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燕燕 第316節
書迷正在閱讀:偷吻、折春枝、魔尊他暗戳戳攻略我、穿到七零帶娃,我躺平了、當小社畜渣了老板后、穿成虐文里病美人太子/事了拂衣去、在“全員惡人”的綜藝里擺爛爆紅、穿成知青女配[七零]、被上司暗戀后我卻、她始亂終棄了狐貍精
		
		    第三個月,一雄的銷量翻了十倍。    第344章 賠錢的小店    一雄的成功讓鈴木佳子陷入了一個困境。    那就是她的面子。    一雄現在一直在賠錢,但關掉一雄確實可以結束虧損,可她就沒有面子了,她就不得不現眾人承認失敗。    特別是祝玉燕隨便搞的慈善夜市現在越來越紅火,賣的都是便宜東西卻一直在賺錢,因為攤位在不停的擴大,更多的日本商家加入了進來。    可她精心準備的一雄卻陷入了虧損中。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鈴木佳子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人都太窮了,他們都沒有錢。    可是歌舞廳和百貨公司仍然有很多客人,鈴木三郎也說中國有很多有錢人,中國有很多黃金,在這座城市里有許許多多的有錢人。    那她的店為什么不賺錢?    都是很優秀的商品,為什么沒有人來買呢?    鈴木佳子以前并沒有接觸過商業上的事,雖然平田家很有錢,是商人,但平田家立足的地方卻是神奈川的鄉下,平田家是大地主,她是在老家長大的,成年后才去京都上女學,后來訂了婚就退學回家待嫁。她以前在家里只學習過花道、茶藝這些淑女們應該學的技藝。    但她并不是對商業一竅不通。平田家就是一個大商家,家里的男人,她的父親、兄弟全都是商人,哪怕只是口耳相傳,她也知道怎么做生意。    平田家發跡是因為家里有足夠多的土地和依附他們家的佃戶,平田家要求他們種桑樹、養蠶、紡織,等建起工廠后,又強迫農戶們放棄在自家紡織,將蠶繭全部賣給工廠,用很便宜的價格收生絲,這才賺到了第一桶金。    有很多佃戶失去了土地后又失去了維生技能,投河、投井,在平田家門外上吊自盡。    鈴木佳子并不同情他們。    她深知平田家要想成功是必須有人犧牲的,佃戶的犧牲就是為了平田家的崛起,為了平田家。平田家也并沒有辜負佃戶,在征兵令到來的時候,是平田家將佃戶家中的男丁全都編到工廠里去,讓他們不必上戰場,只要在工廠干活就能賺夠養家的錢。    鈴木佳子知道商業就是另一種的掠奪,優秀的商家會用種種理由提高售價,奪走客人口袋中的錢。    一件一千塊的商品,頂一百件十塊的商品。那商家此時就應該只賣一千塊的,將十塊錢的商品永遠的扔掉,不許它們再出售。    平田家一直都是這樣干的,這樣才能賺更多的錢。    鈴木佳子思考了很久,都不認為是自己的錯。    一雄的定位還有生產的商品都是對的。高貴的環境才能售賣貴價的商品,平常普通的一塊手帕、一條領帶才能吸引客人一再的光顧,只要客人習慣了高價購買,他就會認同這件商品是值這個價格的。    哪怕市面上有同類產品也不要緊,高價就天然的將它們區分開來。    那就還是宣傳的問題。    雖然她很不想做廣告,但現在也必須做廣告了。    鈴木佳子斥巨資在報紙、廣播電臺的節目中宣傳一雄。    精心制作的日本商品,高貴而典雅,會提升您的品位和社會地位,讓人們認為你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紳士。    廣告放了三天,沒有絲毫效果。    她又買了三天的廣告,仍然沒有效果。    鈴木佳子很生氣。    現在上門的客人還是只想要贈品雞蛋。每天有將近一百個客人進來買一盒手帕,拿走一盒雞蛋,甚至有人隔一天來一次,每次都只買一盒手帕。店員向他推薦其他商品,他問:“有比手帕更便宜的東西嗎?”    店員說沒有。    那人就還是只買手帕,還說:“手帕太貴了,一個就要兩塊美金?!?/br>    店員會把手帕整齊的疊放在小盒內,還會噴上法國香水,放入店里的小名片,都是由師傅親手繪畫的季節名片,上面還有店里的印章。    這樣精美的手帕,客人隨隨便便就扔進手提袋中,倒是捧著雞蛋出去。    鈴木佳子懷疑這個人根本就是為了雞蛋來的,他都買走快二十個手帕了,當手紙用也用不了??!    她有心不賣給這樣的客人,但是這樣一來,店里就再也沒有生意了。每天都有客人光顧,店員的心情都變好了。    她希望看到一個朝氣蓬勃的店,不想要一個死氣沉沉的店。    她堅持了半個月沒有去找祝玉燕,因為她實在不想承認自己不如她。    但在廣告沒有效果之后,她只能去找祝玉燕了。    祝玉燕驚訝的說:“只放了六天廣告嗎?那怎么夠呢?廣告就是要天天放才有用啊,至少要放一個月?!?/br>    鈴木佳子震驚了:“要放一個月?!”    祝玉燕:“是至少一個月,要是可能,最好報紙和電臺天天都有廣告,這才能起到讓人知道的效果啊?!?/br>    鈴木佳子哪有那么多錢做廣告,她做廣告的錢是掏的私房錢,一雄現在虧損仍在營業也是她的私房錢在支撐。    她并沒有那么多的錢??!    鈴木佳子不相信:“慈善夜市也沒有廣告?!?/br>    祝玉燕溫柔的說:“那是因為夜市很大,人人路過時都可以看到它。