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大佬一心向學 第321節
只是,完成也有個前提。 就是慣性足夠,拋飛的力量足夠,高度足夠。 畢竟這算是一周半540里頂格的難度了。 也不是說輕松到小朋友就可以隨隨便便完成。 因而,對各方面都有一定要求的動作,放在第一跳上,未免就有點勉強。 讓孫烈做,第二個折返輕輕松松就可以完成,只是從未在第一跳上去做過。 這已經和慣性沒關系了,完全屬于原地硬拔,才能完成的技巧。 要更高的爆發力,跳的足夠高,轉的足夠快。 畢竟這種向后拉伸的抓板方式,轉的是大圈,需要的時間可比其他的動作難多了。 可就是這樣孫烈都不愿意去碰的動作,杭峰硬生生在第一跳里完成了。 不但完成,還完成的很好。 起跳的位置恰到好處,落點也精準到腳下像是長了眼睛,看不出來太過勉強的地方,這一跳不但成功為杭峰獲得了更高的分數,還讓他獲得了更大的動力。 只能說,小孩兒特別認真吧。 孫烈揚眉笑了一下,覺得杭峰的表現有點出乎意料,作為一個世界冠軍級的選手,應該明白資格賽不需要動用全力的戰略,畢竟狀態這個東西,有時候一旦用掉了,后續就會比較乏力。 孫烈笑著,目光追著杭峰的身影移動,看著他第二跳高高躍起,一連串的數據就如同字幕一般在腦海里流淌而過。 孫烈笑不出來了。 后手抓板頭,空中翻騰一周,加偏軸轉體兩周,落地再來一個半周的轉體,反向落地。 咦??? 第二跳可以完成三周半這個動作的嗎? 如果說第一跳,還在孫烈的實力范圍內,勉強一下也能做出來,那么第二跳的這個難度,就算他勉強也做不出來了。 杭峰的實力在暴漲。 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料。 不過就是出去轉了一圈,參加了第三站的聯賽,再加上不到一個月的強化訓練,可以達到這個程度嗎? 別說一個“洲際杯”,在國際賽場上,在第二次折返就去拼三周半的情況,也不多見。 畢竟,也不是必須的。 三周才是這第二跳的合理范圍,就算多半周,裁判也不會給出超過0.5的加分。 關鍵是很難做到啊。 孫烈其實很清楚杭峰早晚要超越自己,或者說這次的比賽,杭峰會在自己的上面,他已經做好了“前浪讓后浪”的準備。 只是杭峰的表現出乎了他的意料,也超出了他的實力后,從容的心情就被破壞了。 第二跳就感受到被后輩碾壓的感覺,可不好受。 孫烈臉上的笑容收斂,一邊看著杭峰的動作,有點后悔。 果然,第三跳,杭峰沒有出乎任何意料的進入到了四周。 非常輕松。 高度太足了,他用倒滑的方式起跳,內刃翻滾兩周,加兩周的偏軸,1440完成的快如閃電,整個人似乎還沒完成空中的拋物線,就已經松開抓板的手,等待落地。 算是四周一個頂格的難度吧。 所以接下來要到四周半了嗎? 第四跳做四周半,并不算離譜,孫烈在狀態最好的時候,可以在第四跳和第五跳連續完成四周半。 思維的速度很快,u型池的折返也在不知不覺間,快到大腦無法更仔細思考的程度。 杭峰第四跳,再落下。 孫烈上一秒的思維還沒落下,杭峰卻已經沖向第五跳的舞臺,殘留在腦海里的印象,猶如重播的慢動作一般,在腦海里烙印下一個接一個的影子。 一、二、三、四……咦?只是個四周嗎?而且還是一個難度不算特別高的四周?杭峰想干什么? 疑惑方才從心里升起,下一秒,遠處那高高飛在半空中的身影,卻已經在孫烈的大腦里,烙印了這一生都難以忘記的畫面。 