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75節
聽出她語氣里是想去弄冰的宋向民嚇得倒吸一口氣,“冰塊?姝娘你沒說笑吧,大熱天哪來的冰塊?” “那你就有所不知了,越是天熱的時節,出來賣冰的人就越多,聽說很多大戶人家都有冰窖,冬天把冰囤起來,夏天拿出來或自用或售賣?!?/br> 宋向民:…… 玩還是城里人會玩。 沈麗姝:“不過那種冰塊咱們可用不起,也買不到,冰窖的冰磚才拉出來,立刻就會被有錢的人家搶光,大戶人家對冰的需求大,要買都是一桶一桶、一車一車的買回去,那點冰磚根本輪不到咱們去搶?!?/br> 汴京城里的富貴人家果真迷人眼!宋向民一陣驚嘆又糾結,那他們店里弄不到冰可怎么辦,顧客不會對他們有意見吧?正想問問姝娘有沒有別的辦法,就見她摸著下巴堅定的說:“所以還是要想辦法自己制冰?!?/br> 宋向民:…… 這是可以說的嗎? 好家伙,他們連冰磚都買不起,這就直接快進到自己制冰了,姝娘莫不是以為制冰真和養羊一樣容易……等等,如果是她,說不定真的可以? 想起小表妹創下的無數個輝煌成就,宋向民突然生出了莫大的期待,壓低聲音問:“那你有什么法子嗎?” 沈麗姝還真有,大名鼎鼎的硝石制冰,但凡看過穿越小說的都不會沒聽過。只是真穿越了才知道這個有多麻煩。 因為硝石可是火藥的原料之一,屬于重要的戰略物資,和鐵一樣,是她隨便可以拿來試驗的東西嗎? 沈麗姝去年剛穿越過來,看著一車車的冰剛出現在街頭就被人搶光,那些買冰的簡直不把銀子當錢看,把她羨慕的口水直流,很想發動穿越女的金手指也摻進來分一杯羹,但最后因為搞不到硝石,計劃被迫流產,她只能放棄這些偉大的發明計劃,勤勤懇懇靠賣花生瓜子發家致富。 說起來就是一捧辛酸淚。 沈麗姝雖然現在也紅紅火火、前途一片光明,提起這段還是忍不住充滿怨念,到底要怎么才能合理合法的搞到硝石?沈麗姝忍不住呢喃出聲。 宋向民耳朵尖,聽到這兩個字,頗為驚訝的問:“姝娘你要硝石嗎?” 沈麗姝看了他一眼:“對,而且老屋墻壁上的那點不夠,需要的量很大?!?/br> 墻上刮下來的那么點硝石,用來點煙花逗小朋友都嫌少。 她不搞個一兩斤,怎么好意思說自己會硝石制冰這種高科技? 宋向民確實想說這玩兒墻上有,不過被姝娘提前否決了,他也不氣餒,立刻啟動第二方案,“也可以去藥鋪買啊,去年有個表姑婆病重腹痛,村里大夫開的藥方中寫了硝石,所以藥鋪肯定都有?!?/br> 沈麗姝簡直是目瞪口呆,對啊,中藥材料包羅萬象,只有他們想不到,就沒有不能拿來入藥的,她怎么沒想到去藥鋪試試運氣? 一看她的神情,宋向民就知道自己提了個還不錯的建議,但他也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小聲的問,“姝娘,你該不會是要用這硝石來制冰吧?雖然我不知道具體要怎么弄,但既然是藥材,價錢肯定很貴,這成本是不是太高了些?” 沈麗姝自覺解決了一個世紀難題,眼角眉梢都是歡喜,胸有成竹的道:“不用擔心,硝石可以反復使用的?!?/br> 他們只要分別裝一大盆水和一小盆水,小盆水放在大盆水里,大盆水則倒入適量的硝石,等小盆里的水結冰或者溫度降到零度,制冰就算成功,大盆里的水煮干,又是一盆可以用來制冰的好硝石! 