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咸魚林夫人 第58節
書迷正在閱讀:如何折下高嶺之花、東京風華、七零后媽咸魚帶娃日常、我被師兄證道之后、許秘書的孩子,像我、整個朝堂都是我姘頭(NPH)、出界(luanlun、高H)、若愚(校園H,強制愛)、摘月亮的人、純愛男主的rou欲墮落(NP,H)
林黛玉笑道:“雖然不是人人如此,也差不太多,都比咱家的大娘jiejie們厲害多了?!?/br> 寧安青道:“寧可不要這樣的‘厲害’,哪里還有規矩在?!?/br> 澄月笑道:“不過姑娘在賈家沒受她們什么氣?!?/br> 林黛玉笑道:“外祖母確實疼我,她們拜高踩低慣了,怎敢惹外祖母?!?/br> 晚飯時,寧安華看到這張帖子,便讓林如海先回一遍,她再謄抄,第二日令人送去,只說林如海在養病,她要照顧夫君,著實離不開,家里一應的大小事多虧有黛玉孝順。若員外郎夫人想念外甥女,只管把黛玉接去,讓孩子閑散幾日也好。 這帖子回得滴水不漏,王夫人沒了法,只得回過賈母,真把林黛玉接去了幾日。 可林黛玉只是九歲孩子,雖然幫忙管了家,又做不了主,她又仍住在賈母院中,身旁時時有多少丫鬟婆子服侍,王夫人想旁敲側擊幾句都沒機會。過了半個月,她只得又把人送回去了。 黛玉回了家,林家花三千兩銀子,給賈母打造的幾尊純金鑲寶大壽佛菩薩也都好了,大張旗鼓地送去了榮國公府。 賈母見了,十分歡喜,當即便命擺在了屋里,又連說林大人、寧夫人有心。 王熙鳳已出月子,只推身上沒好全,不肯管省親的事,每日除辦些日常小事外,都在賈母處孝順。賈母說這壽佛菩薩有十分好,她就幫著說成十二分。果然賈母更加喜歡。 王夫人連碰幾個軟釘子,也只得熄了從林家找銀子的心。并賈珍、賈赦、賈璉等也只得把這心收了。 又不幾日,甄太后在宮中教導清熙郡君的話,忽然在京中傳開。 第54章 賢義智勇 時已仲夏。 端午將至, 一日比一日熱起來了。 京中連下了兩日的雨,洗得天空如清水一樣澄澈。 在入宮見甄太后的第三日,寧安華便已搬至花園里三面環水的立幽堂居住。 她每日清早即起, 隨意梳洗后,便與林如海分別出至弓九、羅十一處習武。 立幽堂不比正院往來各處方便, 習武畢, 兩人便各自在先生處更衣用早飯。羅十一的隨云院里還有林黛玉。 寧安青雖不能習武,也過來這里吃飯。 因張裕成已于上月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搬出了大理寺卿家, 在京中賃下一所小宅, 柳月眉便也帶孩子們辭了寧安華,去與張裕成夫妻團圓了。 早飯后,寧安青若精神好, 便與林黛玉一同到廳內理事。 若她撐不住,便留在立幽堂里,或小睡養神, 或讀書,或習字, 或教松兒說話, 或看寧安華習武,如此半日。 林家回京一月余, 各家親友都送完了禮物和拜帖,家中余下雜事不多。 有管家娘子和大丫鬟們盡心協助,每日只需不到半個時辰,林黛玉便能將諸事理畢。 因西賓柳月眉已去, 暫還未請新的先生,將家事匯總, 回稟于寧安華后,林黛玉便也無事,只與寧安青一處讀書。 有伴讀丫鬟們作伴,又有松兒這個將滿周歲、正牙牙學語的嬰兒玩著,雖少了一個張如瑛,林黛玉和寧安青倒也不覺得寂寞。 寧安華就更覺得放松了。 自從黛玉回來后,家里——包括寧家,大事有林如海管,小事有黛玉和青兒管,松兒有乳母嬤嬤照顧,林如海得空,還必會親自照看。她只管吃了睡,睡醒了習武,晚上抱著林如海修煉。 除了偶爾了解一下,外面吵甄太后是否為“年邁失當”吵得怎么樣了,別的沒有閑事能煩她的心。 