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360節
“真題、答案……” 費仲差點以為自己看錯了。 這份報紙并不是哪里的獨門報紙,也并非出自高官貴族之手,而是朝廷的官方報紙。 而上面確確實實是寫著真題與答案幾個字。 費仲早有了解,其實之前就有報紙刊印了針對科舉的分析,還有的報紙在猜題,朝廷官方也給了一些側重點和消息,如果認真看看,確實能提高成績。 但之前報紙,再怎么分析,也都是虛無縹緲的,畢竟科舉試題吏部看得很嚴,甚至可以說,除了他這個吏部主官以及看過考卷的紂王外,再沒有第二個人看過試卷的所有題目。 可現在報紙上不僅出現了題目,就連答案都有了?還是朝廷的官方報紙? 費仲感到很匪夷所思。 他認真翻閱著報紙,翻了沒兩下,得,完蛋了。 所有題目、答案,一模一樣。 費仲瞬間大汗淋漓,泄題了,自己這個吏部主官根本不可能獨善其身,即使受紂王看中也不行,這已經不是辭官革職的問題,是殺頭的問題??! 現在重新作一份新試題已經來不及了,即使趕上了科舉時間,題目的質量也會差很多,難以選拔出人才。 第一次科舉就除了這種錯誤! 怎么…… 怎么會這樣????! 費仲欲哭無淚,手中的報紙都拿不穩,落到地上。 風吹起幾頁,費仲突然看到報紙上還有紂王的大印。 這豈不是說明,題目和答案都是紂王所泄露的? 費仲瞪圓了眼睛,撿起報紙翻來覆去看了許多遍,除非這報紙是假的,不然這一切都是真的,紂王親自泄題不說,還給出了標準答案。 這算什么事??? 不過費仲長出了一口氣,這事和自己沒關系,應該又是紂王在私自行事,這事兒紂王沒少干。 可這是為什么呢? 費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紂王提出科舉取士,卻又在試題上做文章,放出了題目與答案,到底是為什么呢? 公平。 費仲靈機一動,沒錯,就是公平。 第一次科舉重要至極,公平就是重中之重,可誰敢說這次科舉,就一定公平了? 第一次出題,看過題目全貌的只有他和紂王,可真能一道題都不泄露?其他官員還掌握著部分題目??! 即使刑罰再嚴,嘴再嚴,真能一丁點都不透露? 那些參與科舉的貴族,真能甘愿在放榜之后讓無名庶族壓在自己頭上?開個宴會宴請官員,咕嘟咕嘟灌幾口酒,能不能探聽到一些消息? 這其中會有多少無法掌控的事情?會出多少亂子? 反之,如果將題目與答案公開,事情就簡單多了。 變成了純考記性,誰記性好,誰就能高中。 乍一看之下,很蠢,記性有什么用?能處理朝政嗎?能下到地方為官嗎?都不行! 可深入一想,這樣的“蠢”,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郡縣制帶來的新政,所需要的并不是如李靖、伯夷一般,有著驚天動地能力的官員,甚至不需要他的才能有多優秀,有多驚才絕艷,要的,只是踏實。 因為新政是沒有人接觸過的,只能一步步緩緩施行,也只有這些看似愚蠢去刻意背答案,不去做多余事情的生員,才是最適合的理政人選。 這次科舉,選的就是這些基礎官員,朝廷目前要的就是這些老實的黃牛,而不是千里駿馬。 而且,更進一步保證了公平性,題目就在那兒,答案就在那兒,別人記得比你牢固比你精確,所以別人上榜了,考中了舉人,你沒中,難道你還能說出半個不公來嗎?你說你比他強,怎么你連答案都不會背? 妙??!實在是妙??! 這樣一來,人才也選到了,公平也達到了,有了第一次科舉的聲望下,下一次科舉就可以慢慢改革進一步推廣,甚至還可以根據每年朝廷對官員的需求,來進行不同的調整。 比如哪里遭了災,糧食減產,那就相對應的將科舉改成選拔傾向于善于治理農耕的官員。 哪里違法犯禁的事多了,那就改成選拔傾向于精通刑罰的官員。 變通,靈活,而且理由充分! 費仲立即放下了心,有陛下在最上面cao縱一切,還有什么需要擔心的呢? …… 又是幾日后,科舉開考。 “甲丙號!” “丁乙號!” 