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難民穿到現代后 第37節
她們買席子也沒花費多少時間,回到云知家的時候,毛大吉正往下搬雞籠。 看到云知回來就問:“你這雞籠打算放在哪里?我直接搬過去了?!?/br> “放后院葡萄架下面?!?/br> 毛大吉以為她在家里后院種葡萄,沒想到是在后院圍墻外面的地里:“放外面不怕被人偷???” 云知說:“不怕,我會裝監控,而且我家小一小二也厲害著呢?!?/br> 兩只小狗聽到云知提自己的名字,很應景地汪汪叫了幾聲。 毛大吉看過去,覺得可稀罕:“還真挺聰明,這么小就能聽得懂人話了!” “主要是教的方法用對了,你知道沈青山吧?我這兩只小狗就是在他家領回來的,他的訓狗方法可好用了?!?/br> “老沈的兒子???那確實很會訓狗,他們家從他爺爺的爺爺輩兒起就愛養狗,老沈兒子考上大學還去學了獸醫專業,算得上是家學淵源了。 前幾天我養雞場有些雞感冒了,找的也是他,用藥比以前我自己用有效得多,聽說還考上了編制,是個有本事的小伙子,要不是他,鎮上的人都不知道學獸醫還能當公務員呢!” 說著話,雞籠也搬到了葡萄地靠墻放著。 五十只雞用小竹籠按照十只雞一籠分成五籠,毛大吉把雞籠扛過去的時候,云知跟鄧大娘就一人抬著一籠雞跟著。 三人又一起搬了一趟就搬完了。 一個籠子加五十只雞一共花了六百七十元。 雞第一天換地方,沒熟悉環境和籠子,暫時不放出去讓它們撒歡。 毛大吉說:“過個三五天你再放出去,不出意外它們一到晚上就會自己回籠子休息了?!?/br> 云知點頭,然后兩人開始商量明天上山撿果子的事。 其實要商量的也不多,毛大吉是本地人,也知道那山林有點奇特之處。 兩人商量的主要是到時候云知能跟著他在上面多久,云知把自己每天空閑時間跟他說了,除開學習時間,其他時間和吃飯的時間,其他時候是可以一直跟著在山上轉悠的。 只是云知不幫忙撿,她得找藥材,暈車丸的小生意不能停。 目前賣出去六批暈車丸,賺了七千多。 現在買云知暈車丸的人慢慢穩定下來,形成穩定的客戶群體,新客也有,但是比較少,大多也是被熟客介紹來的,需要增加的數量也不多。 不過現在也面臨著藥材不夠的問題,云知打算采完這一次后,留下一份藥材去找王支書,是可以辦廠還是怎么樣,得早點定下來,開春才好把藥材種下去。 她提前把需要種下的藥材培育一番,即使后續人工培育,得到的效果應該不會太差,當然跟用全野生和她自己親自種出來的藥材相比肯定比不過。 應該跟一半野生、一半人工種植的藥效差不多,畢竟想要大批量生產讓大多數普通人都能買得起就要降低成本,這是目前她想到的最好的方法。 對于暈車人來說,只要能緩解癥狀,讓自己坐車時不吐得一塌糊涂,也不暈得那么難受,那就是有用的好藥。 錯過開春種藥時機的話,去外面收藥材成本增加先不說,買來的藥材原料品質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證。 云知在中藥店看過某些藥材,竟然在藥材發現其中含著一些非藥材本身的毒素。 后來仔細辨別,才知道那是農藥殘留,藥上用藥,也是奇了,這是要救人還是毒人呢? 搞得有些藥性都變了,為什么有些古方在古代就是好方子,在現代就沒用? 是醫生不行還是方子有毛??? 或許都不是,而是藥材有問題。 山上的果子現在已經不值什么錢了,但毛大吉要的多,不收錢反而要讓人家欠自己人情。 云知就提出兩毛錢一斤,隨便他撿。 他們一起上山的時候,毛大吉看到有些樹上還零星掛著幾個果子,隨手摘了一個來吃。 果子入口后,他那不大的眼睛瞬間睜大一圈:“蘋果很甜??!我能摘幾個吃不?” 云知正低頭找藥材,聞言頭都沒抬:“摘去自家吃的話隨便?!?/br> 毛大吉看蘋果園里,還有蘋果的果樹,覺得要是這些果子都跟自己隨手摘來吃的一樣甜的話,摘回去一些給父母和親戚朋友分一分也不錯。 “我想買一點樹上的,小老板你出個價?!?/br> 云知看過蘋果園的情形,知道大概還剩多少,剩的那點不足以讓她浪費時間專門摘:“我可沒辦法幫你摘……” 毛大吉說:“沒事沒事,我女兒兒子都在呢,你說個價我們自己摘,等會兒一起稱就行?!?