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家的小相公 第8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清穿之咸魚德妃小食堂、釣系美人和偏執大佬聯姻了、穿成病秧子原配后[八零]
好多人連他這份樸實都沒有。 “今日不錯啊?!庇腥讼氲剿麄兘袢找呀浾业饺莶诲e的答卷了,加上皇帝先前找到的那一份,這證明世間也不盡是些只會死讀書的蠢材,也有關心時政、民生之人。 就算后面再沒有如這三份答卷這般讓人滿意的卷子,他們也好跟皇帝交差了。 “哎呀!” 就在所有人都一改頹廢之勢,精神奕奕地重新去閱卷之時,有一個人突然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整個人都興奮得顫栗了起來。 “好字!好字!”他目露精光,“老夫為官這么多年,從未見過這般讓人一看就心情舒暢的字?!?/br> 眾人被那突然的一聲給驚了一跳,隨即聽到他只是贊嘆字跡,搖搖頭,又要把頭給低下去繼續閱卷時,這人又開口了。 “這思路才是真正的好思路!”他朝滿殿的閱卷官道,“方才你們所看的卷子都回答得太片面了,唯獨我手上這份,才是真真正正地対這增添稅收的好回答?!?/br> 先前已經閱覽過四份不錯的考卷的學士們,対他說出的話都不置可否,怎么可能? 先前的四份考卷中除了最后提升農具的考卷回答得稍微差一些,其他三份都不相伯仲,他手里的那份考卷還能超出那三份去不成。 “別不相信啊,”見滿殿的閱卷官就沒有一個人相信他的,這人也不著急,只是把手中的卷子一遞,“你們自己看看,我認為這份答卷是今年當之無愧的魁首!” “考題回答得不錯就不錯,魁首就有些過分了吧!”眾位閱卷官看過這么多考卷后,還是対皇帝最先找到的那份考卷最為滿意。 不管是字跡、紀實、農業、稅收方向都回答得十分完美,重要是他的回答給人一種很強烈的畫面感,不然他們也不會看過之后,就立馬向皇帝提議點為解元。 確實特別好。 后面有想要超越他的,很難。 這位學士接過先前那人遞給他的答卷,不怎么在意地攤開一看,旋即驚訝道:“——這!這字!” “別光字,”那人神情淡定道,“你再看看他的答題內容?!?/br> “以農為本,以商為輔,以醫為根,以力為基,拓展……打開……”這人順著那賞心悅目的字跡讀了下去,滿殿聽到他讀出來的話,皆是一驚,“竟然全想到了!” “而且還給出了具體思路與方針,”有人豎著耳朵聽完,感慨道,“戶部吏部要是早些看到這份答卷,都不用在朝堂上吵這么多天了,直接根據他的考卷去做就行了?!?/br> 前面的四分答卷再不錯都是一個方面,這份考卷則是把方方面面的問題都給考慮了進去。 還用生姜、煤炭、修路等事跡一一舉例,言語精煉得讓人一看就明白該怎么開闊拓展下去。 這都不像是提升稅收的方法了,而是一份提升稅收后的述職報告。 “有理有據,還有實際?!边@位閱卷官讀完考卷,感慨道,“不怪你要說這份考卷當為今年魁首!” 這要是不能為魁首,那一定是他們這些人眼瞎。 “什么當為今年魁首?”皇帝剛從勤政殿里處理完公務過來,聽到這人的感慨,問了一聲。 “啟稟陛下?!被实圻@一進門,殿內的一眾翰林院官員都跪了,那位讀了文章的學士將考卷呈遞了上去,“臣等皆認為這份答卷當為今年魁首?!?/br> “哦?”皇帝來了興趣,接過考卷一掃,眼睛也如他們先前一般亮了亮,“這字寫得可真好啊,若不是雋在這考卷之上,朕還以為是那位大家的字?!?/br> 夸完字,他又順著字一目十行地往下掃過去,這不看還不要緊,一看,心頭一震,又忙不迭地從頭到尾仔細讀了一遍。 “好好好好好!”皇帝越看越対這份考院滿意,“真是好啊,不僅字好,答得也好!” “哈哈哈哈哈!”