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嫁屠戶 第91節
因為趙軍和姚晴天對荷塘的關注, 養鵝的楊叔從去年就開始收集荷葉,今年荷塘里的荷葉長得更茂盛,荷花也開得分外喜人。 楊叔沒去動荷花, 荷葉卻是已經采集、晾曬不少了, 趙軍騎著摩托車跑到山腳拿了四只處理好的雞,然后從楊叔那里帶上了干荷葉, 最后再去西邊開墾出的土地上掰了幾個嫩玉米棒子、從菜園子里摘了兩條嫩絲瓜, 四個大紅熟透的番茄, 一路收獲滿滿。 新房子廚房里的設備還沒準備妥當,姚晴天還是到戶外大灶臺那里準備午飯, 這一片頭頂上搭了涼棚, 又在樹林中,加上邊上是大片低洼的水塘, 陣陣風吹過來,很是涼爽。 姚晴天已經在準備各種食材,干香菇、干竹筍、糯米等一些需要用上的干貨都浸泡上了。 然后教林笑笑處理早先采摘過來的新鮮荷葉, 荷葉微苦, 性平,所以先用開水燙一燙為易。 “荷葉能清暑化濕,濕熱的夏季食用最合適了, 你回頭可以帶一些回去泡茶喝,和桃花一塊泡了聽說能潤腸通便, 還能美容養顏呢,不過生理期不能喝?!?/br> 林笑笑撇了眼蹲在灶臺前燒火的薛青松,小聲問道:“我聽朋友說,荷葉喝多了人會變瘦,我正準備弄點來喝喝呢?” 林笑笑也不是特別胖, 就是個頭不算高挑,和瘦瘦高高的薛青松站在一起有一點點不搭,加上再半年要結婚了,家里已經開始為她量體裁衣,所以有些想法。 姚晴天低頭看了自己的水桶腰,再看看林笑笑,道:“你比我懷孕前還瘦呢,這樣子正正好,女孩子不能太瘦,太瘦了冬天受不住凍。再說,身上有點rou,才撐著衣服好看?!?/br> 這真的是經驗之談了,上輩子姚晴天嫁人后,迅速消瘦下去,每到冬天不管穿多少衣服,渾身都是冷冰冰的,晚上更是冷得睡不著覺。 如今她就是孕前也比在家做閨女時重了一些,身上卻感覺很輕松,一次病都沒生過。 不過就是夏天體感熱些,可熱也比冷好克服。 林笑笑看看姚晴天,又看看停穩車走過來的趙軍,很容易就被姚晴天說服了。 姚晴天看了趙軍帶過來的東西,指著兩只大一點的雞,讓趙軍剁成塊,她拿著兩只小一些開始搓洗、腌制。 新鮮的嫩荷葉用來做烤雞比較合適。 姚晴天一邊吩咐燒火的趙磊從灶臺里挖出一些未徹底燒成灰燼的柴禾出來倒爐子里引燃炭粒,一邊讓林笑笑把那幾個沒剝掉外衣的玉米棒連著外衣清洗干凈。 趙軍剁好雞塊,又跑去提了一簸箕泥干凈無雜質的泥土來,在邊上倒水和泥。 姚晴天把兩只完整的雞用料酒、細鹽、生抽等等揉搓腌制好后,塞了一些蔥姜蒜和八角、桂皮等調味料進雞胸腔內,然后用完好無缺的鮮荷葉把腌制好的雞一層層包裹起來,足足包了三層,確保無一絲外漏,又讓趙軍用半干的泥團在外面再裹一層,這樣在烤制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把香味鎖在里面。 泥團半干能很好地成型,趙軍按著姚晴天的吩咐裹了一指寬的厚度,兩只包裹嚴實的雞都埋在燃燒著的炭粒堆下面,至于炭粒堆上面,林笑笑用洋鐵叉插了兩個沒扒外皮的玉米在烤著。 姚晴天接著腌制剁成塊的兩只雞,腌制好后,她還挑了幾塊rou多的出來,和香菇、竹筍等切成大小相似的雞丁。 切好后,起油鍋,先下雞rou爆炒,在加香菇、竹筍等,炒香,倒入夾生干爽的米飯翻炒均勻后,放鹽、生抽,醬油少許。 炒好后,分成幾分,用泡軟的干荷葉包裹起來,放在蒸籠格里,大火蒸。 