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22節
對了,辣椒籽可以收集起來,請二舅明年開春幫她試種一下,要是成了,很快她就能實現辣椒自由,多幸福啊。 這么想著,沈麗姝取香料的動作也豪放起來了,干辣椒抓了一大把,花椒再一把,孜然茴香若干,等蔥姜蒜和胡蔥下鍋爆香,下入這些料該小火慢慢煸炒出香味,之后加水煮開,放醬油和鹽調味,將切好的配菜陸續下鍋,最后倒入炸好的魚,大火煮幾分鐘入味并收汁。 直到一鍋熱氣騰騰又香味四溢的烤魚出鍋,沈麗姝的表演仍沒結束,她把干辣椒弄碎了些,和蔥蒜末并花椒一起鋪在魚身上,澆上兩勺熱油,瞬間眾人鼻尖充斥著一股前所未聞的霸道香味,勾得人口齒生津、恨不得立刻馬上就開飯。 沈麗姝管最后這一步潑油叫注入靈魂,因為這一步,烤魚的麻辣鮮香味才完全被激發。 也因為這一步,她最初倒進鍋的油,已經用得干干凈凈、一滴都不剩。 但現場已經沒有人在意這種小細節,聞著這香味一個個雙眼發直,仿佛被勾走了靈魂。 還是徐二舅先回神,咽著口水向父母提議,“我看姝娘這一鍋菜就夠吃的了,不如直接煮飯吧?” 他已經等不及老爹再做什么好吃的,反正都不可能有姝娘做的好吃。 最后,沈麗姝用這道麻辣烤魚,把姥爺一家人也都征服了徹底。 一頓飯吃到夜幕降臨,眾人坐在灑滿月光的院子里啃柿子,烤魚好吃是好吃,但后勁也十足,第一次吃辣的眾人吃完之后才發現舌頭都麻了,見識豐富的徐姥爺便叫大家吃點甜的緩解一下。 第29章 弟弟太愛了我怎么辦。 吃著軟糯微甜的柿子, 還不等沈麗姝主動收集眾人對烤魚的意見,大家已經七嘴八舌聊開了。 先前吃飯時,他們頭一回被這樣火熱的味道席卷, 觸不及防之下被辣得滿頭大汗, 不停找水緩解辣意的同時,卻又莫名有種上癮的感覺, 根本不舍得停下瘋狂進食的動作。 別看徐二舅釣的這條草魚rou質肥美, 饒是清除魚鱗內臟也足有兩斤,沈麗姝還往里頭添了不少配菜,端上桌是滿滿當當的一大盤, 好像特別豐盛的樣子。 但是架不住徐家人多啊。 大舅母和二舅母生孩子的本事絲毫不比她娘差, 徐家目前已有五個女孩七個男孩, 除了最小的那個表弟還不能吃辣, 早早被他娘用一塊沈麗姝他們帶來的糕點哄著去屋里自己玩, 其他的兄弟姐妹包括本來安靜呆在房里刺繡的女孩們, 都不由自主被香味勾出來了, 大家簡直虎視眈眈。 這么多同輩小伙伴, 還有徐姥爺等七八位長輩, 再加上沈麗姝姐弟三個,近二十張嘴巴嗷嗷待哺,別說兩斤的烤魚了, 就是再加兩斤也是不夠吃的。 沈麗姝在家里可以仗著父母的縱容,弟弟和小伙伴們也認同她的權威,自個兒當起食堂大媽, 在給自己謀福利的同時盡可能平均分配, 大家不用爭搶就能吃上一樣多的rou。 但到了姥爺家, 她可不會越俎代庖, 姥爺姥姥、舅舅舅母他們都沒有要維持餐桌秩序禮儀的意思,那她也準備入鄉隨俗。 沈麗姝可能搶別的搶不過其他人,但她堅信自己是在場最能吃辣的,搶烤魚簡直毫無難度。 于是整個用餐過程,眾人不說為了一口吃的打得頭破血流,但也堪稱戰況激烈,魚和配菜被撈得干干凈凈不夠,連紅油湯汁都被搶著舀碗里拌飯。 諾大的院子里,除了此起彼伏的嘶哈嘶哈,也就偶爾夾雜著幾聲“好吃”“好辣”的感慨。 再顧不上發表更多感想了。 就連自詡是老沈家最會體貼人的好媳婦的大舅母,直到收拾碗筷時,看見用來裝烤魚的新木盆里一點湯汁都不剩,才恍然想起沒趕上這一口的孩子他爹,“我怎么就忘了先用碗夾點魚rou放一邊,等孩子他爹回來也嘗嘗鮮呢!” 說著拍了拍自己的腦門,臉上寫滿了懊惱。 大舅母還會因此懊惱,其他人卻只有慶幸,徐大舅沒能回來吃飯,少了一個跟他們搶食的,真是太好了! 