看完后,他龍顏大悅道,“要是朕的朝堂全是這種有能之士,國家何愁不能繁榮昌盛!” “陛下,”見皇帝這般喜悅,有眼力見兒的學士也忙把其他三份不錯的考卷遞了過去,“除了陛下手中的那份,臣等還找出了三份不錯的答卷?!?/br> “是嗎?”本以為他手上這份和先前他看過的那份已是意外之喜,沒想到竟然還有。 這種感覺都不是意外之喜可以形容的了。 皇帝拿起他手上的三份答卷一一掃過,雖說沒有他先前看的那份那般驚艷,但好歹不再是一些華而不實不知所云的東西了。 “不錯,不錯?!睊咄赀@幾份答卷,皇帝心下寬慰,“誰說沒學過就不會,瞅瞅,這不就會有的了!” 如果說只有一個兩個,還可能說是他們兩個天賦異稟,可這一連都五個了,那就證明是那些鬧事的學子自己的問題。 同樣都是三年時間,為何人家學到了?他們自己沒學到? 不問自己,反而怪題,簡直本末倒置。 一說到這個,皇帝就不由得埋怨起先帝來,本該是殺伐果決的開國皇帝,結果登基后卻聽信文臣說他胸無點墨不可治國的鬼話,一味地重文輕武,把他好好的大哥養得跟個書呆子一樣,連調兵遣將都不會。 這樣的帝王,怎配他折腰! 他若不反,來日也會有別人反,如此看來,還是他反了的好! 皇帝從不為他做的事后悔,這會兒看到這五份完全不同于滿是文采的朝臣的文章,更加堅信他做的事是対的。 若不是他上位,改了這科舉,世間如這五位一樣的出類拔萃的能臣不知道要埋沒多少。 他走上御案,朱筆一批,親自在那份他看過后極為滿意的試卷上一勾:“這樣的答卷當為天下楷模,一個解元都算是委屈了他?!?/br> 要不是這是鄉試,皇帝都想把這位考生點為狀元了。 可惜了—— 皇帝沉吟了一聲,隨即想到,這都鄉試了,殿試還會遠嗎? 也就不再惋惜了。 “當然別的也不錯,”皇帝沒有忘記其他幾位,“放榜后將這些時政答得不錯的卷子拓印發往各州府,讓那些鬧事的學子好好看看,他們所說的沒學過,不會做,不公平,叫嚷著時政無用的人好好看看,別人是如何作答的!” 如果說,這樣還堵不住悠悠眾口的嘴,那這天下可真就是爛到透頂,不下重劑,救不了他們! “是?!币槐妼W士異口同聲地應下。 朝堂的事,遠在杏花村的許懷謙并不清楚。 考完鄉試,他們在昌南府一連待了半個月,本想著一家人好好地在昌南府玩玩,可昌南府里到處是鬧事的學子。 許懷謙被他們煩得不行,因為當他們知道許懷謙也是考生時,每天都纏著許懷謙跟他們一塊鬧事。 許懷謙覺得他們很蠢,皇帝敢改革科舉那就證明人家絕対不是吃素的,他們這么大張旗鼓地鬧,不但不會讓皇帝改革科舉,反而弄得適得其反。 不過,沒什么是絕対的事,沒準也有真讓他們鬧成功的時候。 不管結果如何他都不想蹚這趟渾水,只好帶著家人先行回杏花村采花椒去了。 千重萬重,都沒有他家老婆想要買房子的決心重。 花椒地里,陳烈酒一行人在摘花椒,他們不讓許懷謙行動,怕花椒樹上的刺扎著他。 “阿酒!”跟在老婆身旁無聊透頂的許懷謙無奈只得摘了一串紅艷艷的花椒,別在陳烈酒的耳朵上,還學浪漫的古人口述了一句詩,“視爾如莜,貽我握椒?!?/br> 陳烈酒停下摘花椒的舉動,將別在耳朵上的紅色花椒取了下來,看著許懷謙好奇問道:“視爾如莜,貽我握椒,這是什么意思?” 許懷謙給他解釋:“就是我心悅你的意思?!?/br> 聽到這個,陳烈酒翹了翹唇:“我也心悅于你!” 說著他邊摘花椒邊與許懷謙說話:“不過,我以前走鏢的時候,聽人家說,花椒,也有多子多福的意思,還有一句詩文,怎么說來著?”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痹S懷謙脫口而出。 “対!”陳烈酒朝他笑,“阿謙,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起初許懷謙沒明白,陳烈酒為何會突然問這個。 