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虐文里病美人太子/事了拂衣去 第42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全員惡人”的綜藝里擺爛爆紅、穿成知青女配[七零]、被上司暗戀后我卻、她始亂終棄了狐貍精、我殺了太子的白月光、上交金手指后我成了科技大佬、偏偏是你、識玉、我的小情人(1v1 h)、上花樓買個情敵(女裝大佬、1v1)
走到近前,只見那馬通體烏黑猶如黑緞子一樣,唯有四個馬蹄子白得賽雪,高大健碩、眼神犀利、氣宇軒昂,是難得一見的神駿。 此等駿馬,以燕熙現在的俸祿一輩子都買不起一匹。加之如此高大威猛又凜凜生威的,顯然是戰馬,且北原的戰馬是最好的,有錢也買不到。宋北溟若不肯送,誰也休想擁有一匹。 就連前一陣剛封了親王的燕焦托人找宋北溟要馬,也被宋北溟搪塞了過去。 再者,若是這馬身上再有功勛,怕是品級比宣隱還高。 面對這樣一匹神駿,是個男子都要熱血沸騰,燕熙也不由大贊。 贊完又是一陣失笑。 燕熙心中明鏡似的,宋北溟絕對是故意拿這匹馬來硌應他的。 可是管他呢,事已至此,燕熙當下抓了僵繩就要上馬。 紫鳶溫柔地拍著馬,小聲提醒:“此馬名叫‘北風驚雪’,它的馬夫在前頭引路,宣大人只管跟著跑便是,有什么只消喊一聲,馬夫會照應著的?!?/br> “紫姑娘周到?!毖辔踝龉笆中辛藗€謝禮,翻身上馬,問道,“不知紫姑娘昨日所說的相公,可真有其人?” “自然是沒有的,未料原來的籌劃隔天便用不上了。宣大人洞若觀火,紫鳶再滿口胡言便是惹人笑話了?!弊哮S莞爾道,“還要請宣大人海涵,紫鳶初來乍到,不明情由,照顧不周。這些并非紫鳶安排,都是小王爺細心交代的?!?/br> 宋北溟會有這等好心? 燕熙可不住。 燕熙被最后這句話堵得啞口無言,他偏頭又瞧了眼宋北溟的馬車,不知對方又想出什么花招。 索性不管那么多,拍馬出發。 - 好險,燕熙趕在第一通鼓響時趕到了午門外,逃過了糾察御史的記名。 只是御馬監的太監在接過“北風驚雪”時古怪地多瞧了幾眼他和馬。 燕熙木著臉,也不解釋,走遠了便聽那小太監與旁人說:“你知道嗎?宣大人今兒騎了小王爺的馬來上朝!” 旁人驚訝道:“騎的可是‘北風驚雪’?!” 小太監震驚地說:“可不是么!它可是得了皇爺封了從一品‘踏云將軍’的功勛馬!除了小王爺,它誰都不認的!” 旁人興奮追問:“那它怎會認宣大人?” 小太監說:“踏云將軍是小王爺親自馴的馬,自然是小王爺調教過,叫它得聽宣大人的話?!?/br> 旁人又問:“還有,小王爺的馬,早起就給宣大人用上了,昨夜里莫非宣大人和小王爺……在一處?” 小太監半信半疑地說:“踏云將軍可是和小王爺寸步不離的,昨夜二人大抵是……” 又有一人加入,拿腔作調地“吁”了一聲:“小聲點,這事兒可不興胡說?!?/br> 一時氣氛便古怪起來。 - 燕熙黑了臉,立刻知道,下了朝,全靖都都要知道他騎了宋北溟的馬來上朝。 宋北溟做出這么大的動靜,又是毗鄰而居,又是故意借馬,生怕旁人不知。 種種無中生有,三人成虎,燕熙當真是百口莫辯。 宋北溟被他幾次拒絕合作,索性繞過他,叫全靖都的人都誤會他倆暗渡陳倉了。 燕熙頂著身后探究的目光,默默地綴在了工部隊伍的末位。 他垂眸冷笑,心嘲對方手段了得。 連“逼婚上位”都用上了。 臭流氓。 - 鐘鼓司敲過第二通鼓響,糾察御史已經著急地來問燕熙小王爺何時才到。 燕熙被問得一臉懵圈,他震驚于謠言的速度快到這等程度,一張臉黑得似碳,硬綁綁地說:“下官不知,御史大人當去問北原王府的人?!?/br> 燕熙這么答,自然是無人相信的。 那糾察御史欲言又止地看他半晌,最后咽了咽口水,竟是比燕熙還尷尬地閉了嘴。 