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199節
不愧是焰中仙,整個兒一人形暖爐。 子受又走近了幾步。 羅宣趕忙道:“臣羅宣拜見陛下,陛下來此,有何事?” “啊??!”子受有些不舍,松開暖寶寶,道:“閑來無事,朕到處走走,正好來此,順便問一問,羅卿家可還習慣?” “臣……” 羅宣沉默片刻,不知道該怎么說。 最初入朝為官的時候,他相當看不起凡間王朝。 如果不是有功德,又有聞仲出面相邀,他九龍島焰中仙堂堂一方修仙巨擘,絕不會來到朝歌。 后來,在摘星樓上的那一夜,他覺得紂王有些不一樣,在這種君王麾下,確實能賺取功德,所以決定入朝為官。 可他沒想到的是,紂王竟然讓他去燒火。 要不是呂岳也在看門,他直接就走人了。 到了最近,他才明白過來,這是紂王給他的歷練。 從仙人到凡臣,這其中跨度比登臨大羅也差不了多少。 一個連燒火都燒不好的人,還能做出什么功德來嗎? 如果讓連燒火都燒不好的人,做了大官,位居高位,哪怕群臣因為是仙人不敢說什么,可真的于國家社稷有利嗎? 從云中子與紂王的兩次論辯就知道,紂王不是一個特別敬畏仙神的人,有再大能耐也不給面子,紂王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君王。 想到這里,羅宣也不禁拜服,甚至有些后怕,如果紂王見到仙人就直接跪舔,封丞相、亞相,權柄一時無二,恰巧仙人又不會理政,出了岔子,不僅功德沒賺到,還欠下了大因果! 羅宣瞬間嚇出一身冷汗,好險! 幸好紂王有識人之明,救了國家社稷,也救了他羅宣! 羅宣斟酌再三,才開口:“臣……略有所得?!?/br> 子受頓時嚴肅起來,劃水還劃出心得了? 不能有心得,就這么劃水混日子他不香? “有何所得?說來朕聽聽?!?/br> 子受決定想辦法給羅宣來個誤導,有所得,也要讓他反向cao作得出個能助漲昏庸值的東西。 “幸賴陛下令臣相助鑄錢,臣觀之,凡鑄錢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氣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后可鑄也?!?/br> 仙人就是不好,說話文縐縐的,云中子就是其中典型,現在看來,羅宣也不咋地。 他前陣子覺得融青銅器速度不夠快,讓老羅搭把手鑄錢,鑄出了心得。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在爐中加入銅和錫而進行熔化鑄錢,一開始是黑濁的焰色,然后,呈現黃白的焰色,最后呈現青白顏色,而爐火純青就是可以開爐鑄造的時機。 似乎是……羅宣發現了溫度? 這時候還沒有標準溫度的概念,只能靠巧匠rou眼觀察火焰顏色,來判斷溫度的高低,以及窯、爐內氣氛。 這么一說,剛才羅宣對著炭窯發呆,其實是在觀察溫度? “臣又見冬日封河、春日開河,便試鑄一長口瓶,內存水,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br> 最古之溫度計? 聽說溫度計的雛形就是個長口瓶子,你想干什么? 子受沉著臉,我怎么能讓你成功呢? “羅宣?!?/br> “臣……” 羅宣不明所以,怎么陛下突然變了臉? “你為人臣,不務正業,身居炭房總管,卻想什么開河、封河,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又有何用?” 這…… 羅宣一驚,剛剛陛下佯裝親切,竟然是試探? 陛下他……使詐? 套我的話? 可轉念一想,說的也是。 冰瓶有啥用??! 知道天下之寒、魚鱉之藏有什么用? 知道也就是知道了。 用在煉銅鑄錢上? 不行,還是得靠巧匠掌握溫度,冰瓶根本判斷不出爐中溫度??! 自己完全想差了! 看到趙公明師兄制定度量衡,量長短稱輕重,以為弄出個能測量冷暖的東西便會有功德。 可他完全忘了,長短輕重需要更精確,冷暖量得再精確也干不了什么。 于民無用! 子受覺得羅宣身邊都不那么暖和了,看來自己這一番話,對羅宣來說幾如五雷轟頂。 忽悠成功! “朕命你燒炭,是想讓你多加歷練,以便重用,朕以為仙家之士皆如聞太師一般替朕分憂,沒想到啊……” “沒想到羅卿家讓朕如此失望,不僅玩忽職守,還想什么冰瓶?!?/br> “你是能把瓶子扔進炭窯之中變成炭嗎?” “如今市集上木炭短缺,卿不思燒炭,反而如此,真讓朕寒心??!” 羅宣想說木炭短缺是因為宮中大肆收購,但他說不出口,只是不斷點頭悔過。 是自己沒辦好事,辜負了陛下重托。 子受長舒一口氣,他就知道滿朝文武都不讓他好過。 幸好今天想到這些仙人,心血來潮出來視察,不然還被蒙在鼓里。 真讓羅宣弄出個溫度計來,還不得被刺個透心涼? 而現在,他成功避開了胸口戳個大窟窿的命運。 雖然子受也想不出溫度計能干嘛,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穩燒炭就好,為什么要整出個新事物來呢? 還真是一刻都不能松懈。 …… 回到宮里,覺得自己閃躲能力max的子受和妲己來了個長短互補。 接下來該怎么做呢? 等到結算期? 現在平靈與曹州的贊頌一時半會靜不下來,還有街上傳出來的紂王愛賢的名聲,也不好處理。 唯有融了先王青銅器,以及木炭提價、諸侯禮葬虎能帶來的昏庸值。 對了,還有公開凌遲,雖然被曲解成了立威,但人們會因為立威就不怕了嗎? 多半還是怕的,可以將這一項活動發揚光大,多公開行刑幾次。 這么一說,這次主要昏庸值來源還是貴族。 果然還是諸侯貴族靠譜,不為外界所影響。 來都來了,下個結算期還得靠你們。 子受召來尤渾,先讓他去找找伯夷、叔齊,修路編曲干了快一年,也該出點成效,正好趁著即將到來的臘祭回來敘個職。 這一年里沒有人比子受更清楚,修路到底耗費了多少錢糧,又收攏了多少一族。 這可是他的長遠布局。 而且耗費大量錢糧修路還不算,不斷接納方外流民,物資又沒給夠,恐怕伯夷、叔齊早就壓制不住異族的怨言。 國人沒有反抗貴族的意識,民怨雖有但不會嘩變,可異族不一樣了。 本就是貪圖大商美好生活才南下,可結果呢? 這一切帶來的昏庸值,可想而知! …… 第250章 求個安穩就好啦 伯夷已經將路修到了東南。 烏骨原本是貢方的牧奴。 牧奴在北方各個部族中,地位比大商的奴隸更低,每天也就只能喝點馬奶過日子,養的牛羊都得上繳。 游牧民族也并非全民皆兵人人身強體壯,像烏骨這樣的牧奴不在少數。 后來貢方南下,烏骨看到了大商百姓的生活,這是怎樣的生活??? 普通平民百姓竟過的比族中部分貴族還好?! 他心慕大商百姓的生活,破天荒反抗起族中最為尊貴的首領,并且當著首領的面,騎馬南逃。 他一直往南,修路或者修長城,只要加入其中,就能過上安生日子,而不是與牲畜無異的牧奴。 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正在修路的伯夷。 他發現修路的隊伍中,異族不在少數,什么土方人、虎方人、鬼方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