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168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本因自己失言而感到緊張的淮山伯聞言,瞬間放下心來,難掩欣喜與激動的拱手施禮道。 “能有機會效忠于陛下與殿下,乃是臣楚氏一族的榮幸,為守護我們大安江山的統一,領土的完整,巨等萬死不悔!” 這番話讓在場眾將領聽得熱血沸騰,紛紛跟著附和。 這次追隨太子出征的經歷,給這些將領們留下的印象實在太過深刻,他們此刻正處于對太子無比推崇的狀態,將這些表忠心的話說得特別誠懇。 而這些武將們毫不掩飾的態度,也讓殿內眾大臣們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太子大勢已成。 不僅僅是徹底坐穩了太子之位,而是徹底坐穩了無冕之王的位置,現在就看太子自己打算在何時繼位了。 畢竟在過去近半年的時間里,正寧帝所表現出的一些與從前有些類似,但又明顯存在許多不同的處事風格,已經讓許多大臣心中都忍不住生出懷疑。 準確地說,是他們早已生出懷疑,只是他們實在不敢相信那個太過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真相,卻在近半年的時間里,基本得到確認而已。 只是大家心里都明白,某個真相實在太過驚人,他們能做的只有揣著明白裝糊涂,然后重新審核與確定太子的地位而已。 這也是他們在聽說太子率大軍在犧牲不值一提的情況下,在最短時間內,就順利攻入理山王都,將理山國重新變成大安的山陽省后,爭相在朝堂上不吝溢美之詞地夸贊太子,努力向太子表忠心的原因所在。 畢竟他們在發現那個真相的同時,也從中發現了另一個真相,就是當今皇上是真的不戀皇權帝位,一心想要早日禪位給太子。 要不然,誰能‘喪心病狂’到讓一個稚子小兒幫他治國理政? 正在暗自感慨,在場眾大臣們突然收到由內侍或宮女分發給他們的一張紙,讓這些大臣們都頗為疑惑。 當他們看清紙上寫的那些讓他們感到眼熟的內容時,心中有都有些蒙,同時還難免感到有些臉紅。 因為他們已經發現,紙上寫的那些,正是他們此前在朝堂上親口說的那番夸贊太子的話。 說得時候不覺得,被人這般記下來,還特意送給他們看,這種心情就難以形容了。 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后,這些大臣才后知后覺的意識到問題所在。 皇上讓人記下他們當初在朝堂上夸贊太子的話,此刻又將這些內容發給他們,此舉分明是在提醒他們,讓他們不要忘記自己對太子的贊揚。 可是皇上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有些大臣不動聲色地看向同僚,發現大家正面面相覷,都是既覺疑惑,又努力故作坦然的模樣。 作為隨軍出征的有功之臣,沈卓的席位不在文臣之列,而是在專為有功將士與功臣們所在的區域。 注意到那些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基本是人手都領到了一張紙,看完紙上的內容,所有人的神情都有些的微妙時,沈卓心中瞬間想到的,就是那位不知又在算計什么了。 這個疑問浮現在腦海中的同時,沈卓臉上溫和的笑容突然一滯。 因為他隨即就已想到,那位可能在算計什么,什么樣的事,才值得她算計殿內所有人。 隨后宣讀的一份禪位詔書,則證明了他的判斷。 “……皇太女何殊扶危拯溺,親率大軍收復失地,決百勝于千里,庇天下黎民能安居樂業,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現授帝位于皇太女何殊,望爾敬遵典訓……” 皇太女? 殿內這些文武大臣們忍不住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可是那退位詔書像是擔心他們沒聽清楚般,一再提起‘皇太女’,讓他們想要忽略都不行。 確認自己沒有聽錯后,寂靜無聲的殿內眾人,除有數的幾個知情人外,其他人此刻都有些蒙,好好的太子,怎么就成了太女? 怎么可能是皇太女呢?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手上的紙順利發揮作用, 時刻提醒著錢閣老不要忘記他此前如何夸贊過太子,所以他硬著頭皮,盡量措辭委婉地開口道。 “啟奏陛下,老臣聽著這份詔書中的用語, 可能存在重大失誤, 您欲傳位于皇太子, 卻被寫成了皇太女,或者是……老臣聽錯了?” 