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門貴妾 第239節
第373章 連升兩級 明正帝更是龍顏大悅,朗聲:“好好,好一個為臣子的本分!” 吳知上前一步,手捧圣旨對著眾臣高聲宣讀:“內閣侍讀學士華聞閣獻藥方子有功,且老當益壯,親自前往災情蒙北,勞苦功高,特奉為從二品翰林院掌院學士,欽此!” 華聞閣滿面紅光,精神抖擻地手捧玉笏走上前去,對著上首龍位上的皇帝,撩袍下跪,聲若洪鐘高呼:“臣華聞閣謝主隆恩!” 明正帝溫聲道:“愛卿,平身?!?/br> 華聞閣站起身來心中感慨老妻還真是個錦鯉······ 要不是因為老妻,自己還在無為山碌碌無為??!回到了當初殫精竭思的朝廷,真好! 謝玉珩,徐錦珅,季雨:恭喜! 華鈺;爹就是爹——牛! 許文廣手捋花白的胡須,欣慰??!哈哈······連升兩級! 華大哥果真不失所望,還真的有辦法把瘟疫治好,真是大功一件??! 華聞閣從回朝廷還不足一月便是連升兩級,眾臣心事不一,想說什么,也是詞窮。這治瘟疫可不是好差事,不用說去那么遠的荒蠻之地,問題是有被感染的風險??! 再有,也是個吃力不討好,撈不到銀子的差事······ 朝臣啞口無言的同時,大都是羨慕嫉妒恨······ 一瞬的安靜之后,有人出聲稟奏。 事件是兵部尚書周斌手玉笏上前一步對著天顏躬身稟奏道:“稟皇上,今年北疆氣候較往年要寒冷,雖說有了糧食跟冬衣的補給,不過,肯定要多添衣加糧,臣建議不但添衣加糧草還要送些柴火去,方能抵抗嚴寒,不至于官兵被凍傷?!?/br> 沒想到,周斌話剛一落,吏部尚書程威雙手握著玉笏你開自己的位置,高聲否決道:“稟皇上,微臣認為如今太平時期,理應讓多余的士兵解甲歸田。也省去許多軍餉跟不必要的軍需物資······再有,邊疆將士多年未歸,是時候宣他們班師回朝,跟家人相聚?!?/br> 大家都知道吏部尚書程威乃紀太師的得力學生,曾經是前太子的陪讀,他也是白閣老的小舅爺。不過此人也是很有才學,是以狀元郎的身份坐到這個位置上來的。 加上明正帝也是惜才,程威在明正帝登上帝位時他的家族也是出力不少的。 程尚書說的話是不錯,像北疆統帥國公爺周通,他疆域鎮守,殫精竭慮近十年未歸京。理應回京休養生息。 這周通年近四十,是當今周太后的幼弟,生得虎體猿臂,凜凜威風一將軍。 站在隊立里的徐錦珅,看了眼要上前一步據理力爭的許大將軍,心想著;不能每次有了意見相左就讓前輩做出頭椽子往前沖吧! 自己好歹身為三品參將,是時候跟皇帝為前輩們上前發表自己不同的政見。 想到這,徐錦珅手捧玉笏對著上首的明正帝躬身道:“稟皇上,微臣認為不妥?!?/br> “哦?”明正抬眉道。 “據微臣所知,北疆面臨的是跟咱大周朝搭界的暹羅族,這暹羅族人口不多,卻生性兇悍,以游牧為生。如若此時減兵省將,暹羅族來進犯怎么辦?” 沒想到紀太師手捋著他的一把飄逸的白胡須,“哈哈”一笑,直接對著徐錦珅道:“徐大人,你年紀太輕,區區幾個孔武有力的蠻夷還怕了他們不成?” 謝玉珩在一旁帶著審視的眼神看著徐錦珅,沒吭聲,他要試試自己這個世弟除了武藝高強,這智商怎么樣?是不是文武雙全?往后,自己不在朝中時,他能不能輔助許文廣,別讓他一人獨挑大梁? 他對著要出列的華聞閣使了個 徐錦珅還真是沒叫謝玉珩失望,他對邊疆的事早已做足功課,胸有成竹。 他對著紀太師拱手,俊眉微蹙,從善如流聲音清亮而有力:“回紀太師的話,姑且暹羅族不肖一顧,可是大人啊您難不成忘記緊鄰暹羅族就是一直跟大周朝虎視眈眈的大晉朝??!” 假使大晉朝一旦知道他們大周朝減兵省將,再班師回朝。