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家有寶珠 第155節
如果以后在計算機方面,連西方都開始學習華國的教材,那就實實在在證明了那個批判華國人性的家伙完全是在胡說八道。 “未來電腦是好,但不代表人家的技術就差,也許別人只是為了穩健,一步步發展才是道理,我反而覺得未來電腦現在有些急功近利,那些功能太不真實了,誰知道以后有什么隱患?!?/br> “龐建,你干嘛一直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未來電腦這么好的東西,無論是性能還是外觀都實實在在碾壓了國外的電腦,這么明顯的事實放在眼前你都能為外國人找借口?” 龐建,一個十分向往西方,特別是米國的京城本地人,他正在積極申請出國留學,日常就是各種稱贊國外,貶低國內,總之就是,國內的處處他都看不慣,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 《華國人的人性》這本書就是他最先宣揚開的,而且十分贊同里面的觀念。 其他的就不說了,畢竟現在華國確實比不上西方,但未來電腦實實在在比國外電腦好這么多,龐建還能睜著眼睛說瞎話,不分事實一味追捧西方,這就讓大家十分看不慣了。 第159章 教材 “本來就是事實, 等著吧,華國根本沒什么東西值得西方人學習的,他們怎么可能學習華國人編寫的教材?!?/br> 龐健說的信誓旦旦, 可見他打從心底就是這么覺得的:“早點兒認清現實吧,我們華國人就是不行,懦弱無知,喜歡窩里斗, 政府無能?,F代文明是西方帶來的, 我們華國做了什么,靠著那些之乎者也嗎?這樣還指望別人來學我們的東西,可笑!” 他嗤笑一聲:“華國人, 沒希望的?!?/br> “難道你自己不是華國人?”,其他人聞言實在氣不過,有人甚至捏緊了拳頭。 “怎么,想揍我?我說的都是事實,狹隘的民族主義,真可笑!” “我....”, 有人氣得渾身發抖, 攥起拳頭就向他掄去。 其他同學好說歹說才把他拉住。 吳帆關了電腦, 站起來走到龐健面前:“不如我們打個賭怎么樣?” 龐健一愣:“賭什么?” “就賭你奉若燈塔的西方世界是否會反過來學習未來的技術。如果你輸了,脫光了衣服圍著學校cao場跑三圈,邊跑邊大聲為你以前的行為道歉。如果我輸了, 同樣的行為, 還會承認你說得對?!?/br> “吳帆?” 其他人一驚,這個賭注太大了, 如果輸了, 以后就沒臉在學校見人了, 而且和龐健不同,吳帆算是龐健口中‘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讓他承認龐健的那些胡言亂語,幾乎是打破了他的信仰。 龐健本來還覺得有些底氣不足,不管怎樣,未來電腦的技術確實不錯,雖然他篤定這些技術現在看著先進,后面一定會被證實是錯的。但萬一西方人也被這項技術給騙了呢。 不過看大家這么擔心吳帆輸,瞬間有了底氣。 “好,我和你賭?!?/br> “好?!?/br> 吳帆伸出手和他擊掌,算是約定達成。 因為要重新學習新的教材,而且老師們全部被拉去培訓了,各大高校的計算機系學生學業一下子就空了下來。 不過他們也并不無聊,一個未來電腦已經夠他們研究了。 如此又過了一個多月,新的教材發下來了,去培訓的各位老師也回了學校。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忘掉以前學的理論,從今以后,我們要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邏輯,顛覆的數制。老師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br> 老師的聲音很激動:“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當你學會了,你就會明白你們現在學習的東西到底有多么了不起?!?