際才進入限武談判的「低盪」緩和時代,而維系核武恐怖時代的和平,全都是有聯合國這個國際舞臺供冷戰雙方能持續談判的結果,否則雙方完全隔離,誰知道對方能保證完全毀滅自己,而沒有把握先動手還是贏不了?又如何限武?這都是軍事溝通的結果。 不過,畢竟聯合國還沒出現,王紹屏只能以當前的局勢盡量舉例說明。以在王紹屏有限的國際關係知識認知里,他認為聯合國算是成功的。國際組織的成立不是為了解決所有的大小國際事務,主要是提供一個大國無法脫離的對話平臺,藉此避免世界大戰的再度爆發。聯合國初期的韓戰,各國就是不大懂這個道理,尤其麥克阿瑟拿到聯軍的指揮權之后,更是妄想無限擴張武力入侵的范圍,而這樣的邏輯就是引爆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當時全世界都完全沒概念,以嚇阻來逼迫談判,才是集體安全的核心概念。 韓戰之后,經過后來國際關係理論逐步完善,加上大國安理會否決權的設計和核彈的發明,確保了聯合國能達到制止世界大戰的組織設立目標,所以后來聯合國真正授權過的戰事只有第一次波灣戰爭,越戰和蘇聯入侵阿富汗,雖然美蘇都是親自上陣,但基本上都算區域衝突,而且大國反而都以慘敗收場。到人類離開地球開始太空殖民開拓為止,聯合國雖然一直都無法制止區域衝突,或者阻止大國cao弄的代理人戰爭,但維持了起碼的世界和平,沒有再次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即使到太空時代,對殖民星球有所爭奪,也不至于全面開打。畢竟在太空世界里,還有外星人競爭的壓力,人類還是得盡量保持協商式的團結。 就王紹屏當前的目的而言,就是提早將聯合國的一些集體安全的觀念引進到國際聯盟來。雖然他知道,像日本這種弱國或一戰戰敗的德國在他們達到國家復興之后,勢必還是會想挑戰現有國際秩序,加上缺乏核彈恐怖平衡的制約,世界大戰還是避免不了,國際聯盟最終還是會失敗。但是提早倡議維和部隊的建立,并積極參與其中,卻能讓他或者中國快速的取得世界的發言權,并在二次戰后遵循這個模式建立世界新秩序。 林蔚聽了以后似懂非懂,不過他倒是照單全收,完整的發給南京中央政府。委員長看完他的報告之后,有點哭笑不得:「這小子真是不消停,我們現在是有能力參加維和部隊嗎?真出兵去非洲,我不被國人趕下臺,也會被報紙罵死。不過,這小子眼光還真遠,等我們解決內外問題之后,主導國際聯盟維和部隊倒是快速晉身為列強的好方法?!共荒懿徽f,委員長的國際觀是比林蔚強多了。 此時,英法正對于各地爆發的零星戰火感到十分頭疼,王紹屏的這個建議,倒是給他們一個節省兵員和金錢又能保持影響力的好方法;而且讓申請國出錢,自己讓一些失業退伍老兵加入維和部隊,還能降低國內失業率,算是一舉多得的策略。至于主導指揮權?依據王紹屏的說明,維和部隊就是抑制戰爭爆發,阻止雙方動武。最多就是建立隔離帶,要什么戰場主導權?主導指揮不就代表自己直接宣戰、參與戰爭嗎?英法兩國囿于傳統國際法和老式戰爭的觀念,加上對王紹屏提出維和部隊是抑制戰爭不是參與戰斗,主觀上十分認同,所以都沒有意識到在建立隔離帶時,主導維和部隊的重要性。反而認為這是件麻煩事,直接丟給申請國自己去處理就好。就這樣,維和部隊的主導權的「麻煩」,很快就由申請國身上又落到申請國的債權人,也就是王紹屏的手中。畢竟申請國都是弱國,在武器、兵員上都得依賴王紹屏。 