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嫁屠戶 第112節
趙軍一路上走的很穩,直到將女兒安放進暖融融的被窩里,人都沒醒。 夫妻倆圍著酣睡胖丫頭瞧了半天,而后趙軍一臉擔憂道:“這要是被旁人偷抱走了,她哭都不會哭一聲?” 姚晴天聽了,笑罵道:“想點好的行嗎?再說,咱閨女精著呢,今天白日里,燕紅抱著都不行,怎么哄都不吃東西,愣是等我回來?!?/br> 趙軍聽了這話又心疼的不行。 細細問清楚了,才道:“以后要是我倆都要外出,走哪都得帶著她?!?/br> 姚晴天也點點頭,這一日一夜,她雖然又忙又累,心里卻一直懸著,不得踏實。 兩人梳洗完,雖然很晚了,還是不能立刻上床睡覺,趙軍拿來賬本準備再算一遍帳。 冬日里,縣城公交車運營結束時間在晚上七點鐘,據說夏季在八點鐘。 而最繁華的正街街道兩邊,一些單位和機構晚上都是不亮燈的,街上的人流入夜后便遽然下降,晚上八點過后幾乎就少有顧客了,也是在那個時間點,店鋪會陸陸續續關門。 趙軍根據這情況將新店營業時間定為上午十點到晚上八點半,而后半小時打掃衛生和對賬。 開業期間自然拖得晚了些,對賬時間也拉長了,而后開夜車回來路上花費的時間也長些,所以未來他大概過了九點就能到家。 今日因為顧客太多,加上請客和贈送的不好計重,所以賬目出入有些大,雖然在預計范圍內,趙軍還是不放心,再查看一番,以防有什么沒有考慮到的空子和漏洞。 開業期間主要活動是票價全部八折基礎上再買斤三送一斤,因著贈送的鹵味單價等于或小于所買鹵味中最低單價的品種,比如顧客買的三斤鹵味是店里最貴的鹵獅頭鵝,那么鹵味店所有鹵味,顧客均可挑選一斤作為贈送的。 正是因為贈送的并不唯一,所以不好統計,加上請客耗費的沒有統計,所以這賬目和趙軍預算的有些出入。 姚晴天抱著熱水袋也坐過來,準備看看。 趙軍見了,直接將人拉倒懷里坐著,壓低聲音道:“有我這個功率十足的取暖器在,要什么熱水袋?” 姚晴天瞟了眼床上,而后往后靠了靠,后背結結實實貼在趙軍胸膛上,還伸手點了點那熱力十足的胸膛,怡然自得道:“老實點,別把你閨女吵醒了?!?/br> 說完便去翻手上的賬本,這是趙軍在鎮上rou鋪養成的習慣,再忙,每一筆進出賬目都必須記下來,進店的所有物品也會過秤,登記在冊,以便后期查賬。 姚晴天首先自然而然地翻到最后,看今日的總營業額。 居然破五位數了,姚晴天有些許意外。 “今日的營業額我拿回來了,放在保險柜中了。家里一直也沒有什么現金,這一萬塊以后便一直放在那里面,以備不時之需。之后的營業額每日下午銀行關門之前,我拿折子存進去?!?/br> 姚晴天想了想,道:“新辦個折子吧,縣城店里的分開單存?!?/br> 如今鎮上鹵味店營收穩定,雖然沒有新店這么夸張的營業額,可人家成本也低啊,按照毛利率算,縣城新店一時半會怕是還趕不上鎮上老店。 “鎮上也可以試著賣折扣票,畢竟那已經算是老店了?!?/br> 這一年來,除了趙昕悅出生時,老店做了次大酬賓,因為一直很忙,之后也沒辦過什么活動,正值年關生意紅火的時候,賣一波折扣券,想必效果不會差。 第110章 不過做活動就意味著姚晴天要制作更多的鹵味, 年底還要幫著籌辦薛青松的婚禮,那樣會很辛苦。 趙軍記得姚晴天最初的想法是開一間小店,衣食無憂就行了, 節假日也能撒開手歇歇, 如今養殖場和連帶著的兩家店弄這么大規模,倒是騎虎難下了。 開店做生意, 越做就會越旺,加上兩間店鋪都在各自區域最熱鬧的街道上, 無論什么季節都不會缺客流, 輕易不能關門,一年到頭頂多大年三十和年初一才能關門歇業兩天。 趙軍一手摟著姚晴天,一手在茶幾上輕輕敲著, 想了一會道:“兩邊店里我打算再招幾個人,廠里也需要?!?/br> 多招些人, 把活都派下去,他能空出來分擔這邊廚房的工作。 這年月好招人,他們從來沒拖欠過任何一個工人的工資,名聲好,只要放出話, 甚至有人托關系找上門。 姚晴天聽了, 一邊翻著賬冊一邊點頭道:“是應該多招些人。特別是新店里, 營業時間長, 多招幾個人能給他們排休息?!?/br> 趙軍倒是沒有想到這一層, 早些年他在rou聯廠上班從來沒有休過假,供應的生豬多就忙得晚些,供應的少就早些收工。 農村人做工的話,要么是按天付錢要么是按勞動成果計價, 總歸是做的越多拿的越多,所以沒有人會想著休息,一個個恨不得天天有活干。 