荷葉飯蒸過程中,姚晴天讓趙軍切了一些紅辣椒,灑在腌制好的雞塊和香菇上面,再加醬油、自制的豆豉調味油,用筷子拌均勻,然后攤放在泡軟的干荷葉上,加入新的蒸籠格,同荷葉包飯一起蒸煮。 荷葉包飯要蒸大半個小時,荷葉雞蒸一刻鐘就可以了。 最后,姚晴天還做了一道清淡的絲瓜蛋湯,一道涼拌西紅柿。 此時已經能聞到淡淡的清香了,林笑笑和薛青松甚至抱著烤得焦香的玉米棒啃得滿臉痕跡。 兩人吃得眉開眼笑,都忘了炭粒堆下面的烤雞,等趙軍扒開炭粒,夾出兩大塊土坨,先敲碎面上的土層,把還算完好的荷葉捧到案板上,然后一片片荷葉剝開,能看見已經變成褐色的雞皮,油脂都烤出來了,在零星穿透過來的日光照耀下,油亮發光,又因荷葉特殊的清香,視覺和味覺都一點不顯膩味。 沁人心脾的雞rou香撲鼻而來,林笑笑兩人瞬間就覺得手上的嫩玉米棒不香甜了。 而后蒸籠里的食材也好了。 兩種荷葉雞,一烤一蒸,味道大不相同,前者焦香細嫩還帶著少許嚼勁,越吃越上頭,就連雞骨頭都忍不住去嘬一嘬;后者雞rou更香辣滑嫩,炎熱的夏季,讓人胃口大開。 炎炎夏日,幽幽荷花香,涼亭中幾個人大快朵頤,當真是享受。 一頓飯吃了一個小時,除了提前給三位老人預留的一些菜,端上桌的全部清掃得干凈徹底。 林笑笑和薛青松回去的時候,更是扛著大包、小包的東西: 這時節玉米整鮮嫩,什么調料不用擱,直接放火上烤,又香又甜還省事,聽說水煮的也好吃,她便同薛青松一起掰了半袋子才罷手。 而后一行人又去池塘便采荷葉、荷花,林笑笑準備帶回去的。 因為小船還沒有影,趙軍和薛青松穿著長長筒的雨靴下池塘,在外圍沼澤區采摘,姚晴天和林笑笑在岸上整理。 趙軍天天過來,隔三差五會帶些荷花荷葉去鎮上,姚晴天已經不覺得新鮮了,都讓林笑笑拿著。 “蓮蓬下個月就能成熟了,到時候我月份大了,肯定不能過來,你要是愿意跑,就和青松一塊來摘,不行讓青松自己來。 七月底、八月初的蓮子水嫩,最清甜不過,蓮心都不苦,九月就老了,蓮子心也變苦了,得扒掉蓮子心才好吃?!?/br> 林笑笑看著手上的荷花,一臉好奇地問:“蓮蓬就是長在荷花里面???” 姚晴天點點頭:“對呀,荷花凋謝后蓮蓬就露出來了,九十月不采摘的話,黑黑的蓮子落入水中,來年又會發芽。荷葉水底下的泥里還有蓮藕呢,一般專門種藕的人,會用藕節做種,蓮子也可以,但是需要特地的處理,不像我們也不急著挖藕,就隨便它們長了?!?/br> 他們這藕雖然是家養的,卻不是白胖的家藕,而是從龍湖里引進的野藕,細細長長的,多養兩年,一根能達到一兩米長。 苗上那節嫩的,生吃脆甜水嫩,比許多水果都好吃,長些的結做菜合飯都別有風味,只是不太適合做面藕。 “私房菜館那后面我準備搭建一個水上竹樓,到時候說不定在那邊種一些白藕,你有空也可以幫著想想怎么設計規劃,那邊離你們房屋更近?!?/br> 三連排的居住樓,姚晴天和趙軍們占得是西邊四間,中間三間給三位老人住,東邊也是四間,是薛青松的。 再往東邊,隔著五六米的位置是計劃做私房菜館的樓,暫時才建成了一樓。 林笑笑聽了滿口應了,抱著懷化的荷葉和荷花,滿臉不舍地揮手告別。 兩人走后,趙軍也帶著姚晴天要回鎮上了,下次姚晴天再過來怕是就是生產之后了,來了也是在屋子里坐月子,等再出來,這池塘里只??蔹S的殘荷了,所以她比林笑笑更不舍。 前面幾次姚晴天要么坐自行車要么坐客車,不過這次過來,趙軍是騎著摩托車帶姚晴天過來的。 全程時速控制在二十千米以下,除了比自行車舒服些,快不了幾分鐘。 