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105節
看到跟沈押司一塊來的是這位話題人物,馬娘子甚至有種見到名人的激動,當即拿出了平日里為大戶人家女眷服務的態度。 這才能給沈麗姝他們如沐春風的感覺。 沈麗姝搖頭,“沒有,我平時就愛喝糖水兒,不愛茶?!?/br> 說著放下杯子問,“我們想跟幾位大娘聊一聊,方便嗎?” “可以可以,人都在后頭候著呢,貞娘,你去叫她們過來?!?/br> 貞娘低低應了一聲,雖然聲音也跟她的人一樣弱不禁風,手腳卻很麻利,不消片刻就人帶進來了。 幾位中年婦人也十分配合,得知主顧到了,一個個都昂首挺胸,從進門起開始努力表現了。 馬娘子都跟她們說清楚了,這次的主家性情良善,沒那打罵下人的習慣,他們家也不缺錢,請人主要是照顧懷孕的太太,幫著cao持家務,以及帶帶孩子,廚藝好或者有照顧六甲婦人經驗的優先。 這工作難度委實不高,主家又舍得請兩個幫工,難得的允許她們每天干完活回家住,第二天再來上工。 對于她們這些丈夫孩子也都在汴京的人來說,這可是比那些要求干滿一兩個月、有些甚至三五個月才開恩讓她們出府探親一次的大戶人家,都是更好的去處。 真正是事少錢多福利好的工作,大家都搶著要,以至于還沒見到老板,內部就開始卷起來了。 等期待又緊張的跟著小娘子進到正門,一眼就注意到了除她們認識的馬娘子以外父女模樣的兩人,大的瞧著有幾分威嚴氣勢,小的更是好看得令人舍不得移開眼睛。 想必這就是未來的主家,果然如馬娘子說的一般無二,父女倆看她們的眼神清正有神,不是那種打量貨物的視線,想來跟他們回去不會受太多磋磨。 幾人一時摩拳擦掌,準備各顯神通。 下一秒卻傻眼了,因為她們聽見那父親模樣的男子說要讓小娘子選人。 這、這怎么表現? 有人懵逼,但也有人很快反應過來,率先出聲自我介紹,“見過老爺和小姐,我姓陳,夫家也姓陳,老爺小姐可以叫我陳四娘。我們一家如今就住這后頭的巷子里,沒有出城,因而每日去您家做工都會省不少功夫,我可以忙天黑以后回家。對了,我這個人除了不擅長針線活,洗衣做飯掃地樣樣精通,尤其是做飯,年輕時在大戶人家當過幾年廚娘,學了幾樣拿手菜……暫時就想到這些了,老爺小姐還有什么想知道的,也可以直接問我,我這個人就是有什么說什么?!?/br> 這陳四娘不愧是在大戶人家打工過,情商很高,雖然快言快語,說話卻很有條理,而且能最快整理自己的優勢表達出來,情商智商都不差。 最致命的是這恭敬態度,一口一個老爺小姐的,她那平時看起來靠譜能干的老爹,這會兒就在一聲聲老爺中迷失了自我。 還好沈麗姝把持住了,上輩子“女士”“小姐”“美女”等稱呼聽得還少嗎? 要說她最享受的,還是被喊美女和小jiejie,年紀越大越愛裝嫩。 沈麗姝也沒管還在飄飄然的老爹,她不受影響的繼續面試。 陳四娘既然聲稱擅長廚藝,正好撞她手上了,沈麗姝重點關照對方做飯的習慣和方式,陳四娘也對答如流,在沒有涉及菜譜泄密的前提下,也能看得出她確實比較精通廚藝,沒有吹牛。 是的,沈麗姝盤問仔細,主要是想確定陳四娘的人品沒問題,其實她廚藝有沒有這么精湛,并不那么緊要。 陳四娘只要會做飯,去了他們家要做什么菜,怎么做,她娘肯定要指揮的。 不過陳四娘確實如她自己說的那么擅長廚藝也更好,能幫她娘省不少事。 沈麗姝朝陳四娘點頭致意,接著面下一個。 毫無疑問,這位陳四娘是她給自己選的廚娘,只要后續試用期表現和描述吻合就沒問題,就可以轉正了。 