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玉伴蘭時(雙重生) 第17節
蘭時掐了行禮的手勢,這一禮卻并未拜下去,“蕭褚胤,現在我突然覺得,上一世你我走到那般境地,好像并不全都因你了。但無論前世今生,你都是我會效忠并守護的人?!?/br> 蘭時轉身離去。 轉頭便向皇后請辭,要回衛國公府小住。 皇后舉著玳瑁鏡片從各家貴女名冊里抬起頭來,太子有主意且輕易不改,既然他說了他的太子妃不會在賞花宴上的貴女里頭,那肯定是不會再改了。 皇后只得在各州府重臣的家眷里頭挑一挑,緊著讓人制了冊子出來,想等著中秋,官員進京時命他們帶著家眷過來瞧一瞧。 定下來才好給太子籌備婚儀,就算緊趕慢趕地,最早也得到明年開春,才能給太子殿下娶親。 太子今年都二十了,再不娶,都耽誤底下的小四小五。 這幾日,皇后娘娘眼睛都挑花了,驟然聽見蘭時的請求,竟有半盞茶都沒反應過來。 這幾日她都命平翎暗中盯著呢,蘭時去過幾次東宮,幾時去幾時走,她心里都是有數的。 她以為蘭時是動搖了心思,也琢磨著是不是太子有意。 原來并沒有。 只是好端端地回什么府? “承錚幾個都在定州,府中也只有幾個老仆,你回去做什么?” “蘭時也是有一兩個知己好友的,預備相約去樊樓吃菜喝酒?!?/br> 皇后娘娘是樂見蘭時能有一二知己好友的,也未免她瞧著自己給太子選妃神傷,欣然允準了蘭時的請求。 蘭時趕著正午出了宮,出宮后,第一時間向蘇編修下了拜帖。 回府后,蘭時徑直去了大哥的書房。 說是大哥的書房,其實大哥從來不曾用過,這是她父親的老衛國公的書房。 父親在往北境前,也是想走科舉入仕的,拜過京中不少大儒。 她應當能尋到手稿。 “娘子尋什么呢?說與程伯,程伯來尋?!?/br> 程伯得信突然,也來不及準備什么,趕著從商鋪買了五香糕與煮沙團,十四娘從小便愛吃甜的。 蘭時從書架子的絹布堆里抬起頭來,眼前一亮。 是啊,程伯是她父親的副將,對從前的舊案肯定也有所耳聞的。 “程伯?!?/br> 蘭時將人拉到圓桌前坐下,“程伯你可還記得蘇尚書?” 蘭時那時太過年幼,全不知情,只記得某天家里來了位溫柔清冷的大jiejie和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伯。 在他們府里住了半年。 后來,便是永夜關一役,她失去父兄,被接進宮里。 再也沒見過那位大jiejie。 年歲長了才慢慢拼湊出來永夜關一役那一年發生的事情。 那一年,不僅姜府生變,蘇jiejie家里,也是遭逢巨變。 蘇jiejie的祖父,也就是她曾見過的老伯,陷入黨爭被囚,后來有人翻出了蘇尚書早年寫過的一首詩,說那詩不敬陛下有不臣之心,家中親眷皆被下獄。 后來聽聞是證據確鑿,老伯在獄中自裁,家中男丁盡數流放嶺南,女眷沒入宮中為奴。 朝廷拿人,絕不可能出現漏網之魚,那蘇jiejie究竟是如何逃脫的? 隱姓埋名這些年,是為了洗雪沉冤,還是報仇? 蘇jiejie是閨閣女子甚少露面,且已過去這些年,朝中無人識她情有可原,那沈相為何幫她? 沈相可是曾經黨爭勝出的那一方,也是那一年平步青云做了宰相。 姜蘇兩家落,沈家起。 沒有任何貓膩首尾,但十分耐人尋味。 聽得蘭時這一問,程伯也陷入回憶之中,“老奴的確與蘇尚書有過數面之緣,蘇尚書學富五車,桃李遍布,咱們元帥求學時,得過蘇尚書指點。蘇尚書性情豁達,一生求直,誰能料到最后落得這樣的結局?!?/br> 桃李滿天能保下一個蘇jiejie想來不是難事吧。 蘭時又問:“那程伯你可還記得蘇府,有幾名女眷?” 將近十年的舊案,且那時北境軍也是風雨飄搖,他也有些力不從心,程伯撓了撓頭,“兩個,有個體弱的,抄家時沒撐住,直接蓋了白布抬出去了?!?/br> 原來如此。 “娘子怎的突然詢問起這樁舊事了?”滿朝上下都對這事諱莫如深,肯定沒人對他們家十四娘提起此事。 蘭時撿了一塊五香糕,“前幾日讀了首蘇尚書舊詞,想著寫出這般詞作的人,應當不會是大jian大惡之人,有些傷感?!?/br> 程伯聽完面色一變,連忙勸道:“娘子,這話在宮里可不許提,宮里貴人都忌諱著呢?!?