阿西比尼亞得到授權之后,除了向王紹屏貸款之外,很快地就是向王紹屏請求組織指揮部來統一指揮維和部隊,并在武器裝備與訓練上提供完整協助,海爾?塞拉西知道這兩點,阿比西尼亞自己都做不到。所以最后變成國聯授權,阿西比尼亞貸款,卻由王紹屏名正言順的組織國際部隊,介入東北非的糾紛。 當時沒有一個國家會認為這種國際警察是好差事,即使日不落國在過往也從沒真正當過世界警察,英國人的一貫邏輯是維護殖民地安全與利益,而不是介入每一件國際糾紛。甚至他自己就是國際糾紛製造者,力求區域平衡的英國國策,不斷在各地製造衝突與對立,以保持自己的掌控權。直到一次戰后,國力大不如前,才藉由國際聯盟的成立希望藉由「國際協商」搓湯圓的方式,相互推諉的模式來調解各國間的糾紛,并把最后結果稱為「國際仲裁」。而國際聯盟聲望的持續下降,也就是這種和稀泥的想法所造成。畢竟當時沒有一個國家,像提出國際聯盟這樣概念的美國,在二戰之后自我膨脹到認為自己能包管天下事,自告奮勇出面擔任世界警察。雖然美國的世界警察私心太重,以至于全球還是亂糟糟,但比國聯時期還是要好得多。 英、法除了不想擔負國際責任外,兩國對于國際聯盟的把持,動機也并不單純。主要的私心還是希望藉這個組織延續協約國的概念,繼續遏止德國復興與蘇聯的世界革命,而并不是多關心世界其他各地的區域糾紛,所以國際仲裁都是做做表面文章,維持國際聯盟的顏面罷了。在這種心態下,王紹屏基于你丟我撿的態度,「維持世界和平」這項「苦差事」,最后竟然被王紹屏輕松撿到。 但說輕松也不輕松,當阿比西尼亞提出要求的時候,王紹屏著實為兵員的來源感到有點頭痛,尤其名義上說是國際維和部隊,總不能全都是華人吧?即使想用「自己人」,國內的輿論應該也不會同意,國人也不喜歡離鄉背井來到陌生的非洲,進行一場跟自己無關的「戰爭」,日本人還佔著東三省呢!如果全用機器、生化人,對王紹屏個人來說,卻是非常排斥。他正在頭痛還沒有解決的機器生化人感情、婚姻問題,再度大規模生產機器生化人,將會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雖然在廿二世紀普遍用機器與生化戰士的社會價值觀來說,誰關心機器生化人的感情、心理問題???這個絕對不會困擾廿二世紀人類的事情,對于獨自生存在廿世紀初,已經把機器、生化人當作自己家人的王紹屏,這個問題卻真正且真實的限制了他的行動選項,至少王紹屏自己是這么認為,他得為自己的「家人們」謀取「性?!?。 夫人團盤點目前手上的力量,能稱為「國際部隊」的最多就是已經洗好腦的美國老兵二千多人和義大利三千多人。五萬多土匪兵得留在國內當抗日預備隊,不能隨便拉到國外來。但是經過詳細評估,光阿比西尼亞就至少得放個五萬人,才有威嚇力,畢竟根據歷史資料,義大利入侵部隊多達五十萬人,即使武器再先進,國際聯盟招牌再大,一比十已經很勉強了,這還得透過一次大規模的勝利,以及狐假虎威地利用英法的影響力,才可能勉強遏止義大利的侵略野心。 無奈的王紹屏,在沒有更好辦法的情況下,只好在各國公開招兵。王紹屏招兵剛開始最奇特的地方是來者不拒,老弱傷殘都可以,但以退伍軍人優先。尤其傷殘者免費裝義肢這項宣傳,一下子讓許多一戰戰后因為傷殘總是找不到工作的老兵瞬間炸了鍋,招兵第一天,就把招兵站擠爆了。不過也因為這樣類似開玩笑的招兵條件,列強各國才會把維和部隊的成立當作笑話看,不當一回事的任由王氏集團在自家國內招兵買馬。 