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9節
即使穿上金甲也不夠引人注目,敵軍想擒賊先擒王,連人都找不著。 天賦異稟??! 百姓們崇敬無比,發自肺腑。 飛廉開始懷疑人生,我……如此得人心? 實際上,如果百姓們知道飛廉僅用兩三個月就平定了原版封神里十五年才打完的叛軍,說不準還會給他立個碑供著。 戰爭時間越長,民負就越重,這道理誰不懂? 給飛廉牽馬的殷破敗被這一幕場景感動了,他一面牽馬,一面抬頭對飛廉道:“將軍啊,百姓們,現在對將軍,對大王可是敬若神明?!?/br> 飛廉也忍不住眉飛色舞:“原來如此,可名利只是累贅而已,你且謹記著,大王論功懸賞,爾等親衛當首功,以后切不可沽名釣譽?!?/br> 飛廉說著,朝街邊的人招手。 這時意外發生了,幾個近衛霸王步邁著邁著,就邁出了軍列,哐當一聲撞在一個攤販身上。 可那賣無心菜的攤販沒有怨言,反而緊張的扶起近衛,說是要將菜全都送給軍爺。 距離大勝都過了幾個月了,誰不知道百名天子近衛的忠肝義膽? 亂軍中以生命構筑城墻,護得主帥周全,這樣的大勇大忠,誰不拜服? 就連那看似跋扈的霸王步,也越看越舒服。 他們是英雄,他們配得上! …… 大軍停駐,飛廉與孔宣率主要將領入宮。 九間殿,子受已召集百官,等候功臣多時。 飛廉帶著眾將忙是行禮:“臣等……平叛歸來,見過大王?!?/br> 聲音是哽咽的。 他之前還以為自己是紂王表明攬權決心的棄子,細細一想,根本不可能。 得紂王親自訓練的天子近衛總共三百,其中一百予了自己上戰場,正是這些忠勇之人,救了他一命。 他飛廉這條命不值錢,可這百名近衛呢? 紂王一手調教,聽聞為了訓練近衛,紂王連后宮妃子都沒時間寵幸,這該是多么珍貴的近衛??! 飛廉在心里暗暗發誓,自己雖然只是大夫,即使平叛有功得升將軍,也絕不會居功自傲,一定要為大商盡忠,殷商在,飛廉在! 子受抬手,眾將起身。 他看著黑了不少的飛廉,看著面如冠玉的孔宣,只這一剎那的恍惚,想到昨天才清算不足十點的昏庸值,他的眼角,竟是不自覺的,滑過了一滴淚水。 大勝啊,除了死了些近衛,其他人甚至都沒有缺胳膊少腿…… “來,我們的大功臣……回來了……”子受勉強擠出笑容,咬牙說道,可話到了此處,卻突然哽咽。 “大王,大王不可……” 飛廉等人惶恐不知所措,大王竟如此厚待,如此擔憂我們。 子受身邊的當駕官,忙是小心翼翼的提醒。 這意思是,大王小心失儀。 子受忙用長袖沾了沾眼角,要是殿前失儀也算昏庸就好了。 子受心里嘆了口氣,道:“平叛大功,可喜可賀,大將軍飛廉親帥虎賁之師,與叛軍鏖戰于北海,百名近衛英勇護衛,背負國恩,忠肝義膽,當賞!” 子受說到此處,大聲道:“大將軍飛廉率軍北進,大敗北海叛軍,近衛勇戰不退,孤心甚慰,卿等立下不世之功,孤之幸甚,民之幸甚,國之幸甚,即日起,封大將軍飛廉為北海伯,統帥北海三軍,封其副將孔宣為北??偙?,并賜百萬金犒賞全軍,首功親軍近衛,具賜解甲歸田,贍養家中?!?/br> 文臣武將,無不驚訝。 這是什么意思? 賞賜不可謂不豐,一個伯爵位,一個總兵,相當于一方執政大員與外放的將軍,不過憑飛廉與孔宣的功勞,倒是當得起。 百萬金倒不是真的百萬,是個泛指,也在正常賞賜之內。 但解甲歸田? 這是個什么意思? 剛打了勝仗的百戰精兵,居于首功的天子近衛,讓他們回家種田? 頓時,文武兩班大臣,紛紛議論起來。 似乎沒有太多異議? 子受滿意的點頭,這些封賞都是他準備好的。 北海叛亂剛剛結束,人口都沒有多少,正是一個偏僻之地,孔宣總不可能再搞事了。 