直到五畝地的花椒全部采摘完,許懷謙才猛然醒悟過來,他被他老婆反撩了。 他說他喜歡他。 他就說他也喜歡他,還想跟他生很多猴子。 生猴子這個就免了,但面対老婆的表白,許懷謙還是很受用的。 一連幾天,曬花椒的時候,他都黏在陳烈酒身旁,他老婆簡直不要太會了。 連反撩這種事,他都能想到。他懷疑,他老婆要是能讀書,成就肯定不會比他低。 “阿酒,你想不想讀書???”陳烈酒在家里曬花椒的時候,許懷謙在他身旁問道。 陳烈酒不解:“問這個做什么?” “就是突然想到,”在老婆面前,許懷謙也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要是你可以讀書的話,成績指不定比我還好?” “那我也不喜歡讀書,”陳烈酒搖搖頭,“要我天天在外面跑可以,讓我天天在學堂里坐著,我可待不住?!?/br> 許懷謙讀書的樣子,陳烈酒又不是沒看過。 那是在學堂里坐著,在家也坐著,書不離手,每天除了背就是寫,要他這么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他可做不到。 “不過,若是有朝一日,天下的女子、哥兒都能光明正大地讀書就好了?!标惲揖瓢情_簸箕里的花椒,“這樣村里那些女子、哥兒就不會羨慕家里的哥哥弟弟了?!?/br> 隨著,杏花村的村民和陳氏宗族的族人富裕了起來,杏花村和陳氏族人家家戶戶的人,都把自家小孩給送到章秉文祖父章既明的學堂里去讀書了。 好是好,這可就苦了村里的女子、哥兒,她們的哥哥弟弟去學堂里讀書了,他們的活就落在了她們身上。 陳烈酒每次在村里路過,看到在田地幫著捉蟲喂雞除草干農活的這些女子、哥兒,就會想,同樣都是孩子,為什么他們的哥哥弟弟們可以讀書,而她們就只能在地里勞作,眼巴巴地看著家里每天穿著新衣服上學堂去讀書的哥哥弟弟們。 就因為他們是女子、哥兒嗎? 這是封建制度問題,許懷謙暫時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一點。 不過,他老婆竟然還有這個覺悟,很令許懷謙贊賞,他看上的人就是不一樣哈。 “要不阿酒,你去找族老和村長說說,讓他們在村里起個學堂吧?!痹S懷謙是沒有能力改變天下人的想法,可是他現在好像有能力改變杏花村村民的想法。 陳烈酒回身:“嗯?” “想去上學的太多了,章夫子的學堂哪里裝得下這么多學生?!惫庑踊ù宓拇迕穸加幸话俣鄳羧?,更別說陳氏宗族三百多戶的人家。 這么多人家家里的孩子全擠在章夫子的學堂,他一個人哪里教授的過來。 許懷謙給陳烈酒出主意道:“索性,我們杏花村要去讀書的孩童也不少,不如我們在村里蓋一所大一點的學堂,請三五個夫子過來教授?!?/br> “請三五個夫子?”那得多大的學堂? “蓋大一點,最好一個學舍可以容納百來個人的,”許懷謙給陳烈酒說悄悄話,“到時候多出來的學舍就讓村里的女子、哥兒去讀?!?/br> 陳烈酒疑惑:“這樣能行嗎?” “能,”許懷謙不打算給村里人講道理,“先請夫子,把束脩教了,等學堂坐不滿,一個夫子教那么多人也是教,兩個夫子教那么多人也是那么教,他們自然就會把自家姑娘、哥兒送去上學了?!?/br> 這個時代的人,都還沒有男女平等的觀念,強行跟他們說把孩子送到學堂去讀書,肯定說不通。 沒準還會反過來怪他們多事,不如讓他們自己心疼錢,自己提出來。 他觀察過了,村里姑娘、哥兒干幫家里干得那點活都不算什么活,有沒有他們都不影響,只是家里人見不得他們閑,才吆喝著去做點事。 學堂就在村子里,家里要真是忙不過來的時候,下了學也能幫做點,完全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