沈麗姝接下來需要給她娘選個擅長照顧孕婦或者帶孩子的阿姨,這樣才能真正給徐女士減輕點負擔。 有了陳四娘的打烊,剩下五人也以這個模本開始自我介紹。 作為一個優秀的面試官,沈麗姝在她們介紹完基本情況后,還一碗水端平的拉著每個人都聊了五分鐘以上,簡單摸清了她們的性格,當場宣布留下陳四娘和另一位李娘子。 這位李娘子和風風火火、懂得展現自我的陳四娘,剛好是兩個極端,沉默老實,沈麗姝問什么她才答什么,不懂得凸現個人優勢。 但她表不表現,優勢也都擺在那兒。 李娘子這是第一回 去別人家打工,不過她此前在育嬰堂工作,相當于孤兒院工作人員,別說幫沈麗姝帶小弟,就是帶一個幼兒園恐怕都沒問題。 不過李娘子去的那家是私人福利機構,原東家病逝了,由兒孫繼承家業,兒孫們都慈善事業不感興趣,接手后就把育嬰堂遣散了,那處宅子被收回作為商用,李娘子因此慘遭中年失業,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說來也巧,馬娘子跟李娘子有些沾親帶故的關系,前腳才聽到對方失業,李家的人透露想請她牽線的意思,沈家旺后腳就來牙行發布應聘要求了,條件還這么合適,盡管李娘子沒有經驗,她還是把人算進來了。 之前介紹情況的時候,馬娘子為了打消沈麗姝對新手的偏見,也明里暗里替李娘子說了不少好話。但她說得也都是實情。 李娘子是家里出了變故,才不得不擔起養家糊口的重任,她未出閣的時候也是小家碧玉,會做飯會繡花會打理家還略識得幾個字,因此當初首選育嬰堂。 里做工怎么說也比當下人體面,用人要求也高,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 可惜育嬰堂的工作體面歸體面,工錢卻比去人家做事差了一大截,正好趕上失業,李娘子也不想再去別的育嬰堂了,她的家人才幫她找到馬娘子這里來。 沈麗姝之前聽馬娘子介紹,就對這李娘子留意了,只是她不喜歡偏聽偏信,總要見過本人確定沒有水分。 聊完之后,沈麗姝發現李娘子不但很會帶孩子,還有更多驚喜是她不知道的——因為娘家的關系,李娘子居然懂一點藥理知識,會煲藥膳,能幫她娘做保養,他們家正需要這種人才! 沈麗姝立刻拍板,把陳四娘和李娘子二人留下了。 因為太激動,忘記跟老爹通個氣了,說完才轉頭詢問般的看過去。 沈家旺早已從迷失中走出來了,畢竟從陳四娘到最后自我介紹的李娘子,六個中年婦人,加起來叫了他好幾十聲老爺,他耳朵都快生繭子了,從此對老爺這個尊貴稱呼免疫! 迎著閨女的視線,沈家旺自豪的笑道,“姝娘選得真好,爹也覺得陳四娘和李娘子最合適?!?/br> 客戶內部達成統一意見,事情就這么敲定下來了,待遇什么的也很快談妥,沈麗姝他們當場就能把人帶回去開始工作。 不過陳四娘和李娘子還想回去準備一下,親自交代些事情,因為她們家都離牙行不遠,沈麗姝便表示可以給她們半個小時準備,她和老爹就在牙行等著。 順利做成生意的馬娘子也很樂意招待他們,只是聊著聊著,沈麗姝冷不丁聽到對方問:“小東家有沒有考慮買個小丫鬟回去伺候?” 沈麗姝:…… 這就是中介公司老板娘的職業素養嗎,客戶沒有需求,就給她創造需求? 第124章 古代版灰姑娘的故事? 沈麗姝把馬娘子當公事公辦、雷厲風行的女強人, 殊不知馬娘子完全是因為對女性的同情心使然,一時沖動才這么說。 