也是大舅母這番話勾起了眾人無窮的回味,于是紛紛打開話匣子,開始客觀的點評這鍋烤魚多么美味多么驚為天人,好吃得舌頭都要吞下去。 這時,徐二舅兩口解決小柿子,笑瞇瞇加入話題,“要我說,姝娘有這手藝,還辛苦賣什么糖炒板栗,只要是開個食肆,哪怕就在咱們鎮上,也不用多大,人家聞著味道也就客似云來了?!?/br> 這正是沈麗姝想聽的內容,立刻搬著她的小杌子坐到二舅旁邊討論,“真的嗎,那二舅覺得食肆應當開在哪最好?” 本來還在瘋狂回味烤魚的徐虎他們,一聽這邊聊起了生意經,也紛紛搬著小杌子過來豎耳朵旁聽,后來甚至連徐姥爺都忍不住默默加入了。 徐二舅對圍觀人群不太在意,因為沈麗姝語氣十分隨意,他便也隨口回道:“不考慮那些有的沒的,開在東家邊上是極好的,來往客商進城出城都打這邊上經過,不愁沒生意?!?/br> 沈麗姝暗暗點頭,心想二舅雖然是隨口胡謅,眼光和想法還是不錯的。 如果她現在想在鎮上開小飯店,大舅上工作的酒樓還真是黃金地段,不容錯過。 徐虎幾人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雙眼亮晶晶的看她:“姝娘,我們真的要在鎮上開食肆了嗎?” 雖然不再進城賺錢,可他們要真能在鎮上開食肆,那也是相當出息了,比至今還在給東家干活的父親都強些呢! 被他們熱切望著的沈麗姝卻不為所動,淡定搖頭,“不,就算要開食肆,我們也要在城里開?!?/br> 別的穿越女都是帶著全家發家致富后進城過好日子,她靠著老爹和去世的老爺子兩代人的努力,一穿來就成了城里人,卻要反過來跑來鄉下去討生活,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反正沈麗姝打死都不會丟掉這份“生下來就在羅馬”的優勢,她這輩子在汴京扎根定了! 沈麗姝說這話的語氣不重,更沒有指天發誓,但是透露出來的認真和信心,任誰也不敢輕視,小伙伴們雖然覺得以他們的能力,要在城里開食肆只會遙遙無期,但也都沒有出聲潑冷水,而是默默的掰著數:“兩年,三年,五年……” 完蛋了,不知道他們成年之前能否實現這個遠大目標。 徐虎和堂弟徐力對視一眼,彼此都有點絕望。 本來只想聽一耳朵不插嘴的徐姥爺,這時卻是忍不住撫掌大笑,“好,不愧是我外孫女,有志氣!” 他老人家也覺得,女婿好不容易拖家帶口在城里扎根了,孩子們不想著怎么再城里站穩腳跟,反而一門心思往鄉下跑,那就是暴殄天物,白瞎了現在的一手好牌。 這話真真是說到他心坎上了。 只是讓他比較出乎意料,能擁有這般抱負志氣的不是哪個孫子或外孫,而是外孫女姝娘。 他家這群小子竟是加起來都不如一個女孩了。 想到這里,不由瞪了兩個沒志氣的大孫子一眼,再看向外孫女時,徐姥爺又一秒換上了慈祥姥爺的微笑。 從沈麗姝姐弟三個到徐家起,徐姥爺徐姥姥看他們的柔和目光就沒變過,但那都是出于外公外婆對外孫天然的疼愛之情,徐姥爺輕易被外孫女晃兩下手臂,就被哄得找不著北,也是基于這份血脈親情。 而現在,姝娘就算不是他的外孫女,只是什么不相干之人,徐姥爺都得高看一眼,想到這是嫡親外孫女,那就忍不住要高看許多眼了。 徐姥爺用看珍寶般的目光看著外孫女,臉上堆滿了疼愛,語氣也是前所未有的和藹:“日后姝娘若能在城里開辦食肆,就別帶這群沒出息的小子去拖后腿了,只管把你大舅叫過去使喚,你大舅如果也不堪用,老頭子這把骨頭還能動一動?!?/br> 說的是如果,但徐姥爺此時此刻對姝娘充滿了信心,從糖炒板栗到這什么麻辣烤魚,姝娘就展現出了遠超她這個年齡的心智和能力,再加上這一份無人能及的志氣,即便是她是個姑娘,也是要有大出息的。 自家這群小子只要好好跟著姝娘干,早晚有一天也學他們姑父姑母,洗干凈腿上的泥點子去城里扎根。 