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第313節
用秦太師的說法,“依公主的才干,定能輔佐王子晨增強實力。將來將渤海王權自女王手中奪回也不一定。即便壓不回王權,公主也可形成一股制衡女王的力量。若能促成渤海分裂,于我朝大大有利?!?/br> 史太傅問,“那朝廷怎么辦?” 秦太師意味深長的看史太傅一眼,“朝廷有你有我,有萬千忠良,還怕無人效忠陛下么?” 沉默半晌,史太傅將話說透,“陛下身邊也需要公主輔佐?!?/br> 秦太師道,“史兄,當年我離開帝都前,你我曾約好,此生效忠陛下?!?/br> 史太傅眼神低回,“陛下險鑄大錯?!?/br> “沒有不犯錯的君王,君王有過,我們便要易主嗎?” 面對秦太師鋒銳的眼神,史太傅先錯開,“我一樣效忠陛下,但朝廷有公主,更能讓國政平衡延綿?!?/br> “公主掌權之心太盛。對陛下太子都缺少敬重,這還只是開始,時間一長,難免凌于皇權。便不若借此機會,讓公主遠嫁,為朝廷效力?!?/br> “公主何時不敬重陛下與太子了!” “遼北大敗后,公主借機奪權,我行我素,何時敬重過陛下與太子!”這也是讓秦太師心驚rou跳,一定要干掉榮烺的原因。 公主行事不再征求陛下與太子的意見,全然不考慮陛下與太子的顏面,只知道為自己的顏面著想。朝廷但有大事,與公主交好者便能獲利,與公主交惡者便分毫不得。 這還是朝廷么? 這是公主的一言堂吧! 史太傅無法說服秦太師,但秦太師在叫著夏掌院聯名的時候,也被夏掌院拒絕。夏掌院有些猶豫,“讓公主下嫁,真的好嗎?做的對嗎?” 思考再三,夏掌院沒有與秦太師聯名,秦太師只能與齊康聯名上書。 在秦齊二人上書后的第二日,夏掌院獨自上書,認為朝廷對渤海國求親一事應當慎重。 出乎所有人意料,夏掌院反對公主下嫁。 上完這道奏章,夏掌院便以年事已高為由,請求致仕。 但眼下,誰也顧不上他的致仕之事。 榮晟帝召秦齊二人御書房商議此事,秦太師道,“老臣不得公主待見,若有一公主熟悉之人能以國家大義勸說公主,想來公主會明白的?!?/br> 齊康說,“公主可不像這樣深明大義的女子?!?/br> 秦太師問,“那依齊尚書說,要如何勸說公主?” 齊康道,“為國盡忠是身為臣子的義務,何況公主受天下供養,自當為天下獻身。陛下一道圣旨,公主便當遵守,這還用說服么?” 榮晟帝搖手,“不能這樣。公主是朕愛女,朕心里很舍不得她?!?/br> 秦太師道,“皇后出身鄭氏,讓徐娘娘勸解公主如何?” 榮晟帝道,“徐妃口齒遠遜公主,她能說得成?” 齊康直接道,“陛下,論口才,誰都無法勸服公主的。讓徐娘娘去,只是讓公主認清現實。朝廷已經決定讓她下嫁渤海王子了。她愿意也好,不愿也好,都得嫁。如果聰明,就知道趁還在朝的時間,與朝廷搞好關系,將來朝廷會支持她在渤海國立足。如果與朝廷翻臉,對公主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朝廷需要公主下嫁,公主也需要朝廷做為后盾。這就是現實! 公主身為女子,婚姻者,父母之命,遵從即可!” 齊康說的很不客氣,幾乎露骨。 榮晟帝與秦太師都沒再說話,良久,榮晟帝道,“那就讓徐妃試試吧?!?/br> 在榮晟帝的托付下,徐妃倒也硬著頭皮去了,但還沒說句囫圇話就被榮烺攆了出去。至于齊康說的什么利弊權衡,徐妃還未來得及開口就被榮烺噴個半死,榮烺大怒,“我難道不是你的骨rou!