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僖貴妃她不想奮斗了/溫僖貴妃在線養老躺平
書迷正在閱讀:不死美人[無限]、世子爺今日真香了嗎、我有一座隨身海島[天災]、清穿之大齡寵妃、文房四侯(古言,NP,高H)、穿成少年秦始皇的小宮女(1v1,h)、離個婚好難(高H)、我在天庭和神君偷情的日子(1V1)、穿成惡毒小姑子怎么辦(NP)、昏帝
如今唯一能夠安心的,便是好歹小侄女留在了京中。兄嫂與她都常年奔波在外,侄女留在京中,雖也事務繁忙,但好歹也能時常入宮來陪一陪額娘。 瑞初輕抿著唇,飲盡那一杯酒,甜酒入喉,眼睛卻忽然有些酸,她立刻又笑道:“舒鈺這兩年倒是做得很不錯,在南邊已很有些文名了,交朋會友,他的身份倒是比我還便利些?!?/br> 瑞初再是天家公主,身份特殊,但到底是女子,與文人往來上總有些不便。 舒鈺就沒那么多講究了,淺斟低唱登高望遠他都能行,很快在江南文人圈子里混開了。 瑞初對這點沒什么特別的感想,反而比較高興有個舒鈺過去,幫她分擔一部分重量。 和文人打交道這種事,不在那條道上的人是越打越厭倦,她手里事情多,心里揣的事情也多,舒鈺去了對她來說實是一大助力。 用過晚膳,寧壽宮來人喊瑞初過去,瑞初方走了。 敏若坐在炕上整理香料,前幾日做的香餌晾成了,捧在手上幽香隱隱,令人心情舒暢。 蘭杜將水銚子下的爐火撥得忘了些,笑道:“人家都是盼著皇上來的,您倒好,這么多年了這性子也沒變過?!?/br> 敏若笑了一聲,道:“盼與不盼,無非是個有沒有需求的問題。需要固寵來得到地位、幫助家族或者站穩腳跟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的人,才會盼著圣駕到來;而對皇上沒有需要的人,譬如榮妃、惠妃如今,你覺著她們會盼著皇上去嗎?只怕還盼著皇上離她們遠遠的,搭了面會覺著晦氣呢?!?/br> 這話說得屬實不大客氣,蘭杜無奈地搖頭,嘆道:“您這話若傳出去啊,宮里可熱鬧了?!?/br> 但仔細想想,其實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尤其如今皇上年邁,性情也愈發難以捉摸,有些年輕嬪妃私下甚至怕得很,若不是現實如此,誰會想著盼著皇上過去? 蘭杜嘆道:“都不容易?!?/br> 蘭杜是有幾分柔腸在身上的,只是平日掌著一宮的瑣事,必須得沉著臉才能壓住人,外人瞧著都以為她嚴肅冷硬。 敏若側頭看她,笑道:“你這脾性,可不能叫你看到什么人間疾苦去,不然還不要為人們哭干了眼淚?” 蘭杜道:“您心里不也憐惜那些年輕的嬪妃們嗎?” 身邊有個對她還算了解的人就是這點不好,打趣人都打趣不出樂趣。 敏若嘖嘖兩聲,又轉過去擺弄那些香料。 瑞初難得回京,初冬的時候又收到塞外的消息,容慈也打算回京,名義上自然是準備朝賀,再有繡瑩、恬雅幾個,她們應當是商量好的,宮中一時滿是喜氣,康熙也頗有些歡喜。 從前投入的注意還不算多,這些年和兒子們一比,這些女兒卻各個能干、令他省心,不免多了幾分喜愛。 且人老了,哪有不喜歡身邊熱鬧的呢? 這大約是京中近十年來過得最熱鬧的一個年了,公主們的額娘就是最高興的了,一向深居簡出的榮妃、郭絡羅貴人也難得在外面露了面,各個喜氣連連的,這種時候,錦妃心里就更不是滋味。 人家的女兒好歹嫁在大清,還有回來的機會,她的女兒卻真是這輩子可能都回不來一回了。 容慈、繡瑩幾個素來與靜彤要好,回京之后接連上門探望錦妃,又帶了許多靜彤托付捎過來的禮物,錦妃瞧著那些東西,心里更不好受。 幸而弘恪孝順,發覺錦妃情緒不對便連日守在她身邊,也算是一點安慰。 容慈作為局外人看著,卻想到這其中其他根由,不禁與敏若嘆道:“若真有……的一日,錦妃娘娘心里只怕不好受?!?/br> 這么多年唯一的心里寄托、看得如寶如珠的外孫竟不是親生的,放在誰身上,都是一種打擊。 但對靜彤而言,這也確實是唯一的方法。 敏若只能道:“弘恪好心性,錦妃也不會傷心太多?!?/br> 容慈點點頭,由衷期盼,“惟愿如此了?!?/br> 她頓了一頓,又問道:“皇父近來還是常催著瑞初?” 