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熱搜都是因為副業 第141節
知道叢筱兩人回來后,段奶奶高興的不行,正準備大顯身手一番的時候,直接被叢筱拉著聊天去了。 “種地?”段奶奶聽到叢筱的問題后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大樂,“我當然會了,而且年輕的時候我還下過鄉呢!” “真的啊,那段奶奶你能和我聊聊么?”叢筱期待的問道。 “當然!”段奶奶這下連飯都顧不上了,直接拉著叢筱開始聊了起來。 段虹看到兩人的狀態,先是打了個電話,隨后去煮了一些面。 第二天早餐時,段虹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咱們小區涼亭那邊原來不是花壇么,只不過后來物業經常換,最后也沒人搭理了,我剛剛聯系了物業,租下了花壇的使用權,租金會按照比例減免到各戶的物業費上?!?/br> “所以,我在咱們小區就可以試驗農農一號了?”叢筱期待的問道,她原本還打算回老家或者去段奶奶的老家試驗農農一號的使用效果呢。 “對,不過這個季節可能只能種一些蔬菜了?!倍魏邕z憾的說道,其實如果去南方的話也可以種糧食,北方的氣候還是冷的時間太久了。 “沒關系!”叢筱說完,轉頭期待的看向段奶奶,“段奶奶,你能幫我找到一些適合現在開始種的蔬菜種子么?” “可以,現在正好種白菜和秋蘿卜,等到白菜和秋蘿卜下來了后,正好給小區里的大伙分一分,腌點酸菜、曬點蘿卜干?!倍文棠毯敛华q豫的說道。 “好,那就種白菜和秋蘿卜!”叢筱拍板決定了下來。 吃完飯后,叢筱就回到對面開始組裝起了種地機器人,也就是農農一號。 農農一號之所以會先取名字,完全是因為它的材質是延續了飛飛一號用的那種可變性的仿生金屬。 當然,里面控制芯片的程序卻和飛飛一號完全不一樣了,畢竟二者一個是保姆型機器人,一個是專門用來種地的機器人。 除此之外,農農一號里面裝備的幾種生命探測儀也被叢筱給更換掉了,換成了地質探測儀等等,可以說,農農一號的原理和大部分材料都延續了飛飛一號,但又完全不同。 對于叢筱來說,種地機器人的技術難點在芯片和程序上,材料方面對她來說反而沒有壓力。 所以,這次叢筱帶回來的那一大堆東西除了是用來組裝農農一號的之外,還有用于全息模擬器聯機的材料。 好在之前關于如何讓全息模擬器聯機叢筱已經準備了好久,她現在需要做的是先將《仙劍》的數據包導入到全息模擬器中,讓其全息化。 一時間,叢筱家里的客廳越來越滿,最后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而叢筱不知道的是,他們這個小區的物業其實早就不是之前那個除了收物業費期間會出現,其他時間完全不見蹤影的物業公司了,物業的員工也換成了退伍老兵。 如今小區里一些閑置的房子也不再繼續往外租了,小區里住著的大部分用戶都是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人家,他們對如今越來越干凈的小區環境可是深有體會,所以偶爾包點餃子蒸點饅頭,或者家里小輩送過來的自己吃不了的食物,都會想發設法的給物業的人送去。 收到老人們送的東西后,物業的人自然更加盡心了,如此良性循環之下,叢筱她家這個老舊小區每天的氣氛到是越來越好了。 所以,在聽到物業說老段(段奶奶)家那個孫女將小區里空閑的花壇給租下來打算種點菜,那筆錢物業會直接用來抵扣大家的物業費后,在大部分人眼里最愛占便宜的老人們全都大氣的表示不需要,小孩子想為大家種點新鮮健康的蔬菜,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哪能要孩子錢! 是的,都不需要段奶奶開口,在知道兩個孩子打算種白菜和秋蘿卜后,大家就知道這絕對是人人有份的。 沒等段奶奶出去買種子,好幾位爺爺奶奶就找上了門,表示他們老家就是鄉下的,已經讓親戚稍來自家留的種子,比買的那些種子可強多了! 