如此反復利用,永動機,就只要花一份錢,制作源源不斷的冰飲。 這才是她需要的制冰術! 第84章 小東家也是東家。 眼下店里生意火爆, 如果不出意外,下午和晚上還有一波高峰期。 這一整天,沈麗姝和小伙伴們都需要像打仗似的嚴陣以待, 即便想到了制冰的法子, 也沒法立即行動。 但能解決這一大世紀難題,沈麗姝就很高興了, 時間嘛, 擠擠總會有的,眼下的重要工作就是搬磚。 她開業前精心策劃的那些活動,這三天都要看到成效。 看看后廚小伙伴們各司其職, 忙中有序, 沈麗姝也就沒再待下去了, 美滋滋大堂招待客人。 萬萬沒想到開業還不到一個小時, 店里爆滿, 門口甚至已經有客人排隊了, 雖然排隊的不是很多。 她快步走去一看, 還被老顧客拉著半真半假的抱怨了一通, “小東家, 你們都開店了,怎么還是要我們站在外邊排隊啊,就不能多添幾張桌椅嗎?” 沈麗姝在心里凡爾賽的回答, 她也不想的啊,以為自己開這么大的燒烤店,手筆夠大了, 誰知道顧客們都這么熱情, 才開業都迫不及待來捧場了呢? 凡爾賽歸凡爾賽, 顧客們的怨念還是要及時愛撫的, 剛好開口的這位老顧客她有印象,他上班的單位好像離他們攤子不遠,所以經常他們剛出攤,對方就聞訊趕來排隊了。 有時候是他自己來,有時候是他的小徒弟跑腿,記得小徒弟說過他們師傅姓柳。 沈麗姝便笑道,“柳大爺今兒帶家人來???小郎君仰仗各位的支持才能走到今日,招待不周,委實抱歉!不過前頭的顧客也吃得差不多了,請稍等片刻,我讓人端些新品蘭花豆來給大家嘗嘗鮮?!?/br> 大概是從他們家還在州橋夜市擺攤起,為了吃上一口烤rou就沒少排隊等待,老顧客們都等得沒脾氣了,雖然今天來店里擼串還要在外面排隊,讓他們有些怨念,但也只是抱怨兩句,暫時沒出現不想排隊、寧愿換一家店的客人。 好歹來店里就不用像燒烤攤那邊似的,一等就是老半天,小東家還要送小菜作為補償,顧客們也就滿意接受了,立刻有小伙伴聽了她的話,去后廚端了兩碟子油炸蘭花豆過來。 他們家來油炸的蘭花豆都是飽滿完整的一顆,不完整的都讓沈徐氏挑出來炒rou吃了。 用剪刀開過口的蘭花豆炸出來好看又好吃,也不用那么講究,直接上手抓,沈麗姝還讓徐力給小孩多發兩顆,把在場為數不多的小朋友喜得又蹦又跳。 他們高興了,他們的家長也滿意了,一時間排隊隊伍其樂融融,都在討論這蘭花豆多香多脆多有滋味。 還有人問沈麗姝:“這不就是胡豆嗎?吃起來倒是酥酥脆脆,味道極好?!?/br> 沈麗姝笑瞇瞇:“對,就是胡豆,只是炸完之后像蘭花一樣,才叫蘭花豆的?!?/br> 吃著嘎嘣脆的免費小吃,沈麗姝預估的翻臺時間也很快就到了,聽到有顧客在喊結賬,她怕表哥張彬一個忙不過來,也忙進去幫忙了。 由于后廚三臺燒烤爐同時工作,一次能服務好幾桌客人,因此到了吃完結賬的時候,也有七八桌客人湊到了一起,沈麗姝和張彬分別負責一個樓層,倒也沒耽誤多少時間。 其他小伙伴也配合默契,客人結賬離開,他們就馬不停蹄的收拾桌椅準備新餐具,很快在外面排隊的這波客人就被一一請進店里。 只不過他們進去,陸續又有新的客人在門口等位。 源源不斷,沒完沒了。 