向高處拋起的年輕人,將身體緊緊地團著,翻滾轉動出讓孫烈格外陌生,又格外熟悉的姿態。 直至他從拋物線落下,將身體舒展開來,等待落地,他的身后仿佛還拖拽著一連串的殘影。 向內翻騰的一周被拉的很長很長,與此同時身體還做著轉體的動作,一周兩周三周,便是1440的周數。 難度至此并不算多高,在這最后一跳孫烈也可以輕松做到。 可這個部分杭峰完成的太快了,快到好像只用了孫烈完成這個動作的三分之二的時間,剩余那過于漫長的等待時間,讓人覺得困惑而不安。 這樣就結束了嗎? 只有四周嗎? 早早的做完,就等著落地了? 這不是杭峰的風格吧? 然后下一秒。 從弧線落下的年輕人卻沒有如同往常一般打開身體,而是依舊將身體團成一團,再一次的在落地前,完成了一個轉體。 完成的時間剛剛好,恰到好處地在轉彎最后一圈后,松開抓板的手,落地,繼而在那“唰”的聲響中,沖出了u型池。 完成了他的比賽。 一周的翻騰,加上四周的偏軸轉體,嘶?。?! 孫烈慢了半拍,終于意識到杭峰做了什么。 特么是五周??! 臥槽臥槽臥槽??! 這樣一想,孫烈只覺得后背的冷汗刷一下就淌了出來。 一開始他就有預感會后悔,果然預感成真。 第一個出場,滑在他前面的杭峰,要用五周鎮壓整個亞洲杯的賽場啦?。?! 嘖! 早知道自己就第一個上場了。 滑在杭峰后面壓力太大,太大了??! 第150章 白鳥優宇 孫烈心緒紛亂, 沒發現在杭峰滑完后,賽場有一段時間不算短的安靜期。 五周??! 杭峰可是完成了五周??! 竟然沒有掌聲? 不科學! 然而事實就是,很多觀眾來看比賽都是看熱鬧, 看見選手飛的高,圈轉的多, 就當做厲害。 只是不熟悉這項運動的,很難在電光火石間,看清楚賽場上的人,究竟轉了多少圈。 對于他們而言, 四周和五周的差距都不大,反正帥就行了。 所以大部分人在杭峰完成比賽后, 都非常平靜地鼓掌,平靜地祝賀杭峰完成第一場資格賽。 有些人鼓完了掌,還拿起餅干繼續吃早飯。 嘖,資格賽而已, 就算是杭峰的資格賽也沒什么好看的,今天來這里看個熱鬧就行。 然而餅干拿起來,還沒等撕開, 就發現了賽場氣氛有點不對勁。 很多人都在左右觀望, 爭論議論,“嗡嗡嗡”的聲音,表情在逐漸扭曲中顯得有點變態,繼而高高舉起了手掌。 第一個人舉起手,亮出了整個手掌。 不懂。 接著第二個人單手舉高,來回的翻轉,眼睛亮的逼人。 不懂……但好像情況有點不對。 隨后更多的人站起來,舉起手, 終于有聲音傳到耳邊:“五周!是五周??!” 五周的聲音逐漸變得喧囂,這位正打算吃餅干的觀眾,瞬間覺得手里的餅干不香了。 他扒拉著不遠處站起來舉手的人問:“杭峰剛剛是做了五周嗎?是嗎?是嗎???是哪一跳的五周???” “第五跳!五周??!” 隨著這聲喊,整個觀眾席像是全面激活了一般。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他們舉起雙手,五指張開,瘋狂地大喊:“五跳!五周!五跳??!五周??!” 一只手代表第五跳。 一只手代表五周難度。 可容納兩千人的觀眾席,幾乎所有人都站起來舞動雙手的聲勢,有多么壯大? 沒有親眼看見過的人無法想象。 仿佛海浪在呼嘯一般,又如雷聲陣陣,整個山脈似乎都在震動,要不是早就處理過山巔的積雪,這齊聲大喊的聲勢,足以引發一次雪崩。 太熱鬧了! 資格賽的第一場比賽,就讓華國的觀眾有如過年一般的興奮。 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