她是三月二十九日入宮覲見的,但直到四月底,甄太后“教導”她的話才忽然在京中傳開。 傳出這些話的是甄太后還是另有其人,究竟有什么目的,林家暫不得而知。 林如海讓寧安華不必cao心這些,她就真的撒手不管了。 但一個月的時間,林如海早做足了準備。 才聽得些許風聲,張裕成在翰林院的幾位同年便品鑒起林大人上年的《辭官表》。 此表去歲經陛下在含元殿金口讀過,又著實文采斐然、感人至深,林大人又為jian人——甄家——所害,險些喪命,至誠至忠天地可鑒、人所共知,是以至今將過一載,不但各處官員皆品讀記誦過,連垂髫小兒亦可吟出數句。 今有太后教導寧夫人之言傳出,隱隱意指寧夫人的出身、教養皆不如林大人之原配賈夫人,德行不配為二品誥命夫人,眾人即便信了的,經人提醒,想起甄家獲罪的因由,不免將此話打了三分折扣。 再經翰林院眾新科庶吉士品誦《辭官表》一兩日,眾臣都回家翻出謄抄的此表。 眾人見表中所寫,林大人病重將死、昏迷不醒之時,都是懷胎九月的寧夫人一力閉門守戶、緊鎖消息、率家人阻擋刺客,才使林大人活著等到了欽差御醫抵達揚州,撿回一條“殘命”,更加疑起太后所言是真,還是……心懷不滿,有意苛責? 太后是圣上嫡母,又是后宮婦人,原不該外臣妄加議論。 但此事關系到臣子家眷的清白名聲是否可以被宮中后妃隨意中傷,便不再是帝王家事,而是國事。 人人家中有妻女,今日寧夫人名聲受損,焉知來日便不是自家? 林大人回京一月余,只在宅中養病,除入宮陛見那日外,再未出過家門,也未與親友相見。因此朝中眾人皆不知林大人現狀如何,也不好上門拜望。 只有數人,曾遠遠瞥見過那日林大人的清瘦身影。 日上中天。林大人面龐瘦削,身如松竹筆直,在宮門處等候其妻,真是鶼鰈情深。 而寧夫人清晨即入宮請安,午后方得出宮。 當日并無別的誥命入宮請見。 難道太后足足“教導”了寧夫人一整個時辰,才許寧夫人出宮? 有人知張裕成曾是林家的西賓,未免私下同他打探,林大人《辭官表》中所述寧夫人之舉有無夸大之處。 張裕成嚴肅道:“去歲我與妻小居于巡鹽御史衙門學堂內,林大人于半月間便病勢沉危。忽有一日,聽得有刺客潛入,要取林大人性命,我本欲相助,卻聽得寧夫人已請官兵將其拿下。因男女有別,聽得平安,我又身無官職,便未再前去。不上半個時辰,寧夫人便親率了十數家丁前來,請我與妻小暫安居衙門,莫要出行,又各處布置人手加以防范。寧夫人有孕九月,卻在一月之間數次護衛林大人于危機之間,全府上下,無一人傷了性命,實乃女中豪杰,我等須眉所不及矣?!?/br> 又有人問寧夫人品行如何。 張裕成越發肅穆:“寧夫人出身名門,恪守禮節,雖同在一府,我與寧夫人也僅有數面之緣,不敢妄言。但拙荊與小女多受寧夫人照拂,寧夫人待拙荊有如姊妹,未有驕矜傲慢,待小女與其妹、其女也一般無二?!?/br> 說者有心,聽者有意。 張裕成未明言,聽者卻都品出了他話中“寧夫人待其繼女與其親妹一般無二”這個意思。 且他說寧夫人“出身名門”,便有人繼續追問。 張裕成只字不提保定寧家,只道:“寧夫人之母亦是林侯之后,你等難道不知?” 不上數日,京中勛貴與朝中臣子分為三派,雖未在官面上相爭,私底下議論卻不少。 一派以為,太后數十年來廣有垂德,甄家獲罪,太后不但未曾求情,還曾提出辭去后位,可見心中無私,又如何會因私心遷怒林大人之妻? 寧夫人出身的確不如賈夫人,太后教導命婦亦是天經地義,何過之有? 另一派以為,縱使出身有所不如,但寧夫人能臨危不亂,身懷六甲而護夫于危難之中,如此“堅貞、賢淑、深明大義”,堪為人婦典范,焉能只以出身論德行? 太后不辯事實即下定論,實在是失于輕率,未免寒了功臣的心。何況寧夫人母族亦是名門,家教甚好。 