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27節
太乙真人自知不是對手,當即祭出一物,那物中騰騰焰起,烈烈光生,九條火龍盤繞:“我不欲多造殺孽,石磯你可識得此寶!” 石磯大驚,她又怎會不認識九龍神火罩?其內有三昧真火,即使自己修為通玄,也擋不住。 憋屈。 繼續打下去? 太乙真人有這法寶,分分鐘收拾自己。 這就是親傳弟子和普通弟子的區別。 太乙真人一身寶貝,還能給弟子整出全副武裝,而石磯呢? 八卦云光帕、八卦龍須帕、太阿劍,沒了。 兩張手帕,一把破劍,僅此而已。 看到石磯猶豫不敢進,太乙真人也放下心來,幸好有九龍神火罩,不然單論修為他還真不如石磯。 隨后他又仗著九龍神火罩在身,道:“天命不可為,你還是速速退去?!?/br> 石磯正惱火呢,聽到太乙真人又搬出天命,心有戚戚。 早前她還對紂王的“吾即天命”、“制天而用”不屑一顧,現在呢? 如果天命就是殺人不償命,如果天命就是至親童子無妄遭災,那她石磯也不信這天命了! 看著太乙真人手中的九龍神火罩,石磯一咬牙,往朝歌而去。 半路上她向通天教主傳一玉簡:“弟子在老師門中聽道千年,感激涕零,然坐下童子無辜橫死,索性便逆了天命,弟子不愿牽連門中,今日便脫離截教?!?/br> …… 火云宮。 此處云生八處,霧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蒼松,乃人族三圣居所。 其內三人,當中一位,頂生二角,乃天皇伏羲;左邊一位,披葉蓋肩,腰圍虎豹之皮,乃地皇神農;右邊一位,身穿帝服,乃人皇軒轅。 “兄長可聽得當今人王之言?”神農問向伏羲。 伏羲淡笑:“可是那句治民者推崇禮義、尊重賢人,則王天下,注重法治、愛民如子,則稱霸諸侯?我覺得頗有道理?!?/br> 軒轅大笑道:“兄長何必遮遮掩掩?從天而頌之,不如制天命而用之!我人族何時要依賴天命了?” 神農撫須:“自我人族立于世,何曾依過天命?刀耕火種圍獸捕獵,創造文字,采摘草藥,制耒耜種五谷,若是依天命,我等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族,本該滅亡!” 軒轅也贊道:“涿鹿一戰,九死一生,難道要說此乃天命才得以勝利?那我如何與三軍將士交代?北海至今又有多少亡魂?” 軒轅和神農都不信命數,而且紂王舉出兩個逆天而行的例子,更是博得了他們的好感。 精衛填海的主角女娃,是神農的小女兒。 禹王治水的主角大禹,是軒轅的玄孫。 聽到其他二圣如此,伏羲也道:“但言天命而廢人事,置人族先賢于何地,也罷,也罷?!?/br> 伏羲頗為感慨,紂王不僅有天命之論,還有披毛戴角、濕生卵化之辯,而自己meimei女媧以招妖幡掌天下妖族,對妖族亦有些眷顧。 上天讓妖族遁世,誰愿意呢? 難得見到一名不問出身能夠平等待遇妖族的人王,伏羲自是欣喜。 軒轅臉上的笑容漸漸褪去,嚴肅道:“終有一日,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將迎天命而戰,天地大劫,天命將顛?!?/br> 伏羲也道:“吾聞之,天定破人,人眾者亦能勝天?!?/br> 三圣皇相顧一笑,便繼續論道,天命于我人族何加焉? 沒過半日,便有童子進宮中相傳:“啟老爺,外邊東海碧游宮上清圣人前來論道?!?/br> …… 第36章 狼煙起,朝歌北望 論道又是半日。 半日后,通天笑著從火云宮出,騎著奎牛離去,那奎牛腳下的云霧,都好似畫成了笑臉。 當時三教共簽封神榜,闡教弟子上榜甚多,元始天尊不忿,只言截教弟子俱是披毛帶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怎與自己門中有道真修相比,窺不得大道,理當全部上榜。 通天是個暴脾氣,那時候就和元始干上了,聞仲入商為臣便是試探。 你闡教弟子都是有道真修,我截教弟子就是披毛帶角? 