/br> 陛下仁善,全蘇尚書尊嚴,厚葬了他。 可證據律法在前,縱使再尊師惜才,也只能嚴查嚴辦。 這話聽得蘭時直皺眉,陛下便是太仁善了,才任由政事堂的那群人欺到頭上來,臣大欺主。 這若是換了太子殿下,誰來分說先處置誰,哪里由著政事堂和大相國寺做大。 聽說相國寺那主持又進宮講經了。 還好她不在宮里。 蘭時滿腹不合時宜,嘴上言不隨心地安慰程伯,“程伯放心,蘭時知道輕重,不會令姑母和咱們府里難做?!?/br> 蘭時也不尋證據了,等程伯出門張羅晚食后,喚來了自己的小信鴿,那灰胖鴿子去了定州,還沒飛回來,只能用養在府里的鴿子。 她寫好信箋,將那鴿子又放了出去。 五哥說這鴿子能到宛城,她四嫂在宛城,四嫂搜羅信息一把好手,應當能幫她打探一番。 蘭時放了那信鴿,在書房里坐到暮色四合。 等她走出書房時,蘇編修的回帖也到了。 翰林編修拒絕了蘭時的拜訪請求,但提出可去一茶寮一敘。 作者有話說: 劇情正軌階段 第16章 決定 世道如此,你不必介懷 京郊,汴城河大街。 天際漸白時,已經來往行人匆匆走過,不時有人停下歇腳,買一兩塊胡餅充饑。 晨起在京郊往來的,都是粗布麻衣的腳夫和趕路進京的行客。 直到天光大亮,汴城河大街更熱鬧了些,城中百姓走出來做工尋活兒,衙內們打馬出城,也有大戶人家的小娘子們坐馬車出城賞景,馬車上的銅鈴叮叮當當,悠揚悅耳。 沿街的商販也都熱絡起來,各家攤子上都擺出了招牌的吃食物品,叫賣也一聲高過一聲。 唯一清凈些的,是懸掛川字旗的十千腳店,他家酒香不怕巷子深,從不叫賣。 十千腳店對面,是一個簡易寮棚,門首上懸“神課”“看命”“決疑”三塊圓木牌。攤子里頭坐一位青衣長須的算命先生,抬頭望天,掐手推演。 不經意瞥見一旁的飲子攤上,坐了位著藏青圓領袍的小衙內。 這一處的飲子攤與別處不同,旁的飲子攤只有一張擺放各類飲子的長桌,這一家常娘子飲子攤,還設了好幾張桌子,可供人歇腳慢飲,一扇大遮陽篷將攤子和幾張方桌通通罩在里頭,灼人日頭底下,這一處飲子攤生意極好。 此時攤子上清凈,只那一位小衙內,小衙內背對著人,腰間的雙魚佩在日光底下透得發亮,一看就價值連城。 直到飲子攤上的老板娘瞪過來,他才戀戀不舍地把目光從雙魚佩上移開,重新看天掐算。 紫氣東來,是有貴人降臨之兆。 年過三巡的常娘子,看著便是個和氣生財的慈面相,粗布衣裳收拾地十分利索,同色的頭巾包住頭發,發絲不亂。 常娘子臉上噙著笑,端了一盞水給坐在攤子前的蘭時。 “衙內嘗嘗這個,與您方才喝的沆瀣漿不同,荔枝膏水,清甜得很?!?/br> 蘭時亦會以一笑。 她今日為了不必要的麻煩,特意尋了一身男裝。 哪料這常娘子眼睛太毒,才一落座就瞧出她是女兒身。 端了沆瀣漿不說,這會兒又給她續了荔枝膏水。 蘭時才端起碗,蘇岐鳴便來了。 她目光落到蘭時那一身圓領袍上,不由得多看了兩眼,直到蘭時疑惑地瞧過來,蘇岐鳴才移開視線,輕咳一聲,“沒想到你來得這般早?!?/br> 也不等蘭時回答,自行挽了袖子從擺臺上捧了碗冷元子,在蘭時身旁坐下。 “我還是先說在前面,娘子不該同我有牽扯?!?/br> 蘇岐鳴舀了一勺元子吃了,才在蘭時臉色徹底黑下來前開口,“不過既然娘子來了,我會原原本本地將娘子想知道的告訴娘子?!?/br> 蘇岐鳴扮男人久了,舉手投足之間真的像位沉默寡言但行止得當的小郎君。 看得蘭時十分難過。 “也不是想挖你過往,只是想知道你如今過得好不好,有沒有什么是我能搭一把手的?!?/br> 蘭時從來無意揭人傷疤,更不必說眼前這人是她的蘇jiejie,能在那般險境里走到今日這地步,哪怕蘇jiejie不說,她也可以想見究竟吃了多少苦,既然已經走到今日,她又何必再讓蘇jiejie神傷一次。 讓她最初感受到如母親一樣溫暖的,就是眼前這個人,從前她二人相識時,蘇jiejie的年紀與她如今一般大。 從前蘇jiejie暖她,如今,她也愿意護著蘇jiejie。 “沒什么不好,如今還能見到娘子,也算是意外之喜,更沒什么不好?!?/br> 蘇岐鳴以為自己為了沉冤已經冷心冷肺,再不會為了什么動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