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親 第119節
周桂問到準確消息,忙不迭回了家。這會兒衛子英已經自己換好了衣服,肩上還斜挎起了一個帆布包,一看就要準備走了的樣子。 “奶,趕緊的哦,現在出發,還能坐下午去城頭那班車,要是晚了,咱們就得明天才能去了,玉華姐說,她后天就要去鎮上報名還有入學測試了,咱們得快點?!笔帐昂玫男l子英,見她奶回來了,忙不迭催促道。 玉華姐要直接讀二年級,潘叔有找學校校長問過,說得先經過學校的測試才行。 考得好才能讀二年級,考不好,那就只能上一年級了。她得搞快點,等玉華姐測試的時候,她和她一起去測試。 “來得及,來得及,我去換衣服,你去后面老趙家給你爺說一聲,我們進城了,后天回來?!敝芄鹂邕M堂屋,一邊說著一邊進屋換衣服。 衛子英噯了一聲,小跑去趙家,通知她爺。 衛良峰沒問她和她奶進城干啥,說了一聲知道了,就又和人嘮嗑了起來。 回到家,周桂已經收拾好,祖孫倆把門關上,便往鎮上趕了去。她們到鎮上的時間剛剛好,一坐上車,下午這趟去市里的車就奔上了馬路。 坐了一兩個小時的車,一老一少在傍晚前,抵達了南山和平路。 南山和平路距離南山這邊的市中心很近,這兒有小學、中學、還有一個市一中,上學特別方便。 蘇若楠心心念念買房子,想把一家老小都接到城里來,這想法,終于在去年八月份的時候實現了。這是一個老式平房,是一位曾經下放過的老教師的房子。這老教師回城后,她兒子來接她,然后她便把這大平房子賣了。 如今這年頭,城里還沒啥高樓,都是些平房院子。蘇若楠買的就是一個大平房,帶了一個院子。如今房子也是可以交易的了,不像前些年,買房還得偷偷摸摸交易。 房子加院子,總共七百塊。 也是趕巧,那會兒蘇若楠身上正好攢了點錢,看這地段,覺得很方便以后孩子上學,就將這大平房給買了下來。 買下來后,兩口子就搬到了平房這邊,所以,衛子英和她奶進城,也不用去家具廠那邊了,直接來和平路這邊的大平房。 “mama,我來了?!?/br> 平房外,衛子英甩著小馬尾,眉頭揚著笑,蹦蹦跳跳跑進了院子里。 這會兒蘇若楠和衛永華兩個,正在一個長方形的木架床中間拉床繃。 “今兒怎么下來了,快進來,院子里亂,去屋子里面?!碧K若楠正忙手上的活,聽到衛子英的喊聲,她抬頭,朝衛子英和周桂笑了笑,讓他們趕緊進屋。 衛永華和蘇若楠做的這個東西,正是這幾年,城里特別流行的繃子床。 繃子床是用四根床架子和棕繩繃拉出來的床,就如衛永華想的那樣,這種床,比木板子床的市場大很多,特別好賣。 他和蘇若楠兩個,如今白天在家具廠上班,下了班后,就在家做繃子床。 這繃子床的床架很簡單,材料夠,他一天就能打出二十幾套床架子,這種床難度全在棕繩成繃這一道工序上,還有便是織床所需要的大量棕繩。 不過,這也難不倒衛永華。 農村里會搓棕繩的人不少,家家戶戶用的蓑衣,就是用棕繩和棕樹皮做出來的。甘華鎮那邊的山里,別的不說,棕樹特別多,剝了棕樹皮,然后用鐵爪把棕樹皮抓散成棕絲,再將棕絲搓成繩就成。不過織棕繃的繩子有要求,不能粗,也不能細,得大小像電線那樣才成。 做繃子床和做蓑衣不同,要的棕繩特別多。一張床就得百來根棕繩,這要靠手搓,怕是一個月都搓不了一張床所需要的繩子。為此,衛永華還鉆研了幾天,給專門弄了個做棕繩的手搖木車。 這木車約一人高,是由兩個十字形木架組裝出來的。 車子橫著的兩根木棒上,左右各裝了兩個能滾動的鐵鉤子,而中間十字交叉點那兒,豎夾著一個大圓盤,下方則是一個能讓手搖木車立起來的底座。 這大圓盤上和兩個鉤子間繃了一根耐用的麻繩,只要有人抓住車子的手柄輕輕一轉,大圓盤和鐵鉤就滾動起來,而牽棕繩的人,只需要把弄好的棕絲掛到鐵鉤子上,往后一退,就能牽出一條均勻的棕繩。 衛永華做了兩個這種手搖車,這兩個車子是配套的,一個上面有兩個滾動的鉤子,另一個上面只有一處鐵鉤。因為做床的棕繩得結實,得兩條棕繩各成一條才結實,這兩臺木車,前后一搖擺,就能絞成一股。 衛永華把做棕繩的事交給了村里的衛永治和周大紅,他做好車,就抽空回了一趟老家,教他們怎么牽棕繩,教會后告訴他們,棕繩長度得有三丈,五十根棕繩為一捆,一捆棕繩,他給他們一塊錢。 