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的科舉拜官路 第19節
本場試帖詩題目為:以“賦得體”詠“桃花幻碧”。 看到這題,連已經有一定心理準備的許清元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這“桃花幻碧”是什么,她完全兩眼一抹黑啊。 抬頭看看其他考生,果然各個臉皺的跟包子一樣,表情都是疑惑中帶著茫然,茫然中透露出一絲絕望。 許清元硬著頭皮分析,從具象的詠桃花分析到抽象的世事變幻如滄海桑田,到后來甚至聯想到人的面相和命運,貼著《易經》往玄學之路上狂奔而去。 不管如何,還有其他題目在等著她,不能過多耽誤時間,她只好寫的模棱兩可,感覺上面幾個方面好像都能挨著一點邊,但核心主題卻不太明顯。 寫了總比沒寫強,沒重點也比離題好。自己的試帖詩實在有些慘不忍睹,許清元干脆揭篇看下一頁。 這是一道判語題,考察學生對律例的熟知程度,題目描述一種違法行為,考生答出相關懲處規定。 本題下面又分為三個小題。第一小題是:女有家,男有室,相瀆[注]。 題目看似簡單,其實內藏玄機。題目說的是男女各有配偶通jian。但在律法上,此種情形還需細分好幾種情況,比如:男子應為婦女穿小功喪服的親戚與她通jian的,就屬于十惡不赦中的內亂,而若是婦女對男子的親戚穿小功喪服,男子為婦女“報服緦麻者”,就不屬此類;還有如果跟父親、祖父的妾通jian,男子屬內亂,若妾自愿,其也應定此罪…… 光捋清這些輩分關系就需要花費大功夫,還需要一條一條清楚明白地答出來,極度考驗邏輯思維能力。這第一個小題就花費了許清元接近半個時辰的時間。 第二題稍微簡單一點,但也有坑: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數家各殺二人[注]。 齊朝律例規定,兇手要是在一家殺了三人(均未犯死罪),那屬于十惡不赦中的不道。如果兇手還有點良心,一家只殺兩個人,殺了好多家,哪怕殺的人超過三人,那給兇手定死刑即可,不屬于十惡不赦的范疇。 如果沒有記清楚很容易將兩種情況歸為一類,好在許清元前世就是干這個的,學的時候就注意區別記憶,現在穩穩跳過坑,沒有中招。 最后一題是:脯rou有毒,曾經病人,故與人食,并出賣,令人病、死者,其人自食者,盜而食之者[注]。 這道題是說,確定有毒的rou脯,故意給別人吃或者賣別人,或者買來自己吃,或者小偷偷走吃了,分別會觸發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許清元認認真真地寫道:與人食,出賣,令人病者,合徙一年,致死者,絞;自食者,征銅入死家;盜食者,死傷不論,rou脯主仍須定“不速焚”之罪,杖九十[注]。 本題不算難,主要是考生很容易忘記存在“不速焚”的基本犯情形,可能會被扣分。 寫完她返回去檢查卷子,看到試帖詩部分還是不忍直視,忍不住“嘖”了一聲,考舍外的士兵立刻回頭看她,許清元不好意思地笑笑,自動噤聲。 作者有話說: 每次寫科舉考試咱就是一整個大頭禿狀態。 [注]均出自《唐律疏議》表述有不同程度的改動。 第29章 貢院外亮起一盞盞燈籠, 對面的客棧門口坐著兩個閑嘮嗑的小伙計,一人拿著一把瓜子, 吃得津津有味。 “幾時了, 秀才老爺們怎么還沒出來?”一個瘦的跟竹竿似的伙計吐出瓜子皮,問旁邊的人。 挨著他坐的胖伙計努努嘴:“這不就出來了?!?/br> 貢院大門朝里打開,無數考生耷拉著一張臉不情不愿地往外走, 守門的士兵站了一天,累到不行,看他們這么慢吞吞的, 直接上手推人。 有人被推了一個趔趄,敢怒不敢言地回頭怒視一眼, 然后灰溜溜地跨出大門。 出來的考生紛紛自發聚集在貢院門口談論第二場考試,天色昏黑, 但這里熱鬧的跟集市一樣。 