臨時帶著錢出去補貨的徐二舅,和被安排跟著表演隊監工的沈四伯、王武三人陸續回來,看到門口這個場面都驚呆了,很想問問究竟發生了什么,這跟他們離開前說好的不一樣??! 正想找姝娘了解情況,倆大人立刻被切完菜的徐虎拽走了,“二叔,沈四叔,快快,后廚的碗筷都要洗不過來了?!?/br> 王武也趕緊挽起袖子加入了忙得腳不沾地的服務小哥隊伍中。 這一忙就是近兩個小時。 沈徐氏中午在家做好一桌子飯菜,她大約知道孩子們可能沒這么快回來吃,做生意的人想要賺錢就得吃苦,吃飯時辰肯定不像他們一樣準時準點。 就像孩子們晚上出攤,也要在出發前早早的把晚飯給吃了,因為吃的太早,晚上的活又辛苦,忙到回家半夜經常饑腸轆轆,睡前還要再吃一頓。 如今開了店,生意越發的大,就連午飯的時辰也無法固定了。 心中知道這么個情況,但是瞧著飯桌上只有夫妻二人和一個嚷著要哥哥jiejie的小兒子,沈徐氏又總覺得不得勁,沒有孩子們的吵鬧聲,她吃著香噴噴的紅燒雞塊都有些食不知味,目光頻頻看向門外。 沈家旺告訴妻子,“我回來的時候繞路去了趟姝娘他們店里,雖沒進去添亂,但遠遠的瞧見了,里頭客人多得都坐不下,外頭還有好些排隊的呢?!?/br> 沈徐氏眼中綻放出異彩,目光灼灼看著孩子他爹,“生意當真這么好?” “可不是,我瞧著孩子們得忙上好一陣,你也別瞎張望了,他們沒這么快回來的?!鄙蚣彝D了頓又道,“不過也別擔心,店里那么多小吃點心,孩子們餓了總會墊下肚子,餓不壞他們?!?/br> 他這番話安慰妻子的同時,也是在安慰自己。 今天是他們店鋪開張的日子,雖然姝娘屹今為止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沒出錯過,且總能帶給他們遠超預期、甚至根本無法想象的巨大驚喜,但是見證邁出第一步的日子,他們當父母很難不緊張。 要不是怕太過招搖,沈家旺今日都想請假了。 雖堅持如常上班,今兒一上午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愛崗敬業的他于是跟頭兒打個招呼,提前了兩刻鐘下班,迫不及待去開業現場看情況了。 只是沈家旺怕自己出現在店里幫不上忙,反而給孩子們添亂,影響不好,就沒有現身,不遠不近找了個角落暗中觀察。 這一看就是半個小時,反而是正常下班的點回到家中。 他若是自己不透露,沈徐氏壓根都不知道孩子他爹還跑去開業現場打探了。 “知道了?!鄙蛐焓洗_實有被安慰道,定了定心神,然后便忙著給孩子他爹布菜,“你也別光說我,自己端著碗不也沒扒幾口飯呢?快吃吧,吃飽了還要去衙門當差呢?!?/br> 沈家旺便就著孩子他娘挾過來幾筷子雞rou,大口把碗里飯干完了。 如今家里日子好過,終于滿足了姝娘大口吃rou大口吃飯的愿望,今天更是奢侈的煮上了一鍋白米飯,最愛這一口的人卻沒時間回來享受,只能便宜他們了。 沈家旺吃完一抹嘴,便跟妻子打了聲招呼去上班了,當然去衙門之前還是要去看一眼鋪子才安心,遠遠瞧著店門外又來了新客人在排隊,內心既喜且憂。 喜的是開店生意又是出乎意料的好,日子越來越盼頭;憂的是這么多客人,也不知道孩子們要忙到何時才能吃口飯菜。 但最終他也只能帶著這份復雜的心情,轉身回衙門干活去了。 