以瑞初如今的年齡、身份,催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敏若抬手按了按眉心,點點頭,表情一言難盡。 容慈無奈笑道:“這也是常事,往?;矢覆灰部偞呷鸪鯁??老生常談罷了。之要瑞初不往心里去,就沒什么?!?/br> 權當過耳風聽,在康熙面前擺出認真答應的態度,左右瑞初也不常在京中,天高皇帝遠,康熙除了在信中催促,也不能做什么。 這是如今最好的處理方法了,催婚催生這兩件事,直到后世也一直是年輕人們無法逃避的兩大魔咒,何況這個時代。 站在康熙的角度來講,作為君父,他愿意關心女兒的后代問題,反而是他關心女兒的表現。 敏若嘆道:“也只能這樣了?!?/br> 瑞初在京中過了一個年,聽了滿耳朵的子孫大事,幸而她還算沉得氣的,雖然聽得耳朵都快出繭子了,還是沒起了轉年就立刻逃離京師的心。 她在京中直住到二月里,是因江南來信愈發頻繁,人都倒是虞云想念她,一邊打趣一邊也不好再強留,叫夫妻兩地分隔。 康熙雖不舍,到底知道不能強留,只在瑞初走前與她嘆道:“你與額駙感情好,這是極好的事,正因與額駙感情好,才更要將子嗣大事放在心上認真思量。他家就剩他這一個人,你總得為他考慮考慮?!?/br> 到底是自己的女兒,有些話康熙不太舍得說出口,用眼神示意敏若跟上。 敏若注意到康熙的目光,心里煩得很,口中也只道:“兒女之事都是緣分,孩子們的緣分不到,咱們越催,他們越心急,反而越難——不過你也是該上上心了?!?/br> 康熙是讓她說這個的嗎? 他恨鐵不成鋼地看了敏若一眼,又不愿自己做女兒心里的那個壞人,這一晚上到底也沒提那句話。 宮門落鎖前康熙走了,敏若知道瑞初對康熙想說什么心里有數,低聲道:“那件事你與虞云商量過沒有?” 她倒不是叫瑞初幫虞云納妾的意思,而是瑞初這邊對虞云是一直不來電——或者說也沒時間來電,兩個人都忙得腳打后腦勺,混成革命戰友了,要做的事情太多,卻恨時間太少,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八瓣用,哪里有談男女之情的時間。 既然瑞初對虞云遲遲不來電,那就免不了牽扯到一個問題——瑞初對終身大事本來就沒什么期盼,但虞云卻未必。 若他對那位姑娘有了戀慕之情,男女之愛,瑞初卻成了中間的攔路石,實在不太道德。 瑞初道:“我與他談過,額娘您放心吧?!?/br> 瑞初的神情是一貫的淡定,敏若知道她心里有數,便不再多問。 瑞初倒是笑了,道:“這些年在外面見得人、事多了,我有時也會想起自己小時候,如今最慶幸的便是額娘您一直很信任我和哥哥,無論什么事情,只要我們有一點想法,您就一定會支持我們去試?!?/br> 她如今一笑頗有些歷經世事的清明通透,與少年時的那種聰慧的通透又不一樣。 敏若笑看了她一眼,“額娘也很慶幸有你?!?/br> 若是瑞初沒有這股敢想敢拼的勁頭,她也不敢想象,她如今過的是怎樣的日子。 或許還是會在外面煽風點火埋火苗,但卻不會有如今眼前的希望與心中的安穩。 瑞初低聲道:“此生能做額娘的女兒,是我最大的幸運?!?/br> 敏若既覺得這句話她有些擔當不起,又歡喜于女兒對她的認可,輕聲抱住女兒,溫柔地撫摸女兒的頭發,道:“額娘愿你所行所求終能如愿?!?/br> 瑞初很鄭重地點了點頭。 大家都知道,瑞初這一走,可能又是好幾年不能見一面,康熙自不必提,太后心里也不舍得很。 今年轉過年,她的身子愈發不好了,咳嗽的厲害,也有些糊涂,阿娜日心里知道不好,私下哭了兩場,沒敢叫太后看出來。 太后自個心里其實也有數,瑞初臨行前去寧壽宮辭別,她拉著瑞初的手不舍得放開,不斷絮絮道:“你在外要照顧好自己,早有個子嗣,后半生也有個依靠……你是懂積福的人,無論長生天還是佛祖,都必會保佑你的,瑞初?!?/br> 她將自己珍藏了許多年的佛珠很鄭重地交給瑞初,那是從五臺山得來的,太后很是看重,供奉在佛前,也時常佩戴,雖不如她常年隨身戴著的珍貴,意義到底也很不一樣。 瑞初雖不信佛,卻也恭敬地接過了,懇切地謝恩,而后道:“請皇瑪嬤您保重身體,孫女明年一定再回來看您?!?/br> 太后便笑吟吟地看著她,只點頭,不言語。 阿娜日眼睛一酸,側過頭去,蓁蓁已不敢開口,生怕開口泄出的就是哽咽。 