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209節
所有人都愣住了。 箕子渾然不覺,又是一橫。 這兩橫粗墨,宛如李靖挑起的濃眉,一看就知道是個忠君愛國的筆劃。 兩橫極為尋常,卻又不尋常,沒有出現墨跡化開,凝成一團的情況,而是輪廓分明的一橫! 箕子停手了,訕訕一笑,他一開始就沒打算好要寫什么,只是心血來潮。 最近都在議論變法,一直想著變法變法,想著想著就會想到李靖的濃眉大眼,下意識的就將那兩條兩條眉毛給畫上去了。 再往下,只怕還會順手畫出鼻子嘴巴來。 箕子道:“此物為紙,造價低廉,制作簡單,用作書寫,堪稱不世之寶?!?/br> 一下子,整間殿內鴉雀無聲。 紙,居然是用來書寫的! 所有人都被這么給驚得目瞪口呆,有些人已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 不得了,不得了! 這么說來,此物如果用作書寫,無疑是最好的材料,什么絹布、竹簡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箕子有些得意,群臣的表現和昨天的自己一樣,看來大家都是能臣干吏嘛! 箕子將筆還給了震驚中的辛甲:“諸卿可取紙一試,用來處理政事,應當事半功倍?!?/br> 這下子群臣再不抱怨休沐,紛紛取紙一試。 有了紙,處理政事速度加快,一天的政務只需要半天就能完成,哪怕在休沐,甚至外出時,也能隨身帶著紙張處理政務。 畢竟這紙比竹簡輕得多,沒人會帶著幾十份竹簡出去玩,但帶著幾十張紙,就簡單許多了。 而且那些獲賞陳塘關觀潮、灌江口日光浴的臣子也不再擔心,路已修好,又有輕便的紙,往來消息迅速,人在外地,一樣能處理朝政。 寫著寫著,群臣紛紛意識到了另一件事。 紙的出現,遠不只是讓他們在休沐中也能處理朝政,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 …… 第262章 你寫錯別字了! 紂王多次強調先祖的偉大,強調人們應該崇敬先祖而不是祭祀天神。 為此甚至還有制天命而用、神權人授、商之命大于皇天上帝等在常人看來大逆不道的狂言。 百姓諸侯等,都不太能接受,但群臣卻能接受。 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知道更多世間的事,掌握更多的知識。 而老祖宗們最偉大的地方,就在于智慧,在于知識! 紙,這種無比便捷而又便宜的東西出現,無疑為知識的傳播普及帶來了可能性。 人人都能了解到老祖宗們的知識智慧,認識到人族想要成長,需要依靠自己的雙手,而不是禱告上蒼,這樣的天下,恐怕才是紂王期望的天下。 多年后有人以學富五車來贊美一個人懂得學問多。 學到的知識足有五輛馬車承載的書冊那么多,那么五車的書,究竟有多少字呢? 問,一冊竹簡長二十五厘米,寬兩厘米,高五厘米,其中有三十字,馬車長兩米,寬兩米,深半米,求五輛馬車能承載多少文字。 這是一個簡單數學題,答案應該是幾十萬字。 那么在座的各位都是學富五車。 可如果將竹簡換做紙,所能承載的文字呈幾何上升,這就是紙張和竹簡之間的巨大差距。 群臣紛紛意識到,有了紙,知識與信息的傳播就能夠大大加快,對于大商的發展有著極大意義,甚至在可能到來的戰爭中,也能起到不小作用。 他們甚至想到了一件更為嚴肅的事情。 紂王任用小臣,從奴隸、平民之中啟用人才,這一行為為人詬病的原因,不就在于小臣之中參差不齊,的確沒有太多才能的人嗎? 如今大商要依靠著貴族,不能將貴族得罪太狠,還不是因為貴族人才多嗎? 平民百姓中是有人才,但幾千幾萬人之中,才能出一個人才,貴族則不同,十幾個人中,就能出一個。 朝中的官員也是,為什么現在朝中的官員有許多都是父死子繼,代代相承? 因為他們傳承著知識。 