呵呵!將是不可想象的后果······ 古代又不是現代,京城離邊疆幾千里的路程,到時大晉朝大舉來犯,應是鞭長莫及的! 許文廣也微不可見的對著徐錦珅露出贊賞的目光來,手撫花白胡須點點頭。 一時間,有人贊同徐錦珅的意見,又有人首肯紀太師的說詞。 還沒等他們議論出個結果來,白閣老上前一步對著明正帝雙握住玉笏,高舉在額前:“稟皇上,臣有本要奏?!?/br> 明正帝正準備出聲宣華聞閣,問他對此事作何想?沒想到被白閣老給搶先一步。 “嗯,說吧!”明正帝的聲音眼見得冷了幾度。 “稟皇上,明年正逢四年一度的選秀年,老臣認為是不是開始著手準備起來?” 明年正逢三年一度的科舉,也恰巧是大周朝選秀年。朝臣們熱衷選秀女,因為他們家嫡女或嫡孫女已經到了議親的年紀,皇帝又正當年。且生得是龍章鳳姿。 皇帝不重色,后宮嬪妃也不多,雖然每逢選秀,也都留下幾十個秀女,但大多數都成了宮女或者為女官。 畢竟皇后鳳位早定,沒他們女兒的份,可是還有比皇后低一級的皇貴妃跟六妃里面有三妃未定。 因此家里有待嫁女的大臣便蠢蠢欲動起來······ 再說,沒什么差事有選秀來得討巧。 因為這是個既得圣恩,又不擔責任的個差事。 白閣老出聲打頭陣,一直未吭聲的徐丞相也緊跟著往中間一站,手捧玉笏,恭聲附和道:“皇上,臣也是正為此事要跟皇上稟奏?!?/br> 慣常禮部負責卜測吉兇,挑選良辰吉日,并為選秀后準備典禮; 而戶部不僅掌管財政大權,更負責包括選秀在內的名錄登記,可以說是名利雙收的肥差。 之前,別的官員都在處心積慮的想把自己精心教養的女兒送到宮中去,只有徐丞相淡然處之。 他抬眸看了眼身邊對自己這個前岳父不咸不談的前女婿謝玉珩一眼,心中是五味雜陳······ 第374章 無心選秀 徐文廣的心思仍舊放在謝玉珩這個前女婿身上,自己的長女身體孱弱沒那福分,可是自己的嫡幼女身康體健,嫁給謝玉珩為世子妃也算自己跟他再續翁婿情緣。 只是,不知為何? 忠勇候夫人相看那么多世家貴女,偏偏對他徐家女從未關注。 謝侯爺府每逢以各類什么春日宴,賞梅宴的名義宴請世家貴族女子為謝玉珩相親,從未有張帖子送至丞相府中來! 因此,他心急起來,想著實在不行,還是把女兒送到宮中去吧! 憑自己丞相的官職,女兒的妃位肯定不會低。 加之,別的大臣都有女兒在皇帝的后宮里,皇帝有個什么風吹草動的他們還能早做準備應對,哪像自己,后宮沒自家人,是兩眼一抹黑······ 安慣例,每逢選秀之年理應先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準后,立即行文油都統衙門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京中都統衙門匯總,最后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 蕭毅不像他的祖輩,并不想生太多兒子。在他看來,對一兩個兒子悉心教導,比胡亂撒種生出一堆糟心貨要好的多。畢竟江山只需一個繼承人,生多了,兄弟倪墻你爭我奪又有什么意思? 何況皇帝早就已經有了三兒兩女了····· 因此,蕭毅無心選秀。 朝臣們哪知道如今皇帝的心是系在明年科舉的事件上,也系在邊關的安危上! 明正帝沒想到,為數不少的大臣把心事都放在熱衷選秀上,真是無語了。 “此事等戶部尚書白為回京再議!”那冷若冰霜的聲音,瞬間就讓方才還在爭論不休的大臣們,立馬住了口。 整個早朝,謝玉珩未置一言。不過,他是知曉此時裁軍或是班師回朝是絕不可能的。 