就像百貨公司,它的樓那么高,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也不需要廣告?!?/br>    鈴木佳子同樣不能把一雄的店面擴大。擴大店面就要上更多的商品,那會擴大她的虧損。    她說:“有沒有其他辦法?”    祝玉燕為難的說:“廣告就是擴大影響力,要不然把一雄放在慈善夜市旁邊……”    讓高雅的一雄和一堆處理品放在一起?    鈴木佳子不能接受!    她說:“這不可能!”    祝玉燕搖搖頭,嘆氣:“那就沒辦法了。必須要吸引客人們的注意力啊,一定要有什么東西可以吸引他們,讓他們進到店里去的,只要他們進了店,就會開始看商品,就有可能會購買。也可以設置更高更復雜的購買規則,比如買手帕送雞蛋,要想大米的話就要買領帶,想要鹽的話就要買皮帶,這樣一層層加碼,最終讓客人對店產生慣性,這樣他們就會在店里買東西了?!?/br>    鈴木佳子不喜歡:“那就還是用贈品來吸引客人。而且我不喜歡你說的贈品。太不高雅了,為什么都是這些東西?”    祝玉燕:“因為它便宜簡單,而且人人都需要,贈品就是要送人人都需要的東西,送雞蛋很正常啊,我家門口以前的藥店每買一包藥還會送大米呢,這樣他的生意就比別的藥店好,人們為了那白得的一袋大米都愿意到他的店里來買藥?!?/br>    鈴木佳子:“那我也可以在店里擺上點心,只要進來的客人都可以免費得一盒點心?!?/br>    點心比雞蛋高雅的多。    鈴木佳子:“我還可以送茶葉??傊?,我要送符合一雄身份的贈品?!?/br>    祝玉燕拍手鼓掌:“這樣很好,我也覺得比雞蛋更好呢!看來是我的思想有問題,太貧窮了,不知道可以送這樣高雅的贈品禮物?!?/br>    鈴木佳子修改了贈品,花了更大的價錢請師傅制作點心,將茶葉裝在小瓷罐里,等等。    客人突然就不來了,聽說沒有雞蛋之后,他們全消失了,只有幾個人愿意拿走一盒點心,但他們也不再出現了。    她問祝玉燕這是怎么回事。    祝玉燕聽說點心只有三塊,就說:“不如加大點心的量?送一盒子試試?”    鈴木佳子:“贈品只是贈品,難道客人只是為了贈品來的嗎!”    那不然呢。    祝玉燕對鈴木佳子有一點點的無奈,這個大小姐到現在都沒有看清她所處的世界是什么樣的。這個世界只有百分之一的有錢人,卻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窮人。她的客人一直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窮人啊。    至于那百分之一的有錢人——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鈴木佳子那個見鬼的小店。    要想討好日本人有很多辦法,光顧鈴木佳子的小店是最不可能的一個選擇,他們寧可去給鈴木三郎送禮。    祝玉燕安慰鈴木佳子:“會好的,慢慢會好的,只要店開下去就一定會好的,你要有信心啊?!?/br>    可鈴木佳子已經沒有信心了。    她的錢要賠光了。    第345章 搶玉米    鈴木佳子并不是想賺錢才開店的,她想要的是成功,是丈夫的歡心。    祝玉燕通過成功的事業贏得了丈夫的心,她就想通過同樣的方式得到鈴木三郎的心。    畢竟一個女人怎么會不清楚男人到底愛不愛自己呢?    她很清楚,鈴木三郎并沒有愛上她。    可能在她生下兒子之后,他就會離開她,去尋找情人的安慰了。    但假如她能提供遠比情人的rou體更優秀的成功,那她就可以保有丈夫的心。    所以就算是一雄賠得讓她的私房錢快要見底,她也沒有想過關掉一雄,而是想從哪里再賺錢來好支撐一雄。    祝玉燕再次給她出了一個好主意。    祝玉燕:“你知道,現在糧食是這個城市最緊俏的貨了。我上一回用土豆來打響名聲,你還記得嗎?”    祝玉燕將她不停的買糧食,再用非常低的價格賣給窮人的行為說成是為了一個好名聲。    祝玉燕:“我越有名,人們就越喜歡我,蘇老師也會越來越看重我。你看,現在人人都叫我蘇太太,菩薩太太,哪怕是走在街上也有人認識我,以前還要我掏錢請記者他們才肯來采訪我,給我拍照,現在我出一趟門就有記者找來了,他們還會跟在我的車后。這都是影響力??!”    這個說法意外的很有說服力,所以不只是鈴木佳子相信了,鈴木三郎,還有蘇純鈞那邊的人,都相信祝玉燕不停的施舍糧食給窮人是為了給他們夫婦賺一個好名聲。    這樣帶來了一個奇特的效果:就是有很多想要一個好名聲的人也都去施舍窮人了。    現在城中最時興的事就是慈善行為。報紙上平均每天要報答三四次某某先生某某太太的慈善行為。    總的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雖然并不是所有的慈善拿出來的都是吃的,但好歹有人施舍就是好事。    她曾見過有一個太太施舍給窮人一人兩瓶醬油。    大概人們可以拿回去沖水喝。    鈴木佳子接受了這個意見。而且現在不止是祝玉燕一個買家了,很多人都想買走私品。    當然,她不能什么都走私進來,平田家的船隊不會聽她的話。她只能有什么拿什么。    而且這一回,可能平田家的人在生她的氣,所以要求她先付錢,而且不管帶回來的東西是什么,她都不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