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51節
所以紂王需要他在朝中周旋,在三朝老臣、宗室親眷、年輕臣子之間維持平衡。 如果現在撂了挑子,也許喝水的時候被人下毒,也許走在街上突然被套麻袋,也許…… 商容不敢想。 這是一個交換,自己想要在把持朝政做了錯事后善始善終,必須將這一切做到最好。 諸侯貴族不好惹,自封始皇帝的紂王,更不好惹??! 商容面色凝重的退下,陳塘關是封禪迎來的第一個挑戰,如果能安然度過,一切好說,如果不能,不僅與諸侯敵對,百姓也會大罵昏君。 他很清楚,以他的身份地位誰都可以得罪,唯獨只有紂王不行。 紂王寬厚,是個仁君,有所行必有所報。 商容早琢磨透了,紂王才是最心軟的那個,不然也不會足足蟄伏七年,才開始動手,對他們這些老臣,都是有感情的??! 商容一邊走,一邊流著淚,就是現在與諸侯敵對,太過不理智,封禪稱皇帝,以后只會有更多如陳塘關百姓一樣的人大罵昏君??! 車駕一直到了陳塘關,聞仲也沒查出東西來,即使查到近衛身上,也沒人敢說。 誰不知道這些近衛都是寶貝? 那一身肥rou金貴著。 子受開開心心的到了陳塘關,李靖立即前來拜見。 子受下意識皺眉,濃眉大眼國字臉的李靖看起來就是副忠臣模樣,很不討喜。 李靖道:“陛下,陳塘關之中,敢在酒肆街巷非議封禪者,已盡數緝拿!” 咦?干得漂亮??! 子受懂得一個道理,人們都有逆反心理,越是抓捕越是嚴打,就越是要議論,明面上不行,就偷偷來,和上輩子404風暴時一樣,依舊有人頂風作案。 李靖心中忐忑,公然質疑封禪,顯然是對權威的一種挑戰,若是諸侯也就算了,可這些人是平民百姓??! 他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派人在陳塘關中的逮捕傳播流言之人,還找到先行一步的近衛,探聽有關“皇帝”的禮節稱謂,決不能在紂王面前失了禮數。 因為李靖覺得當今紂王,是明君,哪怕自稱始皇帝,也只是稍稍提前了一些,十年、二十年之后,功績必然超過三皇五帝。 李靖熱情的態度讓子受有些納悶,這不合理??! 莫非李靖表面上是忠臣,內里卻想當狗腿,其實是個大大的jian佞? 子受道:“李卿家,今日尚早,可否陪朕往民間一行?便衣出行即可,朕想聽聽百姓們的真心話?!?/br> 先探探李靖虛實,如果真是外忠內jian,一定要重用。 子受帶著李靖、殷破敗,離了臨時府邸,往鄉間走去。 陳塘關并不發達,道路有些難行,子受見到一處人較多的酒肆,打算進去休息會兒。 有些破舊的酒肆生意竟然格外好,子受一眼看到坐在中央的崇應彪,里三層外三層全是人。 崇應彪拍了拍大肚子,發出幾聲咕嚕響,表情十分嚴肅。 他坐在中央席上,掃視周圍一眼后,清了清嗓子,中氣十足的開口道: “當今紂王數日前去鳳凰山封禪,自言功蓋三皇五帝,欲取始皇帝為號,封禪儀式剛舉行到一半,就下起雨,周身都被淋濕?!?/br> 話只說了一半,便不再言語。 下面的百姓議論開來。 “紂王封禪遇雨?” “這……我聽聞德不配位,便會降下天譴,莫非這是……” “噓,不可妄言?!?/br> “陳塘關里最近多有討論,我覺得……” “慎言??!已經有不少人被抓去了,李總兵往日對我們那么好,也不知是怎么了……” 子受豎起耳朵,聽著人們的議論聲,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 就是要百姓們心生不滿!整天議論這事兒才好! 就是德不配位,就是狂妄自大! 崇應彪干得不錯??! 李靖看著子受因為壓制內心喜悅而微微抖動的身體,心頭一緊,莫非陛下生氣了? 他剛要開口,就看到子受招了招手,要來一碗酒水,淡然的一口飲下。 這一舉一動,李靖不由得又高看幾分,這是何等氣度?不只是明君,更是仁君??! 在這等非議下,也能泰然自若的喝著酒水,此前自己還上表抓了不少人,陛下內心一定很失望,只是想保全他李靖的顏面,才沒有表示不滿。 此時的酒度數雖然不高,但也能助興,又正逢這幾日大肆抓捕傳播流言者,越是想捂著,人們就越是內心癢癢。 