大家還是兄弟,有你這樣說話的? 我上清道法就比你玉清道法差多少了? 三教助周滅商是天命大勢,也是最初商定的大劫方向。 可元始天尊不愿自家子弟上榜,要用截教弟子來填,通天愿意? 就算愿意,面子上也過不去。 更別說,通天在意門下每個弟子,即使是對那些記名弟子,也許少了些關注,但教導中絕不會藏私。 這次石磯的事情,成了逼他反水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闡教是這樣,天命是這樣,反來助商滅周又如何? 石磯雖然不是他的親傳弟子,也沒有什么法寶,但卻是教中心性最好,最懂分寸知進退的一個。 一句“不愿牽連門中”就想脫離截教? 沒門! 問過我通天了嗎? 不敬師長! 笑話,截教門人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門中俱是兄弟姐妹,一時有難,豈會畏首不前? 我通天又怎會如此沒用,還保不住門下弟子不成? 一日碧游宮中坐,永為截教門下人! 萬仙朝我,我便護佑萬仙! 天命? 哪怕圣人也看不透天命! 如今天機混沌,誰又可知到底如何? 通天懷抱青萍劍,坐于奎牛背上,于云霧繚繞中郎朗吟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一線生機遁去,我截教便是要截取這遁去的一,逆天改命!” 截教有幾人信得天命?! …… 朝歌城。 子受正在享受昏君的待遇,今天,妲己冷不防的給他做了碗湯。 青梅烏龜湯。 聽著名字,子受都覺得牙齒發軟,這是什么黑暗料理? 橘子炒rou、草莓魚片、菠蘿燒排骨的進階版? 可面對著妲己的一片心意,以及那張看了就會心軟的臉,子受還是硬著頭皮吃了下去。 一吃才發現,味道挺不錯的,本以為會酸澀難忍,實則不然。 尚未成熟的青澀梅子,頗有一種鄰家少女的感覺,不夠美麗驚艷,但那股苦澀、清新的味道,讓人永遠不忘。 其實在商朝,梅子用作食材多過水果。 商王武丁曾對大臣說道:“若作酒醴,爾惟曲糵;若作和羹,爾惟鹽梅?!?/br> 這句話是在夸大臣的能力很全面,是個萬金油,也側面說明,鹽、梅是做羹湯的必備材料。 梅子的最大特點是酸,對很多人來說,它可能不是那么好的水果,但用來做湯,的確很不錯。 一口飲下,子受覺得自己昏君范兒更足了,雄風大振,定能再戰三百回合,還能拉上王后與黃貴妃,來一場三英戰紂王。 這時,寺人來報,市井流言越傳越荒唐,甚至還出現了廢紂王另立賢才的大逆不道之言。 子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整顆心,都是暖洋洋的。 等到了,終于等到了這一天! 罵的越狠,昏庸值越多,指不定連宇宙飛船都能換出來。 面無表情的讓寺人退下,子受繼續喝烏龜湯,這東西大補。 這名寺人也習慣了,紂王要他時刻注意市井中的傳言,他本以為紂王會怒不可赦,但從沒有,每次都是面無表情。 喜怒不形于顏色,哪個君王會每天聽別人怎么罵自己呢? 這樣的君王,一定有自己的謀劃,他不敢妄加揣測,只是更加恭敬的拜了拜,才退下。 其實妲己也這么想,子受在宮中的所作所為,在她看來都是鎮定自若胸有成竹的表現。 如果不是早已安排好,怎么可能這么淡定的坐在這里享樂呢? 紂王可不是什么昏君,能說出天命之論,當是一代雄主。 妲己就這樣撐著腦袋,靜靜看著,如果能伸出狐貍尾巴,大概還會晃上兩下。 不一會兒,寺人又來報,尤渾傳信,烽火臺建設完畢,已派人進駐。 “知道了,你且退下?!弊邮艽笙?,烏龜湯都顧不上喝了,對著妲己道:“近日愛妃似乎不怎么笑,是有什么煩心事嗎?” 妲己一愣:“大王何出此言?宮中姐妹賢良淑德,相處融洽,又有御膳新衣,多有賞賜,臣妾甚是歡喜?!?/br> 妲己不配合??! 子受挑了挑眉,道:“孤王最喜歡你笑的樣子,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