你為何一點都不為我考慮,你到底是不是我生母!” 徐妃嚇的直哆嗦,嚶嚶嚶地說,“這還不是為了朝廷,為了江山么!好孩子,你放心,你父皇你皇兄,我們都不會忘了你的好!” 榮烺直接把徐妃趕出含章殿。 榮烺氣的面色煞白,她不動聲色原是想瞅瞅,朝中對她是什么態度,倒沒想等出這么些好親人來! 林司儀生怕她氣出好歹,一通順氣解勸,“徐娘娘素來糊涂沒主意,今兒朝東明兒朝西的,殿下不要放在心上?!?/br> “就因為我是個女孩,因為皇兄才是繼承皇位的人,皇兄能讓她做太后,能讓她享尊榮,她就這樣對我!”榮烺咬牙,“以后不許麟趾宮的人再來,誰敢來,直接給我打出去!” 雖然早便不對母親抱有希望,但母親所為,仍是令榮烺心寒至極。 讓她心寒的還不止母親,榮烺狠狠將桌上茶具掃到地上,怒極,“你們敢這樣對我!” 徐妃嚶嚶嚶的朝榮晟帝抱怨許久,她既氣且惱,捏著帕子道,“就這虎狼脾性,那起子野人也得怕了她!虧我還擔心那么遠去了不適應,我看還不如擔心野人來的實在!” 在第二日鳳儀宮請安時,鄭皇后請教徐妃,“按理,阿烺也是你七月懷胎生的,你就舍得她嫁得那老遠地界兒去?” 鄭皇后真是奇了怪了,她做嫡母都氣憤非常,實不知徐妃到底是何等樣的冷心冷腸,才能去勸阿烺遠嫁。 徐妃絞絞帕子,“我也舍不得啊??蛇@不是為了朝廷,為了江山么!” 江山是誰的,還不是她丈夫她兒子的么! 女人,不就是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么! 鄭皇后冷冷一嗔,打發徐妃下去。 自鳳儀宮出來,姜穎與丁瓔回東宮,徐環去了麟趾宮。 丁瓔心下惴惴,這幾日,太子妃與太子大吵一架,她隱約聽到是何緣故。要按丁瓔說,怎么也不能真讓公主去和親哪。 一則朝廷并未戰敗,二則即便和親,用宗室女也是一樣的,何必用真金白銀的公主呢? 丁瓔猜到太子大約是贊同公主和親的,可這是為什么呢? 太子并沒有其他骨rou同胞了,就這樣一個同母meimei,公主一旦遠嫁,朝政可怎么辦呢? 朝中想再尋一個如公主這樣與東宮親近,對皇室一心一意的人可是沒有的。 丁瓔實在心中不安,先送太子妃回正殿,丁瓔思忖著,打發人往娘家送了回東西,請祖父有空進宮一趟。 她想跟祖父說說話,看此事可還有回旋余地。 丁相的心情與姜駙馬仿佛,都是孫女押給東宮的。丁相唯一比姜駙馬輕松一點的地方在于,他孫女是太子側室,且無子息。 丁相沒耽擱,得信兒后第二日就去東宮了。 丁瓔打發了宮人,與祖父說起此事,“我實在想不明白,陛下與太子為何會愿意公主和親?這委實不合常理。前兒朝廷缺錢,不還是公主給借的么?” 丁相是看出榮晟帝心意的,他并未瞞著孫女,“公主其實,一直很憤怒?!?/br> “憤怒?因為和親之事么?” “不。更早。在遼北大敗之時,公主已經按捺不住脾氣,直接插手了朝政?!倍∠嗾f。 “可公主也是好意啊。當時若不勠力同心,怎能保下帝都城,收復遼北呢?!?/br> “公主憤怒的是,遼北之敗原本可以避免?!倍∠嗖粌H看透榮晟帝,也精準的看透榮烺。 丁瓔沉默下來。 “我們都知道。楚大將軍于遼北并不熟悉,陛下忌憚鄭家,棄鄭家不用,一意孤行要楚大將軍率兵入駐渤海國,為渤海王穩住王位。當時,公主很反對楚大將軍率兵出征,公主不贊同介入渤海國政?!倍∠嗟?,“事實證明,公主當時的考量是對的?!?/br> “因為這場大敗,你知道朝廷的損失有多大么?”