而后,像薛青松說得,專業的電工很快過來把養殖場的專線拉好了,養殖場那么大位置,他們還沿著趙軍辟出來的路安裝了一排電線桿,從大路邊上一直安裝到山中央,計劃后續建廠房的位置。 雖然單拉電線入戶,趙軍繳納了不少費用,可這專門架設七八根水泥電線桿卻是鎮府有心扶持,沒有薛青松和林笑笑在背后使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電安裝好后,薛青松率先買了三個大吊扇過來把三間主堂屋都裝上了,因為木工師傅要上門做家具了,正是一年最炎熱的時候,沒有電扇送風,干活也遭罪。 七月下半個月,主要是木材加工,所以只請了兩個木工師傅,做些準備、測繪工作,到了八月,房屋、木材都晾曬了好長一段時間,可以正式動工了,趙軍一氣請了八個手藝老練的木工師傅過來,開始趕進度。 八月底,萬燕紅和趙磊帶著他們家二個月的娃回來了,趙軍的自行車給趙磊騎了,姚晴天月份越發大了,趙軍輕易不離開鎮上,便由趙磊和萬燕紅在這邊看著進度,以及給木工師傅們燒茶做飯。 九月一號,高蘭妹和姚成軍帶著姚水蘭去鎮上小學報名,因為請了中學薛校長幫忙,找好了門路,報名非常順利,自那天開始,姚水蘭便是陽灣鎮上陽灣一實小的一名小學生了。 三歲半的雙胞胎也被送進了租房附近的幼兒園,成了育苗班的成員。 小學學費六塊錢,一日三餐回家自己解決,幼兒園,則是七塊五毛錢一個月,管中午一頓飯。 高蘭妹給三個孩子費用都交了,然后帶著她們去買了小書包,更是給姚水蘭買齊了各種文具,雖然花了不少錢,一家人卻分外高興。 鹵味店的鹵味如今都是姚晴天配置好鹵汁,兩個徒弟過來帶著高蘭妹一起鹵制,而后售賣的時候,高蘭妹、姚成軍夫妻倆也會跟著去鹵味店,除了偶爾接送小孩,全天呆在店里。 九月一日報名日的前兩天,姚成田騎著姚成才的自行車來了一趟鎮上,說陳玉孩子生了,是個男孩。 雖然早了幾日,其實也不算早產,不過孩子有些瘦弱,像早產的孩子。 姚成田是奉姚母的命令來報喜的,兼最后試探下可能把大侄子送到鎮上來讀書,畢竟報名時間眼看就要到了。 姚成田跑這一趟也不僅僅是因為姚母的命令,他主要想看看過去這么久了,姚晴天和趙軍的態度可有松動,畢竟大侄子要是能送過來,他兒子就也有可能到鎮上讀書了。 還有就是他和夏小雨把院墻隔起來了,姚母要照看月子里的大嫂、小侄子,肯定顧不上他們家孩子,姚成田便聽孩子媽的,把丈母娘老丈人接來他們家常住著了,為著這些事,姚成田和西邊兄長、父母鬧得有些不愉快,他跑這一趟也有向自己父母和兄長示弱求和的意思,畢竟他如今手頭也緊張,還想著姚父姚母支援點好再買一輛自行車。 再有一條,眼看著秋收就要忙起來了,往年有二哥、二嫂幫扶,老人照應,倒也沒落后過,如今姚成軍夫妻來鎮上了,姚成田自己干農活不行,只能拜托兩個老的幫著,要不然他辛苦一年種下的棉花、五谷雜糧怕是要爛在地里。 綜上種種,姚成田暫時努力和西邊維系著不錯的關系。 可興沖沖跑這一趟,除了姚成軍私下偷偷給了姚成田五塊錢,算是送剛出世小侄子的洗三禮,其余人對于姚成田的這一趟不持任何意見。 姚成田只得推著自行車灰頭土臉地回去了。 第86章 生了 姚成田回到村里后, 一五一十向姚母、姚父說了在鎮上的所見所聞,老夫妻倆是徹底沒轍了。 而陳玉面對光禿禿的五塊錢和沒有任何只言片語,親姑姑、親叔叔也不說回來參加小孩的洗三禮, 也不同意把大孩子接到鎮上去上學的事實,深深將好不容易開出來的一點奶水氣回掉了。 大熱的天, 閉不透風的房里,孩子哼哼唧唧不??? 產婦嘴里也不干不凈地罵罵咧咧。 