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親 第157節
和平街衛家,衛永華站在院子門口,夠著腦袋四處打量,見天黑了衛子英都沒回來,急得都想去報警。這會兒看到了人,他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回去。 “去你二娘家了,怎么下午都不給我說一聲?!币灰婇|女回來,衛永華就埋汰道。 衛子英從衛春玲的自行車后座跳下來:“傍晚才去的,去的時候,爸爸你沒回來?!?/br> 衛永華:“志飛,春玲,你們吃飯了沒?” 衛志飛:“叔,我們吃過了,我和春玲先回去了?!?/br> 衛永華點頭:“成,回去吧?!?/br> 衛永華目送侄子侄女離開,回頭又板著臉說了一下衛子英,然后進屋,將中午吃剩的飯菜熱了一下,將就著填了一下肚子…… 而今晚,明明說下午就能回來的蘇若楠,卻是到天黑都沒回來。 翌日。 衛子英起床,給她爸說了一聲,她今天一天都在潘家后,就出了門。 潘玉華家就在衛家斜對面,兩家靠得很近,一進潘家,衛子英就跟潘玉華說:“玉華姐,我要開始干活了,時間可能有點長,我如果沒出來,你別進屋,給我放碗飯到門口就成,我爸晚上要是來找我,你給他說一下,就說我今晚在這邊睡?!?/br> 潘玉華看著一本正經交待別打擾她的衛子英,蹙眉問:“很難嗎?” 衛子英:“倒也不是多難,就是不能打擾?!?/br> 潘玉華:“我知道了?!?/br> 衛子英嗯了一聲,就跟那要戰場的戰士一樣,抱著裝了電磁針的盒子,就進了屋子,一進屋她就開始忙碌起來。 她把自己的小工具都給搬出來,先把收音機上的半導體導管取下來,然后將兩個半導體的材料融合了一下,做成兩個硅板。 這兩硅板,就是做定位器的核心東西。 硅板一成,衛子英就沉下心,在其中一個半導體硅板上,一手拿放大鏡,一手擰電磁針,刻蝕起了電路線條。 刻蝕電路線條,是一件極為復雜的工序,一個不小心,電路線條就會出錯。 衛子英只有兩個硅板,沒有多的機會給她出錯。 所以,這次她必須成功。 要是沒成功,她就又得花半年時間準備材料了。 不過好在她前身是系統,刻蝕電路線條出錯的機率不大,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爪爪不能抖,一抖就失敗。 衛子英現在所做的,說白了一點,就是在做芯片,一個手動刻出來的芯片。 后世的小芯片,都是以光刻機直接把晶體管刻到芯片上,讓芯片發揮作用的。而現在衛子英,則是手動,以電磁針把各種電子元件,鑲刻到硅板上。這些電子元件,承擔著定位器的運算和儲存工能。 好在她要做的這半導體芯片,不要求大小,管用就成。 從上午刻蝕到下午,一天過去,衛子英一塊硅片只鑲刻了十分之一,這中間衛子英連飯都忘了吃,要不是口渴了,想出去找水喝,今兒,她怕是得餓上一天。 鑲刻這東西,得需要絕對的專注,太耗費心神了,衛子英干了一天,她腦袋就有些糊了。 她覺得自己需要休息了。 衛子英擱下放大鏡,把電磁探針裝好,然后扭了扭有些泛僵的脖子,轉身,邁著小腿,慢吞吞地出了房間。 打開門,盯著院子里的樹,眨了幾下眼睛,等眼睛適應過來后,她就伸手揉了揉眼睛。 做這定位器,簡直是要統命。 太累了…… “英子,你出來了,做得怎么樣?” 太陽已經落山,潘玉華這會兒正在院子里乘涼,見衛子英開門出來,她忙不迭從椅子上蹭起來,問。 “還早,沒個十來天,怕是做不出來?!毙l子英耷著小肩膀,有氣無力的地來到潘玉華身邊。 她高估自己了。 原本她以為三四天就能把定位器做好,但今天試了試手,三四天時間,她怕是連一半都做不了。 潘玉華挪了挪腳,把椅子讓給衛子英,拿起蒲扇給衛子扇了扇風:“躺著休息會兒,不急,咱們有一個假期的時間,慢慢來?!?/br> “玉華姐,有吃的嗎,我餓……”衛子英小屁股一抬,坐到椅子上,小臉一仰,可憐巴巴地問潘玉華要吃的。 潘玉華把手上的扇子往旁邊一放:“有,我給你留了飯,你等會兒,我現在去給你端?!?/br> 衛子英小腦袋猛點:“嗯嗯,謝謝玉華姐?!?/br> 潘玉華一笑,走去廚房,把給衛子英留的飯端到院子里,讓衛子英吃。 衛子英也沒和潘玉華客氣,拿起筷子就吃了起來:“玉華姐,我mama回來了嗎?” 潘玉華:“沒呢,我剛去你們那邊,你爸說,她沒回來?!?/br> “奇怪,我媽不是說昨兒晚上就能回來的嗎,怎么回村兩天了,還沒回來?!毙l子英歪頭,有些疑惑。 潘玉華:“快農忙了,許是在家幫你奶干活吧?!?/br> 衛子英眨眨眼,覺得她玉華姐說的有道理。 吃完飯,潘玉華把門鎖好,在院子里和衛子英聊了一會天,就進屋看起了書,而衛子英則撐著小臉,盯著滿天的星宿看了大半個小時,才提水洗澡上了床。 次日,衛子英醒過來,隨便吃了點東西,便鉆進房間繼續搗鼓自己的定位器。而潘玉華則去了她的帽子廠,把她廠里的會計喊上,一起去了西山機械廠。 