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129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逆子他親媽回來了、一盞薄荷、小饕餮靠吃求生綜藝躺贏了、掌中物、穿成偏執男配他后媽、她有一片果園、欲言難止、舊日之箓、八零重組家庭、不夜墜玉
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簡單說,就是皇帝發現了,張叔夜不是他的一路人——不是愿意陪他吃喝玩樂,附庸風雅的人。 在皇帝身邊受寵的都是些什么???童貫蔡京就不用說了,宦官梁師成會帶著皇帝偷偷出宮去泡李師師,王黼靠著拜梁師成為爹半年之內便得到皇帝的歡心原地起飛,朱勔主管花石綱,禍害東南…… 相比之下,能打點財務的張叔夜雖然有著賺錢方子,但方子都已經交出來了,他又不愿意跟著皇帝亂來,最多便是不勸阻而已,實在做不到推波助瀾。 畫宗在治國方面是一塌糊涂,但并不是傻子,見此情況,自然不會有多信任他。 趙士程聽完之后安撫他:“不必心急,朝廷如今已是烈火烹油,到時必然有變,你只需還占著中樞的位置,便算于國有功了?!?/br> 張叔夜更加嘆息了:“如今北征遼國,江南怕是又要遭難了?!?/br> 這錢從哪來,自是不必多提。 趙士程也有些無奈地點頭,他當然是最希望快點出兵的,再過上兩年,宋江就要起事,過三年,方臘就要出動,到時局面就更麻煩。 他還得讓張榮幫幫忙。 …… 十月,鄆州,梁山水泊。 初冬的小雪夾雜著雨水,紛紛揚揚地散落在枯黃凋零的大地上。 張榮乘著吃水頗深的大船,??吭谒拇a頭。 這是一處用河粘合茭草堆積為墻的水寨,其中有許多的土墻堆砌的矮房,用葦草為蓋,還有一條百米長街,不少攤販在狹窄的街道上吆喝著賣貨。 張榮的才一上碼頭,立刻有十數個健壯的漢子迎了過來,對著那貨船伸長的脖頸:“老大,你這次又帶了什么好貨?” 張榮神秘一笑,伸手從船頭拿出一張黑乎乎毛氈,在眾人面前一揚。 “油毛氈??!”頓時,周圍的漢子歡呼起來,直接將張榮擠開,紛紛涌到船上,對著這黑色毛氈一陣翻看。 “真的是新鎮的毛氈,還有記號呢!” “好東西啊好東西,我定兩張,家里房頂蓋一張,還要給我阿弟家帶一張,下次遇到漏雨,便不用婆娘在雨天床上哄孩子了!” “我家那船蓬也能蓋一張,便不怕漏了……” 張榮笑了笑,在一邊看著,這油毛氈是新鎮新出的貨品,用梳毛的廢料做成毛氈,然后浸在一種叫瀝青的東西里,上邊覆蓋了一層細砂,沉,但在防水上有奇效,比瓦還有用,極為適合他們這些水上人家,但他居然買不到,為此,他親自去了新鎮,費了好一番力氣,才從聽說是給“陳師兄”的貨額里虎口奪食。 有了這個,便不必在屋頂上蓋厚厚的干草,不但易漏雨生草,還得經常整理,免得腐壞。 不過…… 他多看了幾眼水寨,皺起眉頭:“怎么才幾日工夫,水寨里便多了那么多生面孔?” “西城所的楊太監最近身體不好,新來的太監比前任還狠,”旁邊的一位水寨兄弟無奈道,“那楊太監,至少還是打著契書的名義收刮土地,這個李彥可不得了,看上良田,便直接奪走,前些天,他竟然將魯山縣的田契都收繳了,當著契主的面,將田契燒了,說這些田都是公田!” 張榮倒吸了一口冷氣:“可變成了官田,那便不用交田賦,他敢冒這險么?” “怎么會不交,”那漢子恨恨道,“魯山縣要交的田賦,都攤派到臨縣去了,好多鄉人過不下去,有些糧食的,便去了新鎮和密州,有點門道的,便來咱們水寨討口飯吃?!?/br> 張榮長長嘆息了一聲:“行了,我知曉了,先去拿毛氈吧?!?/br> 那漢子躊躇了一下,小聲道:“那些來人里,有些好手,咱們要不要收些人手?上次打朝廷鄉兵,咱們損失了十來個弟兄呢?!?/br> 張榮略一思索:“可以,但需得把話說在前頭,咱們水寨不會燒殺搶掠,若是做不到,咱可是就地正法的?!?/br> “嗨,哥哥啊!”那漢子不由得捶了下掌,“您是不知道您如今在這鄆州濟州的威名,咱們師心寨秋毫無犯的名聲,不知道讓多少英雄豪杰佩服,你只搶官府,從不動庶民,敢來咱們水寨的,當然不是那種想發財的?!?/br> 張榮這才點頭:“準備一下,過幾日,咱們去搶西城所?!?