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大佬一心向學 第211節
雖然只是隨意的一掃,沒有任何的想法和目的, 可在看見人的瞬間, 杭峰還是感覺到了一種莫名的力量注入。 注意力變得集中。 或者說,現場的環境不集中也不行。 當他被不斷推高到了極限后,那種猶如坐在跳樓機上,關鍵跳樓機的座位還是冰塊做的時候, 所有散亂的思緒都會在這拔高的過程里被迅速地斬斷。 杭峰不確定這個浪好不好, 甚至說他連自己應該在什么時候上浪更合理都不確定。 沒有經驗的壞處就是身處在這個環境里,哪怕賽前了解的再多,也依舊腦子一片空白。 于是當大腦不管用的時候, 過去很多年普通沖浪的習慣就會出現。 杭峰在感知到這個浪似乎要破開,出現浪尖的時候,一翻身就上了沖浪板。 水波的動蕩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劇烈,膝蓋與浪板接觸,身體的平衡感就自動接過了所有的細微cao控,搖晃的身體很快就穩定了下來。 這也是核心力量的體現。 尤其是他開始站起來的時候,全身都在用力,無數的肌rou纖維猶如緊密的儀器一般,瘋狂迅速的在身體里不斷矯正。 站起來。 搖晃。 站起來。 搖晃。 一切都發生的很快,卻又格外的驚險。 杭峰直到站起來的瞬間,才知道巨浪的力量有多大,腳下的沖浪板不但顛簸的厲害,還被海浪輕易推動著往左邊偏。 要倒??! 根本就是去挑戰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多難,才能理解其他選手為什么倒下。 用渺小的人力去挑戰大海的巨浪,猶如螳臂當車。 可這正是挑戰賽的目的??! 極限運動得魅力??! 超越自我,挑戰不可能! 杭峰不想在第一步就倒下,他集中注意力,調動身體的力量往右邊送,以快速地平衡。 右邊的力量似乎給多了,于是更大的力量加入進來,就像是海浪明目張膽壓下的籌碼,賭他一定翻。 我拒絕! 杭峰在心里嘶吼,無論是什么,我都拒絕! 我一定要站穩給你瞧! 他的手臂舞動了一下,與顛簸得力量對抗。 失衡。 找平。 失衡。 再找平! 終于在不斷地對抗中,杭峰勝利了! 站穩了! 成功了第一階段! 當杭峰穩穩站在沖浪板上后,更多的信心被找了回來。 他從未低估過巨浪的難度,但也從未小看過自己,如果他連在浪上站穩都做不到,那么這些年的沖浪就白練了,還想代表國家去參加世界大賽,參加奧運會? 有一個說一個,今天在這里挑戰巨浪,并且成功的選手,哪一個不是在常規賽場也有出色表現,世界冠軍級的運動員? 杭峰從未小看過自己,高比分拿下的“世青賽”冠軍,足以說明他就算去了成年組的賽場也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之一。 既然同是優秀的運動員,他們都可以完成巨浪挑戰,自己憑什么就不可以! 遇見困難。 解決! 克服! 繼而成功地完成挑戰! 杭峰高高站在浪尖上,渾身肌rou繃緊到極致,但看向前方的眼睛卻很亮。 這么高! 這么搖晃! 可我還是站在了這里! 站在了浪的最高處! 杭峰第一部 分的成功引起了關注。 對于這位最后一個報名,一開始都沒有印刷在宣傳logo上的選手,現場的觀眾大部分都不知道他的身份。 但是認識一個運動員并不需要記住他的臉,只需要看見他的成績,看見他能不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地方。 所以當杭峰成功在浪上站起來,順利完成第一個部分的時候,現場的很多觀眾都對杭峰投注了目光。 “這個選手很不錯,他站起來了?!?/br> “我已經在等第二輪了,沒想到還有一個不錯的選手?!?/br> “這是第幾位了,他是這一組的最后一個嗎?” 議論著,并不狂熱。 因為接下來還有很多的挑戰,杭峰到目前為止做到的只是一個讓人覺得還不錯的“開始”而已。 但比起現場,網絡直播平臺上的觀眾就沒有那么淡定了。 “x-games”在全平臺追加了杭峰的鏡頭,而且還把杭峰安排在了第三番位,所有點擊進來看直播的觀眾,都會注意到杭峰的存在。 