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大佬一心向學 第336節
誰說必須得有五周才能贏比賽呢? 自己能驚艷裁判的地方多了去,沒必要鉆牛角尖。 身邊這位裁判的耳機里收到了同時,他按著耳機說了一句,隨后看向杭峰,問道:“準備?!?/br> 用的是英語。 杭峰點頭。 裁判又說:“那就出 發吧?!?/br> 杭峰最后調整了一次呼吸,隨后將橫著的滑板正過來,朝著u型池滑了過去。 10米的加速區不長,為了盡可能地獲得更快地速度,杭峰在往前滑的時候,還連續彈壓了幾次滑雪板。 這種小技巧有助于提高速度。 很快,速度就達到了10邁以上,同時u型池也到了。 10米到底是太短了。 不過進入u型池是一個往下的坡度,還有一次加速的機會。 杭峰抓住機會,在沖進u型池的時候跳了一下,速度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快。 然后也就到這里了。 20多邁的速度,是極限,就算莫泊桑來了也是這個程度。 優秀選手和普通選手在速度上拉開差距的地方,是每一跳的落腳點。 跳的越是接近u型池的池沿,獲得的滑行距離就越長,也就能夠獲得更快的速度。 杭峰在感覺自己的身體往上揚的時候,再一次深呼吸。 隨后熟門熟路的在最極限的位置起跳,一周半540的空中技巧做完,落的冰壁上。 “啪”的一聲,像是黏在了冰上,整個人蜷著,已經是能夠做到的最高高度。 大概0.01秒后,人往下滑,沖向對面的時候,整個人也再次舒展開。 杭峰在第一跳能完成一周半,已經不算什么讓人驚訝的事。 他在太多的賽場展示過自己第一跳的能力。 隨后來到第二跳。 這里應該是個三周半。 不用杭峰做,所有人都知道。 果然。 杭峰這次確實是個三周半。 完成的一如既往的好。 現場有掌聲響起。 華國的觀眾多,等著看自家選手的比賽,只要旋起來,就統統給掌聲。 很熱情。 互聯網直播間里,也有很多人為杭峰加油,但這里面偶爾也有些說喪氣話的人。 “540接1260,都沒什么新鮮感了?!?/br> “江郎才盡?!?/br> “心塞,不看了?!?/br> 但這些大概是出發的時候就準備好的評論,很快就被直播間其他觀眾的“啊啊”聲淹沒,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些發“啊啊啊”的觀眾也不說話,人還賊多,看的人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在興奮個什么勁。 之前說不看要走的那個人,嗤笑一聲,真就走了。 他前腳退出直播間,后腳就有手速快地發了評論。 “這花活??!” “看抓板??!” 三個字是極限了,有人看見,后知后覺,咦,杭峰剛剛抓板不一樣??? 是不一樣。 要說第二跳的三周半,杭峰完成一個翻騰一周360加偏軸轉體720,落地前再轉體半周,來個反向落地。 難度高歸高,但出現在杭峰身上已經不算奇特了,他有這個能力,前面兩場比賽難度也差不多,對于想要看見他有所突破,拿高分的觀眾,實在算不上什么讓人高興的事。 可這里面總歸是不乏一些眼光毒辣的人,在那剎那間發現了“嘩點”。 杭峰在玩抓板??! 他起跳的時候前手抓的板頭,空中旋轉到一半,抓板的前手挪到了內刃的中間。 抓板空中換位了? 嘿! 這就有意思了! 聰明的觀眾,瞬間就明白了杭峰這一場比賽改變的戰略。 既然不能在最高周數上戰勝對手,就曲線救國,在抓板等其他方面用力。 這一小細節更是被裁判們捕捉,包括查利裁判在 內,都將身體前傾幾分,瞇著眼睛看向電視屏幕。 夜晚比賽,燈光越亮越晃眼睛。 但只要捕捉到他抓板上變化的細節,一會回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觀察重點在哪里了。 一轉眼的功夫,杭峰已經沖到對面,他的第三跳也緊跟而來。 速度起來后,果然觀賞效果大增。 不過是第三跳,杭峰的高度就達到了讓人贊嘆的地步,空中翻騰的拋物線,距離池沿最起碼有兩米多高。 看來前面兩跳成功為杭峰獲得足夠的沖擊力。 他身在半空,腿往后彎,前手后擰,抓在板尾。 這是一個抓板尾,向前翻騰的動作。 難度挺高。 任何動作,一旦涉及到向前翻騰,難度就會提高不少。 而且向前翻騰和反向起跳向來在一起。 這兩個動作一起出現后,只要能完成,裁判都會給出同級最高的分數。 杭峰向前翻騰的同時進行轉體,這空中難度當然不是杭峰第一次做,其實就在第一場的時候,他在第三跳也做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動作。 直播間里,叫囂著杭峰江郎才盡的那個觀眾,干脆利落地關了視頻。 不看了! 越看越生氣! 從第二跳開始,到第三跳,都是差不多重復的動作,怎么的是直接放棄了嗎?還是記性沒有自己好,忘記第一跳就已經做過這些? 人在氣頭上,觀察力自然不行。 這邊這位前腳一退,后腳“啊啊啊”的聲音又在直播間里出現了。 這次沒有人來得及打字,但懂的都懂。 怎么說呢。 杭峰雖然這一跳和第一場的第三跳基本差不多,但也正是因為差不多,在喜歡他的粉絲眼里,一眼就看見了不同。 同樣在空中做著翻騰動作的杭峰,身體擰動的姿態極為特殊,就像一個向左邊擰緊的麻花,在倏忽間,突然就變成向右邊螺旋絞緊。 這是一個很難被察覺的細節,但偏偏很多人都一眼看見了不同。 大概是在這一瞬間,用出了高考時候的專注力吧。 把全身所有的感官都匯聚在杭峰的身上。 “不一樣?!?/br> “是不一樣?!?/br> 在心里嘀咕著,不太明白這個變化是因為什么。 直到杭峰穩穩落在地上,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看了一場玄而又玄表演,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來。 落地的杭峰,一邊緩解滑雪板與冰壁撞擊時,出現的沖擊力,一邊放松地甩了甩雙手。 再放松一點,就靠你們了。 杭峰這一路滑過來,抓板很明顯用的都是前手,也就是他的右手,甩右手很正常,甩左手是什么意思? 福至心靈! 啊啊啊啊??!對了,剛剛杭峰落地前,最后一刻松開的手是左手?。?! 臥槽! 剛剛杭峰是換了手抓板的嗎? 在旋轉的時候,做著四周半的時候,不但向前翻騰抓了板尾,還換手了? 不可能! 沒人能在那么短,那么復雜的環境下,再做到換手! 篤定的想法很快就變得不堅定。 主要還是直播間里那些“啊啊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