/br> 那漢子不由一呆,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要過年了,總得讓寨子里家眷們吃些好的,”張榮漫不經心地道,“西城所那些畜生,當然要受點教訓,放心,只要咱們還是‘匪’,朝廷不會派大軍過來。有咱們替天行道,這京東河北才能喘一口氣?!?/br> 那漢子點頭稱是,眼中滿是欽佩,同時忍不住盤算這波能賺多少。 張榮則是看向遠方,思考著這一次完成任務的話,師尊可別再用油氈打發他了,火槍才是他需要的…… - 遼陽,十月,冬季的到來,讓金人暫時偃旗息鼓,整個東北,都進入了沉寂狀態。 大雪紛飛,遼陽城里小火爐上,開水滾滾,陳行舟取滾水,給自己泡了一壺茶,茶葉是師尊讓人給他帶來的,聽說是從武夷山上找的茶樹,滾水泡上好幾次都有余香,是他最喜歡的茶了。 茶百戲之類的玩意,對他來說太麻煩,還是這種只用滾水沖泡的青茶最合他口味。 翻開師父的信,陳行舟伸手摸著下巴,思考著完成方式。 這信上的要求也能算是要求?想打敗金人他不是很有把握,但想要輸給金人的話,根本沒有難度好吧? 甚至于,陳行舟已經思考著要不要幫金人一個小忙,讓一小波金軍打入燕京,讓大宋軍臣好好看看,遼國是何等岌岌可危。 如果遼國危險,一定會有大量遼人逃往自己治下,增強他的實力。 若是大宋皇帝真的御駕親征,那就是自己展現本事的時候了,師父完全可以放心,不會有人找到一點和他有關的聯系。 他師尊,將來將治理天下,必然是清清白白的。 誰要說不是,他就去說服誰。 第173章 居然這么容易 十月, 雪后的夜空,明月高懸。 張榮讓六十多個好手, 趁著水泊還未封凍, 駕著二十艘小船,順著濟水東去,悄悄到了下游的鄆州的一處小城。 深秋初冬, 萬物枯折, 水邊的蘆葦大多傾倒,飛鳥南去,只剩下一些小麻雀還在枝頭吵鬧。 這里是須城, 前些日子,西城所在新任副手李彥的帶領下, 在京東兩路中挨個括田,所到之處,無數農人失去田產屋宅,淪為佃戶, 很多人絕望之下, 自縊于路邊, 有人收斂的, 大多以葦席包裹下葬, 無人收斂的, 便掛在枝頭,生生干枯。 張榮知道,沒了李彥, 西城所不會消失, 朝廷里有很多太監, 總有不怕死的, 愿意出來博得富貴。 但,總要有人來做。 月亮的微弱的光芒下,小船靠岸,五十多個大漢拿起刀,背起弩,戴上面罩,悄然行走在陰暗的田隴間。 他們都是漁家出身,常年以魚為食,最大的好處,便是眼睛明亮,在黑夜之中,只要借著月光,無需要火把,便能行動如常。 很快,一處驛站的輪廓便出現在遠方,那是李彥等人清查田畝暫時征用的休息之所,是他們早就打聽摸熟的地方。 張榮打了手勢,身后義軍們立刻分為兩波,堵住前后出口,隨后,便是簡單地破門而入。 好手們兩人抬一人,翻過院墻,飛快打開大門,隨后便傳來巡邏護衛的驚呼:“什么人?” 但下一秒,他便再也發不出聲音。 這是一場很簡單的殺戮,沒有憐憫,沒有遲疑,見人便出刀,慘叫和怒吼充斥在其中,震天作響。 周圍的宅院卻鴉雀無聲,僅有幾個亮了燈光的住家,也急忙吹滅燭火,拿起家里的武器,守在門口窗前,大氣也不也多喘。 有的些膽大的,會開一條門縫,發現聲音是從西城所駐守那塊地方傳來時,不少人都露出了痛快之意,一些想要摸黑出去求援的,也紛紛止步。 那喊殺聲響了快一個時辰,便漸漸消弭下去。 在屋中緊張的人們,卻在這時聽到一個慘叫:“好漢饒命,下官只是奉命行事啊——” 不少人聽出這個聲音,那是白日里頤指氣使要求他們將田契拿出的閹宦,給足了好處,便能留些田畝,若有不從,他身邊那些衛士,便會生生將人打到咽氣,這閹宦上任至今,已經有數百人被生生打死。 一名抱著小兒的婦人躲在窗下,聽到那慘叫和哀求,明明是那么嚇人的事情,但卻怎么也忍不住,彎起了嘴角,抹起了眼淚。 無聲地笑,無聲地哭。 要是這些英雄來得再早些便好了,她家的田,就還是能留著……那是他們起早貪黑,花了好些年,才買來兩畝旱田啊…… 次日,西城所一干人在括田途中遭到歹人襲擊全滅的事情,如瘟疫一般頃刻間在京東路、河北路擴散開來,凡所聞之人,無不拍手稱快,并稱滅掉這些朝廷敗類的人物為“英雄、義士”。 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就是有小道消息說,那李彥是被人活剮了面皮,硬生生痛死的,一時間,很多人私下甚至給那些朝廷懸賞的犯人立了長生牌位。 