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大佬一心向學 第196節
他從板上站起來,搖晃了一下,又穩住。浪花在身后出現,就像張開獠牙野獸,在身后追趕著他。 何洲顯然覺得這個位置不是很理想,他上下起伏,壓著沖浪板往前快速猶如顫動一般的跳著,往前沖了一點,與浪花距離遠了一點。 終于開始他的第一個浪的技術動作。 這里杭峰已經看后面了。 白色的浪花擋住了一切,從他的角度看就像是大海已經吞沒了何洲。 當然不可能。 還沒到覆蓋的時候。 浪高的峰值有個固定的區域,那里才是最危險的,但同時也是唯一可以做技巧拿高分的地方。 危險與機遇并存,無論哪個賽場的裁判,都更愿意看見選手用高技巧去征服一個真正難度的海浪。 緊接著荷國的選手也出發了。 杭峰在他身后,不緊不慢地扶著沖浪板橫游了十米左右就停下了。 整個等浪區就剩下他一個人,1號選手正在努力地再度游過來,何洲也不過剛剛才沖進海里。 3號選手已經在浪上站起來,但杭峰并不急,他左右看著,耐心地等待自己心儀的浪。 這個過程很多選手是心焦的,隨著浪一個個的過去而不上板,壓力會不斷地增加,擔心自己是否錯過了好浪,也擔心想要的好浪還要多久才能來,而歸根結底就是害怕裁判會沒有耐心。 杭峰不能說自己一點壓力都沒有,畢竟這個賽場的裁判對他的印象應該不會太好,耐心不足也是正常。 不過他更希望自己的每個浪都有足夠的品質,這樣他才能駕馭這個浪拿到更高分。 杭峰一直等到何洲游過來,他身后的1號選手也有點不耐煩的時候,他等的浪才終于過來。 海浪有規律,弱弱強,或者弱弱弱強,亦或者弱弱次強最強……總之有些浪就是不好,在上面很難發揮實力,有些浪太強,也可能會容易失誤。 怎么選擇只看個人。 杭峰等了六個浪,才等到自己需要的,那個最強的浪。 浪還沒有進壺口呢,就帶動著所有人的身體往上瘋狂地涌,儼然已經有白色的浪花出現。 杭峰終于在這個浪出現的時候,翻身上了板。 第90章 挑戰高難度一周轉體 他的選擇落在其他人的眼里再明顯不過, 他是要挑戰最難的浪。 何洲在心里默默吼了一聲,漢子! 這當然是夸獎。 但多少有點形容杭峰魯莽的意思。 至于是不是真的魯莽,這就要看個人的能力了。 何洲做不到, 不代表杭峰做不到。 杭峰翻身一上板, 還沒等站起來, 就先被狂肆冰冷的海風裹挾。 冷! 相比起來,泡在海里簡直就像泡在溫泉里。 冰冷讓他身上的肌rou像是瞬間凍成了冰坨,他必須用強大的意志力與這股僵硬感對抗,在搖晃不休的沖浪板上站起來。 這也是前面幾個選手,包括何洲在上板之后, 都會搖晃一下的原因。 不是不穩, 而是利用身體的搖晃去找平衡。 杭峰在起身的瞬間, 沖浪板也左右地搖晃了一下,就像抖落了身上覆蓋的冰霜, 在起身的瞬間,那股因為寒冷而存在的束縛力, 終于消失不見。 不是不冷了。 而是有更值得用盡全部的注意力去關注的事情。 景色快速的往后飛。 腳下的浪板被激流推動著,搖晃不休。 浪花逐漸變大, 從浪的邊緣處開始往中間翻卷。 這最大的浪有可能會形成管狀波,可惜因為卷出的管孔太小,除非人完全蹲在里面才能勉強通過。 但這樣,就無法做技巧了。 杭峰對管狀波并不感興趣,他將腳穩穩扎根在板上,身體壓下來, 沿著浪脊往前沖。 浪尖在腳下形成,逐漸變得薄細尖銳。 杭峰能夠看見自己被送的很高很高,從兩米到五米的時間不過兩個呼吸。 最可怕的部分來了! 浪終于成行。 杭峰被送到了將近五米的高度。 之所以是五米, 是因為他不可能真的站在浪尖上,但這個浪絕對超過了五米。 明顯更高的浪將杭峰推到必須仰視的程度,單是看著就很恐怖。 深藍色的浪揮舞著刀鋒,從杭峰的頭頂上壓下來,杭峰就像漂浮在半空中,他現在的位置距離浪的底部足有他一個半高的距離。 而“怒水紅?!钡睦吮冗@還要大,唐雋明明知道不應該,這是杭峰的事業,必須跨越的挑戰,但該有的擔心一樣不少。 他很怕海浪翻過來,將杭峰吞下去。 就在這時,杭峰終于動了。 