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節
這一點項羽就遠遠及不上他,項羽任人唯親、偏聽偏信,而且還常常聽計不堅。 這一次劉季的虛心再次幫了他的大忙,他并沒有因為這個郎中平平無名而輕視他的意見,反而問了他的姓名,這才問計道:“那依鄭忠看來,我們該如何應戰?” 郎中鄭忠回道:“現在楚軍士氣正旺,一心想著剿滅漢軍便可歸鄉還家,我們不宜與他們正面作戰,反而應該高壘深塹,堅壁不出,消耗楚軍的士氣,磨掉楚軍的銳氣,待楚軍心浮氣躁之時,再與之作戰?!?/br> 劉季聽罷大點其頭,立馬改變了戰略部署,除了堅壁不出外,劉季還增派了兩萬兵馬在楚地后方開展游擊、劫走糧草、侵擾百姓。 楚軍再次陷入前線想戰而不能戰,而后方又有敵人侵擾烏煙瘴氣,乃至于首尾難顧的局面。 項莊提議向周寧借兵,項羽搖頭,堅決拒絕道:“先生那處還有匈奴之禍,如今周地的邊防線你們也知道,太長了,我不能助先生驅逐匈奴也就罷了,哪里有臉面再去要先生的兵?!?/br> 項莊等人見此便只能作罷,然后楚軍的處境卻是一日日的艱難起來。 先是減糧,后世斷炊,還有劉季最拿手的煽動百姓、利用輿論施壓。 楚軍前線不斷有將士收到家人的來信,信中不是說哪里被攻破了,就是說家里被搶了,或是家中所在的城池被圍了。 將士們得到家中消息,更是心急如焚、歸心似箭,于是又一個個的到項羽面前勸說攛掇,彭城戰事的三分緊急,硬生生被他們說成十分。 項羽思來想去,到底是后方更重要,而且此時的楚軍已經無心作戰,于是就率兵回返,只是此時的項羽不知道,在他一次次毫無收益好處的戰爭中,勝利的天平已悄然傾向了劉季。 項羽與劉季作戰,沒有任何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敗仗,但究其得失,又次次都是敗仗,最后項羽勝名,劉季得實。 時候也差不多了,周寧對呂雉道:“jiejie可以出發了?!?/br> 第164章 封王 周寧選的時機極好, 呂雉到達漢軍軍營時,劉季正好收到消息,韓信已經攻下了齊國。 如此, 韓信與英布便形成了從東、北兩面包圍楚軍的態勢,直接威脅楚軍的大后方。 劉季及漢軍大喜之余, 自然也就對適時到來的呂雉觀感極佳,至少都認為她氣運不錯。 而呂雉微微詫異之后,對小妹對于大局的把握更是佩服,同時處處被人吹捧、受人禮遇又叫呂雉生出一個新的念頭。 如今劉季明顯占據了戰略優勢, 若是劉季最后得了天下,她們不給他換太子的機會, 直接……, 那登基的就會是自己的兒子劉盈, 如此豈不是更便宜妥當,有她把持后宮, 又有小妹在前朝輔佐,盈兒的帝位一定能坐得穩穩當當的,那她呂家還愁什么富貴權勢? 呂雉越想越是心熱, 這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法子, 若是小妹與項王情投意合,而項王實在不愿意臣服,也可讓楚漢劃江而治, 有盈兒在,項羽也不敢負了小妹。 太過樂觀的局勢讓呂雉想了很多, 還想過楚、漢、周三國鼎立也行, 小妹自己手里有兵有地, 又有盈兒這個侄子為漢王, 未婚夫為楚王,那真是任誰也不敢欺負她了。 呂雉向來想去,發現好像只要沒有了劉季,這天下完全就在他們自己人手中! 還沒待呂雉生出什么可怕的想法,形勢又有了新的變化,也叫呂雉的心漸漸冷靜了下來,韓信得了齊國后遲遲沒有動作,他如今手握重兵,他又是個什么態度! 呂雉最初還是比較樂觀,畢竟韓信他是小妹的弟子,人品德行應該不錯,再如何也不會對小妹不利,只要小妹…… 小妹……呂雉愣了愣,這才發現如今天下的當權者竟全都與小妹有著絲絲縷縷的關聯,項羽是她的未婚夫,韓信是她的弟子,而劉季,是她的姐夫。 小妹她下了好大的一盤棋,她是真正的意在天下! 想到這一處,呂雉失魂落魄了兩日,又覺得自己不該為此失落,因此又漸漸恢復了尋常。 其實關于政事,呂雉還是接觸得太少,因此她固有的傳統女性思維還是比較重,她將爭霸天下的冰冷權謀看作了兒戲的親疏遠近,她還是太重感情,不明白只要利益夠大,感情、底限、人心都很容易變化。 