沈家旺回單位上班了,在家的沈徐氏也沒閑著,簡單收拾了一下,鄰居娘子們便陸陸續續來家里找她聊天兒。 自從沈麗姝他們把陣地搬到店里,他們家終于不再是“商業要地”,也重新歡迎街坊鄰居們串門了,于是沈家一躍而成最受歡迎的人家,每天門檻都險些被踏破,沈徐氏也整個社區最具人氣主婦,沒有之一。 今天來得最早的是隔壁秦五娘。 她以前就跟沈徐氏走得近,大家每天結伴去河里洗衣服、去外城買菜,沒事也一起做做針線,交流技藝心得,兩人的女紅在這條巷子都是數得著的。巧的是她倆的小兒子年歲也相近, 這半年家里不方便接受拜訪,沈徐氏帶小兒子出去串門,多是去找秦五娘的小兒子跟自家小弟玩。 因此當沈徐氏接受了閨女的委托,召集周圍手藝好的婦女朋友們幫他們縫制工作服后,秦五娘也當仁不讓成為這個婦女再就業小組的組長,她做事細致講究,為人也大方爽利,在鄰居中口碑向來不錯,她站出來小組長協助沈徐氏發布任務,大家都服氣,也幫沈徐氏避免了許多麻煩。 這會兒,秦五娘帶來一套剛趕制好的衣裳,眉開眼笑的捧給沈徐氏瞧,“三娘你瞧瞧,這樣式合不合你家姝娘的要求?” “前兒才同你說的,這么快就好一身了?” 提到這個,秦五娘就笑得合不攏嘴,“你們家姝娘可是我們的小東家,這幾個月幫你們做衣裳,工錢每次都往多了算,我們家都跟著添幾回rou了!前兒才做完店里要穿的什么工……工作制服?沒隔兩天又把夏衣的活兒交給了我們,連孩子他爹都說,照這么下去,孩子們去私塾的束脩,都能跟著姝娘攢出來了。要說姝娘不愧是咱們這里最出挑的小娘子,漂亮能干還心地善良,這是有意在關照我們這些看著她長大的街坊嬸子呢!我們是拿了工錢的,小東家也是正經東家,那東家有交代,能不好好干嗎?” 第85章 被迫成長的沈徐氏。 秦五娘這一番話引起了在場所有婦女同志的共鳴, 她們這幾個月沾沈押司家孩子的光,從這兒接到了不少賺錢的活計。 是,單看縫一身衣裳的工錢, 還比不上她們隨便繡一方帕子。 可在汴京城里, 會繡花的女子數不勝數,誰都想賣些繡樣貼補家用, 她們手藝好的才能拿著繡品去繡坊賣錢, 還要被那些店小二變著法兒的壓價,常常熬上十天半個月,賺的錢也只夠買塊rou給孩子們開開葷; 手藝不夠好的, 想賣人家繡坊都瞧不上, 只能偶爾接點零活, 給街坊鄰居中的單身漢, 或是沒帶家眷獨自進京打拼不會針線的男人, 又或是一家老小都在、但家里事情太多忙不過來的人家, 幫他們縫補一下衣裳被褥。 這種零活錢少事多, 還一堆鄰居娘子搶著干, 哪有如今跟著沈押司家的姝娘來得舒心? 別看姝娘年紀不大, 卻是她們見過最爽利大氣的東家了。 姝娘剛開始讓她娘叫她們過來的時候,說得十分嚴肅,要嚴格按照她的要求裁剪縫制, 不合格的打回重做,誰超過多少次不合格,以后就不再找她做工了。 這話說得不留情面, 讓她們很有些惴惴不安, 沒見過做縫補衣裳還有這么多要求的, 她們要有這本事, 不早就去繡坊當繡娘了?或是去裁縫鋪做工,也都比在家里接零工強??! 但下一秒,這份憂慮全部化作了歡喜,押司娘子轉達她家姝娘的意思,只要好好做,該給的工錢一文不少,就按照裁縫鋪子里普通師傅的收費標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