看到小東家略顯詫異的神情,馬娘子也開始后悔自己的多嘴, 但話都說了, 覆水難收,她連忙解釋, “小東家別怪我冒失, 我想著或許也是緣分,昨天您父親沈押司離開后,剛巧貞娘家里人也把她送到我這來了。這孩子您二位也瞧見了, 面黃肌瘦的, 在家里吃不飽穿不暖, 她娘在她小時候就去了, 難產, 一尸兩命, 家里人很快給貞娘她爹張羅續弦, 她后娘的身子骨倒硬朗, 肚子也爭氣, 一連給她爹生了兩個兒子,漸漸也把貞娘擠得無處站腳。貞娘每日在家給繼母和弟弟們當牛做馬,但只要她爹還在, 不管如何苛責,也總有閨女的一口飯吃??墒翘觳凰烊嗽?,去年貞娘她爹做工回家, 天黑失足落水, 人就這么沒了, 她娘聽信貞娘克父克母的傳言, 剛守滿一年,就火急火燎想把貞娘發賣了?!?/br> “我也是看貞娘這孩子可憐,人又勤快懂事,才來我這不到一天,里里外外擦拭得干干凈凈,便有心想給她尋個好去處,像沈押司和小東家這樣的心地人品,要是能瞧中貞娘,將她領回家里去,那她就就是進了福窩,旁人幾輩子都換不來的福分?!?/br> 聽到前半段介紹,沈麗姝還在心里感慨,這熟悉的劇,把同父異母的倆弟弟化成沒有血緣關系的繼姐,那不就是古代版灰姑娘的故事? 但是后半段發展也太急轉直下了,沈麗姝都不由皺起了眉頭,看看一旁垂著腦袋不吭聲的貞娘,又看向神色略顯不安的馬娘子,“不可以讓貞娘出來做工賺錢,為什么要賣身?” 她可不是那個被小說電視劇坑得一臉血的無知姝娘了,來的路上聽老爹好一頓科普,已經這里賺錢的門路也挺多,女子不用賣身為奴照樣能找到工作,大不了像李娘子那樣,世上老板千千萬,這個不行咱就換。 賣身在這其中根本是下下之策,毫無性價比可言。 別看賣身為奴立刻就能得到一大筆賣身費,可從此身家性命也被捏在別人手中,要么下半輩子徹底擺爛,做好任人擺布的準備,但凡還有點追求盼望,想要賺夠了錢就去贖身的,需要付出的代價都是賣身時得到的數倍不止。 就這還要拼運氣,運氣好遇到比較善良講理的主家,可以讓下人以兩倍的“低價”贖回他們的賣身契,黑心點的三五倍也有。 可萬一進了那大戶人家,平時待遇是好了,別人大家族就圖個穩定清凈可信,偶爾發善心允許下人贖身,名額也極其有限,搶不過別的同事,就只能一輩子當個下人。 千難萬險拿回自己的賣身契也不是結局,最要緊是去官府消除奴籍,回歸良民身份,不然贖身贖了個寂寞。 最后這一步,也未必就比贖身來得簡單輕松。 很多人贖身到最后,人是得到自由了,攢了大半輩子的錢也所剩無幾了。 辛苦苦十幾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圖什么? 沈麗姝認為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除非徹底走投無路,否則都不應該輕易邁出這一步。 馬娘子看她愿意跟她聊貞娘的事,不著痕跡的松了口氣,接著搖頭苦笑道,“我也是這么勸貞娘她繼母的,不喜這孩子,遠遠打發她出去做工就是了,我幫貞娘找個規矩大的,吃住都在主家,不用回去礙她娘的眼,領了工錢還能幫忙養弟弟,這么做個三五年,也就可以說親了,到時候嫁了人,又能妨礙到她娘什么?” “可這王娘子咬死了賣身,偏貞娘親生爹娘都不在了,她是名正言順的母親,要打要賣,她一個人說了算,我們外人也沒法子?!?/br> 馬娘子雖然也同情貞娘的遭遇,可提起那位王娘子的做法,言語中也難免帶著幾分司空見慣的云淡風輕,很顯然,但凡那王娘子不這么狠心非得賣了繼女,而是準備壓榨幾年,拿走貞娘的工資,再簡單把她嫁出去,馬娘子都不會出來打抱不平。 