種子的事上沒幫上忙的其他爺爺奶奶們,直接挽起了袖子,表示他們可以幫忙翻地,畢竟他們小區的花壇荒廢了至少得有十幾年了,上面的土早就硬了,根本不適合種菜! 沒等老人們動起來,叢筱就帶著她的農農一號出現了。 和飛飛一號的小狗外形不同,正在試用期間的農農一號反而有些像人身,身高大概一米五左右,肚子的位置圓溜溜的,四肢又短又圓,遠遠望去,就像個球一樣。 拿著鋤頭就要進花壇的李爺爺看到遠遠走來的段奶奶幾人后,連忙聲音洪亮的說道,“老段,你快和物業這幾個小伙說說,我就是想幫你先把這花壇里的土松松,這里的土都快結成塊了,根本就不透氣,沒辦法種菜??!” 段奶奶立刻上前一步,“老李你這就不知道了吧,我家孩子租這片地,可不只是為了咱們這一小區的老家伙們吃上純綠色的健康蔬菜,還是在為國家做貢獻,你可不能搗亂??!” “為國家做貢獻?種個菜怎么就為國家做貢獻了!”別說是老李頭了,就連其他幾位看熱鬧的老人家都納悶了。 反倒是之前那個在勸李爺爺不要去翻地的物業工作人員好奇的瞄了一眼叢筱的方向,隨即就若無其事的將視線移開。 “知道飛飛一號不?”段奶奶先是問了一句。 “你個老段太太,不是又要顯擺起來了吧!”旁邊一個燙著精致羊毛卷頭發的老奶奶不太高興的說道。 “我顯擺什么!”段奶奶大氣的擺了擺手,隨即露出身后的農農一號,“知道這是什么么?這是飛飛一號的發明者發明的另外一種機器人,專門用來幫助農民種地的,這次我家兩個孩子負責幫忙進行測試,所以才將咱們小區的花壇租下來了,你們說,這是不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聽到段奶奶最后那個擲地有聲的質問,在場所有人都被深深的震住了,好半晌,才紛紛開口。 “她小段奶奶,這個大家伙是發明了飛飛一號的那個科學家新發明出來的?那怎么讓你家孩子拿回來測試了?”李爺爺是第一個反應過來的,問完后沒等段奶奶回答就自顧的點頭,“是了,你家孩子是在京市上大學是吧?那一定和發明了飛飛一號的科學家認識,怪不得你能有飛飛一號呢!” 燙著羊毛卷的老奶奶也不生氣了,佩服的看向段奶奶身后的叢筱和段虹,隨即說道,“你個老段太太,這種好事還給什么物業錢,快讓物業的小徐把租地的錢給你們退回去,能幫上國家的忙,我們驕傲!” “就是!我的乖乖,還有專門幫忙種地的飛飛一號,那以后是不是種地的農民都不用那么累了?這個好、這個好!” “咱們小區這點地方夠不夠?我家鄉下還有地,我立刻打電話給親戚說明年不租了,給你們做試驗!” “我家老家有一片洼地,聽兒子說前段時間遭災了廢掉了,要是需要我讓人給清出來!” …… “謝謝各位爺爺奶奶,暫時還不需要,不過如果大家有什么種地的小竅門可說一下,我會幫忙記錄下來的?!毖劭丛俨蛔柚?,大家都要直接把地讓出來了,叢筱連忙說道。 “這個可以!我當年種地可是一把好手!” “好像誰不會是的!” “就是,咱們這批人,當年有幾個沒下過鄉的!” 不過很快,正在自薦的老人們都安靜了下來,全都看向叢筱的方向,因為叢筱已經開始讓那個能種地的機器人干活了。 “農農一號,啟動種植模式?!?/br> “收到,種植模式啟動中,開始搜索周圍適合種植的土壤……前方一米有合適土地……土壤分析中……開啟翻地松土模式……” 眼看著叢筱只是說了一句話,那個長得比飛飛一號大了許多的機器人先是走到花壇旁邊,隨后將一根手臂扎進了土壤中開始分析土壤,報出一連串的數字后,就突然開始變身了。 只見農農一號那兩條短胖短胖的腿突然變身成兩個螺旋式旋耕機,在沒有人cao控的前提下,就開始在花壇里用翻轉梨開始翻地,凡是它走過的地方,土壤就會變得又細又松軟,如果那里有大塊的石頭或者垃圾,它身上的兩個‘胳膊’就會單獨撿起來帶走。 幾乎就是兩分鐘不到,小區內那幾百平方米的土地就全部翻完了! 看到這一幕,李爺爺手上的鋤頭差點甩出去。 “我的乖乖,怪不得不用我幫忙呢,這效率也太快了吧?!?/br> 在李爺爺感嘆的時候,農農一號已經將自己圓肚子里面早就準備好的白菜和蘿卜種子取了出來,按照剛才翻地的面積挑選出更加飽滿的種子數,然后開始犁地、播種、澆水、施肥…… 而周圍的人也誰也沒走,就眼睜睜的看著農農一號在十分鐘不到的時間里就將這些事情全部搞定。 