有了這種專門做棕繩的木車,衛永治兩口子效率特別快,五十根三丈長的棕繩,竟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做出來。 目前,衛永華只在休息的時候做床,一個月下來,頂天了也就十張床,這十張床的棕繩目前都是衛永治兩口子提供的,因為這,周大紅可高興了。 她家成了村里第二個不進城,就能在家掙錢的了,她能不高興嗎。第一個則就在周柄貴家,因為周大柱如今已經能靠手藝,打東西去鎮上賣了。 衛永華和蘇若楠做的這種床,在市面上能賣到三十四塊錢一張,現在兩口子私下里掙的錢,比他們加起來的工資還高。 這兩年,國家已經在逐步開放了,上頭鼓勵個體戶做生意,好多人都在張望,不敢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蘇若楠卻在得知上頭竟公派了幾百個人出國深造,學習他國經濟后,有了更大膽的想法。 她眼下正在盤算著,要不要把廠里的活給辭了,開一家小型家具廠,家具廠就主做繃子床,先掙一點快錢。至于以后,到時候跟著市場走就成,反正永華有手藝在身,不怕家具廠弄不出新產品。 不過,目前她也只能想想。 辦廠太復雜,前期選址、人手、還有棕繩的提供,都得想辦法弄。 特別是棕繩的來源,這可是做繃子床最主要的東西,到時候辦廠了,他們的棕繩絕對會很多很多,這可就不是衛永治一家就能提供的了的。 這其實說起來,已經是一個產業了。棕樹皮,打散棕樹皮的工具,還有大量的棕繩和制繩的木車……每一樣,都是一道工序,這些工序,不可能由家具廠里來完成,得去鄉下找人收才行。 怎么做,怎么收,都是個考驗,她得一步一步慢慢來才行。 想到辦廠,蘇若楠不由得又想到了上頭公派人出國的消息,這消息,無疑證明了國家開發經濟的決心,她只要跟著國家政策走,一定能讓自己的小家越來越好。不定以后老了,還能留下一份家當給幾個孩子。 說起公派出國這消息,蘇若楠其實還是通過潘玉華親媽知道的。 誰能想到,潘家那被撿來的閨女,竟有一個這么厲害的mama。 在蘇若楠眼里,她jiejie已經算是很厲害的女性了,但這位趙女士,在事業上竟不輸她姐分毫,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她姐更優秀。 兩年前,潘家托她爹幫忙打聽潘玉華親媽的消息,這一打聽,竟打聽到趙葉蘭被上頭選中,成了幾百個公派留學生中的一個。 那會兒趙葉蘭正在首都黨校學習,她爹打聽到她的消息,卻聯系不上人。還是她學習完,出國前夕,她爹拜托的人才把潘玉華的消息送到了她手上。 但是來不及了,因為她當天就要坐飛機出國了。 匆忙之下,趙葉蘭只拿了一張她的相片,和四百多塊錢加一封信,讓人轉交給潘家。 這封信是通過她爹的手,送到潘家的。 信上的內容挺感人的,但也明確表達出一個意思,就是她現在有任務在身,沒辦法親自來潘家詳細談這些事,并說,讓潘玉華就呆在潘家,等到她完成任務,她一定會來看她,還著重提了一點,讓潘家別讓潘玉華去接觸她親生父親那一邊,一切事情,等她回國后,親自來處理。 當初給趙葉蘭帶話的人,是蘇步青曾經的戰友,這個戰友是老黨員,如今在首都任職,也因為這,趙葉蘭完全沒有懷疑帶話人的話。 潘家這邊接了信,心里面怎么想的沒人知道,一家人還是和以前一樣其樂融融。 “mama,mama,你后天有空嗎,可以和我一起回趟鎮上嗎?玉華jiejie后天要去學校報名上學了,我也想上學,mama,你后天回去給我報名好不好?!?/br> 衛子英進院子,把身上背的帆布包,掛到墻上釘子上,小嘴一張,一連串的mama從她嘴里喊了出來。 正在忙著拉繃床的蘇若楠,聽到女兒嘴里的話,動作一頓,停了下來:“你想上學?你才六歲,咱家不管是去鎮上,還是去渾山都得走上一個小時,太遠了,等明年再上學吧,到時候跟你哥他們一起來城里讀?!?/br> 衛子英上學的事,是她和衛永華早就商量好的。 村里讀書路太遠,還得爬坡上坎,過兩次橋,她要是和她哥他們那樣,大一點她還放心,可她現在才六歲多一點,這路上萬一出個什么事,怎么辦。 “mama,讓我去嘛,哥哥們上學了,玉華jiejie也上學了,就我一個沒上學……”衛子英聽到她媽說要明年才能上學,小嘴一癟,兩只手抓住蘇若楠的胳膊,撒嬌地搖啊搖。 搖得時候,她整個小身板也跟著晃了起來。 “真想上學?” 