張榮一行人則很快帶著戰利品回到了水寨,李彥等人搜刮這數月,金銀珠寶都不少,還有大量的寶鈔,只是這些東西因為蔡京的幾次廢除重發,價格跌落得厲害。 但就算如此,這次收入也極為可觀,抵得了水寨經營的一年的收入了。 張榮按規矩把這次的戰利品拿出一部分,分給了這次出動的兄弟們,剩下的,則做起了規劃,準備新建一個磚窯、一個鍛鐵坊,還有一個煉焦窯,這些都是能立竿見影改變的水寨鄉親們生活的東西。 尤其是煉焦窯,弄出來的焦碳不但能賣出高價,還能剩下燈油和瀝青,前者能用來照明,后者用來防水補漏簡直就是神器,家里要是有一罐,那腰桿就立刻挺直了——在張榮看來,師尊那種富貴人家的孩子,永遠不會知道在雨天里,面對漏水的房頂和泡軟的坍塌土墻時,人會有多么的絕望。 所以師尊才會說什么瀝青有毒長年用對身體不好不能在屋里用這種胡話,若是在冬雨春雨里染上一場風寒,體弱的老人孩子頃刻就沒了,又哪里講得到長年累月這種話。 當然,師尊畢竟是天仙下凡,不知道疾苦也是尋常,作為徒弟,他要學會體諒,學會為師尊查漏補缺,其它的,就不能要求太多了。 “寨主,接下來,是不是要開始備戰了?”寨里的兄弟打斷了他的神游萬里。 張榮回過神來,嗯了一聲,才道:“自然要準備著,不過,不是備戰,而是要找人,傳一些消息出去?!?/br> 他還沒準備和朝廷那么快撕破臉,所以才沒有做出什么把李彥當眾凌遲掛在城墻上挑釁的事情,而是私下里讓李彥死得很難看。 在朝廷里,只要沒弄得太大,打到朝廷臉上,那么,這事其實就能被認為“私人恩怨”,不會引起多大重視,李彥畢竟不是那位楊大太監,沒有那么大的面子,死了也就死了,反而對暫時緩解民心有利。 現在需要的,就是幫師尊做好宣傳了…… - 很快,趙士程在東京城里收到消息,京東東路的西城所李彥,禍害東邊百姓,上天降罰,讓李彥慘死,以平民憤。 林靈素私下告訴徒弟,這事已經傳到畫宗面前,畫宗非常生氣,因為李彥是他新挑選的撈錢小能手。他已經命京東西路提點刑獄司、安撫司聯合,徹底清查此事。 趙士程則請師父幫助,在畫宗那說出一番說詞,大意是為什么jian臣一出,就立刻橫死,當然是因為咱們的官家是道君下凡,冥冥之中自有氣運護佑,萬事如意,所以啊,那李彥的死,都是因為陛下的功德讓上天護佑…… 林靈素將這番話轉達了畫宗,畫宗雖然有些不高興——他是壞,不是傻,知道這樣的一來,就等于是給幫他撈錢的人扣上jian臣帽子,他自詡最重感情,不會因為讓人為他背鍋,便想要拒絕這個提議。 林靈素是聰明人,知道畫宗對親近之人素不來擺什么架子,便果斷勸道:“陛下您即將加封道君,這李彥事沒辦好,激起民亂,當然得受些斥責,讓他背個鍋又怎么了,再說了,陛下,他們是什么性子,您不是不知道,是不是jian人,您難道不清楚么?” 畫宗不禁莞爾,笑罵道:“你這老道士,真是口無遮攔,不錯,若說jian人,那可少不了你這一個?!?/br> 他對自己所行所為,當然清楚,但對他來說,自己一國之主,富有天下,威加四海,任性一些,苦一苦百姓,又有什么錯,天子牧養天下,自然得隨著他的心意來。 是忠是jian,不過存乎一心,這天下聰明人何其多,縱然蔡京童貫那樣的人物,不依然在他的身邊,如一犬豚,生殺由他么? 林靈素笑著點頭,又吹捧了兩句,從一個道教小故事里延伸,比喻陛下你這想法和這位道君如何相似,必然是道君轉世云云。 畫宗被吹得很舒服,便答應了林靈素的要求,宣傳這事是李彥倒拖逆行,大宋官家在萬里之外知道此事,所以隨意施法,拿下了這一干jian臣,用來塑造皇帝愛民如子,只是被jian臣蒙蔽所以才沒把事辦好。 當然,既然消息是這樣傳的,那捉拿兇犯的事情,當然就不能明著來了,得暗訪,至于暗訪到哪年才能破案——陛下既然沒要規定時間,那破不破案,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一個太監而已,多大點事啊。 - 新年的第一天,官府便會開方關撲三日,全城到處都是這帶著賭博性質的游戲,從皇親到庶民,都一起慶賀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