當前首要的便是趕緊給最嚴寒地帶的北疆補給,讓將士們能平安地渡過今年的寒冬。 吳知手執佛塵站在龍案右下手,見皇帝緊蹙眉頭,身上散發出駭人的冰冷氣息。 心中嘆息一聲:圣上開開心心來上朝,一肚子悶氣散朝??! 于是,趕緊上前一步,對著朝臣們高聲道:“有事上奏,無事散朝!” 吳知也是個機靈的,見皇帝冷若冰霜地甩袖往御書房走去,他隨即邁著八字步走近皇帝身后,聲音輕細地建議道:“皇上,最近得勝街上的‘四海酒樓’又推出新的菜肴。要不,皇上您約上謝大人跟秦舉子一起去品嘗品嘗?” 蕭毅正準備厲聲呵斥他:混賬東西,不問場合,朕哪還有那心思去外面逍遙喝酒? 只是聽到秦舉子時,心不由一動:誒?這秦舉子的小腦袋瓜子最為靈活,金點子較多。找她去,必定能給朕排憂解惑。 再說,人秦舉子為朝廷獻策獻力,奈何還沒一官半職,參與不了朝中大事。 在皇帝心中,明年春閨,不管汪彤兒是否高中,他也要為她開后門,給她個官職,方對得起秦舉子這幾個月獻計獻策為朝廷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嗯,快去四海酒樓定座位去吧!” “喳!奴才這就去!”吳知見皇帝身上的冰冷氣息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心中那個開心??! 不然,自己還不顫顫兢兢的待在那充滿壓抑的御書房里,眼見皇帝心情不好卻無處解憂? 話說這四海酒樓是一間占地較廣的酒樓,分為四處,最南處的那幢樓是專門開張的飯館,張羅生意。因此是最為紅火的,特別是到了飯點,人聲鼎沸,晚間更是要到深夜才漸漸散去。 當然一是菜肴精美,二是環境高雅,三唄就是價格高昂了。 因此在京中貴胄圈中馳名已久,口耳相傳,有銀子的主紛紛捧場······ 蕭毅有時無聊時也在吳知推薦下去過幾次四海酒樓,品嘗過那里面的美酒佳肴。 不錯,還挺合朕的口味。 而最東邊的那一棟卻是極靜的,裝修與前庭的繁華高調不同,隔音做得極好,一層樓上只有叁間包廂,內里也是精致,設計得極為巧妙。 吳知親自派手下得力的太監去定下最里面的那一處包廂,包廂面積廣,還可分出幾間小舍。小舍里有貴妃榻可供客人休息換衣服,也有洗盥室供客人洗嗽。 不用說,這處包廂價格也是不便宜的。 于是,蕭毅在宮女的服伺下換下那一身代表的絕對權威的明黃色龍袍。穿上來一件玄色廣繡長袍,頭戴玉冠,腰間束著玉帶。身量又長又挺拔,劍眉鳳眸,美如冠玉。一身天潢貴胃的氣質,叫人不敢直視他。 即將正午時分,皇帝在侍衛統領程瀟跟隨身內侍吳知的跟隨下,身披著一件墨色的貂皮大氅出宮了······ 此時的汪彤兒剛從趙雯的寢室那兒出來,正跟著秀云小雪一起坐在廊檐下邊曬太陽,邊教會她倆勾棒針衣呢! 汪彤兒見她倆學得還蠻快的,估計勾棒針衣這樁事是不用自己親自動手了。 心情美好地看著小雪跟秀云認真的勾著棒針衣,沒想到剛剛還一針一針的生疏的在自己指導下慢慢地勾著毛線,二人的小手此刻倒是絲滑起來。 看著小雪越來越白嫩精致的小臉,汪彤兒心中盤算著:把她給娘親做女兒?不行,雖說脫了奴籍,可是自己娘家的家世還是配不上徐錦珅的門庭的。 cao心那! 正在這時,大美手拿著書信走了進來,對著汪彤兒行禮道:“少爺,這是夫人給您的回信?!?/br> 呃? 汪彤兒猛地眼神一亮:把小雪給嬌嬌表妹認作養女豈不是最好的一樁事? 小雪跟著嬌嬌表妹后面學習管理中饋,雖者小雪在溱州時也學著管理賬目什么的,哪有在大宅中跟著管理中饋的夫人身邊言傳身教來得務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