隱瞞多年的真相,如今終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昭告世人, 正寧帝的心情十分好,笑容欣慰地回道。 “錢愛卿沒有聽錯, 也詔書上的措辭, 也并不存在失誤,太子本就是女兒身,只是她出生后,有大師為她批命, 說她命格貴重, 不宜當女兒養,朕才將她當兒子養, 如今朕已到了需要安心頤養天年的歲數,也是時候該讓太女正式繼位了?!?/br> 又是讓人無言以對的‘批命’之說,讓在場群臣都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可是仔細想想, 這個‘批命’之說仿佛又不無道理。 當今皇上若非膝下有這么一個當兒子養的女兒,這皇位怎么也輪不到當時已過而立之年, 卻沒有兒子得正寧帝頭上。 這位皇太女的命格, 也確實夠貴重, 貴到不僅旺自身,還能旺她爹。 崔景懷也同樣為這個消息感到震驚,雖然他可以說是看著何殊長大的人,時常與對方打交道,只知道對方聰明厲害得足得讓人忽略她的年齡。 但他此前也從沒想到,這么一位做事精明果斷,身具雄才大略的太子,其實是女兒身。 不過現在知道真相后,他也只是震驚了一下,隨即就表態道。 “無論殿下是太子還是太女,都不影響殿下文韜武略、英明睿智的事實,陛下圣明!” 已被何殊任命為閣老的秦侍中也隨即表態道,“陛下圣明,太女殿下不懼危險,親率大軍收復大安失地,為當年戰亡的將士們報仇雪恨的不世之功,震古爍今,臣等欽佩不已,恭請殿下早日承繼大統,不負陛下的厚望!” 有了這么兩位帶頭,殿內眾文武大臣紛紛表態,表示自己對于太子變太女,太女將要正式承繼大統一事,心無芥蒂。 畢竟何殊在此次征點理山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能力,已經獲得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可。 戰后賞罰分明,對他們這些將領沒有半分忌憚,公開他們的戰績,讓他們獲得百姓們的擁護與贊揚的態度,也讓他們感到十分心安。 所以他們雖然也為太子本為太女的真相大吃一驚,卻在反應過來后,迅速接受并認可了這一事實。 場上有不少大臣很想跳出來,抨擊皇上打算讓女兒繼位,‘牝雞司晨’的這個決定。 可是手上的紙,無時無刻地不在提醒著他們,但凡他們此刻敢跳出去,他們只會落得個自打嘴巴這一慘淡結局,即便將自己的里子與面子都丟盡,也改變不了任何局勢。 唯今之計,他們只能選擇無視性別問題,繼續堅持之前的態度,支持太子,也就是現在的太女,正式登基繼位當女帝。 畢竟在場那些手握兵權的武將們,都已旗幟鮮明的表現出他們對太女的擁護與支持態度,這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些文臣在這件事情上,根本沒有可質疑的余地。 所以那些文臣,尤其是那些已經猜到某些真相的大臣,隨后也都干脆利索地放棄掙扎,強笑著表示支持。 在場心情最為復雜者,莫過于那些宗室出身的王公,尤其是與正寧帝血緣關系較近的一些人。 他們是真的很想站出來說些什么,當今沒有兒子,就是他們這些宗室的機會,完全可以要求正寧帝從他們的兒孫中過繼皇位繼承人。 可是殿內這些大臣紛紛表態,愿意支持和擁護太女繼位,沒有一個人提出太女身為女兒身,無權繼位的現實,讓他們深刻地意識到,自家是一點可爭取的余地都沒有。 再想想這些年來,相繼消失在大安的那些同族,還有因參與到謀反,或是大案中,相繼被奪爵抄家的那些宗室人家,剩下這些,誰也不敢以宗室的身份站出來指責什么。 畢竟他們此刻都已無比清楚地認識到一個事實,就是當今與太女的大勢已成,他們步步為營,從頭到尾都沒打算給別人留下機會。 所以才有了當前的這種局面,在這個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真相公開后,本該引起群臣反對與抨擊的大事,眾大臣竟然一面倒地表示支持與擁護。 能有機會留到現在的這些宗室王公,基本都是相對較為本分,沒有那么多野心的人家,認清事實后,也都緊隨何廣成與新任宗正之后,紛紛表態。 這個結果讓正寧帝更覺欣慰,雖然早知道經過何殊多年來的謀劃,大勢已成,就算有人反對與質疑,也改變不了既定的結果。 但是能夠如此風平浪靜地順利落實此事,肯定更好。 “看到諸位愛卿都能如此支持朕與太女,朕心甚慰,太女宅心仁厚、聰敏多智,這些年來,助朕良多,為我大安江山的安穩屢建奇功,絕對擔得起這江山重擔,望諸卿以后還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太女,共鑄大安盛世基業!” 殿內隨之傳來整齊劃一的應和聲。 這場極具歷史意義的慶功宴結束后,眾將興高仍在采烈地議論著,關系交好者,還三五成群的相互邀對方換個場子繼續喝酒聚會。 許多文臣的心情卻都相當復雜,他們簇擁著資歷最深的錢閣老,卻都紛紛欲言又止。 雖然知道大勢已定,可是這心中實在有太多的質疑,想要開口,卻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錢閣老冷著臉看著圍在自己身邊,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希望自己能說點什么的大臣,沒好氣地開口道。 “大安既然能出女官,就能出女帝,太女殿下功在社稷、德行天下,是我等之幸!” 說完,錢閣老便徑直離去,他心中憋屈不已,本來是一句話都不想說。 可是這么多沒眼力見的大臣都盯著他,他也不得不忍著想要吐血的沖動,當眾拋出這么一句話,申明自己的立場,以免被某些不知輕重的人給連累。 事到如今,誰要是還沒看來,如今的局面,壓根就是那對天家父女給他們布下的一個局,他們所有人都在對方的算計之中,根本不得脫身,那就是蠢。 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出現的女官,以不同手段將那些有野心的宗室都給打發掉,在取得夷北軍與衛西軍的支持與擁護后,又不惜親自以身涉險,率兵征戰理收,收復失地。 從而徹底將大安各軍都握在手心里,如今的朝野上下經過這些年的多次整頓,換上來一大批都以皇上,準確地說,應該是以太女唯首是瞻的大臣。 在這種大形勢下,他們這些還抱著老思想、舊觀念的老臣,根本沒有機會去撼動如今的大局,也就別無選擇。 與此同時,正寧帝也正滿面欣喜地看著何殊道。 “皇兒,我們成功了,我們這些年的謀劃,成功了,朕還以為他們中的有些人,多少還會抗議幾句,都已經準備好了應對,結果他們竟然異口同聲地表示支持?!?/br> 雖然語氣中透露出幾分遺憾,但是臉上燦爛笑容出賣了他,顯然他對這個結果十分欣慰。 何殊的心情也很好,總算可以擺脫這種男扮女裝的狀態,她絕對是最大的受益者。 “這就是兒臣提出要在慶功宴上公開這個真相的原因,能有機會參加這場慶功宴者,都是朝堂上數得著的人物,能坐上現在的位置,他們都聰明得很,也知道輕重,輕易不敢冒頭?!?/br> 若是在朝會上公開這個消息,反應可能就不一樣了,總有些不知輕重的人,自以為是的熱血上頭,為反對她這個女子繼位,當朝撞死都有可能。 正寧帝深以為然地點頭,“是啊,這要是在朝堂上公開,肯定要吵上好幾天,現在好了,這些能當家作主的都已當眾表示支持,大勢已定,任由某些人再怎么反對,不想自取其辱的話,都只能忍了!” 在隔壁宮殿內招待那些大臣家眷的皇后過來時,也是滿臉笑容。 “恭喜陛下與皇兒,這些年的謀劃,總算沒有白費,我聽說,不僅那些文臣武將,連宗室都沒有異議?” 何殊笑著抬手攬住對方的肩膀,“是的,母后,我們成功了,就算以后可能還要面對一些小麻煩,但是那些注定翻不起什么風浪,您與父皇都能放心了?!?/br> 皇后喜不自勝得笑著點頭,“嗯,放心了,這回確實放心……對了,本宮還聽說,你受傷了的事,你身邊的人都是怎么回事?沒有保護好你不說,竟然還瞞著本宮與父皇?” 聽到皇后提起,正寧帝也迅速想起這件事,目光銳利的看向何殊。 何殊頓覺有些頭大,趕緊解釋道。 “你們放心,就是一點皮rou傷,不嚴重,兒臣怕你們擔心,才不許他們上報,更何況兒臣此次親征,就是為了能在將士與百姓們的心中立威,實在不宜將這件事宣揚出去?!?/br> 皇后聞言,忍不住再次流下充滿心酸的眼淚。 “皇兒真是太苦了,幸好如今取得的結果還算不錯,希望我兒能夠從此苦盡甘來,再不用受那些委屈與痛苦?!?/br> 正寧帝在一旁點頭,“還是要讓太醫令過來,為皇兒仔細檢查一下,確定一下傷勢恢復的情況,朕與你母后才能放心,而且在淮山伯說出皇兒受傷的事情前,你竟然還喝了酒,真是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了?!?/br> “父皇放心,兒臣沒有喝酒,兒臣的席上用的是鴛鴦壺,為別人倒出的是酒,為兒臣倒出的是沾點酒氣的水?!?/br> 正寧帝聞言,頓時來了興致。 “竟然還有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