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16節
沈家旺等了一天都快放棄希望了,不想峰回路轉,臉上便露出了幾分喜色,好像在真心實意為領導高興似的,“真的嗎?齊孔目的一片孝心總算沒有白費?!?/br> 齊孔目下巴抬得更高了,似乎也被自己孝到了的樣子,“是啊,只要能讓母親胃口好些,做兒女的多麻煩都值得。只是我娘一聽栗子不能多吃,她也不讓別人吃,非要留到今天繼續配粥吃?!?/br> 沈家旺自是欣慰又關切的提醒,“還是叫老夫人盡早吃完吧,可不能留太久?!?/br> “是呢,中午就吃完了,而且胃口一開,這兩個月吃不下的米飯,中午也吃了幾口?!闭f到這里,齊孔目不由期待的看向沈家旺,“看我娘那歡喜的模樣,估計過不久又會想起這一口,到時候又要叨擾你們了?!?/br> 沈家旺本可以直接應承,昨晚聊到后面姝娘就說了,煮糖水栗子雖繁瑣卻不難,有需要的話她可以抽空再做,或是把法子教給她娘也行,所以如果齊老夫人吃著好,齊孔目后邊再來找他,他大可應下再回家叫她們弄。 但想起姝娘,他同時也想起姝娘那玩笑般的豪言壯語。 沈家旺的確沒把那話當真,更不可能對自己才十歲的女兒有那種宏遠到不切實際的期許,姝娘如今做的已經夠好了,保持這個水平,自家很快就能在姝娘的努力下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 可此時此刻,他還是下意識改了口,把這個好機會留給閨女,“這道菜是姝娘一個人琢磨出來了,家里除了她誰也不會,老夫人往后還想吃,也只能找姝娘說?!?/br> 沈家旺語氣半是認真是半是玩笑,他相信齊孔目對姝娘的青眼相待不是假裝的,因此即便對方不把他的話當真,也不過一笑而過,并不會因此就惱怒不快。 果然齊孔目聽完笑得很愉快,“哈哈哈哈,我倒是很愿意找你們家姝娘去說,像她這么落落大方又聰明伶俐的孩子,平日可見不著。只是我怎么聽說姝娘這幾個月忙著上外邊發財,她還有功夫做別的嗎?” 沈家旺也笑,“姝娘昨兒也說齊叔叔人最好,不把她當小孩子糊弄呢,若是你去找她,她指定愿意抽空出來?!?/br> “既然這樣,我更不能在姝娘忙的時候上門給她添亂了?!北话l好人卡的齊孔目難得善解人意起來,“還是等姝娘閑下來再登門叨擾吧,反正我娘也不可常吃這種不好克化的東西,一月頂多吃一兩回?!?/br> 說著姿態親熱搭住了沈家旺的肩膀,“老沈啊,姝娘總不會忙不起來沒完沒了,沒有休息的日子吧?” 沈家旺頗為受寵若驚,恨不得拍著胸脯保證,“那您盡管放心,就算姝娘忙起來沒完沒了,老家也沒那么多板栗給他們賣,老家孩子們攢的那些板栗,最多再讓姝娘忙上半個來月?!?/br> 信誓旦旦告訴領導他女兒最多忙半個多月就能歇下來的沈家旺,第二天就慘遭打臉。 那是一個艷陽高照的中午,沈家旺一如既往哼著愉快的小調回家吃飯,距離自家還有幾丈路時,就聽見了大侄子們熟悉的嗓門,他還搖頭笑了下,心想姝娘還沒給他們帶信,這就自個兒過來了? 也太迫不及待了吧。 接著一步跨過門檻,冷不丁看到地上快要堆成小山似的幾大麻袋,沈家旺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這是什么?” “板栗啊?!贝笾蹲觽儺惪谕?。 沈家旺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前兒送你們回家,當時家中板栗遠沒有這么多?!?/br> 徐虎嘿嘿笑,“當時我們家只放了一小部分,更多的板栗都在我們兄弟那兒?!?/br> “你們哪個兄弟?” 這道題甚至不用徐家兄弟回答,沈文殊和沈進殊都學會了,此時他倆異口同聲搶答,“都在老家的堂哥他們那兒,這些板栗一多半都是他們收來的?!?/br> 沈家旺看向兩個大侄子,見他們點頭,又問:“可是山里的板栗早前就被摘的差不多了吧,還有商人下去收,他們又是上哪兒弄來這么多的?” 同樣的問題,在沈家旺回來之前,沈麗姝就細細盤問過一遍,徐家兄弟這會兒也對答如流了,“咱們鎮上的后山板栗被打完了,兄弟們沒事就去附近村子的山里尋,差不多把附近那幾個大村子都跑遍了,最后就攢下了這么多?!?/br> 兄弟幾個還沒告訴姑父,如今山上是找不到板栗了,可村子里的家家戶戶還留了不少慢慢吃呢,只要肯花錢,很輕松就能從他們手中買過來。 