叢筱一邊觀察農農一號的動作,一邊記錄著,在其他人感嘆農農一號功能真多,干活效率真高時,叢筱寫下了好幾條需要改進的地方…… 作者有話說: 第195章 原本段虹是想著物盡其用的就近給叢筱找合適的土地對農農一號進行試驗,哪成想農農一號的效率太高了,幾乎眨眼間就搞定了小區的花壇。 最后還在小區所有業主的同意以及強烈建議下,叢筱他們小區里所有適合種植蔬菜的位置都被貢獻了出來,種子也變得五花八門起來,而不是局限于白菜和秋蘿卜。 接下來幾天時間里,叢筱每天晚上都會調整一下農農一號的芯片指令,第二天一早,它就會向領主一樣下樓視察自己的領地,按照不同種子的習性開始照顧那些土地。 可惜的是,植物的生長是有一定規律的,而且蔬菜也不是像鮮花,需要每天澆水,就算是雜草也不可能一天就長出來,所以不到一周時間,農農一號陷入了僵局。 它、沒事干了! 好在叢筱還有全息模擬器,她在里面按照農農一號的所有數據弄出來一臺虛擬的農農一號,然后模擬出各地的土壤和氣候,然后讓虛擬農農一號開始干活,借此進行測試! 好在有陳局在,在知道叢筱做什么后,陳局直接讓人聯系了國家農業局的專家。 很快,一份比之前收集到的更加詳盡的資料給叢筱打包送了過來。 而叢筱這邊,也將無所事事,都快開始幫小區內爺爺奶奶們在花盆里種草莓和大蔥的農農一號借了出去,全國各地逛了一圈,留下了一個個傳說。 像是南方的第一季水稻,八月初就可以收割了,所以農農一號連夜被派去南方的某個縣城的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一晚上的時間將那里的水稻全部收割完,并直接將晚稻插好秧,而且還將收割回來的水稻烘干完并成功脫粒。 據說,南方那位剛剛將家里水稻田地的收割任務包出去的合作社成員們簡直驚呆了,這效率,是連夜出動了多少機器?! 留在家里的叢筱也沒有閑著,不停的調整著農農一號的程序,因為要兼顧的農作物種類比較多,而且從播種到收割都需要一臺機器人完成,所以它需要變形的模式也越來越多,原本給農農一號預留的大肚腩空間都快不夠用了。 再有就是,以星際農場主種植任務為標準的叢筱,總覺得農農一號的效率會不會有些小,完全不清楚自從農農一號在南方那個合作社一戰成名后,國家農業局的專家干脆直接跟在農農一號的身后,開始挨個地區忙碌著。 而且農業局的專家這里有當前我國各個地區的氣候情況,所以專門將農農一號送到出現各種問題的地區。 這天,叢筱正準備回二中看看的時候,突然接到了陳叔的電話。 “筱筱,現在農農一號可以量產么?!”陳局的語氣十分嚴肅。 “量產?可是農農一號還沒測試完成,芯片程序也還沒有全部調試完畢?!眳搀悴唤獾膯柕?,“是出什么事了么?” “是出事了!”對面的語氣有些沉重。 原來近半個月以來,南部某些地區降雨量銳減,持續高溫少雨,部分地區早熟的一季稻陸續進入孕穗抽穗期,而此時正是對溫度、水分反應最敏感的關鍵時期,這種持續的高溫狀況會導致作物結實率降低,也就意味著減產的可能。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之前那個合作社的負責人才會在農業局的專家提出要用他們的田地幫忙測試新機器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同意,因為他們知道附近的很多地方降雨量不足,他們這里說不定很快就會發現同樣的情況,這種時候當然是越快收割糧食越好,更何況農業局的人還答應那位負責人,如果因為他們的原因導致減產,他們會補償給合作社,所以對方才會同意。 但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晚上的時間,他們的水稻直接一鍵式全部收割、烘干、脫粒完成了! 而且還幫他們把晚稻都插好秧了。 