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玉伴蘭時(雙重生) 第78節
為官多年的,都是人精,都聽明白了此事背后的曲折。 已和突厥細作勾結的吳穆打著為文太傅分擔的旗號,將文家大郎摘出來,軍械一事陷害了蘇尚書,并將與突厥勾結置北境軍于險境之事一并推到蘇尚書身上。 蘇尚書一門,被吳穆利用殆盡,保了吳府和文府這九年的富貴。 “還是那一句,老師的確學富五車,只可惜,于兒女一道上,太過婦人之仁了?!?/br> 吳穆能說的,已經全都交代清楚了,他攥緊了手里的鎖鏈,給太子殿下磕了一個頭,“罪人至此,但求一死?!?/br> 太子殿下心下不爽,也不想給他個痛快,只想將這惡人,凌遲處死。 但還是得先陳罪狀:“吳穆大人曾官居樞密使,掌大涼軍政,卻篡改布防,里通外敵,等同謀逆,殘害忠良,草菅人命?!?/br> 沈相起身,避免太子殿下說出嚴刑來,百官側目,緊跟著道:“按律,當夷三族,吳穆罪大惡極,當處極刑?!?/br> 太子殿下被沈相搶了話,也樂得看眾臣議。 果不其然,沈相又道:“不過當務之急,還是鴻臚寺與突厥使團議和一事,吳穆此事茲事體大,如何定罪仍需商議,倒是蘇尚書一門,可先平反?!?/br> 蘇尚書既然是被冤,那曾經為蘇尚書求情而被連累的官員,亦可平反。 太子殿下要的不過是此事大白于天下,今日也算是有個了斷。 太子殿下醒木一拍,打斷了諸位大人的議論之聲。 “既如此,那便將吳穆押下去,二位大人,可斟酌著擬個章程出來,先行呈報陛下,再昭告天下?!?/br> 此事牽連甚廣,為維護朝廷顏面,須得從長計議。 太子殿下一錘定音,“為蘇尚書平反一事,盡快去辦?!?/br> 永夜關一役衛國公府熱血男兒戰死沙場,闔府損失慘重,蘭時知曉吳穆可算始作俑者,可還是帶走了吳鉤,沒讓吳府滿門為吳穆陪葬。 太子殿下明白蘭時這是一碼歸一碼,在還前世吳鉤的一點人情。 哪怕他不愿意去想,卻也不得不承認,蘭時的確堪為良將。 想到蘭時,太子殿下面上又沉幾分,諸位大臣瞧著太子殿下臉色不好,議論聲都小了,直到恭恭敬敬地送太子殿下離開這才放松下來。 蘭時已走,太子殿下才沒興趣去看兩國談判,趕著進宮,先行同陛下稟告這堂審結果。 順便瞧瞧他養尊處優的父皇,是否荒廢了五禽戲。 陛下聽完了太子殿下稟奏,靜默良久。 太子殿下也并不打擾,坐在一旁,安靜飲茶。 他父皇也算是和授業恩師一脈相承,寬厚有余,魄力不足。 聽了文太傅行差踏錯的故事,唏噓一陣也屬正常。 但是—— “父皇,外祖父這事,你也不是頭一次聽了,怎的還會如此感傷?” 錯了便受罰,大涼律法條文又不是擺設。 “外祖父他選擇和吳穆同流合污之時起,便已經是背棄大涼,背棄您同我母妃了,您不需為他難過?!?/br> 王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更何況太傅。 太子殿下也曾感念母妃對外祖父的敬重,想全外祖父一點聲名。 可他事后想了想,外祖父狠心陷害蘇尚書時可曾想過保全蘇尚書這無辜之人一點名聲? 無辜的人含冤莫白,有罪之人又怎么能奢求清白地走。 所以今日提審吳穆,太子殿下特意將中書門下與三司都召集在內。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事實如此,剩下的,要他們自己分辨去。 陛下的愁緒與孤寡之感被冷血無情的親子親口打散,又開始沒好氣。 他自然是知道執玉說得都對,可那是太傅,承認太傅有罪,那被太傅教導的他又成了什么? 下罪己詔陳情自己識人不明? 太子殿下看得分明,其實這事走到今天,最可行的法子是有罪之人自裁。 于太子殿下而言,有罪之人按律伏誅才是最妥善的,但對父皇來說,不失皇家體面,不使朝廷被百姓詬病,比真相大白更重要。 “父皇既然悲傷,不若練一套五禽戲吧,與罪臣置氣還不若多尋些法子延年益壽?!?/br> 父皇好好活著,他才能到北境守著蘭時去。 陛下這下真的不傷悲了,他傷肝,“朕怎么生出你這么個逆子!” 太子殿下親手端了茶給陛下消氣,“父皇,您提起吳穆那亂臣賊子都未曾如此動怒?!?/br> 趁陛下飲茶的功夫,太子殿下叮囑道:“延年益壽固然重要,您可別請道士煉丹,若那丹藥當真有效,怎么從不見哪個道士活到百歲?” 他頂多能接受自家父皇請大相國寺的主持來講講經。 在陛下將茶盞舉過頭頂準備擲出去的時候,刑部尚書火急火燎前來覲見。 跪得格外虔誠,刑部尚書惶恐道:“陛、陛下,文太傅,他、他在獄中自裁了?!?/br> 等他發現的時候,尸首都硬了。 今早送進去的早飯分毫未動,“應當是送完了飯,他便——” 刑部尚書伏在地上根本不敢抬頭。 拋開一切都不談,文太傅到底還有個太子外家的身份,就算是罪惡滔天,若是皇家想保,也總有由頭。 