眾人三五成群, 與自己的好友圍成一圈,說個不停。 “恒之, 試帖詩你如何寫的?” “我……哎, 別提了, 九成九是牛頭不對馬嘴。你怎么寫的?” “詠桃花,還是碧桃花。我越琢磨越不對勁,這不才問你?!?/br> 兩人對視一眼,紛紛嘆氣。 另外一堆人,也在互相詢問本場試題, 與眾不同的是,這些人都隱隱以一位年輕少年為中心。 “盧稷, 第一題題目出處是哪里?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br> “就是就是, 今年怎么考的這么偏, 詩題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擅長,可詔、告、表一個不考,反考一大堆判語是怎么回事?” 被問到的那名少年,也就是溧陽先生的獨子,最為眾人看好的盧稷出聲問:“諸位的詩題著眼何處?” “桃花?!?/br> “碧?!?/br> “世事變化無常?!边@個答案得到了最多人的贊同。 盧稷露出淡淡的微笑,帶著一絲自傲和不屑:“管中窺豹?!?/br> 眾人見狀忙問他的答案。 “桃花幻碧、空谷流云,”盧稷念道,“是前朝隱士曲自明在《曲衡相法》中對面相有后福之人的預測之語,指如山中高士一般,任世事如何變化,只求己身超悟的賢者?!?/br> “從沒聽說過還有這本書!這不是為難咱們嗎?” 盧稷嗤笑:“諸位的老師教《易經》時一定提到過,只可惜無人認真學罷了?!?/br> 不遠處的許清元不禁心中暗道:好一個高情商發言,就你認真聽講,就你超凡脫俗,你不得罪人誰得罪人? 但出乎她的意料,其他考生聞言臉上只是訕訕的,沒人敢出言反駁。 這么沒骨氣……他爹是耆儒,但他又不是,至于么? 許清元忽略掉心中的焦慮,轉頭跟艾春菲說話。 后者正一臉菜色地蹲在地上仰望著她,眼神空洞。 “你怎么這副表情?”許清元好笑地拉她起來。 “二姐因為沒考上秀才,去年嫁去了府城。我今年眼看著沒戲,爹娘十成九要給我招贅?!卑悍茡u搖頭,拍拍自己的臉,“哎,如果考的上說不定還能再推推,看來今年是逃不過這一遭的?!?/br> “成親后也可以繼續考學?!痹S清元安慰。 艾春菲的眼神很直白:“許jiejie,你明白的,不用我說吧?” 面臨著同樣困境的許清元沉默了?;橐鰧糯呐硬皇鞘`,是囚牢,她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陷入泥淖,但如何解決世俗的壓力著實是個不小的問題。 正郁悶著,一個熟悉的聲音和腔調在兩人耳邊響起:“許……姑娘!艾……姑娘?!?/br> 許清元轉頭,果然見蔣懷玉沖她們作揖,二人隨即回禮。 “蔣公子今年也來趕考?”許清元出聲問。 “是……是,本來……我還在……想……怎么……沒……沒看見二位……咦?”蔣懷玉面有疑問,“晉……姑娘……怎么……沒……沒跟……你們……一起?” 這個問題她們也無法回答,一齊沉默下來。 蔣懷玉像是想到什么似的,問:“難道……三年前……晉姑娘……考中了?” 艾春菲搖搖頭,仍舊一語不發。卻不妨被旁邊許清元的聲音嚇了一跳。 “三年前你見過她?不然怎么會猜測她已經考中?”許清元的高聲詢問引來周圍其他考生的注目,她卻毫不在意,只盯著蔣懷玉的眼睛問道。 “確……確實……有過……一面之……緣,”蔣懷玉嚇一跳,但下意識回答道,“在省城……門關,她排在……在我后面?!?/br> “有沒有可能是認錯人了?”艾春菲忙問。 蔣懷玉回憶片刻,道:“應該……就是……她,不過……我登記……完的……功夫,她就……就不見了?!?/br> 許清元又追問幾句,確認那人應該就是晉晴波。 這件事真是越來越奇怪了,許清元甚至荒誕地想,該不會晉晴波是遇到時空裂縫或者穿越了吧?不然怎么解釋她在大庭廣眾下,眨眼的功夫就消失了呢? 