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24節
還是比干打了個圓場:“不知道長何事而求見大王?道其詳再行治罪也不遲?!?/br> 云中子道:“貧道采藥于高峰忽見妖氣貫于朝歌,怪氣生于宮中,道心不缺,善念常隨,因此特來朝見陛下,除此妖魅?!?/br> 子受樂了,道:“深宮秘闕,守衛森嚴,非塵世山林,妖魅從何而來!非議宮闕,罪加一等!” 還加罪?云中子也不惱怒,繼續道:“大王若知道有妖魅,妖魅自不敢至,然大王不識妖魅,她方能乘機蠱惑,久之不除,必釀大害,貧道有詩為證,詩曰:艷麗妖嬈最惑人,暗侵肌骨喪元神,若知此是真妖魅,世上應多不死身?!?/br> 子受只是搖頭。 云中子見狀,揭開花籃,取出木劍,拿在手中,道:“貧道有詩一首:松樹削成名‘巨闕’,其中妙用少人知。雖無寶氣沖牛斗,三日成灰妖氣離?!?/br> 子受好奇,這云中子怎么這么喜歡念詩? 就因為修道千年活得久? 子受想了想,不僅不能讓云中子除了妲己,還得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敬仙家道人,于是道:“你這道人,不過是貪得高官厚祿,財帛金銀,便污蔑宮中有妖,孤寬宏大量,免去你的三重罪名,來人取金銀各一盤,朝歌距終南山甚遠,權當詩錢路費?!?/br> 言外之意,就是云中子你一大騙子,我有肚量不予計較,給點錢你快點回家吧! 群臣聽了紛紛皺眉,他們雖然不喜云中子高人一等的態度,但人家的確是有道真修,會仙家術法,若非如此,他們也不會大費周章創造機會讓云中子覲見紂王入宮除妖。 子受見了群臣反應,很滿意。 演義里姜子牙歷數紂王罪名,其中有一條就是不敬鬼神,不重祭祀。 這時候迷信很嚴重,畢竟封神世界真的有仙佛,自己加罪于云中子、以金銀相辱,肯定會背上不敬仙神的罵名。 反正他也不打算討好闡教或是圣人,按照他們的算計,自己得身死國滅背著千古罵名去天庭當個連月老都不如處處受人管轄的天喜星,都是什么玩意??! 云中子仍是平淡道:“大王不可妄言,切不可被那披毛戴角、濕生卵化之輩蠱惑,縱然機緣巧合窺見大道只鱗片爪,終究出身不正、根基不穩、兇性不凈,稱不得道德之士?!?/br> 子受冷哼一聲,便道:“太古之時,巨神多有異象,其子孫繁衍,或為人、或為獸,合稱百靈,彼此并無高下之分,譬如伏羲圣王、女媧娘娘,均是人首蛇身?!?/br> 云中子微微變色,他根本沒料到紂王會是這樣的反應。 正常君王,若是聽到宮中有妖怪,除了還來不及,誰會鼎力相護? 偏偏這位紂王不同尋常,聽起言語分明是宮中有妖怪還開心得不行。 哪有這樣的? 云中子辯道:“伏羲圣王女媧娘娘皆是上古神屬,豈能和山野妖怪并稱!” “孤為何人?”子受忽然一聲大喝:“我大商先祖乃玄鳥所生,孤亦為玄鳥之后,你且看看孤亦為妖怪耶?” 群眾頓感不妙,今日明明是請云中子前來除妖,怎的和紂王對上了? 看紂王語氣,必不肯善罷甘休,若今日之事流傳出去,又會有多少人非議紂王不信有仙長直言,反而親信妖怪霍亂朝綱? 要遭??! 子受卻沒有停下,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當朝和云中子作對,袒護妖怪,事情鬧得越大越好,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昏庸! “先賢教治國安民之法,唯言善惡是非,不曾問人妖之分,孤坐享四海,自有百靈仰慕,前來投效,其中多有忠誠能力之士,若是只問跟腳,不問才干心跡,恐傷其心,亦損孤之明!” 為了當昏君,為了修仙,為了打穿封神,子受決意跟云中子硬肛到底。 云中子一揮袖袍:“除妖正道,此乃天命!” 子受一聽,天命? 天命就是周室當興,殷商合滅? 天命就是為避補足天庭人手,定下封神榜引起世間戰亂? 天命就是闡教十二金仙有紅塵之厄,要在人間行走用人族頂災? 天命就是截教再立‘地水火風’,換個世界,左右眾仙俱贊,把三界五行之內的凡人當空氣? 天命就是我注定要鹿臺自焚? 最后一條最不能忍,大家都是穿越者,別人吃香喝辣成圣做祖,自己要被燒死? 子受都氣笑了,當即起身下了王座,向前幾步,立于殿前與云中子對視。 “何謂天命?” …… 第32章 何謂天命? “何謂天命?” 子受聲如洪鐘。 云中子凜然道:“天命不可知,天命不可違,天道主宰眾生命運,死生有命,富貴在天?!?