沈麗姝可聽不得這話。 在沈家安穩日子過久了,身邊全是無條件支持配合并縱容她的兄弟姐妹和長輩,以及算是順風順水的創業經歷,讓沈麗姝險些忘了這個時代的本質。 封建社會,再多的溫情和歲月靜好,也掩蓋不了它那吃人的一面——當父母的,只要他們自己愿意,如何虐待甚至是發賣兒女,都沒有人能阻止,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是的。 身為父母就有絕對的權威,別說虐待買賣子女,或丟棄或打殺,都未必會追究法律責任。 沈麗姝不由得又想起了育嬰堂,面試李娘子的時候,她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好奇多問了幾句。 李娘子說據她所知,汴京大大小小的育嬰堂有幾十家,官府和私人籌辦都有,但私人育嬰堂孩子更多,因為官府不提倡棄嬰溺嬰之風,他們只收身有疾病,或是遭遇實在無力扶養,或是父母長輩皆亡故的孩童。 那官府督辦的育嬰堂也是最好的去處,他們定期組織領養活動,偶爾有些好心人從那里收養義子義女。 這種大多都是富貴人家,不缺一口飯吃,縱然身有殘疾,領回去也不至于苛待,就當是做善事,畢竟那些夫人小姐們定期去寺廟進香供燈,其花費可養一兩個孩子高多了。 只是官府雖好,卻不是人人都能去的,那些沒病沒災,單純不想養孩子、尤其是養女嬰的狠心爹娘,怕被官府抓到治罪,一般將孩子丟私人育嬰堂就跑了。 這甚至還算是負責任一些的,更有嫌半夜去育嬰堂丟孩子都費事的,草席一裹隨意扔去荒無人煙的角落,等著野狗把他們叼走。 盡管官府不提倡棄嬰溺嬰,這種事仍然屢禁不止。 私人育嬰堂的出現,拯救了許多本應出生就被溺死的女嬰和少部分男嬰,正是行善積德的好事。 在育嬰堂干了好幾年的李娘子,心中自是念著前東家的好,言談間透露出來的,也是積極正向的一面,比如他們育嬰堂每年救了多少無家可歸的孩童,東家花費了多少銀錢為他們遮風擋雨云云 沈麗姝乍一聽也覺得不錯,這不就是孤兒院? 她熟,大學每年還組織去孤兒院敬老院做義工的活動,她也參加過。 沒想到這么早就有孤兒院了,社會福利也沒她想象的那么落后。 沈麗姝跟李娘子一樣,對這類官方組織和私人組織表示了衷心的支持和感謝,就沒深想了,直到把育嬰堂和貞娘的遭遇、以及馬娘子云淡風輕的口吻結合起來,頓時有些細思極恐。 從沒像此時此刻這般真切的認識到,她生活在一個吃人的社會。 可是她清醒意識到了,又能這么辦呢? 沈麗姝忍不住又看了看始終不敢抬頭的貞娘,只覺得前所未有的茫然,甚至找不到說話的力氣,沈家旺便幫她接過話茬,繼續問馬娘子,“那個王娘子想換多少錢?” 雖然沈家旺面不改色,不見絲毫動容,可這個“換”而不是“賣”字,也泄露了他內心的不忍。 這類事情他本該司空見慣的,眾生皆苦,衙門前擊鼓鳴冤的那些,哪個不比這貞娘凄慘百倍千倍? 只是旁邊看著就被嚇到了的閨女,讓他心軟的同時,不由也對貞娘生出兩分惻隱之心。 這貞娘雖然瘦成一把骨頭,比姝娘還小一圈的樣子,但沈家旺有眼力,她應該比姝娘大個一兩歲,這個年紀也符合馬娘子說的養個三五年嫁出去。 都是十來歲的小娘子,這貞娘生得也有兩分顏色,因此讓身為三好父親的沈家旺總是忍不住代入,自家姝娘要是也這么被人糟踐,他得多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