一來二去,推杯交盞間,人們便如火如荼的討論起來。 好一陣子后,崇應彪又開口了。 他嗓門大,一吼全場就安靜了下來: “你們只知道紂王行封禪之事遭逢暴雨,可又知道隨后發生的事情嗎?” 百姓們不解,還能有什么事情?不就是淋著雨中斷儀式狼狽下山嘛! 不敬天遭了天譴喲! 崇應彪豪爽的悶下一碗酒:“紂王太阿劍出鞘,對著蒼天一劃,大聲質問!” 說還不夠,崇應彪又演了起來,右手高舉虛握,情景再現。 “此為……是非功過自有萬民評價!” “此石亦為……” “……當以身鎮人族之運、衛我大商、護我社稷……” “……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立萬世之基業……” “……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崇應彪連嚎帶跳手舞足蹈著將封禪之事侃侃道來,一刻后,故事漸漸接近了尾聲。 他話音忽然一轉:“暴雨不僅停了下來,天邊更有金龍、鳳凰將紂王接走,與那三皇五帝論道,而后更是帶著鳳凰山神女歸來,云開見月,群峰致敬!” 子受臉上本來帶著微微笑容,現在幾乎可以擠出水來,和封禪那天的暴雨似的,極為陰沉。 之前不是干的挺好嗎?加詞兒干嘛?誰要你畫蛇添足說這個? …… 第66章 臣有罪 崇應彪自我感覺良好。 他橫行霸市、強搶民女,但他知道自己是個好臣子。 一開始,崇應彪與兄弟們完全按照紂王的吩咐,散布封禪稱皇帝的事情。 可后果很嚴重,百姓們竟敢非議,這怎么得了? 近衛們一思量,一定是他們弄錯了什么,沒有領悟到陛下的真實用意。 一直到聞仲派人調查流言,李靖派人逮捕散布者,他們都沒想明白。 好在自家隨駕的老爹是個聰明人,崇侯虎發來密信,告知紂王深意。 語言的藝術! 先讓百姓們怨聲道載,再說出實情,說出事情始末! 百姓們最相信鬼神之說,而紂王又是灌江口祈雨又是鳳凰山阻雨,還有龍鳳呈祥鳳鳴九天,這是哪門子德不配位? 近衛們開始行動,分布在每一處人多的地方,先是說出封禪稱皇帝一事,引來百姓議論不滿,接著,說出實情始末,完成一個大反轉。 百姓們就會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心理。 從而忽視最開始的一些漏洞,比如以紂王如今的功績,的確稱不上功蓋三皇五帝。 因為他們被后面的“真實情況”吸引了注意力,討論的都是阻雨、龍鳳等各種奇異征兆,甚至還有些游手好閑之人,想去鳳凰山看看“石大夫”,好一個“是非功過自有萬民評價”! 和越是不讓散布流言,越是心里癢癢想議論的原理一樣,人們都被數日前未曾揭露的真相鎮住,甚至還有不少陰謀論出現,之前的謠言中并未闡述全部事實,一定是有心人刻意隱瞞! 這樣一來,龍鳳呈祥鳳鳴九天的事情,就愈發可信了! 如果是假的,為何要隱瞞?! 子受有些郁悶,看這場面,聲名多半要逆轉。 不過,不要緊的。 “真相”與謠言形成的反差,讓百姓們更加相信真相,可他還有后手。 我來陳塘關是專門背鍋的??! 水淹陳塘關一下來,天譴的鍋背在身上,豈不是又是一個風評逆轉? 甚至他覺得,近衛們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之后水淹陳塘關時,百姓們會更加憤怒。 因為百姓們對自己抱有期望,覺得有祥瑞,是一代明君。 可事實呢,完全相反!他們被騙了! 祥瑞他們沒有看到,哪怕再怎么深信不疑,在天降洪水之下,也都會認為是對德不配位的君王進行天罰。 想到這里,子受心里舒坦不少。 連帶著,手里的饅頭,也吃得更香了。 說起來,這饅頭還是老面饅頭,比較筋道,有嚼勁,上輩子專家們曾說過不能迷信“老面”,根深蒂固的傳統發面法或隱含致癌隱患,可又不是每天吃,量不夠哪來什么問題。 饅頭配上度數不高的酒水,還挺飽肚子,子受剛想起身,突然發現了盲點。 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