這是群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這時候貴族與諸侯掌握大權,除了土地、出身,就是手中的知識。 在此之前,朝中例如楊任等保守派臣子,不愿紂王與諸侯貴族徹底撕破臉,原因無他,理政治天下都要靠他們,步子大容易扯著蛋。 在官制朝六部制變革時,楊任更是擔憂。 六部之中添加了許多新的官位,但是有知識有能力勝任這些官位的人少,如此更加得向貴族諸侯屈尊紆貴,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 可如果有紙呢? 如果能夠自行培養出大量的官員,哪怕只是識文斷字也好,都能減少許多麻煩。 如果再從這些人之中選拔官吏,必然又是一批人才,十幾二十年后,哪里還需要顧及諸侯貴族? 群臣頗為激動,一切問題迎刃而解,甚至還為大商的未來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楊任贊道:“老王叔可比古之先賢!” 箕子搖頭,雖然都是王叔,沒什么不同,但實際上發明紙的是比干。 只在群臣面前裝裝逼倒也沒什么,可這等贊美他卻承不起。 箕子受比干所托,為了不讓紂王苦惱而頂著紙之發明者的頭銜,但他分得清到底是誰的功勞。 別人可以不知道,他必須一輩子都清清楚楚。 這是比干對他的信任,也是紂王對他的信任。 箕子道:“楊大夫明日就要休沐,還是趁著今日,用這紙多處理些政務吧!” 眾人一聽,對,正事要緊,紙的事之后在說。 此時崇侯虎忽然道:“陛下應該還不知道王叔發明了紙吧?” 北伯侯其實不用處理政事,整天游手好閑就行了,但并不妨礙他出入大殿,為群臣解惑。 箕子點頭,紂王三日一朝,他還沒機會上諫。 崇侯虎道:“紙乃國之重器,陛下定然重視,明日便是陛下上朝之時,不若我等便以紙為載,上諫朝事?!?/br> 眾人聞言,紛紛撫須:“北伯侯所言極是!” 剛才群臣還只是試著寫寫,現在在崇侯虎的提議下,便是直接用紙來處理公務了。 在竹簡上寫一個字的功夫,都夠在紙上寫十個字,大家為了在休沐之前處理好政事,當然爭分奪秒,怎么快怎么來。 越寫,越是覺得這紙好用。 辛甲更是寫著寫著,一臉陶醉之色,堪堪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忽然想到自己的休沐就在七日之后。 休沐日干什么呢?以前在北海,沒事干,在山里玩也玩夠了。 閑著也是閑著,做點喜歡做的事吧。 辛甲決定以紙著書,這么好的紙,不拿來寫字真是太浪費了。 楊任下筆如有神助,筆走游龍,幸甚至哉。 甚至還有閑工夫和同僚比對,看看誰寫的字好。 字有好壞,以前分不太清。 因為以往基本都寫在竹簡上,木頭片子就那么大,不好發揮,而龜甲銘文就更不用說,不是寫的,是刻的。 而現在,以麻為主要材料制作的黃紙,雖然沒以后一堆精加工工藝制造的白紙好看,但寫起暢快舒坦,揚揚灑灑一份公文,很是漂亮。 可比著比著,楊任漸漸覺得了不對勁。 你這個字咋寫的和我不一樣??? 啥?不該這么寫嗎? 你這是錯別字! 拉倒吧,你才是錯別字! 我這字師承傅說! 我這字師承伊尹! 我這字還師承倉頡呢! 木牘竹簡上沒有的問題,在紙上變成了問題。 以往筆劃不清,看不懂的跳過去,大體看明白啥意思,就沒事了,紙一出現,筆劃分明,問題來了。 該怎么做呢? 楊任陷入沉思,剛好明日休沐,在家里閑著沒事,修養身體的同時琢磨琢磨吧! 有了紙,書寫迅速,理政效率大增,竟是提前處理完了政務。 不過,因為竹簡換成了紙張,之前用來盛放竹簡的車反倒有些不合時宜,滿滿鋪上去,也就鋪得車底一層,怎么看都覺得小題大作。 于是,商容找來了一個銅盤,最后將文書奏章放置于盤中。 群臣面色都有些怪異,以往上朝,殿上都是幾車幾車的竹簡,現在變成盤中紙,倒是…… 崇侯虎又道:“明日便用紙來上奏,陛下必然驚喜交加,此物真乃社稷至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