這兩天他們在家就沒閑著,拿著錢跟兄弟們去村里收板栗,也收到了百來斤呢。 所以他們離開前,不但給了兄弟們足夠豐厚的報酬,還額外留了百來文“活動資金”,讓他們繼續去各村轉轉,能收多少收多少,反正村民的板栗也是山上白撿的,給錢就賣,特別劃算。 徐虎估摸著,這一百文都夠兄弟們收幾百上千斤板栗的了,肯定用不完,到時候不管剩多少錢,都讓他們自個兒分了。 畢竟這些兄弟們可太講義氣,太讓他驚喜了——他知道他們也是姝娘的血脈親人,這么賣力多半是看在姝娘的份上。 那他得了姝娘的好處,也可以幫她多照顧一些堂兄們的嘛。 徐虎想到這,不由得看了姝娘一樣。 而姝娘也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給了他一個肯定的微笑,徐虎頓時覺得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艷了~ 沈家旺就算不知全貌,也已經對孩子們搞事的能力心服口服了,無奈的看向閨女,“那這些板栗得多久才能賣完?!?/br> “這些其實跟咱們前兩批加起來差不多,考慮到搶生意的多了,今天就開工,保守估計也要半個月到二十天左右才能賣完?!睍r間不算很長,但沈麗姝是知道后期還有板栗運進來的,不管多少,總能讓他們再忙上幾天的,所以她緊接著話鋒一轉道,“不過即便如此,送大弟二弟去讀書的日子也要推遲了?!?/br> 被點名的兩位小朋友對此一點不失望,他們是被忽悠得對上學充滿向往,可是在家里幫阿姊他們做事,每天還有工錢拿的日子,更加讓他們無法割舍。 在沈麗姝的努力下,他們儼然也在不知不覺間點亮了財迷屬性,沒什么比賺錢更快樂的,沈進殊甚至已經迫不及待了:“阿姊,那我們吃完飯就開工嗎?” 可以說現場就他們倆個工種最輕松的小家伙,對開工的熱情最為高漲。 其他人一旦開啟新一輪搬磚,每天就都是痛并快樂著的兩重天了。 而沈家旺還要再加一份郁悶,他該怎么跟頭兒解釋自己被打臉了,姝娘好像忙起來真的沒完沒了這件事?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沈爹痛并快樂又郁悶糾結的時候,他的姝娘正快樂地數錢。 第24章 不許走,都嘗嘗姝娘的手藝! 萬萬沒想到休息兩天重新開張, 沈麗姝他們的生意反而比放假前更好了。 大概顧客也是失去后才開始珍惜,一回到熟悉的場子,沈麗姝驚喜的發現他們竟然有忠實的老顧客了! 當時他們也才開工, 沈麗姝用清脆的聲音在人群中穿梭叫賣的同時, 還舉起自己手寫的宣傳語。 自從買了紙筆回家,沈麗姝這幾天就在苦練她的宣傳標語——熱騰騰、甜蜜蜜的糖炒栗子。 是的, 練字。 沈徐氏那天整理他們的購物所得, 以為姝娘獨獨沒給她自己添置東西,腦補到破防,殊不知沈麗姝從不虧待自己, 她這么辛苦賺錢還要送弟弟們去上學, 那是因為她自己沒得上。 倘若這個時代女子也能讀書考公, 沈麗姝才沒這個閑工夫管小老弟, 她自己早就沖了。 培養別人哪有培養自己來得靠譜? 正是因為自己想上學沒得上, 就不想弟弟們也當失學兒童。 但是上輩子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 沈麗姝就算無法再進校門, 也不允許自己擺爛當個半文盲, 光跟著老爹學認繁體字并不夠, 能讀能寫還能算才是真女子。 有條件了,她得把書法課程也安排上。 所以那天斥巨資買的筆墨紙硯,一多半是為沈麗姝自己準備的。 不過沈麗姝購買文房四寶的時候, 并沒有想到這句標語需要她自己來寫。 畢竟她上輩子也就小學的時候上過幾次書法課,中考前被父母狠抓了幾個月鋼筆字,后來上了大學直至工作, 就放飛自我筆走龍蛇了, 寫的字除了她自己, 親媽都不認識。 這輩子更是連筆都沒抓過, 沈麗姝都做好了從頭開始學寫字的準備,在自己出師之前,宣傳標語只能請全家文化水平最高的沈爹執筆。 然后,沈麗姝就被老爹的字丑哭了。 也是她想多了,老爹雖然自詡能讀能寫,可家里連紙筆都沒有了,多少年不練字,他又能寫得多好看? 關鍵他還是親爹,沈麗姝再能耐也不能像管小老弟那樣,揮皮鞭督促親爹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所以一看到老爹那手歪歪扭扭的鬼畫符,沈麗姝就知道這個爹沒救了,放棄吧。