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76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你三皇姐是不是有些相中那個瘦高個了,朕看的這一會兒,見她與那人說的話最多,還主動挨近了些,嗯,就是那個穿著官服,看著不怎么大方的樣子,這也太拘謹了些?!?/br> 看到那個瘦高個竟然是穿著官服來的,正寧帝就知道那人肯定是何殊推薦的幾人之一,因為那幾個看著都很顯眼。 “我也因為看到這點特殊的地方,才覺得好像有點苗頭的樣子,至于能不能成,看緣分吧,反正我們不能給三皇姐壓力,免得她直接找人湊合,就像這次,明明沒什么興趣,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來了?!?/br> 正寧帝也知道這個道理,感嘆道,“你三皇姐身世可憐,從小就心思重,又是個知道感恩,愛替別人考慮的性格,殊實過得不易,父皇肯定不會在親事上勉強她?!?/br> 縱然希望三女兒未來可以能夠一生和樂,正寧帝也不會自以為是的干涉她的親事。 因為他知道三公主是個懂事的,越是懂事,越是容易選擇寧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重視之人的期望。 對于像四公主那種不懂事的,就不存在這種顧慮。 “父皇也不必太過患得患失,您不是也說,三皇姐這幾年在外,成長極大,她現在很有主見,又知道我們對她的態度,做出的任何決定,應該都是經過她的深思熟慮的,我們耐心等著她表態便是?!?/br> 正寧帝覺得太子說得很有道理,總算收拾好心情,學著太子的模樣,不時觀察一下花園中的情況,并悠閑的喝茶磕瓜子吃點心,耐心的等待結果。 他是真心佩服太子的這份就算心中有事,也不會虧待自己,不耽誤吃喝與放松的心態。 拿著千里鏡又看了一會兒,正寧帝再次忍不住問道。 “那個瘦高個應該是舉薦的人選吧,他是個什么來歷?” 何殊知道正寧帝說得也是常明松,便給他也介紹了一遍對方的生平經歷。 正寧帝聽完,并沒有對太子的超強記憶能力發表疑問,畢竟他早已對此習以為常,只是他看向太子的眼神難免有些微妙。 準確的說,是與三公主之前的眼神如出一轍。 何殊也知道她老爹肯定也意識到了什么,但她裝作若無其事,十分坦然的樣子,就差直接在臉上備注:不要想太多! 在東宮用了一頓簡單的晚餐后,這場聚會才算宣告結束,何昌逸回去后,與沈卓說起在聚會上的見聞時,語氣頗為感慨,沈卓對此也很感慨。 “可見我們這些外人只看到三公主年紀輕輕,便能位高權重,深受陛下與太子信重的一面,卻不知道她入仕后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經歷,成長,往往都是伴隨著艱難的磨礪?!?/br> 沈卓自己對此深有感觸,無論他在現實中幼年失去雙親的經歷,還是他在夢中相繼失去祖父母后,又見到相依為命的表姐所遭遇的不幸。被迫成長的過程,都讓他對此感觸良多。 第八十二章 聽完何昌逸講他如何被那些熱情得過分的公子哥們纏住, 害得他都沒什么機會完成太子交待的任務的經歷。 沈卓認為這可能才是那位邀請對方過去的真正目的,但是猶豫片刻后,他最終決定還是不要將自己心中的猜測說出。 畢竟受托幫忙觀察那些駙馬候選人,肯定比被推出去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要更有存在價值一些。 次日中午, 皇后迫不及待的派人以請太子去鳳元宮用午膳為名, 把何殊叫過去問這件事的結果。 “母后,這件事只能交由三皇姐自己決定,我們盡盡心就行了, 不適合多插手?!?/br>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的大多數公主們出嫁, 都有政治考量, 或是為了彰顯皇上對某家的圣寵,或是為了牽制與拉攏哪個大勢力,被送去與異族和親的也不在少數。 就連先帝時期,也曾有過好幾位公主先后被嫁到異族, 年紀輕輕就英年早逝。 正寧帝初登基的那幾年, 縱然大安的國力還不夠強大,何殊也不曾想過要用jiejie們換取邊境的和平。 