不過坐辦公室的同志和那些正規大廠子的工人是有休息日的,像薛青松每周日固定休息,過年過節也會放假。 “和那些廠里一樣,一周至少讓他們休息一天,不過不能固定在周末,得排著來,一天一兩個人休息,保證店里能忙得過來。另外可以通知下去,但凡在我們店里或是廠里干滿一年的,每年有五天帶薪假期……楊叔他們三人都沒休過假,我問了,他們也不愿意歇下來,說干活不累,都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反而是歇下來渾身都不得勁,特別是楊叔,他把樓下的房間都讓出來了,今年過年怎么也得給他們分別包個大紅包?!?/br> 早前村里秋收完,趙大強把今年家中地里的收成給交給了趙軍。 那些棉花,成色好的都沒賣,給趙軍拉到扎花廠,去了棉籽,姚晴天留了三十多斤棉皮,讓人縫制棉襖、棉褲,主要是三位老人和幾個孩子的,如今已經穿到身上了。 剩下的兩百多斤棉皮運到店里彈棉被了,厚的、薄的估計能有二十多床棉被。 前段時間大雪下了半個多月,也不好去看進度,不過說好年前要用的,想來是好了。 過兩天得空去拉回來,一半給到薛青松屋里,他和林家都是城里人,家中不種地,置備這些都要花錢買,自然沒有自家彈的實在。 剩下的,就打算添在三位老人床上,新打的棉被暖和,也就不用鋪那么多稻草在下面了。 自從提出蓋房子后,三位老人不僅把手上的存款拿出來了,這一年連工錢都沒收。 經過這一年多的相處,他們是真把趙軍和姚晴天夫妻倆當自家晚輩了。 他們苦日子過慣了,年輕的時候時常年上都吃不起rou,就是這些年農民日子好過了些,也只能過年過節吃點葷腥,哪像如今只要想吃,雞和鵝說殺就殺,趙軍還時常送些豬rou和魚到山里,說是老吃幾樣也膩味。 吃得好穿得暖,老人們提到錢都只顧擺手,說他們拿著錢也沒什么用處,養殖場這些年又是建廠房又是種果樹圍院子,正是用錢的時候,讓趙軍和姚晴天有錢先還銀行的貸款,不用給他們留。 趙軍聽了點了點頭,他們到鎮上開店后,招募的短工也好、員工也好,工資和待遇這些都是姚晴天拿主意,具體管理方面就落到趙軍身上。 這兩年,他們給到每個人身上的工資普遍比同行業高一些,管理上既講究人性化又不會無原則謙讓,做的不好的人下一次直接排除在招工范圍外或是辭退。 事實證明,這多花的錢是值得的,不緊活能又快又好的完成,慢慢積累出的好名聲也引得許多有能力的人前來競爭,他們也能挑選出最為優秀的員工。 “那我明天再帶些錢回來,保險柜里的錢,放進去了,沒有特殊情況,就不要動它們?!?/br> 不想姚晴天搖搖頭,笑著道: “營業款還是正常存銀行,存好后,你問問他們有沒有新錢,有的話都取新錢回來,過年包紅包和給孩子們裝壓歲錢,自然是用新錢好了?!?/br> 今年借貸的多但是掙到手的也很多,他們開著兩個日進斗金的店鋪,養殖場還有十來家固定大客戶,變現能力剛剛的,不管背著多少債在身上,手上也不會缺錢花。 如今生活和事業都上了軌道,又恰逢薛青松和林笑笑大婚,這個年是要好好熱鬧熱鬧。 “十塊、五塊、兩塊和一塊的各來一打,今年過年我要做個散財童子!” 趙軍聽了也笑了,將人緊緊摟在懷里,清冽的嗓音在頭頂響起:“你還能稱作散財童子嗎?散財娘子還差不多?!?/br> 姚晴天側仰著頭,眼神原本還有些嬌嗔,對上那雙包含深情的大眼,頓時失了話語。 趙軍的眼睛大而深邃,里面總似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姚晴天每看一次都沉溺其中,讓人安心且舒適。 夫妻倆針對今日新店的賬本探討了一番,又說了來年計劃,直到深夜,趙昕悅哼哼唧唧醒了才趕緊過來,等孩子再次睡過去,兩人才也上床了。 趙昕悅依然睡在床內側,趙軍將姚晴天攬在臂彎里。 屋外,北風呼嘯,屋內一家三口甜美入夢。 第二天,趙軍和趙磊一起先將三輪車開到薛明華下榻的酒店門前,趙軍下車將姚晴天精心準備各色鹵味送上去,也獲取了薛明華為他們養殖場以及還在計劃中的特色菜館提名的字。 直將薛明華一行送上車,趙軍和一些送行的人士一起目送他們離開才往店里去。 到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所有人傳達了老板娘給大家謀福利的事。 聽說從明年開始,每周都能像那些大廠里正式員工一樣休息一天,過年還有額外的豐厚的獎勵,大家都開心得不行。 