與呂雉重感情這一點相反的是,周寧本能的懷疑人性,所以她并不因與項羽、韓信的關系,而認為自己可以安枕無憂。 就是呂家兄弟手里的趙國,她也在想辦法叫它無論是從名分還是實際,都改姓周。 她只相信實實在在握在手里的東西。 這日,上郡的大堂內陳平又代百姓獻鼎了。 “這是上郡百姓所獻,”陳平指著鼎對周寧和眾臣介紹道。 周寧笑著微微頷首,眾臣也是連連點頭既得意又欣慰,百姓主動集資鑄鼎,也說明他們的政務做得不錯。 陳平笑了笑,繼續對外頭招手,又有士卒抬了一個鼎入內,“這是九原百姓所獻?!?/br> 雙喜臨門啊,一下子眾臣瞧著陳平的眼神,親切和善了許多。 還是還沒有完,陳平繼續招手,“這是云中百姓所獻,這是北地百姓所獻?!?/br> 連北地百姓都獻鼎了! 眾臣一陣驚訝,周地五郡,獨北地百姓對周國歸屬感最弱,當地還有許多關于王姬的流言蜚語,暗諷王姬立身不正的,不想竟也獻了鼎來。 陳平笑得很淡定,歸屬感弱,那就多和九原、上郡等其它郡縣的百姓多交流,北地放開通商,與其余四郡來往頻繁密切,見識見識王姬領導下百姓的好日子,再見識見識人家的思想覺悟,他就不信北地的百姓不能悟出點什么。 真心信服也好,為了更多的政策照顧諂媚逢迎也好,總之北地的百姓獻了鼎,那從大面上外人就不能講周國的北地來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這中間的好處,周地眾臣自然都明白,于是他們瞧著陳平的眼神,又親切和善了許多,好似陳平是他們最好的摯友、最看中的后輩,總之是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周寧淡淡的看了一眼陳平站在堂中謙遜有禮不以物喜的斯文模樣,視線便越過陳平看向堂外遠處,她覺得陳平今日送上的驚喜應該不止于此。 周寧猜得不錯,固本那有擴疆來得功大,陳平的精力八分都分到了趙地。 陳平繼續向外招手,眾臣都是一愣,五郡之鼎都齊了,還有什么東西進獻的? 眾臣在陳平臉上看不出蹊蹺,便又去看坐在首位的兩位丞相,喜和張良。 喜低斂著眸子,面無表情,自打做了右丞相后,喜是一日比一日寡言,也一日比一日情緒內斂,嚴謹穩當得很,眾臣又去看張良。 張良與人要和善得多,一些順手的不重要的事情,他都愿意提點眾人。 只見張良臉上也有微微的詫異,但轉瞬就收拾了起來,抿了抿唇,抿起一抹淺笑。 看來是好事,眾臣心情放松下來。 東西送上來,竟又是一個大鼎,眾臣皺眉,萬事過猶不及,一郡一鼎盡夠了,再多,就好似王姬刻意博名,而百姓的真心實意也做成了虛情迎上。 “陳大夫需知,適可而止?!币恢辈幌碴惼綄崣嗵蟮睦铣汲鲅杂栒]道。 從前陳平獻鼎,他就懷疑是不是他用了國庫之財鑄鼎,再假借百姓之名獻上,討王姬歡喜,直到尋到捐錢捐銅的百姓,列了明細賬目上來,那老臣才閉口不談。 “即便是百姓有心,但王姬愛民,勞民傷財也是王姬不愿看到的,鑄鼎只是個心意,一鼎就足夠了,若是各郡形成攀比之風,那……” “您請稍等,請您先看看鼎上銘刻的圖樣?!标惼叫χ驍嗟?。 那老臣皺眉,就想再次訓誡他,即便是不同的花樣,那不也是同樣的意義嗎,還是一樣的勞民傷財,過于形式。 然而不待他出聲,大堂上就響起一陣倒抽氣之聲,“這,這,這是太原的地形山貌!” “怎么會?!”老臣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眸子,急忙奔到鼎前去細瞧,這一細瞧便失了聲。 然而他失了聲,別的臣子還是驚訝難平,驚呼連連,“竟真是太原郡的鼎!” 周國的百姓怎么會獻上代國的鼎,難不成,難不成?! 有雁門的百姓獻鼎求歸在前,周地的臣子很快便聯想到了緣由,也是求歸的?! 或許擔心眾臣的心臟難以負荷太多驚喜,陳平直接讓人把代、趙兩地其余四郡的鼎也抬了上來。 “這,這,這!”一時間,堂內的大臣仿佛集體得了帕金森,都顫著手指著鼎說不出完整的話來。 這是把代、趙兩國一鍋端了?