為此她要求正寧帝態度強硬的增加對邊境駐軍的投入, 嚴辭拒絕那些大臣想要送公主或宗室女去和親的提議。 皇上堅定的主戰態度,以及大力提拔重用一批既有有作戰能力,也有實戰經驗,或是與異族是老對手, 對其比較了解的將軍,成功令軍中上下風氣大變。 士氣大振的大安軍隊在對異族的作戰中, 陸續取得幾場大勝后, 才算是徹底堵住那些大臣的嘴。 讓他們不再總惦記著要送公主等身份尊貴的女子去和親, 維持邊境和平的盤算。 這也是何殊對朝堂上的某些大臣深惡痛絕的原因,一邊打壓女子,看不上女子,一邊又總想利用女子,那嘴臉實在可憎。 皇后當然早就看明白何殊的心意,這也是她再怎么惦記,卻沒有勉強三公主,直接為其選定駙馬的原因。 “本宮知道,本宮也沒有想要干涉,或是要求她一定要將親事給落實下的打算,就是忍不住想要問問,她這次再離京,下次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再回來?!?/br> 關鍵是三公主已經年滿二十二周歲,再過幾年,那年齡就更大了。 何殊也知道對方的擔心,可是對于這件事,只能像她說得那樣,順其自然。 “母后先放寬心吧,三皇姐很感激母后的這番心意,對待這次的聚會十分認真,若有緣,自會成事?!?/br> 沒能得到理想的答案,皇后也只得意興闌珊的放棄。 讓何殊沒有想到的是,幾日后,她竟收到常明松的調職申請,申請調離刑部的職位,進入督察院,成為三公主這位巡按監察御史的副官。 六品刑部主事的位置絕對是個香餑餑,是旁人處心積慮的想要爭取,都很難有機會爭取到的京官。 若非有何殊這個太子的親自抬舉,在家里不曾給他提供任何助力的情況下,常明松根本沒有機會升到這個位置上。 誰都知道當京官距離大安的權力核心近,機會更多,能得到上官的欣賞,被提拔重用的機會更多,常明松親身經歷過,應該更知道這個道理。 可他竟然主動選擇放棄當京官的機會,申請進入督察院需要從頭做起不說,還是做個隨巡按監察御史外任,多為七品的隨行監察御史。 而這種事多功勞卻不多的隨行外任副官,實則是督察院中其他低品御史恐避之而不及的苦差事。 當然,對于給三公主當隨行副官一事,還是有不少人抱著積極爭取的態度,畢竟三公主當年在督察院時,做出的一些功績,至今還激勵著許多人。 最重要的是,都知道三公主是極得圣寵的公主,什么案子、什么人都敢查,即便上官會占據大半功勞,身為副官,他們能分到的功績也不少。 之前隨三公主一起出京的那些官吏,這次回來后,都能得到不少的實在好處,就是最好的證明。 只是常明松與督察院中的那些低階御史不同,在刑部頗受重用,立功機會更多。 吏部尚書已經知道常明松被上面看中,成為駙馬候選人的事,所以他對這份調職申請不敢擅專,趕緊派人呈到御書房,交由皇上定奪。 看到這份調職申請,何殊也感到有些意外。 在她的印象中,常明松是個表面看著沉默寡言,實則是個有主見的人,即便如此,她也沒有想到對方竟能如此果斷,為了三公主,不惜放棄自己已到手的前程。 要是換作旁人,何殊會懷疑對方是不是以退為進,為討得三公主歡心,為做駙馬,才會做出此舉。 可是何殊知道對方不是這種人,因為在對方身上,她能感覺到身為某些同類特質的熟悉感,。 在她的前世,一般將有那種特質的人稱為‘理工宅’,往往都是對技術有追求,對權利沒野心,有不少還存在社恐的那類人。 常明松的父親也是個技術型人才,在工部的器作坊工作,因在某次試制新火器時,不慎炸膛而亡。 按照何殊在原本的撫恤制度上做出的修訂,像常父這種情況,可以給出一個七品的蔭恩職位。 常明松當時還在上京武院中上學,偏心眼的常家祖父祖母堅持要將這個蔭恩名額,轉給他們的大孫子,為此還逼著要求常明松簽下主動放棄蔭恩的聲明書。 何殊無意間看到的那份聲明書后,從那筆鋒透紙的簽名中,看出常明松的憤怒與不甘。 便派人查明此事,才知道這其中竟然還存在這種內情。 隨即便在相關撫恤制度上又新加一條,這種積功蔭恩只澤及相關官吏的直系親生子女。 若無親生子女,或是親生子女自愿放棄者,則取消名額,并對已發放的蔭恩名額進行徹查。 這般一查,常家的蔭恩名額沒有落在二房留下的親兒子身上,被常家老人奪給長房長孫的事,也就曝了出來。 沒了父親留下的蔭恩名額,只得又去武院繼續學業的常明松在時隔三年后,才得到屬于自己的公道。 