衛永華搓了搓手,有些扛不住小女兒的撒嬌,雖然衛子英撒嬌的對象不是他。 衛子英眼睛一轉,看她爸爸,然后果斷丟開mama,跑到爸爸身邊:“嗯嗯,我要和玉華姐一起上學?!?/br> 她是想上學,但是得和玉華一起上。她得緊跟著玉華姐的腳步,一起走…… 至于mama說的來城里上學,嗯嗯嗯,統統沒聽見。 衛永華抬起眼,看了眼蘇若楠,商量道:“若楠,英子一直都沒啥小伙伴,這玉華上學去,村里就她就一個人了。不然,讓她去吧,明年志勇他們就要來城里讀初中了,到時候,把她一起轉進城里就成?!?/br> 衛子英小腦袋猛點:“對,對,一個人,可孤單了,都沒小伙伴了?!?/br> 轉進城啥的,統統沒聽見。 “不是還有三柱和馮勇嗎,我看你和他們也玩得挺好的?!碧K若楠好笑地看著閨女,心里卻在考慮著要不要讓閨女先在公社上一年學。 衛子英嘟著小嘴:“他們也要讀書了,柄貴叔和馮叔聽說玉華姐要上學,也在商量著把三柱和馮勇一起送去學校,而且,大家學校都選好了,他們全去鎮上讀?!?/br> 蘇若楠聽到三柱和馮勇也要去讀書了,想了想,道:“算了,一起去讀吧,后天咱們回鎮上去報名?!?/br> 既然差不多大的都要去學校,那就一起去吧。 反正也只在鎮上讀一年,志勇和志輝也在鎮上讀五年級,來回路上有他們看著,應該也不會有啥危險。 “mama最好了,謝謝mama?!毙l子英一聽mama松口,眉頭一揚,嘴邊登時蕩起了兩個小梨渦。 對于孩子讀書的事,周桂沒發表任何意見,聽蘇若楠同意了,她道:“既然要去上學,那我帶英子去買幾只筆吧?!?/br> “噯,好。我們這兒也快收工了?!毙l永華點了點頭,又忙起了手里的活。 周桂向衛子英招了招手,轉身,又帶著她去了街上的文具店。 天色逐漸暗下,祖孫倆買完文具回來,蘇若楠和衛永華已經收了工,夫妻兩這會兒一個在掃院子,一個在廚房里煮飯。周桂一回來,就拿起兩口子換下來的臟衣服,走到院子邊的水槽,幫他們洗起了衣服。 而衛子英這個閑人,則在地上抓起了石子玩。 到了報名這日,蘇若楠向廠里請了一天假,跟著周桂和衛子英一起回了鎮上。 今兒是鎮上小學報名的日子,學校門口人來人往,全是帶孩子來報名的。 甘華社旗下各生產隊沒幾所學校,且,就算有學校,也不是每年都招新生,大多都像渾山那樣,隔一年招一次學生,這也導致公社小學這邊,每年接收的學生都比較多。 衛子英他們是中午十二點左右下的車,剛走到學校門口時,一家三口就遇上了潘宏軍父女。 “英子,你來了?!迸擞袢A看到衛子英,笑瞇瞇向她招手。 “玉華姐,我有沒有來晚?你測試了嗎,有沒有通過,我要找哪個老師測試?”衛子英瞅著沒進學校的潘玉華,以為自己來晚了,小臉一耷,一瞬間就沮喪了。 統統還想蹭一蹭,跟著玉華姐一起上二年級呢,現在玉華姐都測試完了,她怎么辦? “還沒呢,剛才我爸去問了,說得再等一會兒,還在出題?!迸擞袢A道。 “報名還要測試嗎?潘大哥,這找哪個老師測試,我帶英子也去測試一下?”來給英子報名的蘇若楠,到這會兒還不知道,自己閨女想直接上二年級的事。 她還以為學校有學前測試呢,畢竟他們鄉下沒有幼兒園,孩子上學前可能要考一考,以方便老師掌握學生的情況。 關于測試,蘇若楠是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衛子英在暑假時,就已經把四年級的語文和數學都學完了,甚至數學這方面,她兩個哥哥都有些比不上她。 這小丫頭聰明的很,她問為什么沒有學過的也會,她睜著雙無辜的眼睛回答她,看過就會了呀,并解釋道,她只要仔細看過書上的例題,找到運算規律,然后……就會了。 聽到她奶聲奶氣地說找規律,蘇若楠自己都被打擊了一下。 所以這會兒談到要測試,她不但沒一點發怵,還想趕緊帶閨女去測。 衛子英:“mama,學校你有認識的老師嗎,我想上二年級,和玉華jiejie一樣?!?/br> 蘇若楠有點沒反應得過來:“……二年級?” 一旁,潘宏軍插話,道:“弟妹,我前兒就找過學校的校長了,校長說讀二年級可以,但是得測一下,看看孩子目前所學的知識能不能跟得上,要是語文數學都能測到八十五,就能直接讀二年級?!?/br> 潘宏軍說到這兒,也覺得挺神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