當中最踴躍的尤其以德國一戰老兵最為積極,連好手好腳的也來報名,畢竟德國的高失業率除了歷時時間長,而且還日趨嚴重,看不到和緩的跡象。德國招兵站人滿為患,讓希特勒十分不悅。畢竟他的執政目標就是要重整德國軍備,重新振興德國。這下人跑光了,他還振興個屁??! 沒想到,他的憤怒因為希姆萊的進言而轉為支持王紹屏的徵兵:「偉大的總理,您過分擔心了,您只要在年齡和軍銜上下下功夫,就能把多馀的廢物拋出德國,留下真正的菁英?!瓜L乩詹[眼懷疑地問:「怎么說?」 「一戰結束到現在也有十五年了,最年輕的士兵也超過三十一歲了,我們未來的菁英部隊很難會有三十多歲的士兵,所以我們只要限制三十歲以上的國民才能參加,這樣就能保留菁英的士兵,汰除老弱了。另外,如果是軍官,我們就必須提高限制,尉官不得低于四十歲,校官不能低于六十歲,將官則不準加入,這樣未來我們也不缺優秀的軍官?!瓜D啡R自信的分析著。 「士兵我能理解,為什么軍官要用年齡來分級?」希特勒難得露出疑惑的眼神,在他看來,所有軍官都是有潛力股,一戰更給了他們豐富的經驗,只是當時的執政威廉二世不懂得用人罷了,像他這么優秀的士兵,竟然讓他只晉升到下士?這是他一輩子的痛,他認為自己可是英明神武的天才指揮官。 希姆萊擔心希特勒對他的忠心有所懷疑,于是收起自信的笑容,謙卑地說:「偉大的總理,或許當時的帝國指揮、用人都有問題,但是您要相信參謀本部對軍官的篩選與提拔。對于士兵的晉升可能礙于軍校制度的規定,而無法發現一些天才,譬如像總理大人這樣的人物。但對于軍官,參謀本部的戰功紀錄是非常詳實的。如果當時軍官在戰時超過卅五歲還只能擔任尉官,那能力也有限;超過四十五,卻僅僅只有校級官階,那未來也沒多大發展。所以放走這些現在四、五、六十歲的中低階軍官,也沒什么關係,未來他們也不大可能上戰場,不是嗎?而且我們也沒必要為這些廢物得罪大金主?!瓜L乩者@時才開心的點點頭,除了完全明白希姆萊的意圖之外,當然也是因為希姆萊馬屁拍得很舒服。隨后他還加了一句:「問問王先生,要不要猶太人?雖然沒有戰斗經驗,他們可以訓練嘛!如果他要,全部打包給他送去?!雇踅B屏絕對沒有想到,他一直不知道從何下手引進各種猶太人才的困境,因為這次招兵而迎刃而解。 在希姆萊眼里是廢物的軍士官兵,到了王紹屏手上可變成寶貝。有醫療倉在,什么疑難雜癥都不是問題,加上各式義肢、整形,身體殘缺都可以康復到能參加奧運了,對于加入維和部隊并不會有多大影響。還有廿二世紀開發的抗衰老藥劑,即使外表上看起來五、六十歲,體能也能維持在三、四十歲左右。于是光在德國,王紹屏就募到快十萬的兵員,加上百萬猶太人的各種人才,王紹屏算是大豐收。 原本生性浪漫的法國人對于再度參加對外戰爭并不大積極,但見到德國人這么瘋狂,法國政府擔心維和部隊被德國人掌控,于是也大力幫忙推動法國退伍軍人加入維和部隊,所以大約也送出有八萬人左右。英國稍微差一點,畢竟英國人口較少,只來了五萬人。不過許多美國老兵,竟然跑到英國來參加,最后讓王紹屏只好在美國也開設招兵站,募了將近快廿萬人。 超乎預料的四十四多萬老兵,讓王紹屏有點頭疼,雖然都用了最低度的忠誠計畫,不擔心他們造反。但因為全放在阿比西尼亞,東北非這個小國根本負擔不起,也擠不下。不過很快地,王紹屏就不用煩惱了。因為申請維和部隊的國家陸續出現,第二個申請維和部隊的國家是奧地利。主政的基督教社會黨和勢均力敵的社會民主黨打到狗腦子都打出來。