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
第三十五章 時光飛逝,十年后。 羅懷馨和江學淮已經在c市開創了三間教會。 江學淮博學的知識,溫文儒雅,順服又謙卑的態度,讓每個主日聽他證道的人,都得到滿滿屬靈的餵養。 而每個剛到教會的姊妹們,尤其是比較年長的姊妹,第一次和羅懷馨握手,都說羅懷馨很好命,因為羅懷馨的手纖細柔軟。 而羅懷馨跟隨江學淮到t市這么多年,每每遇見事情,通常都不講話,只是默默地回家禱告。 于是,教會所有認識羅懷馨的人沒有一個人批評她,有的只是讚美。 在大家眼中的羅懷馨有人緣,親切,好相處,單純,溫柔,給人感覺很舒服。 而羅懷馨則是知道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帝教導的。 她有一顆憐憫的心,很少說話,可是卻非常會傾聽,具有同理心,在教會里,常常有人會繼續留下來,就是因為有羅懷馨。 羅懷馨和江學淮感念早期宣教士對臺灣的奉獻,他們有感動想要把這份愛傳承下去。 于是他們身體力行地回應了宣教的呼聲。 江學淮利用休假的時候,跟著宣教團體到國外一些國家宣教。 當江學淮第一次到緬甸的一個落后村莊時,他就對這個地方很有感動。 回國后,他和羅懷馨為那個村莊禱告,兩人都會一直流淚。 于是,他們在那里租了一個房子,請了緬甸當地的一對傳道人,負責那里的事工。 由于,那里的貧困落后,傳道人的薪水,教會的支出都是江學淮這邊寄過去的。 江學淮每年都會去那里兩次。 而羅懷馨卻因為嚴重的氣胸開過四次刀,醫生和江學淮不敢讓她去,會擔心萬一她的氣胸發作,以當地落后的醫療,會有生命的危險。 羅懷馨身體雖然羸弱,但她卻有一顆堅強渴慕服事的心。 在教會相處比較久的會友,因為擔心她的身體,都不贊成她跟著江學淮去緬甸服事。 而常有不瞭解羅懷馨身體狀況的新會友,叫羅懷馨要有信心。 年紀較大的老醫生不鼓勵羅懷馨到這么偏僻落后的地區。 而年輕胸腔科醫生,有些說沒關係,有些說不行。 江學淮有一次從緬甸回來,帶著一個小男孩的照片回來,這個小孩六歲眼睛就瞎了,江學淮會為他禱告到哭。 而羅懷馨也常為緬甸禱告,她有一顆非常強烈想服事的心,她真的很想去緬甸。 有人基于擔心她而反對,也有人贊成。 而羅懷馨終于還是去了緬甸。 緬甸是個佛教國家。 有些貧窮的家庭,小孩幼時就送去當和尚,只求有飯吃。 而江學淮開拓的這個村莊,沒有宗教信仰,對這個村莊的人而言,能夠信佛教或供應神像拜拜是有錢人才做的到的事,而他們實在是太窮了。 羅懷馨第一次到石村的時候,只見這個村裝都是黃泥路,沒有柏油路,也沒有水泥路。 一路上只見村莊內大多是低矮破舊的房屋,當風陣陣吹起時,就是滿天漫漫的黃沙。 她到達以后,開始幫忙辦營會,辦營會的時候一切都很順利。 可是到晚上的時候,她都拉肚子拉的很嚴重,整夜都沒辦法睡。 她痛到以為她就要死了,這種情形下,她只能不斷的禱告:「神啊,如果我要死就死在這里,不要連累別人?!?/br> 可是,很神奇的是,隔天,白天辦營會的時候,她的身體就好了。 由于,連續好幾個晚上都嚴重的拉肚子,在主日的時候,一個傳道人就帶她去看醫生。 就這樣,她好幾餐沒吃飯,在回國時,甚至在仰光機場躺著不會動。 剛好江采音打電話來問羅懷馨的情況,羅懷馨告訴她說可能會死,江采音急的都哭了。 雖然有第一次慘痛的經驗,可是,羅懷馨并沒有因此而心生退意,她還是勇敢的繼續去服事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第二次去的時候,親友及教會的會友們,萬般交代她要自己帶水,不要吃路邊攤,要吃乾凈衛生的餐廳或飯店。 