姚斌斌最終被姚成才送到前灣村小學報道了, 陳玉才生了孩子, 這一胎生的時候還遭了不少罪,這會下床的力氣都沒有, 除了憋著一肚子氣, 什么辦法都沒有。 雖然還沒正式到秋收時節, 種地的農民不至于忙得飯都顧不上吃,可也不輕松。 何況姚家今年一下子少了好幾個主要的勞動力,家里家外, 大人孩子的, 難免顯得手忙腳亂, 姚母照料陳玉母子便馬虎了些。 雖然姚母沒看出大兒媳有做得太過分的地方,但是被女兒一遍遍陳述洗腦,加上她生的四個孩子, 如今的確兩個都因為大兒媳和家里鬧翻了,并且她看著小兒子一家也快了,所以姚母如今雖然和大兒子一家住在一起,一個鍋里吃飯,卻打心里也惱怒上了這個事多的大兒媳。 還有就是,夏家兩老現在在隔壁住著, 他們倆可只有夏小雨一個女兒,要是一心撲在她兒子孫子身上,姚母擔心兒孫被親家籠絡去了,所以也顧不上去計較姚成田做得不順他們心的地方,盡心盡力對他們好。 甚至為了比夏家兩老表現得更好,姚成田一提手上沒錢,姚母咬牙一次次貼補了。 有好吃的好喝的也多是留個姚泉泉這個最小的孫子,也不催夏小雨生孩子了,說姚成才有三個孩子,就算是砸鍋賣鐵也不能一下把三個孩子送到鎮上讀書,但是姚成田不同,他就一個獨苗苗了,加上他比姚成才腦子活、有出息,夏小雨又是老師,說不定過幾年也都能去鎮上安家。 姚成才販rou賣雖然說沒有掙到太多的錢,但是媳婦坐月子期間還是能拿出一些rou、豬蹄送回來,給她補身子。 姚母掌勺,從來不省著留給產婦一人吃,而是做了全家一起吃,還會喊姚成田父子去吃。 陳玉從不吃虧的性子哪里受得了,可姚成才說兒子上小學了,就在夏小雨班上,妯娌之間鬧得太難看,誰知道她會不會在班級教訓兒子,孩子那么小,被老師針對了,這學還怎么上? 一席話,把陳玉說得徹底沒脾氣了,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順風順水了近三十年,卻在生了三個兒子之后反而憋屈起來了。 洗三禮辦倒是辦了,也就陳玉娘家送了點實在禮,可真算起來還沒姚成軍給的五塊錢多。 姚家連著七八年娶媳、生孩、嫁女,大小事就沒斷過,前些年姚家叔伯兄弟年年都要送好幾撥禮。 姚成才家一胎送了洗三禮,二胎也送了,三胎,大伙覺得可以馬虎些,提了一、兩斤掛面來就不錯了。 外面馬虎了,姚母就更馬虎了,洗三禮一過,姚母就借著家里家外活太多,忙不過來,讓陳玉自己照顧孩子、洗衣服,也沒有加餐了,一日三餐跟著大家一起吃。 還說陳玉這樣已經算好的了,畢竟家里有水井,洗衣服不用出家門,誰誰誰家兒媳婦,生了孩子三天不止要洗衣做飯,還得把男人的飯菜送到地里。 姚母說得那人陳玉也認識,曾經還高高在上可憐過人家,說對方命苦,因為對方沒有公婆,生的還是女兒。 不想她居然淪落到對方一樣的待遇。 經過前面幾天,陳玉也不敢同婆婆爭論了,只是躲在房里默默流眼淚。 陳玉就不理解了,明明又是一個孫子,為何如此差別對待。 可能因為懷孕期間經常生氣吵架,陳玉這一胎本就生得艱難,這個孩子比前頭兩個瘦弱、難帶,關鍵是前面兩個孩子主要由姚母和姚晴天帶著,她根本沒感受到過剛出生的毛孩子能這樣折騰人。 陳玉日子過得如何水深火熱,姚晴天就不得而知了,她最近有些無聊。 隨著預產期臨近,鹵味店的一切事務,趙軍全部安排出去了,姚晴天如今一天下來除了吃、睡,就是被帶著到處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