/br> 她女兒毛小丹也點頭同意:“這不就跟人家去果園玩采摘一樣嘛,別人要進果園摘果子還得付門票錢呢,云知姐你都沒收我們的?!?/br> 他女兒比云知小兩歲,一路上也混熟了,他兒子比云知大幾歲,長得跟毛大吉很像,不過話比較少。 云知直起身子思索幾秒:“那就一元一斤吧?!?/br> “哇!那么便宜!” “畢竟不用我摘,你們摘的時候注意安全?!?/br> “好!” 他們一家三口分工,毛大吉跟自己兒子撿地上還能喂雞的果子,毛小丹上躥下跳摘樹上的。 摘下來后,中午回去吃午飯順便稱重,地上撿到的有兩大袋,一袋一百多斤。 樹上的整片蘋果林的漏網之果被毛小丹摘完,也只有二十幾斤。 加起來是八十四塊多幾毛,云知只要了八十。 下午又上去一趟,摘其他地方的,下午的時間比較多,他們撿完蘋果林的又轉去另外兩個果林,三個人撿了四袋。 一連撿了兩天才把所有果林里能撿的果子全撿完了,兩天加起來,云知掙了四百多。 云知買雞買籠子的錢又掙回來一大半,相當于買雞跟籠子只花了兩百多。 不知道這樣算賬對不對,反正她挺開心的。 期間云知上到半山腰看過扶黎,當時毛家三人也在。 云知帶人上去的時候還挺緊張的,后來小心觀察他們的神色,發現他們除了感嘆這樹真高大之外,就沒有別的異樣神色才放心下來。 只有她看得到扶黎真實的樣子。 云知趁他們不注意,伸手輕撫了一下樹干,巨樹的葉子緩緩擺動,恰好有風,外人只以為是風吹出來的動靜。 這樣背著別人互動,暗搓搓做一些只有他們倆知道的小動作,她竟然感覺還挺有意思的。 作者有話說: 第37章 咔噠一聲脆響,雞籠的卡扣被云知打開。 雞群躁動,等云知避開后,一只只雞便迫不及待地往外走。 走幾步停下來,低頭伸脖子在地上東啄啄西叼叼。 晚上喂的那一頓它們早消化光了,鄧大娘跟云知說讓她早晚各用米糠摻玉米碎喂一頓雞。 前面幾天云知確實是這樣喂的。 她不但買了米糠和玉米碎,還會摘一些自己種的菜里長得太老、不能吃的菜葉子剁碎拌進去,雞吃得很開心。 可后來發現,早上這一頓不喂也可以。 有早上這一頓,它們肚子不餓,走得就少些。 沒有早上這一頓,把雞放出去后,它們感覺很餓,就得到處走找食吃。 走得多的雞,雞rou比不愛動彈的雞好吃很多,也不會長太多肥油。 白天在外面,野地里的蟲子足夠它們吃飽了,云知只需要在外面放個水盆。 晚上它們回籠子的時候,肚子也是飽飽的,所以晚上那一頓就變成了雞們的宵夜。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雞也是。 正常情況下,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白天正常吃,晚上再吃宵夜都會胖。 是以,云知的雞即使沒喂兩頓也長得很不錯。 她一把雞放出去,小一小二就非常自覺地也跟著出去巡邏。 哪只雞膽敢跑遠,一準被它們攆回來。 云知在街上再次遇到沈青山的時候,說起小一小二年紀輕輕就會幫她看著雞,沈青山都覺得驚訝。 畢竟它們才兩個多月大,云知養雞的時間也沒多久。 正經算下來,它們接受訓練的時間挺少的。 沈青山是真沒想到它們竟然那么聰明。 他回家看看鄰居跟自己親戚領養的另外兩只跟云知家小一小二一窩出的小狗。 可以確認,另外兩只沒有云知那兩只聰明。 找不出原因,只能感嘆一句:狗生四子各不相同了。 把雞放出去后,云知拍了幾張照片。 在打開學習直播前,編輯帖子附上照片發到自己的主頁。 她在搬到關寧鎮的當天就發了帖子,告訴老粉們自己搬家了。 后來翻修房子、布置房子、種菜、賣山林里的果、養狗、養雞都在主頁上發帖記錄。 很多人都說羨慕她現在的生活,說有房有地有狗。 不用996,不用為一日三餐奔波的日子真是太棒了! 也有人猜測云知是不是想當鄉村生活博主,還有人以為她要開民宿。 云知現在已經學會不忙著自證,畢竟她又沒做錯什么。 猜測質疑她的人也不是警察,她何必要急著證明自己? 隨著時間推移,事實會告訴大家真相。 果然,過了一段時間,網友們發現云知沒打廣告、沒帶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