老人家這番話里為孫子們考慮的用心,當事人卻沒能聽出來,兄弟幾個只知道爺爺嫌他們還沒有姝娘的志氣大,徐虎狀似哀怨的道:“爺爺,您真是有了外孫女就忘了孫子,哥幾個是沒有姝娘能干,可是我們知道聽話干活啊,姝娘指哪打哪兒,何時給她拖后腿過?” 就連現在,他們一邊絕望姝娘的目標遙遙無期,一邊也是死心塌地跟她干下去,完全沒有反正自己也攢了錢,姝娘不肯來鎮上,他們可以自己在鎮上單干的念頭呢。 “是呢,表哥表弟們幫了大忙,沒有他們,我一個人也干不成事?!鄙螓愭χc頭支持自己的小伙伴,心里卻是一動,姥爺提醒很是及時。 小伙伴們覺得她定的目標太遙遠,沈麗姝卻是不以為意,只是在城里開飯店就得從現在奮斗到他們成年,那她想買首都的小別墅,豈不是還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她不管,這個身體成年之前她就要住上自己買的小別墅,那就最好要在兩年內搞定人生中第一家飯店,到時候,已經有了幾十年餐飲經驗的徐大舅就很適合在明面上當掌柜了。 畢竟真正開店做生意,跟領著小伙伴們滿大街叫賣或擺攤是不一樣的,后者他們是孩子,做的事也上不了臺面,哪怕能賺到錢,恐怕別人私下也只會嘲笑窮酸,所以只要他們自己主要是老爹不在意丟了面子,那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開了店就不一樣了,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小吏的妻兒兄弟不允許在外做生意,可萬一有那眼紅心窄的,拿著這個把柄使絆子找上頭告狀,一次兩次不礙事,可老是那么不消停,就怕真給老爹惹上麻煩。 因此,為了提前規避一系列麻煩,沈麗姝已經定下了發展策略,未來她的名下只會有珠寶現銀和不動產,生意上的手續文書,還得找可靠的人出面擔著。 這也是她早早拉著表兄弟們創業還不夠,又要把堂兄弟們也拉入伙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沈家還是徐家,這一輩人丁興旺,所以先把人聚在一起摸摸底細、增進了解,等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把合適的人推出去挑大梁。 但在他們成年之前,就只能先找適合的長輩頂上,沈麗姝頭一個看好的是沈四伯,覺得他比較憨直可靠,不那么能干但也不會給她添麻煩,很省心。 剛才跟徐二舅聊天,沈麗姝發現這位長輩也有可取之處,現在再加一個徐大舅,用人名單一下就豐富了起來,沈麗姝突然有種手下人才濟濟的意氣風發之感,不免有些飄飄然。 可惜只飄了不到兩分鐘,她看好的人才之一徐二舅,一句話把她拉回了現實,“姝娘想在城里開食肆,手頭積蓄遠遠不夠吧?” 沈麗姝一秒回神,誠實點頭,“對,就算加上表哥表弟們,也還差得遠?!?/br> “那你們之后想做什么?” 眾人也再次放下各種心思,目光灼灼看著她。 沈麗姝說:“也是賣吃食,但不需要開店,到州橋夜市花錢租個攤位就能開張,等進入臘月到過年的那段時間,大相國寺那邊更是接連不斷的大型廟會,一直能熱鬧到元宵,那時候咱們就去廟會上?!?/br> 她估摸著只要趕上大相國寺年前年后那一波接一波的大型廟會,那才叫日進斗金、財源滾滾,比什么購物節美食節都好賺。 “那不就是街邊攤?” “這個不錯,只要肯花錢定那種可以推著走的車子,去哪兒擺攤都方便?!?/br> 小伙伴們紛紛點頭支持她的想法,沈麗姝更是面露驕傲:“州橋和大相國寺離我家也都不遠,搬東西出攤不難?!?/br> 這就是她跟大家擠死也不肯搬家的原因,自家附近都是商圈,傻子才搬走。 