/br> 子受背著手:“既是如此,修道之人可窺得天命,亦不可違?” 云中子搖頭道:“非是我等修道之人窺得天命,而是天命選擇了讓我等一窺半點,自不可違?!?/br> 子受語氣忽然急促,道:“有一地遭逢水澇旱災,百姓該如何?天命如何?” 云中子不知為何如此提問,只是按照常理道:“水旱使百姓饑餓,天命如此?!?/br> “天命如此?”子受加重語氣:“若孤從朝歌調去糧草千車,天命亦是如此?百姓仍受饑餓?” “……”云中子說不出話。 子受又問道:“有一人天生體弱,其人壽數如何?天命如何?” 云中子還是正經答道:“體弱之人則早夭,此天命也?!?/br> “天命?”子受輕哼:“若此人衣食給養齊備且活動適時,天命亦是如此?堪可延壽數載?” 見云中子沒有回應,子受繼續問道:“卜筮鬼神不足以推斷戰爭勝負,星象變化不足以決定戰爭結果,然而恃之,此大愚耶?” 這次云中子反應過來了,道:“天命不可改,旱澇受饑是天命,若調糧賑災不再挨餓,亦是天命,體弱早夭是天命,若養備動時而延壽,亦是天命,戰爭勝負天命早已注定,并無更改?!?/br> 不管是什么結果,云中子都說是天命如此,不在于過程,一切本就是該這樣,都是天命定好的。 這很賴皮,畢竟誰也不能讓一件事同時有兩個結果并以此來反駁。 不過子受不急,繼續發問: “既如此,洪災人禍可謂天命?” “是也?!?/br> “禹王治水乃逆天而行耶?” “海難而亡可謂天命?” “是也?!?/br> “精衛填海乃逆天而行耶?” “天有十日可謂天命?” “是也?!?/br> “裔射九日乃逆天而行耶?” 云中子淡淡道:“人禍、海難、十日具為天命,然其人亦具天命?!?/br> 子受笑道:“既然具為天命,孤言宮中無妖亦是孤之天命,道長又何苦逆天而行?” 云中子有些懵,怎么轉來轉去自己成了逆天而行的了? 片刻后,云中子不再糾結,只是道:“大王慎言,須知言不可妄,行不可隳,命不可忽,天不可違,如此戲言,實非天子所為?!?/br> 子受道:“天子可是天命之子?” 云中子點頭:“天子當承天命?!?/br> “為何禹承天命而治,桀承天命而亂?” “天命自有定數,一切早已注定?!?/br> 子受問道:“孤亦承天命?” 云中子道:“自是如此,大王承天之命,理當恪謹?!?/br> 子受叱喝道:“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我祖成湯驅良車七十乘,領勇士六千人,與桀戰于郕,入宮門,行仁慈之事以恤百姓,反桀之事推舉賢良,順民所喜,遠近歸之,故王天下,此乃先祖德行,于天命有何干?” “先祖用師于夏,除民之災,改換正朔,變化服飾,區別稱號,以示不相沿襲,然天子一號沿用至今,今日孤便廢天子之號,不承天命,只承大商國運,以人王而稱!” 廢天子之號? 還不等云中子回應,大臣們便一陣惶惶,卻又不敢出頭勸諫。 廢天子之號比羞辱有道真修,言語不信天命更為不敬,畢竟前面只是口頭言語,廢天子號卻是實際行動。 可他們又能怎么樣呢? 紂王已經搬出先祖成湯的發家事跡,難道要他們這些大商臣子否定這些事跡,將一切的功勞都推脫給天命,說成湯得天下乃天命,與他的所作所為無關。 這不是在否定先祖的德行嗎?那豈不是天命隨便換個人也能得天下? 云中子實在沒想到紂王敢說出這種逆天之言,連聲道:“君王猶天之子,不可妄言,不可妄言,貧道有一詩勸諫,其為……” 子受卻不讓他說完,這人都念了兩首詩,該輪到我了,張口便道:“孤正好也有一詩,曰:藥逢氣類方成象,道在虛無合自然,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我就是要逆天而行! 不逆天怎么背上罵名?怎么當昏君? 不當昏君怎么有昏庸值? 我就是要用昏庸值嗑藥修仙,打穿封神! 不然就是被當做大劫傀儡鹿臺自焚的命,誰能甘心?! 商容思慮再三,咬牙出列,道:“懇請大王三思!” 他不得不這么做,即使這一切都是計謀,但廢天子號不敬天命,絕對是紂王的真實想法。 商容承認紂王說的話有一定道理,可步子邁的太大了,人們都相信天命,突然君王來一個不信天不信命只信自己,這……能接受得了嗎? 他只想安度晚年,明哲保身,可這變數太大了! 有了商容帶頭,大臣們一個兩個都蹦了出來,紛紛請求大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