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門貴妾 第188節
第283章 招標 這次心里的內容只有寥寥幾句,簡明扼要:彤兒:進京宜早不宜晚,天寒地凍容易受涼生病······路上要小心······ 汪彤兒匆匆瞥了一眼,便把它收到抽屜里。 哎!這人······ 要是他不強納自己為他的小妾,應是一個不錯的人。 可惜,回不去了,回不到之前自己對他存好感甚至感恩的心態中去了。 她打算著吃完午飯后,給徐錦珅跟季雨師兄弟還有余氏寫封信。 想起來,自從把秦玉的尸骨送回老家安葬,余氏再也沒寫書信過來。 不管怎么樣,自己臨走前還是寫封書信給她吧,只是再也不用假借秦玉之名寫信了。 心中頓時有了股不用偷偷摸摸像做賊,終于釋然的感覺。 午飯后,汪彤兒在書房里把幾封信回復后,讓小聰去郵驛那兒寄過去。 至于謝玉珩的回信到不需要自己擔心,有小硯呀! 其實小硯還不知道這次去京城,自己是跟表妹華夫人一起進京的事。 ······ 汪彤兒寫完書信本來想去書肆看一看,順便把最后《西游記》書稿改好送過去,馬車噠噠聲中經過知府衙門時,不由出聲招呼小聰:“小聰,停下馬車?!?/br> 馬兒行駛在街道上,速度肯定慢。 小聰聽見汪彤兒喊停,立馬拉住馬兒的韁繩“吁”的一聲,馬兒便慢慢停了下來。 這次出來汪彤兒沒帶其他人,只一個駕車的小聰,因此,小聰去找地兒停馬車,汪彤兒直接從馬車下來走到知府衙門門前,對著守門的差役客氣地說道:“麻煩老哥去衙門里跟寧知府通報一聲,就說秦玉拜見?!?/br> 這守門的倆個差役都是認得汪彤兒的,知道她跟知府老爺關系不錯,忙躬身行禮道:“小的見過秦舉子,不麻煩,不麻煩,舉子爺您稍候,小的去去就來?!逼渲幸晃粡堁靡圳s緊的轉身往衙門里快步走去,大約盞茶功夫,寧知府身邊的小廝蛋子走過來,對著汪彤兒躬身行禮道:“秦舉子,請隨小的見我家大人去?!?/br> 汪彤兒跟著他走到寧知府的書房里,蛋子輕敲一下書房的門,低聲回稟道:“大人,秦舉子來了?!?/br> “請她進來?!甭曇舫脸恋?,全沒了以往開朗的清淡聲。 “學生見過寧知府?!蓖敉畠赫绽枪笆指蚵曊泻?。 “秦玉來啦,坐?!币荒樒v的寧知府,坐在書案后面的紫藤圈椅上,揉了揉眉心,指了指書案旁的紫藤圈椅對著汪彤兒說道。 隨后,對著門外招呼一聲:“上茶!” 汪彤兒瞧著寧知府的模樣,就知道他是被什么煩惱的事所憂,不由出聲問道:“大人好像心情不佳,是不是有什么難決斷的公事鬧心?” 她想著,寧知府也算得地方上是一個清官,自己臨離開之前,能幫上他一把也算報答他對自己這幾個月來的知遇之恩。 “哎!”寧知府輕嘆口氣,正準備開口,剛好一個小婢子端著紫檀茶盤過來,先給寧知府續上茶,再把茶盞端到汪彤兒面前的書案上。 寧知府先示意汪彤兒喝茶,汪彤兒只得先輕抿了兩口茶,抬眸看著他。 “秦玉,秦老弟,哎!”寧致遠愁腸滿結,緊皺雙眉地先嘆了口氣說道:“溱州看似個富庶的州城,每年也有不菲稅收交給朝廷,衙門里卻是很少有余額,有,也大都給衙門里眾多官吏跟衙役們算福利了,歷年都是如此。哪知道今年鬧起倭匪?這倭匪一鬧,遠處來溱州經商的商人大都數都去了別處,再加上去西洋的商船也都停運下來,商人們的生意銳減,今年稅收繳納給朝廷是一文不少,留在知府衙門的就少之又少。加之抗倭匪,知府出人又出力,還死傷幾十名官兵,既要給撫恤金用以安撫,又要重新招募新的衙役。哪一樣都是要銀子的?!?/br> 汪彤兒只能點頭,只是如此也不能讓寧知府發愁呀?要不然你這知府是怎么當的? 這點難處就如此?丁點壓力都不能承受? “前幾日,朝廷發來公文,要在海上設立關稅,還要成立海上護衛隊,成立護衛隊的費用是朝廷跟地方上各一半。本來海上商船最遠去西洋,近處也是去齊國等鄰近小國,還有是去附近的州城,往來還算密切。