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站姐穿書后暴富了 第184節
書迷正在閱讀:雀金裘、別人給植物澆水我澆奶茶[星際]、后媽文老公有了讀心術、我很喜歡你、禁止覬覦可愛玩家[無限]、嫁給隔壁村的糙漢(1v1h)、戀愛綜藝里全是我的春夢對象(NPH)、陶瓷太陽、戴紅色手環的女人(SP訓誡)、花開荼蘼(NPH)
【憋到現在終于可以說了,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感覺票房不會差】 【看樣子是懸疑片?這種類型的片子票房都不太好……】 【說不定可以拿個新人獎呢?】 【哈哈哈哈我不敢想,能在大熒幕上看到我老公已經很滿意了!】 …… 此時,林棠剛剛看完預告片,屏幕上就跳出一條消息。 【伍一曼:快幫我轉發宣傳!】 【伍一曼:你也不想自己的投資回不了本吧?】 【伍一曼:能省一點是一點,宣發費很貴的!】 林棠:…… 她登上“限定夢境”的賬號,轉發了預告片的宣傳微博。 過了一會,再次收到了伍一曼的消息。 【伍一曼:截圖.jpg】 【伍一曼:預售票房漲了兩百萬……看來有希望回本了】 【伍一曼:嘖,我就知道你比小方好用】 第65章 給林棠發完消息后, 伍一曼切回票房預售的界面,手指頻繁地滑動屏幕刷新。 對于導演來說, 獎項才是最重要的。 她以前拍電影的時候從來不在乎票房。 但這次有些不一樣。 因為這部電影的投資金額里, 有一半都是她出的! 萬一回不了本,她怕是連飯都吃不起了。 伍一曼看了眼屏幕上“預測票房”的數字,熟練地在心理換算著票房分成。 扣除院線和代理費的分成, 最終票房能到五千萬就能回本了! 比起電影市場動不動就上億的票房來看, 這個金額看起來似乎不難。 但問題是,伍一曼很清楚這部電影的風格不是傳統商業片, 是沖獎項性質的文藝片,在電影市場上本來就很吃虧。 更重要的是……她真的沒錢做宣發。 一分錢都沒有了! 所以她才會厚著臉皮蹭林棠的熱度。 不過, 她已經提前向電影節報送了這部電影。如果到時候能拿獎的話, 趁著電影還沒有下映, 說不定還能再賺一部分票房。 就在這時, 伍一曼驚奇地發現, 預售票房居然還在漲? 她下意識又刷新了屏幕。 預售票房已經漲到了七百萬! 嚴格意義上, 預售票房和最終的預測票房并沒有太多關系,預售票房更多的體現了前期宣發能力。 而預售票房影響最大的是院線的排片! 簡單來說,預售票房越高, 影院給的排片比例就越高。 她特地選擇年后上映的時間,也是為了避開春節檔的競爭,盡量多爭取影院的排片比例。 伍一曼沒想到, 林棠的宣傳居然比她想象的還有用。 她連忙登上微博, 就看到了“限定夢境”轉發的微博。 【限定夢境:恭喜上映~轉發這條微博可以參與抽獎, 參與條件:電影票根。請大家看完預告片后理智消費~】 附上的圖片則是獎品。 伍一曼點開圖片, 然后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是什么? 圖片里是一個極其精致的人偶。 粉絲們不需要猶豫就能認出來他是方執, 眼神和嘴角的微笑都完美地捕捉了方執的特點。 映著頭頂柔和的燈光, 每一根發絲似乎都在發光。 他穿著一身紅色長袍,身后的背景也格外精致。 幾乎一比一還原了方執在《塵世》中的經典造型和名場面。 整張照片寫滿了“昂貴”兩個字。 除此之外,他的身邊還擺放著不少周邊。 伍一曼對這些周邊倒是沒什么感覺,但當她看到評論區的熱情后,頓時理解了預售票房為什么漲的那么快。 【?。?!】 【啊啊啊啊啊啊jiejie你鯊了我吧,為什么是抽獎啊啊啊??!】 【女人,開個價吧,我買】 【臥槽,我受不了了,這個眼神是怎么做的?簡直太像了】 【我有罪,我現在滿腦子黃色廢料,這個衣服脫起來應該很爽吧?】 【我轉發還不行嗎嗚嗚嗚】 【電影居然上映了!本來打算到時候再去看,現在先買個預售轉發抽獎吧】 【已轉發,拉低中獎率】 【抽我抽我抽我抽我?。?!】 【樓上姐妹冷靜!】 【為什么賬號是實名制??!為什么每個人只能抽一次??!我買一百張能抽一百次嗎?】 【理智消費!】 【我怎么冷靜啊你告訴我!】 【開價2w,抽中的人能賣給我嗎?】 看著這些評論,伍一曼簡直嘆為觀止。 這種營銷辦法一直都有,最常見的就是典藏版電影,大家都是沖著典藏版的贈品買的。 但……沒人能把贈品或獎勵做的這么吸引人。 甚至還吸引了不少黃牛買電影票抽獎,說不定最后抽中了可以賣掉獎品呢? “?!钡囊宦?,手機響了。 【姐!預售八百萬了!/驚恐】 伍一曼深吸一口氣,顫抖著手指敲打屏幕,回復了一個淡定的微笑表情。 * “這個宣發手段,有點厲害啊……” 此時,業內有不少人也注意到了《墜落》持續上漲的預售票房。 尤其是影視圈的人。 要知道,一部商業電影想在上映前獲得足夠的熱度,通常都要花費巨大的宣發成本才能達到。 即便是上映期間,也要和各大影評人、影視區的博主們“打好關系”,為電影的口碑保駕護航。 這花的全都是錢??! 可現在呢? 《墜落》這部電影的投資金額并不高,同檔期上映的對手們根本沒把它放在眼里,但現在卻要眼睜睜地看著這部電影幾乎沒花什么錢就獲得了這么高的熱度。 “你確定她不是電影圈的人?” 吳嚴清皺著眉頭問身邊的人。 他是業內一家知名的電影宣發公司的負責人,剛巧負責了和《墜落》同檔期的另一部電影的宣發。 電影市場就這么大。 同檔期的競爭,更是赤裸裸的分蛋糕。 如果讓《墜落》分走了觀眾,就等于分走了他的提成。 一旁的助理搖搖頭:“查不到具體的消息,但我問了一圈人,基本確定她不是電影圈的人?!?/br> “吳哥,要不要我找幾個合作的影評人發點負面的通稿?” 吳嚴清看了他一眼,吐出一個字:“蠢!” 助理有些茫然。 這不是最常用的手段嗎? 吳嚴清指著電腦上的預告片:“你看看,這是爛片的樣子嗎?” 他在行業里呆了這么久,電影審美極高。 基本上從預告片和電影陣容就能猜出最終的票房和口碑。 正是因為這樣,才能想方設法地,在某些客戶的爛片里挖掘亮點。 抹黑同行確實是常見的競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