就連本尼·馬龍這位常規賽場的新晉短板沖浪王者都沒能進入“全明星”百強呢,可想而知杭峰的人氣有多高。 很多人在杭峰上場的時候,就在留言區里叫著他的名字,為他加油。 有人如果不懂:“很有名嗎?為什么我不知道?世界冠軍都沒拿過?!?/br> 就會被很多人刷屏一樣地說:“世界滑板速降巡回賽冠軍,u型池總決賽第七,前兩天還高分碾壓拿到了世青賽的冠軍?!?/br> “一位潛力非常強的年輕運動員,今年只有17歲,他的板類運動全精通,簡是他的教練?!?/br> “我不在乎他拿了多少冠軍,也不在乎簡是不是他的教練,我只想說我很喜歡他!比賽加油??!挑戰成功??!” “挑戰成功??!” “比賽加油??!” 留言區里很熱鬧,直播間也很熱鬧。 解說和布魯爾更是非常激動地討論著杭峰。 “從上場順序就知道,這是我們最后一位報名的選手,我們差點就失去他了。我們的記者在采訪時得知,他在出發前并沒有計劃巨浪挑戰,他來澳洲是為了參加世青賽?!?/br> “是的,在世青賽的決賽上,他拿到了10分的滿分,據說比賽那天的浪況也很糟糕,浪高一度超過5米,而杭峰卻在那樣的浪況下,完成了轉體一周的技巧?!?/br> “作為技巧類的選手,轉體應該很容易?!?/br> “你可以試試在海里和在冰上的差距有多大,我特意找過那段比賽視頻,真是太精彩了,我可做不到?!辈剪敔栒f完笑了一下,“伊瑞克也不行。他只會在長板上走來走去,男人更應該挑戰的是彰顯力量和控制力的短板?!?/br> 布魯爾不客氣地走在“黑紅”的路上,三兩句不離伊瑞克。 但在解說的耳返里,導演正提醒他:“只說杭峰?!?/br> 解說強行打斷:“杭峰準備上浪了!” 他大聲地說:“浪起來了,讓我們看看杭峰在巨浪挑戰賽上的第一次表現!起來!他站起來了!動作非常地流暢!讓人驚訝的平衡感??!幾乎沒怎么吃力就完成了巨浪挑戰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他是今天第七個完成這一步的選手。 巨浪挑戰非常的難,看看這數據吧,33名選手只有7個人邁出了第一步。 杭峰就是這七個人之一??!” 解說打斷了布魯爾的小心思,大聲地解說著賽況,顯然他對杭峰上板的表現非常滿意。 其實就像他說的那樣,杭峰上板所表現出來的輕松,讓人驚訝。 在過去的時間里,將近20個人一站起來就歪倒,剩下幾個站起來的速度也很慢,他們雙手脫離板子之后,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彎腰駝背的姿勢,保證自己的重心足夠低,以便更容易找到平衡。 只有極少數,包括杭峰在內,他們雖然也有一個彎腰找平衡的過程,但持續的時間非常短。大概就是沖浪板左右搖晃了一下,他們就將身體直了起來。 這是天生的平衡感天賦,也是后天經過長期的力量訓練,以及對場地不斷適應后得到優勢。 在最頂尖的賽場,這些缺一不可。 …… 杭峰在沖浪板上站了起來,很穩,感覺還行。 他的平衡感確實很優秀,是天生的,也是后天的鍛煉。沖浪運動是一個比滑雪更要求平衡感的運動,杭峰接觸沖浪確實比滑雪更早。 他爸開浪域沖浪俱樂部的時候,他媽還在努力成為n省單板滑雪隊的總教練,奮斗事業的陳虹女士就經常將他交給老杭同志,老杭同志就會把他帶到浪域的海邊,讓他抱著他的定制小沖浪板,在大海里與海浪嬉戲。 童年的記憶力都是大海的脈絡,不同于泳池的浮力,以及大海里滿滿的咸苦滋味。 所以當他心驚膽戰,卻最終站起來的時候,他竟然發現這個過程遠沒有自己想的那么難。 沖擊力是很強,有明顯的搖晃感,但只要能夠站起來,腳踏巨浪的感覺和其他的浪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海面的張力依舊,沖浪板的平衡保持在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程度。 總之這個情況下,他就算想要摔倒也很難。 第一關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