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端倪(小墨見硯哥)
臨川侯自東都入西都時,因行路而清癯。 在京城小住后,他為水土潤色面目,鼻豐準而身俊逸,這才重耀光彩。之后蓬萊殿作詩,望仙臺占星,滿身清潔如大夫,宮人皆呼“楚頌侯”,奔走窺容,將幾位圣子都當作陪襯。惹得吳王不悅,敬王不快,藺王不服。 衛王,衛王雖不在乎,一見端木理竟也著意,頓時有郁氣積胸:“臨川侯清風傍身,不喜聲色,越是趨炎,越無可能?!?/br> 端木理沉吟罷,忽視他的不滿,贊道:“‘楚頌侯’,有遠名?!?/br> 見李胥面上降霜,走了許久,她才垂眸想:東都貴客,那么是臨川侯借走了卷軸?如果是,他非朝士,身負仙風,說不定精于方外事呢…… 但端木理絕無可能去找臨川侯。宮規,宮墻,小羅剎,處處是關。只能耐心等臨川侯何時看完歸還,再說罷。 且眼下倒有一個更好去處。 端木理這樣想,又看了一眼命婦院外。 “有難解事,一味浸在史館也無用,”皇后示意她到身邊坐,“悶頭學問不好做,說罷?!?/br> 端木理瞥一眼不遠處的莫允,這才請示:“璃兒確有難解事,史館不成,可否求集賢?” 皇后與她相視一笑,又為席間的渭國夫人側目,各自不語。 尚食布菜時,皇后方才講端木理:“璃兒,你是準備述職翰林待詔了,還是原為麗正院修書后人,只是不告訴我?嗯?” 端木理聽她開玩笑,知道已是半允了,便靦腆地垂眸,實則心中疲乏。 皇后看出一些困窘,且記得她祖是國朝初衛尉卿,與翰林、麗正真是風馬,便以為平日寧靜淡泊的人,聽不了這種話,挑眉以飾失言:“嗯,準,要看藏書圖籍,借我名便是?!?/br> “謝皇后?!?/br> “哦,你回來后,還有一事需詳,是之原——”皇后細語未全,正碰上濱河三皇女起座敬酒。 宴罷過午,集賢殿書院外等了一人一墨。 端木理牽著莫允的小指,微蹙眉,不知自己所述是否準確,且借著皇后的名義取書,還有些隱蔽事前的忐忑。 知書官匆匆前來,一只手端了卷軸,郁泥黃麻、石藍軸、黑簽,厚實怪異,另一手擒袖擦汗,顯得惶恐。 端木理忙迎上去:“謝閣下?!?/br> “皇后要的卷子不在四部內,故不用青、白、紫、綠四色軸,唔,書裝也冷僻……下官盡力,不知合女君心意否,總之請掌籍將話轉告皇后,有勞?!?/br> 知書官忙碌,端木理一手接過卷軸,險些拿不住,不忘在帷帽下拜別其離去,轉身欲走,卻見旁邊又多一位臉紅微笑的青年。 “端木掌籍——” “校書閣下?” 太子校書景端眉,自少陽院來此取典籍闕文,極其偶然的,與端木理再相逢了。 端木理正需幫忙,見校書今日去冠改幘,狀清閑,心下歡喜。二人僅僅數面緣分,倒是言談自如,端木理便想向他請教五緯精靈本事(原委),順便讓他看看剛取到的卷軸。 許久不語的莫允,突然有了動作。 塞在端木理掌心的小指繃緊,猛地脫出。 端木理怔住,回頭見莫允金眸泛血,散發如水滂沛,微伏身,蓄勢警惕,竟要襲人。 她一陣心悸,不知又怎么了,忙按住他的肩。 身后是校書郎疑惑的溫聲:“掌籍,無事否?” “無事,”端木理不敢松手,勉強應答,“掉了一方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