再怎么遲鈍也知道其中有問題,蔣懷玉看兩人都沒有給他解釋的意思,自己也沒敢問。 心情不佳的三人正準備打道回府,卻被那位叫盧稷的考生攔住去路。 他輕飄飄的給許清元見禮,張口道:“聽說姑娘十五歲便連中小三元,今日有幸相會,特來請教,請姑娘指點?!?/br> 許清元的眼神從盧稷帶著自傲的臉上掠過,環顧四周,發現每個人都是一副看好戲的狀態。 看不見她正不耐煩嗎,還非得往人槍口上撞,這盧稷聰明是聰明,情商實在堪比盆地。 許清元抱臂嘆道:“說吧,想問什么?” 本來盧稷說那話就是打個幌子,誰想到她如此不謙虛,好像自己真的要來請教她什么一樣,臉登時就拉長了。 盧稷勉強維持風度,道:“方才聽聞眾人試帖詩皆答的一般,在下不禁扼腕,如此十年難遇的佳題,竟無人作出略可一觀之句。不過,姑娘身為重胥府第一位女案首,詩作必定不凡,還請……” 他話沒說一半,許清元立刻插嘴道:“我作的詩也跟大家差不多,不過判語寫的特別好,我還能將《大齊律》從頭到尾背下來,要不咱們比比試試?” 盧稷張著嘴僵在原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磕巴幾下,反駁道:“許姑娘好生無禮,在下問的是詩作,誰要同你比律法?” “哦,”許清元面無表情地說,“你害怕了?!?/br> 見對方又想說話,她繼續堵道:“許你上來問我試帖詩,不準我問你律法?” “凡事都有個先來后到,是在下先問的?!北R稷哼氣,原本裝模作樣的平靜已然破碎的七零八落。 “我們本來要回去休憩,被你橫插一杠攔下,難道你很知先后?”顧不得這小子背后的靠山和艾春菲使的快抽筋的小眼神,她語氣有些不善。 平時就算了,可這會兒她正為晉晴波的事情煩悶,真不耐煩應付小孩。 “誰怕?背就背!難道是什么難事不成?”盧稷被稱作神童,不是浪得虛名,不但四書五經背的滾瓜爛熟,條律也不在話下。愣是將本該掃地的顏面用他的才學救起,周圍考生的表情從看熱鬧不嫌事大逐漸變為欽佩。 盧稷也找回了驕傲和自信,他背到中途,邊走邊顯擺地將本場考試題目進行幾句講解,周圍考生真有答錯的,紛紛跺腳嘆氣。 可是等他背至“賊盜”一篇時,卻發現四周空曠了不少。他環顧一周,發現不知不覺中,周圍已經沒幾個人了,就連跟他對嗆的許清元也不知所蹤。 遠處兩個客?;镉嫲ぴ谝黄饘λ钢更c點,目光好像在看傻子。 “許,清,元,”盧稷咬牙切齒,出離憤怒,“咱們放榜見!” 時間來到八月十五,今年鄉試最后一場考試即將開始。 本場考試內容異常單一,只有五道策論題目,不過既要結合儒家經典學說理論,又要結合時事,對政務闡述自己的見解,不是那么容易的。 策論題目能有效檢驗考生的理論知識和政治敏感度,這畢竟是給國家選賢任能設立的考試,不能辦事的書呆子不會被選中。 不過每個朝代對于該題都有不同的側重點,齊朝當今圣上即位以來,策論題目都是偏時政輕理論。 跟著曹大人讀書,別的不說,人家可是做過京官的人,對政治風向的把握和時事熱點一清二楚,許清元在這三年內補足了自己的短板,應對本場考試也比較有把握。 第一題是兵法題,讓考生列舉歷史上的名將并簡要寫出其率領獲勝的主要戰役,最后論述將領獲勝的原因及其發揮的作用。 第二題借古喻今,明面上說的是上古圣人之所為,實際上跟當今圣上的一些舉措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這道題就是用來給今上歌功頌德的,但如果對政事一知半解,這馬屁拍也是白拍。 往下讀完第三道,許清元挑高眉毛,返回去再讀一遍,如果自己沒有看錯,這道題考的是她寫的《商論》。 “民間興法人之法,利商,若無制,則害民。諸君子飽讀經濟,治世之才,愿聞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