想停戰,卻又互相不信任,于是基督教社會黨向教廷求援,希望教廷介入調停。 但社會民主黨根本就是共產國際激進革命的溫和版,無神論者居多,骨子里對于教廷的立場,充滿偏頗的質疑,使得教廷根本無法介入。于是教廷反過來游說基督教社會黨以石油做擔保向王紹屏貸款,向國聯申請維和部隊。奧地利政府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設立?;饚?,讓雙方先?;?,然后進行雙方談判。由于目標明確,而且清楚簡單,所以很快就獲得國聯一致通過,派出了五萬人拉起了?;鹁€,并設置停戰區,以利雙方和談。 緊接著沙烏地阿拉伯也申請了維和部隊進駐,希望設立停戰隔離帶,以便阻止葉門越過麥加、利雅德和巴林搖搖欲墜的防線,能夠進一步促進雙方進行和談。即便葉門在國聯強力抗議,但仍扭不過英國的強硬護航,加上支持葉門的光明會卡爾勛爵受到英國國內政界龐大壓力,無法再大力支援葉門,單憑該國自身國力也無法繼續因應大規模戰事;于是沙烏地阿拉伯不僅得到了授權,葉門也在維和部隊抵達時主動?;?。不過這條防線還是大概用了王紹屏的大約十萬雇傭兵,但王紹屏終于得到夢寐以求的石油探勘以及開採權力,并且在波斯灣旁取得一大塊在沙烏地阿拉伯眼中只是幾座小漁村和滾滾黃沙荒漠地帶的租借地。但沙烏地阿拉伯并不知道這塊租借地未來將是該國最主要的產油區,底下的石油蘊藏量之大,那就不用多說了。當然,依據王紹屏的尿性,他必定是東西挖南北耙,在地底下把波斯灣周遭蘊藏的石油全數抽乾,才會罷休。 當英法兩國國際聯盟大力推動同意阿比西尼亞的申請案時,并沒有想到這項議案很快就會適用在他們身上。結果,令人意外地,第四個申請的竟然就是英國。兵力不足的英國正在為殖民地到處爆發的反抗運動而頭疼,加上阿拉伯半島的戰火威脅到蘇伊士運河的安全。雖然沙烏地阿拉伯已經申請了維和部隊,但英國仍不放心,唯恐遭到任何零星報復,影響了航運的安全,絲毫不敢自運河附近撤兵,導致應付殖民地暴亂的兵力不足問題仍然嚴重,尤其是逐漸失控的緬甸。于是英國決定用緬甸的玉石、林業與油田做擔保,為英屬緬甸申請了這項國聯的維和計畫,讓王紹屏把叛亂的咖龍軍隔離限制在偏遠的鄉村,避免咖龍軍攻入都市。 這項申請,讓王紹屏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高興的是自己終于能正大光明插手東南亞事務,但煩惱的是:「維和部隊會不會嚇到日本?讓他們不敢南進?」事實證明,王紹屏真的想太多,日本人一向膽大包天,只要有一分成功的機會,任何威脅都嚇不倒他們。 當王紹屏到處派出維和部隊隔離、消弭各地戰亂,各地申請國的駐扎地上空都充滿訓練飛艇的時候,他完全沒有料到,不只日本人,還有蘇聯人竟然都敢在東南亞襲擊他的老家,雖然雙方稱不上聯手,但也算是遭到兩面夾擊。 不過在此之前,一直待在海外逍遙的王紹屏,由于山東滿莊的一通緊急聯系通訊,再次捲入國內另一場紛爭之中。王紹屏一聽到又有國內的緊急聯系,不禁對小咪哀嘆著:「有了高空飛艇擔任基地臺,雖然比電報方便許多,但卻也不是好事。國內的麻煩還真像是陰魂不散,如影隨形的一直跟過來??!」夫人們也很無奈,誰叫自家夫君不希望一口氣推平國內各方勢力呢?面對層出不窮的麻煩,也只能不斷見招拆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