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人覺得重新插秧的位置有些細微的變化,是不是對方沒干好活,但看著已經收入倉房那些沉甸甸的糧食,大家也就沒有提出異議,這點小問題和對方已經幫的忙相比,完全不是問題。 可讓這些合作社是社員沒想到的是,當他們這里也開始持續高溫時,他們這才發現自己以為的插錯秧的位置是因為那里有地下水! 就算他們這邊真的發生干旱的情況,短時間內,他們的稻田也可以因為這些存水量度過難關! 這點是在農農一號被農業局的人帶走的五天后才發現的,等到農業局的人接到那邊想要直接購買農農一號的消息時,他們剛好也收到上級指示,帶著農農一號去剛剛報上來的,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試試。 這一試,別說是聞訊趕來的合作社那邊的人了,就連農業局的工作人員和因為上報比較晚而有些絕望的當地村干部都驚呆了。 因為農農一號它不僅能開山挖洞探尋到最近處的地下水源位置,并及時給農田灌水,以水調溫,它還能列出清單進行科學施肥,增加農作物的抗性,甚至在稻田附近實在沒有水源后,它還能人工降雨! 最重要的是,農農一號實施人工降雨的方式和如今普遍的人工降雨方式完全不一樣,表面看起來,它似乎都不是用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動力催化這三種方法,也不是用飛機、□□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促使云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它是直接改變云層中的一種特殊聲波,直接影響云層中的微物理條件和特性,也就是不借用任何催化劑,直接導致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讓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發而降水! 當時在場的所有人,親眼看到農農一號突然全身都變型了,變成一個十分奇怪的聲波發射器,之后大家還沒什么感覺呢,天空中就滴答滴答落下了一滴、兩滴、無數滴的雨。 看著上一秒還烈日當空的天空突然下雨,所有人都驚呆了,隨后他們還發現,下雨的地方只限制在田地的一定范圍內,再遠一些就沒有了! 這下子,所有人都猜到這也許真的是農農一號導致的,再轉頭看向農農一號時,發現它已經恢復成原型了,顯示電量的位置如今顯示的是零,此時正在太陽能充電中。 別說是那些差點絕望的農戶簡直要高興瘋了,就連農業局的人都要瘋了,連忙聯系上級,申請緊急生產農農一號。 測試什么測試,不說別的,光這人工降雨的能力就值得他們損失的起好么! 除此之外,旁邊氣象局的人也要瘋了,趕緊開始對周圍的空氣環境進行測試。 當測試結果出來后,這位被委派過來考察干旱情況,看看這邊的條件適不適合進行人工干預降雨的氣象局工作人員立刻聯系上級,說這邊發現了一種新型的人工降雨手段,它比以往的人工降雨方式更加的便捷和省錢,最重要的是,因為沒有使用任何催化劑,它既不會造成溫室效應、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聽完陳局的解釋后,叢筱這才開口說道,“如果只是需要人工降雨的機器,那就沒必要立刻加急生產農農一號,畢竟人工降雨只是種地機器人其中的一項能力而已,而農農一號因為材料的原因造價比飛飛一號還要高,萬一之后發現哪里不合適需要修改,那將是一大筆不必要的耗費支出,而且制造起來也會很慢?!?/br> 電話另一頭的陳局和旁邊的人交流了幾句后,這才問道,“筱筱,農農一號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真的不會污染環境和引發溫室效應么?如果單獨制造一臺專門用于人工降雨的機器,造價大概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