生員們一個個表情嚴肅地進入考舍中,在各自的桌案邊上坐下,開始答題。 然而在看到考卷的時候,所有人臉上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真就一模一樣? 題目一點都沒變??! 一些人悔不當初,怎么沒有信呢?要是多看個一眼兩眼,指不定就高中了??! 一些人則興奮不已,雖然沒有背下答案,但題目看了個七八成,如今下筆如有神! 至于那些老老實實背了題目與答案的人,則波瀾不驚。 他們都是老實人,老實人,沒有太多心理波動,按著背的寫就行了。 負責監考的考官輕咳兩聲,考舍又恢復了秩序,考生們不再驚呼,而是趕忙埋頭開始答題。 費仲也在監考,本來只是走個過場的心態,沒把這次監考太放在心上,畢竟有紂王一手cao持,可看到這些生員的表情時,大為感嘆。 那些背了答案的老實人,確實可用,一旦下方道地方郡縣,雖然應變能力差了許多,但足夠冷靜,這些人的能力都算不得太強,遇到事情若是擅自行動,反而容易弄出更大的亂子,老老實實按照原定計劃部署,才是最穩妥的。 科舉繼續進行,費仲看到了附加題,也就是甲乙選擇題。 他發現,這好像有點不對勁。 這題目是紂王自己加的,可也……太簡單了吧? 一眼看去,人人都知道該怎么選吧? 馬革裹尸還,壯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烈,這還用想? 全選甲就完事了! 可這樣,還是不對。 這是紂王親自出的題目,能這么簡單? 既然出現在了科舉考試里,那就肯定有他的用意。 那……這是怎么回事呢? 費仲眉頭微蹙,試圖分析出零星半點。 這特殊的選題用意何在? 難道說,這次科舉并沒有那么簡單,還要做更進一步的篩選? 還是說,陛下有什么更深一層的計劃? 費仲想破腦袋也沒想明白。 索性就不想了,看看尤渾,啥都不多想,自有他人指路,多么快樂,到時候到了殿試奏對的時候,仔細觀察一下便可。 考舍里的生員們,看到這些莫名其妙的選擇題,也被鎮住了,他們之中也沒多少能想明白的,怎么選,難道不是明擺著的嗎? 或許其中另有深意,可又有多少人敢兵行險著全都反著選? 很快,持續三日的科舉鄉試就結束了,子受也回到了朝歌,準備一個月后的殿試。 其中經歷了九月一日的昏庸值結算,結果嘛,不用多說,負的險些沒背過氣去。 九月九日,清晨。 數以百計的生員涌入皇宮,在宮墻內右行過龍德殿、顯慶殿,繞分宮樓、經拱門龍橋,便見著了九間殿。 巍然的大殿,便是他們今日的考場。 殿試…… 中了科舉成為舉人后,便能來到皇宮九間大殿之中,君臣問對,這是種榮耀,也是種考驗。 即使他們之中多是些死記硬背答案的庸人,也不免心潮澎湃。 對紂王的敬畏,與入朝為官的期盼,居然沒有任何沖突,反而讓他們更加激動幾分。 舉人們在雕欄玉砌前等候,子受則引著文武百官姍姍打開殿門。 殿前有石階,舉人們盡在階下,見此一幕,呼吸更加急促幾分,卻不敢有半點言語之聲。 子受作出一副豪邁的樣子,沉聲道:“天下英雄,盡入朕榖中!” 宮殿空闊,上下噤聲,此言一出,即刻傳遍開來,不少人熱血上涌,便是戍守宮殿的近衛與御林軍,也不由得緊了緊手中兵刃。 英雄……他們當得上紂王口中的英雄嗎? 子受指著下方的舉人們道:“朕要將他們都收入朝中,成為朝中官員,趁著他們還沒有名垂千古,在他們心中樹立起朕的偉岸身影,任由你是龍是鳳,都得為朕所用!” 漂亮話自然要多說一些,這樣才能在之后的殿試中形成反差,這些背答案還都基本都在選擇題里選了乙的“人才”,能算什么英雄? 子受問向費仲:“繩池縣鄉試,得舉人幾何?” 費仲恭敬道:“四百三十人?!?/br> “還是個整數?”子受愕然道。 呃……費仲一時語塞,不知如何作答。 “也好?!弊邮茳c頭道:“此次科舉只在一縣試行,若是日后實施的郡縣多了,這殿試也不需要這么多人,就按照這四百三十人的數目定下了,往后殿試之人,只能少,不能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