/br> 老師們經過近兩個月的學習,將思維轉變了過來,適應了新的計算機語言邏輯,當他們實踐的時候,才明白比起以前學的東西,他們現在學到的東西到底有多么先進與完美。 龐健嗤笑一聲,不以為然。 不過其他學生還是聽得相當認真,尤其是吳帆,雙眼發亮的盯著老師,教材拿到的第一時間他就開始翻閱,越看越驚嘆,他急切地想弄懂這種全新的邏輯語言。到底先進到什么程度,才會早就未來電腦那樣完美地產品。 各大高校開始學習未來電腦的技術時,欽阮那邊已經陷入了一片低氣壓。 伊登看著最新的銷售額,重重嘆一口氣,他能想到只要未來一推出市場,他們的銷量會遭遇滑鐵盧,但沒想到來得這么迅猛,跌的太慘烈了,時間也太短了,不過幾個月的時間,竟然只剩了原本十分之一的銷量。 根據調查,以前用過他們公司產品的人現在都紛紛拋棄了欽阮,轉而買了未來的電腦。 他們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用戶習慣,打下的市場,現在全便宜了未來。 會議室里落針可聞。 誰能想到就在幾個月前,他們還在大肆慶祝著華國市場銷量上漲,為有這么一個龐大的潛在市場而興奮。 商場如戰場,這句話一點兒都沒錯,瞬息萬變,如果再想不出辦法,他們只能黯然退出華國市場。 可是他們能想什么辦法呢,無論是光明正大的還是見不得光的,對上未來這樣無法戰勝的對手,全都無用。 伊登想起華國一句有名的成語,螳臂擋車,欽阮對上未來,他們就是那只螳螂。 “伊登先生,現在怎么辦?”其他部分的負責人同樣焦急,他們來到華國是來開疆拓土的,現在卻被打壓至此,眼見著只能灰溜溜的退回了,以后在總公司哪里還有他們的位置,這怎能不著急。 “還能怎么辦,產品賣不出去,我們連基本的公司經營都不能維持,總不可能一直貼錢開公司,華國這邊算是經營不下去了?!?/br> 有人意興闌珊地說道。 “退?就這么退了?我不同意,我們可是米國的欽阮,被一家華國公司壓著打,以后別人還怎么看我們?” “那你說怎么辦?要不你貼錢支撐公司的經營?”,別人反唇相譏。 “退?”,伊登意味不明地笑一聲:“退去哪兒?”,這些人難道忘了宋韻汽車的發展? 未來真的只甘心在華國境內經營嗎? 華國的確是一個潛力非常的龐大市場,但想要完全開發出來,還需要數年的經營,至少以華國人現在的經濟狀況,根本不可能實現家家戶戶都買電腦。 可西方呢,西方已經是一個完全成熟的市場了,計算機在西方的人民家里并不是稀罕物,幾乎每一家豆油一臺甚至幾臺。 他們已經習慣了用計算機。 試想一下,如果未來這樣的產品突然出現在他們國家人民的眼前,笨重落后的欽阮和幾乎完美的未來,米國人民到底會選哪一個,是個人都能想得到。 “伊登先生,現在華國我們競爭不過未來,連基本的經營都維持不住,只能暫時退出華國市場,只要我們能維持西方世界的市場....”,說到這里,這人忽然一下停了下來,尾音已經微微發抖,顯然,他已經想到了。 華國全面敗退,西方市場就能維持住嗎? “伊登先生,您的意思是....”,說話的人背脊開始冒冷汗。 伊登緩緩點了點頭。 其他人顯然也想到了這一層,呼吸都粗重了許多。 莫斯其實早就想到了,只要看宋韻的發展,就能輕而易舉的聯想到未來的發展模式。 他們絕對不甘心就蝸居在華國這個還未開發出來的潛在市場。 如此一來,只怕欽阮公司也會步向其他車企的后塵了。 但無能為力,這種眼錚錚錚看著自己走向衰敗的情景,實在讓人不好受。 莫斯緩緩吐出一口氣,算了,大不了丟了工作,工作沒了還可以再找。只是畢竟在欽阮呆了這么多年,跟著欽阮一起壯大,現在卻要親眼看著欽阮走向沒落,個中滋味就別提了。 “不會的,總公司那邊不會容忍這樣的事?!?,不知是誰,低聲喃喃道。 不會容忍?那有怎樣?