他的核心力量開始發力,控制著腳下浪板的方向,然后腰胯猛地用力一擰,于是滑板在浪上滑出一個漂亮的圓弧形,海水在身后潑灑出扇子的形狀。 非常高質量的一個“弧形旋”,板尾甩的非常有力,而且他完成了一個無限接近“o”的弧形,再加上完成之后穩穩地站在浪板上。毫無疑問,裁判必須給這個動作一個高分。 況且到目前為止,杭峰前面的三個都掉板了。 對! 沒錯! 浪太大太急,還沒有更好適應這個環境的前三個選手,包括何洲在內,全部在做第一個技巧動作的時候失去平衡掉進了海里。 并不是大賽組小看了青年組的賽場,但事實就是年輕的選手對這個環境的適應力就是不如老選手。 也只有三米高左右的浪,才是最適合“世青賽”的賽場。 可架不住有人煽動聯合,說是請求,實際卻是“逼宮”的讓大賽組照常舉辦比賽。 杭峰其實并不需要擔心自己在裁判心里的印象,因為有人比他留下的印象還要糟糕。 這些說來都是后話,正在海里比賽的杭峰此刻腦袋里除了眼下的賽場,再沒有其他。 他能夠感覺這個浪確實有點難,主要是高度的問題,他在做技巧的時候,沖浪板橫在浪上的瞬間,會被非??膳露鴱妱诺牧α繋У礁咛?,他必須要用出全身的力量將沖浪板擰回去。 除此以外,就是那驟然被送到四五米的高度,對于不習慣這個高度的選手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壓力。 杭峰能感覺到難度提高了,但他適應的很好。 從u型池走出來的他,對這種帶著一點弧形的“壁”非常熟悉,高度也是一樣。 其他人害怕他是沒有錯的,他的幾個主項確實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就是滑板速降這類更符合他喜好的運動,在沖浪這個賽場上,也會對他的速度感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讓他可以更加從容的面對速度的變化。 杭峰的第一個技巧完成的非常好,而且他還是第一個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技巧的選手。 岸上響起了掌聲,很多還是選手的親友團和教練。 但掌聲落下,該緊張還是要緊張。 因為浪花追上來的很快,即便杭峰很好地在浪壁上沖行,可那翻卷的管狀波還是以更快的速度追趕上來。 杭峰卻只做了一個動作。 他前面還有一截相對平靜的區域,看不見后面情況的杭峰,肯定會做第二個技巧。 一旦在做技巧的過程里被管狀波覆下,很少有人能夠在那激涌的力量下完成動作。杭峰最后的結局還是逃不過第一個浪就失誤的“魔咒”。 這是一個緊張的過程,鼓掌過后的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睜大了眼睛地看著杭峰的表現。 在心里咆哮:快開始吧!不要等了!再晚管狀波就上來了! 終于,像是過去了一個世紀那么久,杭峰開始做第二個技巧。 他將板頭往浪谷下甩,方向的變化讓他的板尾瞬間甩到高處,繼而更多的力量通過腰腹大腿傳遞到沖浪板上,板尾在身后化出一個巨大的弧形,已經超過了弧形旋的弧度,眨眼的功夫板頭又擰到了上方。 “8字旋!” 毫無疑問杭峰是要完成難度更高的“8字旋”! 在這明顯難度極高的賽場上! 第一輪就要做兩個不同的難度技巧! 膽是真大! 誰不是第一個浪戰戰兢兢的小心適應,這小子這么莽的嗎? 尤其是當杭峰畫完“8”的第一個圓圈,準備畫第二個圓圈的時候,白色的浪花也追上了他。 他的身體在眨眼的功夫被淹沒,而他還有剩下的半個技巧沒有完成。 會掉板吧? 擰著身體的姿勢去面對浪花的沖力,猶如螳臂當車,不可能成功的。 然后下一秒,杭峰的身影出現在浪花里。 紅色的衣服醒目的就像黑夜里光,穿透白色的世界,落在每個人的眼膜上。 他站住了??! 他沒有掉板!他還站在沖浪板上??!他扛住了浪花的沖擊力,還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