燕熙簡直想跳起來打人。 - 直到第三通鼓響馬上就要敲起時,宋北溟的馬車才姍姍來遲。 宋北溟在靖都素來是有優待的,天璽帝一般不在小事上責難他,百官心中又都顧念宋家慘烈,是以連那位以吹毛求疵著稱的糾察御史對宋北溟今日來遲也未有多問。 宣隱和宋北溟正巧都遲到了,宣隱還騎著宋北溟的馬來,兩人還故意一前一后趕到。 這……不言而喻了。 氣氛更加古怪,眾人那種心照不宣叫燕熙頭皮發麻。 - 上朝隊伍有定序。 將軍先入,次之內閣,又次之公侯駙馬伯,再次之是五府六部,最末是靖都府的地方官。 宋北溟乃欽封的從一品建威將軍,是駐京武將中品級最高的,他的輪椅排在隊伍的最前頭。 燕熙遠遠地綴在工部末尾,離宋北溟有幾百人遠。 可在宋北溟路過左掖門回頭時,燕熙分明就知道宋北溟是在看他。 他還知道,宋北溟一定是故意的,對方隱在晨暗中的嘴角一定掛著壞笑。 又邪又兇。 燕熙緩步走在燈明處,他抬起下巴,朝隊首那腥紅的蟒袍處,迎著那人露骨的回望,微微勾起了唇角。 他不發聲地啟唇,嫵媚又挑釁地說:“既然如此,往后請多擔待,宋夢澤?!?/br> 作者有話要說: 第34章 成長過客 早朝開始了。 以燕熙的品級只能候在大殿外的石階上, 聽傳旨官一道一道地往外傳里頭的決議。 今日卻一反常日,半晌也沒有傳旨。 燕熙垂首聽著大殿里面的吵吵鬧鬧, 心中一片了然。 他知道, 前些日子推動的暗波,要沖破水面了。 到了此時,燕熙反而成了局外人。 他面無表情等著“監察風波”的發酵的結果。 就看大水漫灌之下, 是誰的滅頂之災,又是誰的大浪淘沙? 今日, 風波該到中樞了。 會是誰呢? 燕熙好整以暇地望著大殿。 - 如今的內閣有六名大學士,首輔姜溥, 次輔梅輅,接下來是裴鴻、蕭宏、溫演、呂標。 這里頭除了梅輅和裴鴻不是四姓權貴,科下的四位分別是姜、蕭、韓、呂四家的,而四姓又以姜氏為首。 其中, 溫演出身寒門,雖不姓韓, 卻是一路由韓家資助及第, 中了進士后娶了韓家女。說是娶, 實則與入贅無異,他行事皆以韓家的意思為準,這事兒滿朝都心知肚明。 又其中, 裴鴻雖是掛著大學士, 卻從不參加內閣議事, 專司翰林院學士之職。他身上仍掛著太傅, 只是自“燕熙”被貶后, 便很少主事講課, 這些年一心一意修書撰史, 處在朝堂中樞,卻生生活出世外人的境界。 - 這日的早朝吵鬧而冗長。 時至巳時正,日頭毒得能把人曬化。 燕熙站在六部的隊伍末尾,看前頭許多年長官員的已是搖搖欲墜。 然而大殿里仍沒有結束的意思。 燕熙的熱汗順著脊背往下滑,里衣早濕了,外衣也透了點汗意,他懷里那塊血帕子被汗浸住了。 “枯”的藥味沒了。 可惜了。 燕熙覺得格外難熬。 - 突然一陣人群sao動,自東邊急急行來兩隊人。 其中一隊用的親王輿轎,是皇三子,如今的齊王,燕焦。 另一隊連簡單的儀仗都沒有,主子跑在最前面,一路擦著汗往大殿趕,從服色上看,是大皇子燕照。 燕熙想起商白珩曾說過:“監察風波”由他們推波而起,其中各派勢力皆會參雜其中,最終狂潮會沖往何處,并不好說,甚至許會失控。但結局并不難猜,天璽帝登基二十三年來,尚未定國本,百官人心思動,所有爭奪最后都會指向皇子。 在靖都的皇子,一個不落,無一能夠幸免。 只有毀了容又失了寵的七皇子,在三百里外的萊州,可以置身事外。 -- 今日到底參倒了誰,也沒個決斷,各方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 終于退朝了。 燕熙品級低,垂首讓到一側,讓里頭的人先往外退。 他曬得太久,有些渾渾噩噩的,半闔著眼,瞧起來很是乖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