讓近衛們回家種田,這也絕對是個昏庸之舉,歷朝歷代,哪有讓勝利之師解甲歸田的道理? 這群老兵油子正處壯年,又有功勞在身,還有金錢賞賜,吃喝不愁,孔武有力,掌握了霸王步經歷戰事,完成最后一步眼高手低的心態轉變,下一步可不就是恃強凌弱魚rou鄉里嗎? 遲早怨聲道載。 雖說這樣的近衛是最優秀的狗腿子,但為了昏君大業,還是讓他們返鄉比較好。 …… 第11章 紂王真是……好手段! 群臣對封賞沒有異議,北海伯與北??偙囊幐裆愿?,但也與功勞大致相抵。 至于讓近衛解甲歸田,也不是他們能管的。 名義上就是天子近衛,當然是大王想怎樣就怎樣。 跑來朝歌避難的北伯侯崇侯虎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莫非……這是敲打? 大商分為內服官與外服官。 內服官負責治理以朝歌為主要城鎮的核心區域,外服官則是分封的諸侯。 外服職官,與中央政府是上下級關系,但比往后的刺史、太守、知府之類的地方官具備更強的自主性,以及世襲可傳承性。 所以外放分封的諸侯權力很大,又有自己的私軍,私軍不設上限,你能養得起多少軍隊,就能編制多少軍隊。 當然,由于這些諸侯大多分封在偏僻地區,無論怎么種田,供養的軍隊都不可能與地處中原腹地的核心區域相比。 不過,這也是一種威脅。 如果你諸侯有點用,能鎮壓地方治理地方,那很好,我放著你,不管你,管太多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可如果沒用了…… 崇侯虎局部一緊,他除了打仗什么都擅長,包括思考。 他是個很擅長思考的人。 自己堂堂大商四大諸侯之一的北伯侯,被區區七十二路叛軍給打的來朝歌避難? 這得多沒用??! 他承認自己不會打仗,但這也太沒用了。 這么沒用的人,怎么能執掌地方,為一方諸侯呢? 這么好欺負,干脆取締了吧? 崇侯虎發現自己一開始就錯了。 飛廉平叛成功,每個人都承認他有一定的才能,可飛廉能比聞太師更會帶兵嗎? 不可能!飛廉估計連聞太師屁股底下的墨麒麟都不如。 至于副將孔宣,他誰??? 那為什么聞太師久戰不利,飛廉接替后就平叛成功了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紂王沒耐心了。 聞太師出征,就是給他北伯侯崇侯虎的機會,如果當時自己主動請纓與聞太師共討叛賊,估計沒幾個月就平叛成功,還能分潤一點功勞。 可他沒有,選擇躲在朝歌城里吃喝玩樂。 一個怯戰的諸侯,一個無法擔當起責任的諸侯,是明君所需要的諸侯嗎? 一個叛亂就發生在自己轄區,不敢對敵,連帶路黨都不敢當的諸侯,是明君所需要的諸侯嗎? 沒錯,來到朝歌的這幾個月里,崇侯虎已經認定紂王是一位堪比武丁的明君,有著大思想,大夢想。 從題詩到肅清朝綱,從換帥到平叛成功,這一切都代表,沉寂數十年的大商,要有大動作了。 北海伯就是在敲打自己,分潤北伯侯司掌的土地。 崇侯虎覺得自己甚至無法反抗,如果不是飛廉平叛,北海還亂著呢。 就算反抗,他還能帶兵反叛嗎? 連內部叛亂都平定不了的人,叛亂還沒開始就被和諧了。 飛廉獲封北海伯,死死盯住了他。 他不敢打袁福通,袁福通慘敗于飛廉之手,如果自己對上飛廉…… 那后果,想都不敢想。 崇侯虎心中一片通明,他完全明白了。 敲山震虎! 各地諸侯與中心大商的統治聯系越來越弱,紂王此舉是在通過飛廉敲打他北伯侯,又是在通過敲打北伯侯,敲打其他三鎮諸侯! “于每一鎮地方,揀選良家美女百名!” 崇侯虎腦中閃過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