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大佬一心向學 第262節
大概是經過一場比賽后, 大家都比較熟絡了一點。又或者是氣場相近的原因,才聚在一起,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來。 無意義的交談恰恰是拉近關系的好辦法,他們對阿拉法特的房車感興趣,對滑雪沖浪感興趣,對公園滑板感興趣, 甚至對這次比賽結束后,該去哪里逛一逛都感興趣。 熱情的交流一次持續到坐上纜車才安靜下來,杭峰抓緊時間閉目休息了一會兒,再一下車,幾個人又自然而然地聚在了一起,一路聊到了賽場。 他們大概是今天氣氛最好的一組,就連裁判都在傾聽他們的交流,差一點就錯過了比賽時間。 “好了好了,男孩兒們,準備開始比賽?!?/br> 融洽的氣氛和笑容,裁判開口說話都顯得溫柔,他將眾人招過來,目光落在杭峰身上:“杭峰來選賽道吧?!?/br> 杭峰上前對身邊的人說:“那我就不客氣了,我選2號道?!?/br> 阿拉法特說:“3號?!?/br> 西本弓步選了1號道,留給阿莫斯的自然只有4號道。 阿莫斯半開玩笑地說:“雖然天氣很冷,但我不需要摩擦生熱,彎道的時候給我留一點位置就好,不需要很多?!?/br> 他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了一下。 這當然沒問題。 眾人笑了起來。 最后整裝,教練們都上前又說了幾句。 簡也上前,有點不放心地提醒杭峰:“不要把兩條路線混淆,你沒有試錯的機會,還是要以之前的訓練為主?!?/br> 杭峰點頭應下,也在心里這樣告訴自己。 “準——備??!” 出發點的裁判拉了一個長音,把所有人的注意拉扯回去。 簡和其他教練一同轉身離開,再待下去就會被判違規了。 杭峰最后調整了一下頭盔,放在滑板上的腳輕微調整到最合適的位置,抬頭看向前方。 裁判的發令槍舉過頭頂。 其他三人都嚴陣以待,眼里再沒了說鬧的笑意,表情變得凝重嚴肅。 “嘟”的一聲響! 山間回蕩。 四個人如同離弦的箭,向前射出。 連續五次蹬板,便已經進入彎道。 上板! 這一次,杭峰優先挑選賽道,是他最舒服和合適發揮的位置。 連續幾個轉彎,在進入“蛋糕塔路段”前,左轉右彎都沒人阻擋,杭峰輕而易舉就滑在了最前面。 前面沒人,由他自由地滑。 “蛋糕塔”的第一個彎還好,輕松過彎。 只是彎道一出來,杭峰就在心里道了一聲“糟糕!” 他的腦子里,他的眼前,恍惚間似乎出現了兩條線。 在這個彎道,他一直以來訓練的習慣都是在3號道過彎,但是阿拉法特的vr路線里,卻建議的是2號道過彎。 理由是彎道出去后的賽道相對寬敞,內圈進外圈出更有利于提高速度。 杭峰也認可這個結論。 只是心里認可是一回事,實際去做是另外一回事。 分秒必爭的賽場,容不得一點點的失誤。 保持習慣,杭峰可以輕松出線。 在賽場改變,卻要承擔出錯的風險。 他背負著那么多人的希望,要是因為自己的狂妄和自大,卻連1/4都沒能晉級,還有臉回國嗎? 就連簡都在反復地提醒他,不要被路線干擾,一切還是以穩為主。 猶豫,讓時間過的很快。 結論還沒出來,彎道已經近在眼前,這時候再想變道也晚了。 身體在他分神的時候,自發做出了選擇,讓他滑在自己最熟悉的路線上。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這樣了。 杭峰手臂抬高,身體傾斜,腳尖往下用力,一個外刃的彎道便完成。 身體上揚,從短暫的上坡沖出,有一瞬間地騰空。 杭峰身體彎曲,落地的同時配合彈壓減震,滑板下寬厚的公路輪與地面碰撞出輕微的聲響,繼而沖向直坡。 速度很不錯。 沒有測速器,但單憑腳感,杭峰就知道自己滑出了這個路段該有的實力。 已經很不錯了吧。 沒必要再去做改變。 這可是比賽,臨時調整風險太高! 杭峰這樣告訴自己,讓自己安分下來。 就這樣,又滑完了一個“蛋糕塔”的彎道。 一切都很好。 速度很好。 他一直在前面。 而且非常順手。 順手到即便這樣分神了,似乎都沒有影響到成績。 所以,就應該是這樣的。 他就應該…… 明明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正確的路線上,可是心里那被點亮的火苗卻始終無法熄滅。 理論上,18分就可以滑完全程,而他們卻因為滑進23分鐘而沾沾自喜。 這是比賽。 但也是極限運動??! 極限運動難道不就是挑戰極限,超越自我嗎? 這樣一成不變地活在自己的舒適區里,別說早晚會出現更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超越自己,就連這場比賽的冠軍都是未知數。 原田丁次在資格賽已經贏了自己,接下來未必沒有更好的成績。 默林·鮑威爾的世界記錄可是22分42秒,隨時有可能再現這個成績。 自己既然沒有碾壓其他人的水平,又有什么資格給自己劃定舒適圈? 要挑戰! 要贏! 要全力以赴地迎難而上! 熱血在胸口涌起,杭峰不再給自己猶豫的機會,腳下輕微用力,變化賽道,滑到了隔壁的3號道。 來吧! 不就是換個內進外出的方式嗎? 又不是多難的技巧,至于糾結成這樣! 運動員的根本還不就是自身的素質,只要技巧足夠強,再難的賽道都能滑! 在他身后五米左右,正變換賽道的阿拉法特一抬頭,就看見自己前面被杭峰擋了道。 這是,選擇了科學路線嗎? 阿拉法特的嘴角輕微勾起來,期待感瞬間被拉滿。 完美的路線他背下來了,可他的身體素質卻做不到。 現在,他期待杭峰的成績,期待一個人,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滑出什么樣的成績! 杭峰這邊,一旦觀念轉變過來,肩膀上所有的擔子也就跟著煙消云散。 不過就是在比賽的時候挑戰新的路線,又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 野雪挑戰哪一次不是在滑未知的路線呢? 自己不一樣可以完成的很好,可以在賽場上進步,超越自己嗎! 要說應變能力,從事更多運動的自己,適應期當然更強??! 杭峰不再糾結,注意力就變得空前集中。 而且他的記憶力是真的好,全長25分鐘的路線,89個彎道,每一個彎道的特點、位置和最佳路線,都被他熟記于心。 前一個彎道才出來,下一個彎道的路線就已經出現在眼前,他腳下靈活動作,只是輕微的一個用力,就像水里游魚的一次擺尾,流暢自如的滑到了更前面。 “蛋糕塔”第八個彎道一出來,阿拉法特就笑了。 資格賽的時候,他還能在這個路段跟上杭峰,滑到這里的時候,兩人雖然一前一后,時速卻差不多。 兩人的距離拉開是在這之后,他對高度彎道的速度閾值和cao控能力沒有杭峰強,所以才落在了后面。 可如今……當他從這最后一個彎道出來,滑在前面的杭峰在沒有了上坡的減速后,眨眼的功夫就已經沖到了前面超過十米、接近十五米的位置,而且他們的距離還在不斷地拉開。 這說明杭峰的時速不僅比他快,還快了不少。 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