丁相深吸口氣,“換算成銀兩,千萬兩以上?!?/br> 丁瓔倒吸口氣,“這么大?!?/br> 丁相眉心微鎖,“公主一直在太后身邊長大,她對朝政的了解比一般人要更深刻。在太后過逝那年,公主曾經參與趙尚書案的調查。光那一樁案子,朝廷收剿銀臟數百萬之巨。那些銀子都進了戶部做為公用?!?/br> “可以說,陛下接掌的朝廷,是一個和平富庶的朝廷??梢仓挥卸潭趟哪?,國朝大敗,邊軍潰逃,兩位大將身隕,帝都以北受盡屠戮?!倍∠嗟?,“公主非常憤怒。然后,她遷怒陛下也遷怒太子?!?/br> “并沒有啊?!倍…嬚f,“我經常去找公主說話,公主待我挺好的,也常來看阿泰?!?/br> “不。公主對陛下與東宮非常不滿。因為是陛下一意孤行導致遼北敗局,而在戰后,陛下甚至不肯問罪秦太師,公主已經難以忍耐?!倍∠嗥届o說道,“所以公主施恩內閣,籠絡大將,不加掩飾的與勛貴豪門結交。 公主的目的只有一個,她要掌握朝政?!?/br> 丁瓔面色一白,“陛下與太子就是因此要讓公主和親么?” 丁相嘆口氣,“陛下不是傻瓜,太子也能感覺得到。雖然我認為這樣做非常愚蠢,但好像陛下與太子都更愿意公主遠嫁?!?/br> “那不能彼此各退一步,共同執政么?”丁瓔說,“就像以前太后娘娘在時那樣?!?/br> 丁相苦笑,“太后娘娘在時,陛下何嘗能掌管政事。我從來也只聽聞天無二日、國無二日,共同執政,誰愿意?” 哪怕陛下太子愿退一步,公主呢? 遼北大敗已經徹底將公主惹毛了,公主一定會奪取權力,并且她已經這樣做了。 在太后身邊長大的公主,她生來就看著自己的祖母處理朝政,她不會認為朝廷是陛下的是太子的,她會認為朝廷一樣是屬于她的。 因為她遠比她的父兄出眾,因為她像她的祖母一樣胸懷天地,憐憫天下。 癥結并非和親。 而是公主與陛下、太子之間的爭勝。 可陛下與太子仍然犯下大錯,他們以為用和親的名義可以名正言順的趕走公主,卻不知這樣只能惹怒公主! 或者因為無涉政事,丁相看的比許多人更準。 丁瓔忽然低低問祖父,“當初您讓祖母帶話給我,就是因為看出……”公主與東宮會翻臉么? 事到如今,丁相也不瞞孫女,“公主曾經苦勸太子,不要納徐氏女。太子雖有寬厚之名,這幾年我細看下來,委實不是名君之資?!?/br> 丁瓔嘆口氣,“我看公主很肯為朝廷盡心,還替朝廷借了那許多銀子。有這樣得力的meimei,殿下何不垂拱而治呢?” “太遲了?!?/br> 如果是在遼北之敗前,東宮愿意正視公主的能力,對公主加以重用。那么,根本不會有遼北之敗。 若無遼北之敗,陛下與東宮的根基則不會動搖。 是陛下的一意孤行,導致如今的局勢。 而公主既有機會掌權,就不會愿意再與愚蠢的父兄虛與委蛇。公主要整個朝廷都聽她的!她要如她的祖母那般掌握朝政! 沖突已一觸即發。 丁相叮囑孫女一定要小心,自己也小心翼翼,不肯多言一句,多說一字。 空氣中的緊張氣氛,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 在徐妃折戟后,榮晟帝找齊康商議,齊康沒奈何,“如果陛下信任,臣愿意一試?!?/br> 榮晟帝就等齊康這話,立刻道,“卿若能說服公主,朕記卿一大功?!?/br> 齊康奉命到含章殿去見公主。 這是師徒交惡以來的第一次單獨見面。 榮烺沒留旁人,她坐在臨窗的小炕上,窗外大雪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