潘玉華那帽子廠一直都是靠人工縫合,效率著實有些低。 呂秀這個月又在海城接到了三筆訂單,這三筆訂單,有一批甚至是布藝帽子,這種帽子,已經不能再靠人工針線縫合了。 她準備去機械廠看看,能不能訂一批腳踏縫紉機。 市面上的腳踏縫紉機價格在一百三左右,她算了算自己的錢,決定先購買十五臺,然后開始加工布藝帽子。 至于帽子的款式,她已經設計出來了,一共有三款,除了呂秀拉到訂單的那款帽子,其它兩款,她也打算各做一千頂先備著,然后讓呂秀想辦法銷售到海城去。 西山機械廠也有造縫紉機,不過造出來后,都是放到各大供銷社或是百貨商店賣,極少有人上門來買的。 潘玉華讓廠里會計出面,和機械廠討價還價,最后以一百一十八的價格,一下子買了十八臺。 她本來只打算要十五臺,但機械廠員工說,要是能把剩下的十八臺全買了,那廠里就能把價格優惠到一百一十八,潘玉華想了想,干脆就全買了。 這也算是筆大交易。機械場還專門派車,給潘玉華拉去了廠里。 這十幾臺裁縫機一入廠子,那些做手工的工人頓時就緊張了起來。 誰也不是傻子,機械效率肯定是比手工要快,這縫紉機一來,那他們豈不是就要沒活做了? 潘玉華也沒說趕人,直說,廠里十八臺機子,如果大家能在半個月之內,熟練學會怎么用縫紉機,那就可以留下,學不會的,以后就只能做別的,比如扎花,串珠子什么的…… 扎花、串珠子可以帶回家去干,但這種活不會有底薪,按計件來算,做多少得多少。 大伙見她沒趕人,都拍著胸脯說,半個月,他們肯定能學會怎么踩縫紉機…… 潘玉華把縫紉機弄回來,請了一個會用縫紉機的老師傅來教大家,然后轉頭,物色起了自己以后的班底。 帽子廠總不可能事事都要她來干,她年紀畢竟太小,眼下雖然能壓住這些員工,但時間久了,卻是不成,她得給自己找個能管廠子的人。 說起來,她心里倒是有合適的人選,那便是左河灣計工分的趙勇。 趙勇做計分員這么多年,和良忠大爺配合的特別好,從來沒有出過錯,良忠大伯不在時,他甚至還能臨時頂上。 他,其實是一個很適合做管理的人。 只不過現在才八一年,左河灣的土地還沒有下放,趙勇現在依舊還是計分員,現在就去請他,還不知道能不能請得動。 潘玉華想著要不要請趙勇來管理她這個小廠子,而另一邊,將自己關在房間七八天的衛子英,終于把定位器最關鍵的硅板集成電路給弄出來了。 一做出這個東西,衛子英當即便開始組裝起來。 組裝就比較簡單了,花了幾個小時,衛子英便把自制的定位器弄出來了。 這定位器外形瞅著,比她在良山里見過的那定位器要丑,但丑歸丑,功效卻比那個定位器要好。 因為,她在這個定位器上裝了一個顯像管,和一個十二寸的黑白屏幕。 這兩樣東西,是她從一臺報廢了的電視機里拆下來的。 這兩東西一裝上去,這定位器頓時就高大上了,因為屏幕上竟把西口市幾個標志性的建筑給顯示出來了。 市政府、市里的三所中學和兩所職高,北山、南山、西山,甚至是靠近西口市的長江,都出現在了屏幕上。因為這些,這個定位器一組裝好,就直接成了導航定位器。 唯一讓衛子英不大滿意的,就是屏幕上的圖像很立體,與實物有很大的區別,且,還沒標出地名…… 第76章 這個定位器,畢竟是偷借國外衛星導航弄出來的,圖像并不清晰,但卻能顯出一些實物與標志性的建筑。 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這么個能定位的東西,已經足夠讓人驚艷了。 也就會兒這定位器還沒有現世,這東西,一旦現世,足以驚動世界。 因為這東西的用途,可不單單只是用來定位導航那么簡單,這要稍微再改良一下,是完全可以用到兵工上的。 衛子英盯著新鮮出爐的定位器看了一會兒,然后按了一下定位器左側的一個鍵。 定位器上的信號燈,忽地閃起了盈盈藍光,然后開始慢慢旋轉了起來。 隨著磁針的旋轉,十二寸的顯示屏幕上,西口市的地圖也開始逐漸縮小,幾十秒鐘后,顯示熒屏中,地圖便變成了另一個陌生的地圖。 衛子英知道這個是整個盤州省的地圖,但她對盤州不熟。她只知道,熒幕上面紅點的點,就是她現在所在的西口市,這位置,恰巧在盤州省的腹地…… 看到盤州地圖,衛子英烏黑眼睛一亮,嘴邊蕩起了兩個小梨渦。 她歪頭著,認真的瞅了瞅定位器,然后一轉身,拿起筆和一張干凈白紙,開始寫寫畫畫,忙了起來。 衛子英畫的是定位器內里的電阻,電容,還有電感圖。 因為親自動手做過,所以她畫起來時,沒有任何的停頓或是思考,憑著自己超強的記憶,楞是把定位器所用到的所有集成電路布圖給畫了出來。去。 畫的時候,她還微微調動了電路圖的距離,把動手時,有些磕磕碰碰不大順的地方,在大腦里重新理一遍,然后畫到圖紙上。 微調過的集成電路,更為精密,能更好的儲存數據。 衛子英忙得特別快樂。 她在畫圖紙的時候,腦袋里都在想,等以后條件通允許了,她一定要造一個集分析、收集、服務、戰斗于一體的智腦系統。 當然,目前這也是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