完全沒有與之競爭實力的時候,哪怕使勁渾身解數也不過是徒勞的爭扎。 果然,沒過多久,米國總公司那邊就來了人考察,當親自使用過未來的電腦后,所有人的臉色都前所未有的凝重。 如此過了半個月,欽阮總公司那邊做出了決定,關閉在華國開立的分部,收縮經營規模,全力守住西方世界的大本營。 但他們臨走之前,千方百計搞到了華國大學高校計算機系的教材。 現在一時落后并不能代表什么,如果能學會未來的技術,他們也制造出了差不多的產品,那他們就能依靠主場優勢,將欽阮限定在華國,攔在西方世界的大門外。 這些人把好不容易弄到的全新教材視若珍寶,坐飛機的時候連托管都不放心,十幾個人各自抱著幾本教材,一路回到了欽阮總部。 欽阮的老板史密斯先生聽了伊登還有去華國考察團的報告,沉默了良久才說道:“做好準備吧?!?,最艱巨的守擂戰就要來了。 不過這里是西方,是他們的大本營,雖然因為國家之間簽了貿易協定,政府不能在明面上排擠華國企業,但暗地里的一些小動作卻防不勝防,利用政策優勢,至少能為他們拖延一段時間。 如果在這段時間里,他們根據這些教材攻克了未來的技術,那就不用擔心了。 “學,加緊學,務必要精通這些教材?!?/br> 總裁下達了命令,下面的人只好加緊學習。 可是這些都是華語編的,而且里面的語言邏輯也是華語,這對西方人來說挑戰性太大了。 根本理解不了,完全轉不過來那個彎。 一時間欽阮公司上上下下都在哀嚎。 而這些教材也入了西方世界高校教授們的眼里。 因為欽阮要研究新的邏輯語言和技術,這些高校的計算系教授大部分都和欽阮有合作,欽阮自然也會邀請他們一起研究。 于是,不光欽阮公司上上下下痛苦,高校里的教授們也差點扯光了頭發。 而這么一來,高校里的華裔就突然受歡迎了起來。 “安,你是華國人,你能不能負責和鵬一起把這些教材翻譯成米語?” 作者有話說: 第160章 底牌 不止他們倆, 所有精通兩國語言翻譯的人都被搜集了起來,讓他們把這幾本話語教材翻譯成西方的語言。 陳敬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米國外交部的翻譯處, 很久之前,他進翻譯處的時候,因為華國根本沒怎么對外開放,他工作很清閑, 上班幾乎都是天天泡茶。后來華國經濟開放了, 和西方世界的交流多了起來,他的工作便沒那么清閑了。一些官方來往的文件需要他翻譯,有時候外交官交流也需要他跟在身邊做同聲翻譯。 不過此時, 他還是能感覺得到,米國外交部這邊對華國并沒有怎么重視,他們對華的翻譯處也依然人員精簡。 直到華國的大飛機開始打開西方世界,然后是備受西方世界追捧的宋韻汽車,還有華國高產的糧食..... 米國和華國的交流不再是華國用大量低端密集型產業賣出買進米國高端產品,華國和米國的經濟交往從一開始的一邊倒變得有來有往。 這時候他們對華翻譯處還是招人了, 陳敬作為翻譯處最早的華裔人員, 從一個常年打醬油的角色升為組長, 他們對華翻譯處開始變得忙碌起來,不論是一些高端產業上的專業術語,還是對華交流, 米國都對華國頻繁了起來, 他能感覺到,米國對華國的態度從一開始的輕視逐漸變得慎重。 而這一次, 米國政府竟然直接開始給他們下達任務, 讓他們和高校的教授聯合翻譯, 翻譯內容是華國的基本教材,務必要做到語義精準,一個詞都不能差。 于是陳敬和李鵬還有毛德安聚頭了。 陳敬和李鵬都是父輩來到米國,毛德安年齡比他們大,三十年前自己來到米國求生活的。 他們的國籍早已不是華國,如果從國籍論的話,他么已經不算是華國人了。 不過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他們在生活中還保留著說華語的習慣。而其他從華國移民的人,為了盡快融入米國,已經閉口不說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