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于是她挽起袖子上了,勤學苦練兩天,以廢了半刀紙,并把沈徐氏心疼得直抽氣為代價,沈麗姝終于寫出了這張還算端正、至少不會潦草到讓人費勁辨認的宣傳單。 沈麗姝舉著手寫宣傳單走在前面,身后的徐力和他弟徐林都莫名驕傲起來,腰桿挺得筆直,很快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第一單生意就是老顧客。 其實關照過他們的顧客何止千八百,讓他們都眼熟是不可能的,沈麗姝算是小伙伴中記性最好的,可能記住的客人也才那么幾種,要么給小費大方,要么打扮華麗,還有長得好看,或是特別會還價的。 總之有特色才能被記住。 這位老顧客就沒什么特色,沈麗姝毫無印象,對方自己說幾天沒看到他們了,雖然這期間也有別家賣糖炒栗子,價格也便宜,可是既沒她家做的香甜可口,一到手還都是涼的,吃著沒意思。 姝娘很感動,并決定當場漲價——如她所料,放假回來的板栗市場已經重回穩定,價格剛好卡在她的底線,一斤三文錢。 沈麗姝不知道別家是怎么想的,反正她核算了下自家的人工和成本,只能接受一斤三文的底價,再往下降的話,就算仍有點賺頭,她也不想陪他們玩了。 大不了跟小伙伴們商量一下,雙方各掏幾貫,湊夠買鍋碗瓢盆和爐子推車煤餅的錢,搞套設備去街上去夜市或廟會擺攤賣板栗燒雞。 想想就連看似不重口腹之欲的爹娘,都忍不住對她那道板栗燒雞念念不忘,沈麗姝覺得生意也不會太差。 爹娘在鄉下的親朋故舊多,家家戶戶都有養雞的習慣,他們真改行,仍然有自己的優勢。 到時候板栗賣完了,還可以想辦法做其他吃食賣。 就算不想擺攤了,這套設備也可以轉手賣給需要的人。 他們最后怎樣都不會虧本,只會打亂沈麗姝的節奏。 所以發現市場控制在三文左右,沈麗姝就帶著小伙伴們回歸老本行了。 比起東一榔頭西一棒錘的折騰,她顯然更喜歡這種按部就班,把計劃從頭執行到尾的感覺。 不過她能接受最低價,但是也不會嫌錢多啊,老顧客的話透露了兩點關鍵信息。 第一,降低價格后有人就開始偷工減料不舍得放糖了。 第二,不是所有人都跟他們一樣住的近,可以隨時把剛炒出爐的栗子送過來賣。 前者還好說,只要愿意隨時能改進,但后者卻很有可能是他們獨有的優勢。 沈麗姝一想這不就是核心競爭力了嗎? 有了底氣,不坐地漲價那就不是合格的jian商了。 于是她給老顧客報價時面不改色的道,“大爺您放心,我們賣的糖炒栗子是一如既往的香甜軟糯,看我手上的白紙黑字,熱騰騰甜蜜蜜,不騙人。如今我們的價錢也便宜了,現在一份半斤的,只要兩文錢?!?/br> 沒給對方嫌貴的機會,沈麗姝繼續笑盈盈說,“這也入秋了,一天比一天涼快,大爺您一個人,先買一份就行了,趁熱慢慢吃,吃完再買,我們的板栗用了干凈厚棉被裹著,客人什么時候來買都是熱騰騰?!?/br> 沈麗姝把漲價說成降價,還笑容甜蜜語氣真誠,全是為對方考慮的架勢,再加上一份兩文錢,比那些只能按斤賣的還少了一文,倒顯得他們物美價廉了。 于是聽她這么忽悠的顧客基本都開開心心掏錢買了。 畢竟能常來瓦舍消遣,還舍得花錢買零嘴而不是自帶干糧的,家底都不會太差。 另外,她用心準備的宣傳單,也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沈麗姝之所以突發奇想準備這個,也是覺得城里的識字率似乎挺高,尤其是有閑錢逛瓦子里的,多少都讀過幾年書,那她投其所好,弄個宣傳單,只要每天能多招攬幾個生意,這份準備就不虧。 而事實是逛瓦子里的讀書人也很不少,他們一看沈麗姝這副因為老爹太菜、不得已挽袖子自己上的“墨寶”,就能猜到寫字之人怕是剛握筆沒幾天,從書法的角度來評價,運筆一塌糊涂,形態亂七八糟。 但考慮到稚嫩的筆觸和軟綿綿的力道,推測寫字之人應該是個才開始讀書識字的孩子,那就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至少其字跡還挺工整,一筆一捺也算自然流暢,短時間內達到這種效果,也需要一定的天賦加很多的努力。 剛好舉著這張紙的也是一群孩子,大的最多十歲,小的才六七歲,年齡和他們的猜測正好對上。 于是一個不小心,沈麗姝就給自己和小伙伴立下了自強不息、人窮志不窮的特別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