最開心的還是能多拿錢,至于一年后的帶薪休假,這些員工暫時還沒什么感觸。 像營業員這樣工作,在場的不少人也做過,基本上又累又枯燥,關鍵是工資也不高,這就算了,最難的是店里生意稍微差些他們就會面臨著被辭退的結局,有時最后的工資都拿不到手,所以對于需要干滿一年之后的福利他們暫時還沒什么感覺。 拿到手的才是實實在在的,這里干活雖然也累,但是工資給得多,就是打掃衛生的李阿姨一個月都有三十六塊錢的工資,那幾個年輕人充當著店里的門面還肩負著銷量營收,基本工資就有四十,另外還有豐厚的提成和獎勵,他們自己大膽幻想一下,月入五六十也不是不可能。 更不要說那兩名店長了,聽說這店還沒開起來的時候,兩人還只能算是學徒時,一個月就能拿到六七十塊錢的工資,拿了大半年。 這樣算來,他們店里隨便哪一個,比一些在廠里干了十幾年的老員工拿的工資還高,目前看來,店里效益特別好,最起碼幾個月是能堅持住。 因著有這份高工資的工作,今年過年若是相親,相信也會容易許多。 說完福利,趙軍又說起了規矩。 做吃食生意的,食品衛生和安全是重中之重,需要著重強調,再有就是店里的賬目,這兩項一旦有人犯錯,就不僅僅是處罰的問題,會直接辭退,情節輕微的也不會留在店里,除非愿意到到養殖場去養雞養鵝。 繼續忙了兩天,開業活動過去了,趙軍和姚晴天才稍微輕松點,兩人秉著疑人不用疑人不用的想法,仔細考察過了也就學著放手,不將什么事都抓在自己手中,要真是如此,他們夫妻倆得累成陀螺。 趙軍每日送貨到店里,也不再進柜臺切菜了,例行查完賬,去銀行存了頭一天的營業款,就去忙別的事或是回養殖場了。 因為在年邊,也因為這些時日天氣很好,新開店的生意一直很好,趙軍和姚晴天也就一直很忙。 不過就是再忙,大家也不會忘記過年的事情。 日子也來越紅火,過年也越來越熱鬧了。 臘月二十五,村里好些人家聚在一起合著打起了豆腐,養殖場也不例外。 自吳薇母子來養殖場過后,雪也停了,雖然因為氣溫低,雪化得慢,何嬸不能天天回樓房住,但只要趙磊傍晚開拖拉機或是三輪車去廠房,她必定跟著車過來。 臘月這一個月,養殖場的雞和鵝銷得極快,后續孵化沒有跟上銷售進度,出多入少,如今廠房那邊工作量也大大減少,何嬸便拋下何伯,從臘月二十四晚上住過來便不回去了。 萬燕紅早早泡好了黃豆,此時,四個大木棚正在大廚房外廳堂里的石磨架邊放著。 趙軍今日都沒有一早去縣城,讓趙磊一個人送貨過去,他留在家里幫著磨豆子。 吃過早飯,一縱人連同大著肚子的吳薇和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聚到東邊廳堂里,看熱鬧。 在場的,除了上了年紀的何嬸,其余人都沒有親手打過豆腐。 畢竟在幾年前,許多人家肚子還填不飽,買塊豆腐吃也算比較闊氣的事,哪里奢侈得起打整板的豆腐。 萬燕紅覺得這兩年的日子簡直可以說是翻天覆地,過年打豆腐也成了說做就能做的事情。 她泡黃豆時,眼都不用眨,直接按著四板豆腐的量泡的,泡之前還將那些癟的、成色不好看的剔除了,也不心疼。 剛開始磨豆子時,還輪不到趙軍上手,大家都很新奇,像玩似的紛紛排隊輪流推拉那石磨,連七歲的姚水蘭也試了試。 等大家都盡了興,趙軍才將抱在手上的閨女放回搖籃里,來接手剩下的活。 趙軍負責拉磨,姚晴天用大勺子挖了清水泡著的豆子往石磨口子上倒,夫妻倆配合默契,很快就四大盆豆子磨好了。 而后趙軍將磨好的豆汁倒入專門買來的白紗布制作的吊床中,過濾出豆渣,濾下來的豆汁用大木桶接著,拎到廚房,倒入大鍋中煮。 而后點豆腐要有經驗的何嬸來,姚晴天看明白后便去準備湯汁和小菜了,眼看著豆腐腦就要成型了,做豆腐之前自然要先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豆腐腦了。 甜口的很容易,放些白糖就可以,可趙軍一向是無辣不歡,所以姚晴天準備給他調配一碗咸口的,可以配些小菜和辣椒油。 在場除了兩個還未滿一歲的孩子,其余大人與小孩人手一碗,根據各自喜好的口味加料。 小小的白瓷碗,裝著凝膠狀乳白色豆腐腦,舀上一大勺姚晴天精心配制的醬色湯汁,撒上一些榨菜粒和干蝦皮兒,再淋上幾滴芝麻香油,趙軍那晚還添上一勺紅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