張良微微蹙眉,“如今漢王勢大,我們若接受了這五郡,便不能在獨身其身,只怕就要卷入楚漢之爭的漩渦中去了?!?/br> 張良這話,是把“漢王勢大”放在“楚漢之爭”前頭的,這說明在張良看來得罪劉季比卷入楚漢之爭的危險更大。 但這話也并不是贊成周寧參與楚漢之爭,他們繼續低調發展,坐等楚漢兩敗俱傷才是最佳。 和張良意見相同的人有不少,高也道:“雖然現在漢軍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滎陽一帶,但能被漢王留下來經營代、趙兩地的呂家兄弟只怕不容小覷,還有趙地東邊的韓信也是手握重兵,而且他如今還滯留齊地,尚未參與前線作戰,咱們冒然攻擊代、趙兩國,只怕韓信會迅速反應,戰事會膠著?!?/br> 彭越點頭道:“一旦戰事膠著,只怕匈奴就會趁機南下,到時我們就會腹背受敵了?!?/br> 這一席話說得行事保守的老臣們看著代、趙兩地送來的大鼎瞬間變了表情,連帶著對陳平也生出了不滿,“就不該收下他國百姓的鼎,接了鼎易惹戰事;這送回去,又像是我們怕了他們一般,有傷我周國的聲威?!?/br> 有老臣借勢發揮,“你擅作主張,胡作妄為,卻是將我們陷于兩難了?!?/br> 又轉向周寧進言道:“我就說,陳平手中的權利太大,他到底年輕,經的事少,為人做事還是太輕浮了,還請王姬慎重考慮,收回他手中的權利?!?/br>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斗,哪怕是大體局勢平和的周國也不能幸免,周寧覺得有些無趣和厭煩,便懶得說話。 但周寧不幫忙說話,陳平也不是好欺負的,他笑道:“諸位可知如今主持趙國之事的是誰?” 眾臣皺眉不解不耐,剛剛高將軍不是說過了嗎,“是呂家兄弟,那又如何?” “那諸位可知呂家兄弟與王姬又是什么關系?” 一個姓呂,一個姓周,能有什么關系?北方的本地大臣不太了解,但也有腦子活絡的,前頭來的王姬的義姐,也是姓呂! 至于從中原來的大臣就更不用說了,對于中間的關系門清,畢竟當時鬧出好大一場熱鬧,他們只心驚,“難道……呂家兄弟愿意獻城!” “正是?!标惼轿褐^笑應道。 所以不需要用兵,他們是直接派兵接手趙國而已,明面上還是讓呂家兄弟主持趙國,只是要悄無聲息的換掉別的大臣和將領罷了,動作謹慎一點,只怕他們將趙國牢牢握在手中后,劉季還覺得趙國一切無恙呢。 所以,這是,那趙國……驚喜太大,周地的大臣一時都有些反應不過來,臉上竟出現了迷茫之色。 倒是喜和張良當下起身拜道:“還請王姬順應名義,接手代、趙兩地?!?/br> 這一聲驚醒了恍若夢中的諸位大臣,眾臣也急忙拜請。 周寧神色淡淡的允了。 散會后,指責了陳平的老臣們大喜之余也有些擔心,“王姬瞧著不太高興,是不是……”對他們不喜了。 喜雖然也能察覺出周寧的情緒不太對,但,喜搖了搖頭,“王姬處事只論事,不論人?!闭Z罷,便顧自先走了。 所以,只要好好做事就行,什么王姬喜歡不喜歡的,不用考慮。 這話也……王姬的喜好如何不重要,那是他們的王! 老臣們完全沒有被安慰到,又看向了張良。 張良想了想,勸慰道:“王姬應是擔心離開周國的義姐,畢竟中原如今可不安生?!?/br> 這話倒說得有理,呂雉在時,王姬瞧著心情就好一些,老臣們被安慰到了。 喜的腳步短暫一滯,又繼續大步離去。 唉,王姬應該是在擔心項王吧,喜想到了初見王姬時,那個被眾令吏嫌棄的瘦弱單薄的清雅少年,她是男子他不覺得如何,可一個女子,他總覺得她過于孤獨了。 中原,滎陽。 或許是出于對周寧能力的敬畏,或許是出于與周寧的姐妹感情,總之呂雉漸漸調整好了心態。但呂雉能調整好了,劉季卻是不行,他看到韓信遣使者送來的書信,差點氣了個倒仰。 韓信在信中說,齊國狡詐多變,齊地南面又與楚國接壤,為了有利于如今形勢,請求為假王,支持齊國事務。 劉季抖著信紙,當著韓信使者的面直接大罵道:“老子還在被圍困,項羽還在外頭虎視眈眈,他卻想著自立為王!” 劉季的大怒叫韓信派來的使者面色霎時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