雖然她還是有拉肚子,但就沒有第一次那么嚴重。 她之后還是繼續的去緬甸,繼續的去傳揚福音,為哀傷的人禱告,給貧窮的人送米糧,傳揚上帝的愛。 她在石村的時候,探訪得到骨癌鋸了腿的女孩,為她禱告,并帶吃的給她。 她去探訪的人當中,還有人是一家十三人,住在破破舊舊的矮房子,房子甚至還有縫隙,無法完全隔阻風沙雨淋。 她在那里,去探訪了六歲就瞎了的男孩,這個男孩已經十五六歲了。 羅懷馨在第一次去石村就去探訪他。 羅懷馨對她說:「阿巴,你有聽見我的聲音嗎?」 阿巴回答:「有?!顾X得這聲音聽起來有如夏天陣陣微涼的清風,輕輕的吹入他的心中,讓他覺得很舒服。 羅懷馨:「那你有聽見遠遠的鳥叫聲嗎?」 阿巴:「有?!?/br> 羅懷馨:「可是我沒聽見?!?/br> 阿巴?????? 羅懷馨:「上帝創造你我不同,你可以聽到很遠的聲音,可是我聽不見,要到教會?!?/br> 阿巴點點頭,他感覺羅懷馨就像那寒風中微暖的太陽,讓他感到陣陣的溫暖。 他之后就去教會,再之后就受洗了。 羅懷馨第二次去石村有去探訪阿巴,問他:「阿巴,你喜歡什么?」 阿巴表示對吉他有興趣。 后來,羅懷馨為他禱告,盲人學口琴最好,可以用摸的,于是她買了一隻口琴送給了阿巴。 后來,聽說阿巴已經開始在教會,用口琴敬拜讚美了。 之后羅懷馨再去的時候,身體狀況已經很好了。 后來,臺灣的教會在緬甸設立越來越多的據點,也興起了教會總會該在那里有神學教育的想法。 于是,江學淮他們就開始安排課程,學分,老師,學生等問題。 當江學淮去那里教學的時候,羅懷馨就趁他們在上課的時候準備一些餅乾糖果,茶點等,讓他們下課的時候可以享用。 那些餅乾糖果是臺灣教會的一些會友們奉獻的,羅懷馨收集了,就帶到緬甸去。 由于當地的伙食不好,上課的學生們平常也沒什么好東西可以吃。 羅懷馨會趁他們上課的時候,去找一些好的餐廳,等他們課程結束后,帶他們去吃點好一點的食物。 就這樣,江學淮在神學上造就他們,給他們屬靈的糧食,給他們精神的飽足。 而羅懷馨也做她的部分,兩人齊心的奉獻,讓學生們得到身心靈的滿足,造就更多人,成就福音的事工。 在羅懷馨關心探訪的人當中,有一個女孩,教會從她去讀小學開始,就一直資助她,甚至一直幫助她去讀中學,這個女孩想要奉獻當傳道人。 羅懷馨和這個女孩懇談的時候,感覺她不是那么堅定,還在搖擺不定。 羅懷馨知道她生活上的困難,沒辦法讓她能夠后顧無憂的接受神學教育。 羅懷馨在禱告中有感動,于是她奉獻自己的金錢在緬甸設立神學基金,后來教會有人也跟著奉獻。 教會事工上一直會出現一些需要處理的事,緬甸租用的房子,房東要收回不租了。 江學淮和羅懷馨一起同心禱告,他們都有感動是時候該建堂了。 于是,他們把訊息傳達出去,教會的弟兄姊妹一起為建堂禱告及奉獻。 可是建堂費用還是不夠。 這時候,羅懷馨開始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募款,這是她第一次向親友們募款,她的好人緣讓她很快的就把不足款募齊,讓建堂得以順利進行。 有一次,在陪江學淮去緬甸教學的十五天里,她雖然忙但卻覺得服事是一件很喜樂的事。 就算期間感冒到沒聲音,她還是繼續服事,回臺灣后甚至因此生病了四個月。 身體的羸弱阻擋不了她一顆火熱服事的心,只要她還活著,她就會不斷的禱告,奉獻自己所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