原本這個時候她應該已經下江南了,偏生太后今年身子不好,她生怕前腳她一走后腳便出了事,是徹底不敢動了,知予被她派出去打前站,她只想守在京中、守在太后身邊,能與太后多待一日是一日。 這位老人家在宮中身份其實有些尷尬,雖說是尊貴的太后,康熙的嫡母,可與康熙卻沒有血緣關系,也沒有撫養過,或是對康熙施恩過的恩情,她本身當年也不受先帝重視,在宮中地位尷尬,后位做得并不穩當。 后來做了太后,她上面有太皇太后庇佑,日子才算過得安穩,再到太皇太后薨逝了,她與康熙都悲傷痛苦,反而心理上緊密了些,這些年她也安安分分地,輕易不插手前朝后宮事宜,康熙年邁后在兒子們身上受的打擊太大,與這位省事慈愛的嫡母才逐漸親近起來。 太后早年不通滿漢語言,因而其實不大與宮中人打交道,但她性子和藹,頗為可親,人心都不是石頭做的,天長日久地相處下來,總有兩分情分。 敏若從入宮開始便因為阿娜日的關系與她走得很近,太后又慈愛無害,哪怕她對感情在單薄,積年累月的相處下來,對太后的感情也要比對康熙要更深一些。 見到太后如今這模樣,她心里也并不好受。 送走了瑞初,阿娜日沒敢再回到寧壽宮,她怕自己露出端倪來叫太后擔心,失魂落魄幾乎全憑本能地跟在敏若身后回到了永壽宮,殿門甫一合上,她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撲到敏若懷里哭道:“他們、他們說老人自己心里是有感覺的,太后……太后是不是……” “太后如今精神頭還算好的,你要寬心,凡事往好了想。若是你日日心情低落,你每日都在太后身邊,太后也會受你的影響的?!泵羧襞牧伺陌⒛热盏谋?,情況特殊,她也沒有抵觸身體的接觸,而是口吻溫和地安撫勸導著阿娜日。 阿娜日淚眼婆娑地不住搖頭,道:“我、我心里其實也知道……我害怕,敏若,我怕?!?/br> 她帶著泣聲道:“那是我在宮中最后的親人了,我已送走了老祖宗,馬上又要失去她。我這一生都在這座紫禁城里,送走了一個,如今又要送走另一個,她們都走了,叫我怎么活呢?” 對阿娜日來說,太后不只是太后,還是她的堂姐,是在這座距離草原十分遙遠的都城中,唯一一個有血脈聯系的親人。 敏若只能沉默地輕輕拍著她的脊背,勸慰道:“你還有我們?!?/br> 阿娜日胡亂點著頭,攥緊了她的衣裳,好似想要從中汲取力量,讓她能再站起來,端端正正地走進寧壽宮,照顧她年邁體弱的jiejie。 除了給她安慰和支持,敏若什么都做不了。 幸好如今一切還都只是眾人的感覺,太后的身體尚可以支撐,瑞初走后的一段日子,太后維持著從前的作息,御醫看顧得力,還算安穩無事。 三月一過,很快入了夏。 幾乎是近四月沒多久,宮中便開始籌備端午節相關事宜。 永壽宮一切自有蘭杜cao持,無需敏若費心,她只安心地等待著,每日侍弄那些草藥香料,一匣一匣地堆了許多。 她往年這個時節也常擺弄香料,往來的人都未曾奇怪??滴醯故菃栠^一嘴——實在沒話說的時候,敏若隨意道:“瞧瑞初回來又瘦了,怕她是在南邊休息不好,調些效用好的安神香給她?!?/br> 康熙點點頭,正色道:“朕瞧她是瘦了許多?!?/br> 敏若面帶微笑和一點慈母對孩子身體的擔憂,康熙看在眼中,不禁又嘆:“可憐天下父母心啊?!?/br> 敏若就知道他是又開始感慨自己為瑞初考慮的一片“慈父心腸”了,她實在是懶得和康熙就這個話題繼續溝通下去,干脆垂眸繼續打理那些香料,不再言語 康熙在一邊看她也不怕,心道:看吧看吧,都是要給你用的。 這些稀奇古怪的藥材香料加在一起,價格實在不菲,搞得康熙在她這的身價飆升。 若是這些本錢砸進去,事情還辦不成……那絕對是康熙山豬吃不了細糠! 敏若一下用力搗碎剩下的香料,目露堅定之色。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立夏,宮中例行立夏祭,同時康熙命啟冰賞賜諸大臣,后宮各處也各得御賜藏冰。 梁九功親自帶著賜冰至永壽宮時,正見冬葵帶人在庭院葡萄架下挖著什么,敏若坐在架下羅漢榻上喝茶,神態悠閑。 梁九功笑著請了安,將冰奉上,又好奇地問:“娘娘這是弄什么好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