徐力又開始熟練的挽袖子,“表姊你說賣什么吃食,咱們隨時可以開工?!?/br> 沈麗姝浮夸的伸出爾康手:“表弟你冷靜一下,咱們這才放假第一天?!?/br> 徐力:“……” 看著表弟滿頭汗的樣子,沈麗姝不厚道的笑了起來,笑完才解釋道:“其實是很多東西還需要準備,對了二舅,鎮上能找到木炭嗎?” 徐二舅原本也跟著一起狠狠嘲笑親兒子,這會兒臉上笑意也沒消退,只不過還帶上了幾分狐疑,“城里這么早就要用木炭了嗎?” “沒,只是我弄東西需要木炭?!鄙螓愭f,“而且我最近去街上也留意了,還沒看到哪家在賣木炭的?!?/br> 這就是她之前早已有了想法,卻無法付諸行動的原因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誰能想到她在古代連辣椒孜然都找齊了,想做一頓燒烤,反而被小小木炭難倒了呢? 其實連京城都還沒有商家賣木炭,沈麗姝來鎮上問二舅,也只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實在沒有就先用木柴代替木炭。 不過考慮到燒烤可能比做飯更加費柴,在她娘跟前又要被說,還不如來姥爺家造作,大不了她跟著小伙伴們出去一趟,自個兒把需要的柴火備齊。 “我就說嘛,這距離用炭取暖還有段日子,現在也用不上?!毙於诵τf著,話鋒一轉,“不過姝娘問二舅弄木炭,還真是問對人了?!?/br> 徐姥爺也點頭附和,“找你二舅沒錯?!?/br> 竟然還真有門,沈麗姝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一臉期待的看向徐二舅:“怎么說?” 徐二舅摸著下巴道:“你要說木炭,鎮上除了那幾家大戶人家,是沒幾個人用炭的,那都是城里人用的東西,不過嘛,就前兒跟我們一塊去的大頭,他媳婦是隔壁鎮嫁過來的,娘家剛好就是賣木炭起家的,聽說小時候家里窮,養不起那么多孩子,大頭媳婦的兩個兄弟就跟著親戚去外面討生活,陰差陽錯學會了制木炭的法子,回來就帶著家里的人一起制炭,很是賺了些錢,一家老小都從村里搬到鎮上去住了?!?/br> “雖然大頭媳婦娘家都搬到鎮上,但也沒放下這門營生,自打大頭媳婦嫁過來,他們家就沒缺過木炭,別人走親戚最多帶一籃雞蛋,大頭媳婦娘家卻是挑一擔木炭,可真是闊綽?!?/br> 徐二舅說著還羨慕起來了,他這位叫大頭的朋友,其實算是本地的官二代了,大頭他爹林里正相當于副鎮長。 有些鄉鎮的里正就是本地一把手,但像是通許鎮這種比較繁華的鎮子,朝廷派遣了監鎮官,那才是一把手,大頭他爹也就只能屈居二把手了。 但監鎮官是朝廷委派,里正卻是由本地推舉的,當選條件尤為苛刻,本人要有名望、背后宗族勢力要強盛,然后家資也要豐富,不滿足這些條件,人家就不服你。 林家從大頭爺爺開始當的里正,可謂一輩傳一輩,這也更能說明林家在通許鎮的背景。 包括徐虎他們拜的那位林夫子,也是林家的一員,不過跟林里正屬于堂親。 按說林家那樣的身份背景,是沒必要跟徐二舅這般親密的,林里正的身份跟徐大舅的東家比較相襯,徐家其實矮了一頭,但架不住他們家有個出息的女婿,若是沈爹在這里,林里正甚至不介意親自跟沈押司稱兄道弟,讓兒子跟沈押司的舅兄打好關系就更沒毛病了。 但可能剛開始兩邊來往都有點各取所需的意思,不過后來發現脾氣和興趣都合得來,雙方就真打成一片了,林大頭常去酒樓喝酒被徐大舅私下開小灶,他也不白占便宜,常給好朋友送東西,其中就有讓人羨慕的木炭。 不過林家人口也多,木炭也得省著用,只能意思意思送一些給徐家,冬天最冷的那段時間,燒幾天就用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