要是設立收關稅處也不是不行,只是因為今年情況特殊······估計商人們會有異議。加之還有重新建造幾座停用來停貨船的碼頭,這造建碼頭費用也是不菲的費用??!處處都是要銀子······” “???” 汪彤兒不由佩服起皇帝辦事的效率跟魄力來,這才多長的時間,就采納了自己的薦議成立海上護衛隊,開始收納商船的關稅。 明正帝不愧是明君??! 看著面前一籌莫展的寧知府,要是他知道所有這些害他愁腸的鬼點子都是面前的人所出,估計他要火起跳了起來······ 本來他只要再安心在溱州待個三兩年,只要不再出錯遇到像朱延深那樣的鹽商,估計就能升遷赴京述職。 都是自己在皇帝跟前討好表現,害得他不能安度升遷之前平安時光。 不過,此時不設立關稅,不久之后還是要設立的。 這么一來,你寧致遠甩開膀子大干一場,把這兩項都辦好了,也顯示你寧致遠不是碌碌無為之輩,也算是你在溱州這塊地方上的政績跟作為。 其實,朝廷肯定會派官員前來督辦的,還有海上護衛隊估計應是寧總督的任務。 哎!行吧,誰讓自己腳欠來到知府衙門找他的呢?自己只能再用現代人的經驗給他指點一二吧!誰讓自己是始作俑者? 不過,做官得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才行。 “咳咳,”汪彤兒輕咳一聲道:“寧知府別犯愁,學生給你個薦議不知是否行得通?” 寧致遠聽汪彤兒這么一說,緊鎖的眉頭略微舒展開,“你說說看?!?/br> 第284章 獻計獻策 “那學生說了,寧大人你要是覺得能行就好,不能行便當是學生我胡說可好?” “好好,你但說無妨?!?/br> 估計寧致遠這也是抱著病急亂投醫,多個人商議,總比自己干著急,一籌莫展也來得好的心態。 “學生先說銀子的事,建碼頭可以弄個招標的法子,讓有銀子的商戶來建碼頭,隨后再把碼頭承包出去······” 汪彤兒提出來,還要回去把它完善出來的,雖是自己的提點,但具體的細則還是要寧知府跟他的手下一眾官吏師爺等籌謀想出來,這跟做生意一樣,想法是一回事,做不做得成是另外一回事,這里面涉及多少執行和細節的問題?寧知府真是聽進去了在他那兒通過了,可見他是個極細心和有章程的人,這樣的官員往后必定會高升的。這也是互惠互利的事,商戶弄碼頭以后,哪怕專門做點??康纳?,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寧致遠看著面前侃侃而談的少年,心里感慨萬分:自己都為官近十載,還不如人家剛剛之舉的少年郎。 “再有,剛開始收取貨船的稅收時,商戶們肯定是一時想不開,寧大人你要加大力度去宣傳,像這次抵抗倭匪不都是朝廷的官兵前去抗倭的嗎?朝廷為了防范于未然,設立海上護衛也是需要銀子來養活的,朝廷為了你們商戶的利益,可謂煞費心思,只需要你們繳納這么一丟丟的銀子,總好過被倭匪殺人越貨一窩端來得劃算萬分,再說,海上有了護衛隊也是保你們商船平安不是?從此以后,你們再也不用害怕倭匪,海匪之類的匪徒······” 再說朝廷制度是溝渠,搭建好了,而商業與商人則是水,怎么引水而活水,鳥語花香,是大人審視之事。當然可由他們競爭一二,正所謂會當擊水三千里,百舸競帆爭上游。 只是,還有那漕運,怕是以后要軍中與朝廷大員們共管了。這可是件大事兒。 汪彤兒一口氣說得是口干舌燥,寧致遠是聽得津津有味,連連點頭。 “好好!說得好呀,等事成之后,本官上奏是、朝廷給秦玉你表功!”寧致遠大展眉頭,開心得連聲說好。 “別,千萬別告訴外人說是學生提議的,更不能上奏朝廷,所有這些是您寧知府想出來的辦法?!蓖敉畠黑s緊搖著說道。 想什么呢?假使皇帝知道這又是自己的主意,還不知道腦補什么? 自己還留著點點子留著以后慢慢的吐呢! 