可現在,什么都沒了,人在刑部監牢出了事,他這刑部尚書,難辭其咎。 太子殿下代父問道:“可著人驗過,確定真是自裁?” 刑部尚書欲哭無淚,“回稟殿下,微臣來時,仵作醫官皆在,都確定是自裁?!?/br> 太子殿下沉聲吩咐,“你先下去,先將消息鎖好,不許泄露半句出去!” 以死謝罪,的確能解困境,太子殿下也不只一次想過,破題皆系在二人身上,但他從沒覺得他外祖父真的會尋死。 父皇念舊,外祖父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只要活著,總能有一線生機。 也因著這一點,太子殿下在拿到文太傅的罪書后將飛羽衛盡數撤了回來。 沒想到,外祖父還能如此果決一次。 “父皇節哀,您不便出面,兒臣代您去?!?/br> 太子殿下心里這滋味也談不上好,母妃敬重了一生的外祖父,就這樣不體面地走了,面子里子,都沒留下。 作者有話說: 本來想說平安夜快樂的,現在只能說圣誕節快樂啦 :感謝在2022-12-23 23:32:17~2022-12-25 01:24:3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cutehua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心素如簡 10瓶;玻璃渣里找糖吃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2章 后事 原來陛下還知道疼??! 從刑部尚書惶惶不安地進來, 到他暗松一口氣離開,陛下一言未發。 茲事體大, 饒是太子殿下, 此刻也不敢貿然開口。 太子殿下與外祖父接觸不多,所以談不上有多親近,但他知道, 他父皇視外祖父為父。 所以文家多年來的細微錯處, 他父皇也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除此之外,也會念著他早逝的母妃, 對文家寬容些。 有些話提起來便是大不敬,太子殿下不贊同,可他也不能真的不顧自己君父的顏面。 其實, 他父皇是想留自己這恩師一條命的,不說一如從前,但一定會許他安然終老。 陛下摁著書案旁銅鑄仙鶴燈架的仙鶴額頂,被燙疼了手也渾然不覺。 陛下手下收緊,被燙一燙才能平一平心緒,開口盡是倉惶, “執玉, 你父皇是九死一生爬上這尊位的,朕并不避諱與你提及此事,這你是知道的?!?/br> “先帝最初并不屬意于朕,兄弟皆非善類,朕只能藏拙自保,可太傅從來都是堅定地站在朕這一邊, 哪怕最早時, 朕默默無聞?!?/br> 陛下與太子殿下不同, 陛下是憑著自己的本事長大成人的,先帝是好皇帝,但并非好父親,他信奉高位是能者居之,幾個皇子各憑本事爭奪大位,沒什么兄弟親情可講。 陛下一個并沒得到什么勢力輔佐的皇子,榮登大寶后自然會格外倚重對予他支持信任的臣子。 文太傅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卻沒想到早已物是人非,陛下的這一番信任,到底是被辜負了。 “曾經說臣心不二的太傅,也會做下此等助紂為虐的事來,說到底,是朕的過失?!?/br> 衛國公府向來是效忠陛下的純臣,不參與奪嫡也不涉黨爭,能明哲保身,但自然也失了那一份從龍之功,在陛下眼里只能算作無功無過。 也不完全無過,手握重兵,已經是錯。 也正因此,衛國公府多年來如履薄冰,位高權重也不曾出過不孝子弟。 愛之適足以害之,這道理,太傅忘了,他也忘了。 而太子殿下,自幼得陛下親自教養,母妃溫婉,母后大氣,為他開蒙的是直臣杜太傅,一直陪在他身邊的,是不曾貪圖過他什么的蘭時。 他得天獨厚,不必有人偏向自能成就大事,所以格外厭□□爭。 太子殿下雖冷性卻比陛下更適合為帝,陛下從沒得到過的,一直都是太子殿下握在手里的。 也正因此他不需拉攏任何人,也不需任何諂媚,比起曾經一把賭來潑天富貴簡在帝心的外祖文家,他更偏向只做純臣的皇后母家。 陛下悲從中來,難以抽離,“朕還記得,太傅教習過的第一課,是鄭伯克段于鄢?!?/br> 陛下如今想來,甚是諷刺,那一句頗有深意的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竟成了文太傅自己的批言。 太子殿下試著將陛下的手從那燈架上移開,卻沒成功,溫聲安慰道:“父皇,外祖父能下這個決心,比起為兒臣,更多還是為了您,他定不希望您如此自責?!?/br> “父皇,保重龍體?!碧拥钕孪婆酃蛳?,既然溫言相勸不管用,那便直諫,“外祖父自裁,是自知有錯也不想您背上弒師之名,替您破了眼前這局面,人死不能復生,父皇您還是應當早下決斷?!?/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