第三派只說,太后所言并非是在苛責寧夫人,不過勉勵而已。是流言曲解了太后的原意。 原本太后慈德賜教,寧夫人承恩領教,正是一段佳話才對。 除這三派之外,還有少數不張口不表態。亦有暗說寧夫人之誥命封號都是圣上親賜,太后如今這般,倒顯得天家母子不合,著實年老昏聵的。種種說法,不勝枚舉。 ——寧安華聽完羅十一詳述各家觀點,捧著因夸她太過,她只匆匆掃過一遍就收起來了的《辭官表》再讀過數遍,等臉上不發燙了,才找林如海,笑問:“表哥去年就料到會有這一出,所以才這么夸我的?” 沒有他這一表在前,就算張裕成和他其余親近同年故交再怎么暗中發力,風向也不會這么快就從“寧夫人是否真的德行不足”,轉為“太后教導寧夫人是對是錯”。 現在,她“賢德大義”的美名幾乎傳遍京城——幸好林如海還“病著”,她還能再躲幾個月,反倒是太后的名聲有些危險了。 林如海半日方說:“當時一筆寫就,都是肺腑之言?!?/br> 寧安華指著他說自己“身中劇毒,僵臥在床,是天理昭昭、報應如此”的一段,笑問:“這也是‘發自肺腑’?” …… 若非事關妻子、堂姑、女兒和妻妹的名譽,林如海無意拿自家文章引人大肆討論。 他暗中做的一切,自然通過弓九私下稟報過皇上。 又不幾日,在私下的議論即將被搬到官面上之前,這日端陽佳節,忽有夏太監來至林宅,送來御筆匾額“賢義智勇”四字,言是圣上賜予寧夫人,嘉獎其于危難中賢淑大義、智謀果敢、勇救其夫,助朝廷掃除jian佞、保護忠臣的。余下還有金銀錦緞等,是鳳藻宮賞賜的。 同日,圣上在宮中請加上皇、太后徽號,又親做《端陽賦》一篇,一抒對上皇、太后的純孝之情。 送走夏太監,寧安華端詳著被掛在她正堂內的“賢義智勇”匾,拜讀了圣上的《端陽賦》,笑道:“這下人人都知道,皇上也認為是太后糊涂辦錯了事,這是給太后找補來了?!?/br> 順便再用太上皇和甄太后刷一回“仁孝”。 她低聲問林如海:“那些‘傳言’,真是太后做的?” 這事前后一個多月,皇上刷足了“公正仁孝”,又給林家再施一回恩,收攏的不止林家的人心,正逐步確立他天下之主的地位。 林如海在《辭官表》中展現出來的忠心與才華,他的功勞,還有她的“賢義智勇”,都為他再得授官做足了排場。 有如此嘉獎,今后誰再說她德行不足,就是明著打皇上的臉了。 上皇置身事外。 只有甄太后,不但用幾十年經營完美的形象出現了裂痕,還讓人把甄家的罪過再一次翻了出來。 就算沒有林家的反擊和皇上的順水推舟,她的名聲有瑕,甄太后除了或許能出一口氣之外,還能得到什么好處? 甄太后能無子穩立中宮五十年,當不會想不到這是未必能傷敵幾分,卻很大可能會自損八百的事。 難道是上皇授意,甄太后不得不行? 還是說,其實是皇上做的? 林如海思索半晌,也終無結論。 * 半個月后。 四更才過,甄素英就在黑暗中睜開了眼睛。 在她身旁,北靜郡王水溶仍在沉睡中,呼吸聲又輕又緩。 甄素英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只將雙手覆在自己的小腹上。 成婚九個月了,王爺一個月有半月都在她房里,可她的肚子還沒有動靜。 太醫診過她的身子并無不妥,她年輕體壯,體質溫和,適宜生育,若還是懷不上…… 甄素英咬住下唇,略偏頭轉向水溶。 眼前只能模糊看見王爺的輪廓,但王爺俊美的眉目早已刻在她心底。 但,就如同她和王爺都心知肚明,皇上還讓她嫁給王爺,正是為了削減北靜王府之勢,北靜王府也不會為了甄家反對皇上一樣,她也很清楚,王爺對她沒有分毫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