汪彤兒想起貢院的號房,這會兒剛巧是個進言的機會,于是,站起身對著寧知府重新躬身一揖道:“知府大人,學生還有個題外的話題,今兒順便給您說,希望您能放在心上?!?/br> 寧知府忙放下手中的茶盞,以為他是要為自家爹謀取什么,心中打算著只要不過分離譜,答應她也無妨。想到這,溫聲問道:“什么事但說無妨?!?/br> 汪彤兒知道錯過這次機會,等到京城還不知道有沒有此等機會跟皇帝進言? 跟皇帝進言也沒直接給寧知府提議來得簡單,辦事的效益也顯著。 “學生去貢院考試時,見那號房不但太過狹仄,且是木質結構,學生以為這樣的房子太過不安全,假使有考生用火不但,著火了可怎么辦?所以學生斗膽提議能否把貢院里的號房改用磚頭砌成?” 汪彤兒想起貢院那狹仄的號房還從外面給鎖上了門,這萬一著火哪來得及逃生? 況且號房里的照明又不是現代人用的電燈,都是油燈還有考生自帶的蠟燭。 所有這這些照明用具都是火災之源······ “知府大人您也可以募捐,世人但凡有銀子的有誰不敬重讀書人?您只要發個告示出去,肯定會有許多商人上桿子來送銀子的?!?/br> 寧致遠再一次欽佩起汪彤兒來:別看她年紀小,辦事穩妥,人還特善良······這腦袋瓜里全是金點子,是個千載難遇的人才······可惜??!馬上就要離開溱州去京城,自己再也聽不到她的于無倫比美妙的小曲······ 汪彤兒看著寧知府對自己欣賞又惋惜的模樣,以為他是為了自己聰明的智慧,舍不得自己離開而惋惜的。 要是他是痛惜今后再也聽不到自己的歌聲時,估計得翻個大白眼給他——什么人呢? “好好!你這個提議好??!” 之前貢院也有在考試時,號房著火的事,所幸沒有人員傷亡,所以也就沒當回事。經汪彤兒這么一提議,寧致遠立馬驚出一身冷汗來,這要是真的著火,來不及滅火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寧致遠贊成地兩手一拍,說道:“這個提議好??!剛巧是鄉試結束,人們對這次考試談論的熱度未減之時。本官明日就讓師爺出個告示貼到衙門外大門旁邊的院墻上。估計前來送銀子的商戶不少?!?/br> 溱州是個富庶的州城,每年有不少的商戶給知府衙門跟知府大人送銀子。 你像之前的朱延深每年就給知府衙門跟寧致遠送了不少銀兩,秦寶臻亦是如此,只是沒朱延深送得多而已。 幸虧寧致遠不是個貪官,商戶送來的大多數銀兩幾乎都用在每年汛期的修建渠壩上。 因為溱州是個江海交接處,每年的汛期都要提前召集河工在江海交匯處兩岸修筑堤壩。 這些銀子單純靠朝廷發放過來是車水杯薪,而且銀子來得不及時。 因此,商戶們送來的銀子應了修固堤壩的急。 不然,一旦堤壩決堤,造成的水患,他寧致遠是第一責任人。 有的銀子除了衙門里官吏跟衙役年終獎,再有改善衙門里每天的伙食。 衙門里每日包一頓午飯給衙役們吃,幾乎都是一素炒一寡湯,外帶栗米飯管飽。只是沒油水。 有了商戶們給的銀子,也能每日寡湯或素炒里加上幾片rou,也算是福利了。 最后剩下的理所當然的落進知府大人的荷包里。 第285章 稱兄道弟 所有這些,還是他寧致遠作為一個清官所為,要是個貪官,還管你修不修堤壩,管你衙門里其他人的福利還有伙食?統統都落進自己的荷包為是。 難怪人們常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這也是在富庶的州城才有,你要是去了一個本來就貧瘠的州城去,想要這十萬雪花銀還不被老百姓給罵死! 明正帝也是因為寧致遠不是那種貪官,所以才網開一面,沒懲治他,以觀后效。 皇帝也知道水清無魚的道理······ “秦玉,你去京城不能忘了本官,經常給我寫信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