被安排到戶部任主薄一職后,因在算帳與統計物資等方面表現出色,引起何殊這個太子的注意,才被調入刑部任從六品主事。 到刑部后,因他在各種涉案證據的痕跡鑒定方面,表現出的能力十分出色,屢次在查處重要案件中立下大功,短短兩年時間,就已晉為正六品。 這么一位在武院時,主要鉆研算術與刑偵技術,入仕后,也只一門心思想要干好本職工作的人,雖然在人際交往方面不活躍,卻是深受上司重用的技術型人才。 所以何殊認為,以常明松的性格,要不是他對三公主存在想法,絕對不可能做到這一步。 再想想他與其他幾人意識到太子發出的聚會邀請,是為給三公主選駙馬后,立刻不自在的下意識舒展衣服,臨時整理儀容,努力挽尊,想給三公主留下個好印象的表現。 應該是因他在事前本就對三公主心存好感,而三公主可能也是因為看出這點,才會在相隔甚遠的情況下,透過千里鏡一眼注意到對方。 何殊想了想,也沒有擅自作主,而是派人叫來已經在為即將到來的離別做準備的三公主,沒有多說什么,直接將那份調職申請遞到三公主面前。 “三皇姐覺得,孤是否要批了這份申請呢?畢竟對方想要給三皇姐做屬官,就算他是個用得挺順手的人才,孤也會尊重他自己的選擇?!?/br> 看到那份調職申請,明顯也覺意外的三公主瞬間愣住,片刻后,她才苦笑著坦然回道。 “說實話,我對他的印象確實還不錯,前幾天也曾在私下里見幾次面,算是有了一個初步了解,可是即將出外任,不可能許諾什么,只能告訴他,以后多聯系?!?/br> 沒曾想,她只說要多聯系,對方就如同得了鼓勵,直接申請調職要做她的隨行副官,這讓她在一時之間,也不免有些猶豫,不知自己該不該接下這份毫不掩飾的心意。 何殊大概能夠猜到這其中的過程,“這份誠意確實難得,不過這件事關系重大,再怎么慎重都不為過,三皇姐看著決定就好?!?/br> 三公主再次猶豫片刻后,才開口道。 “太子說得沒錯,這件事對我們雙方而言,都是關系來未來終生的大事,我想再見他一面,聽聽他的想法后,再來討論份申請批不批的問題?!?/br> 何殊毫不猶豫的直接一口應下,三公主才心事重重的向御書房中的兩人告退。 等到三公主離開后,在旁邊一直強忍著沒出聲的正寧帝迫不及待的開口道。 “我覺得這小子還不錯,愿意為老三放棄當京官,而且不介意屈居老三之下,這份誠意絕對無可挑剔,何況聽你說得樣子,他曾分別在戶部與刑部任職過,擁有一身過人的刑偵技術,肯定能給老三帶去不少幫助?!?/br>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何殊也覺得這常明松不錯,是個敢于做出取舍,有魄力的,可她更清楚婚姻這件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也覺得不錯,可是兩人到底如何,終究還是要看三皇姐的態度,越是在這種關鍵時候,我們越是要沉住氣,不要給三皇姐施加半點壓力?!?/br> 第八十三章 兩人沉住氣的結果, 就是三公主拿著那份申請去見過常明松后,再回來,不僅讓太子批了那位申請,還干脆直接的提出, 要趕在出京前大婚。 聽到這話, 正寧帝錯愕的站起身, 不可思議的看著他的三女兒。 “樂平,你不是在開玩笑?” 三公主神色認真的回道,“父皇, 兒臣不是在開玩笑,既然常明松敢邁出這一步, 兒臣也愿意試著邁出一步, 比起其他女子,兒臣能夠幸運得到您與母后,還有太子的支持與縱容,肯定不會輕易做決定, 辜負你們的一番心意?!?/br> 這是三公主的真心話, 若沒有這些親人做為她的堅強后盾,縱為公主,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拖到二十多歲沒有成親,也難以承受周圍那些非議與揣測。 見三公主思路清晰而又理智,不像是四公主那般昏了頭, 不管不顧,正寧帝才稍感放心, 下意識看向何殊。 雖然心中十分期待三女兒的婚姻大事能夠解決, 但是事到臨頭, 正寧帝還是不免有些緊張與不確定,他十分認可太子說女子嫁人,相當于是二次投胎的說法。 “太子意下如何?” 見皇上連她的親事都要征詢太子這個弟弟的意見,讓三公主感到有些一言難盡。 依三公主的性格,會做出這個看上去很倉促,甚至顯得有些不理智的決定,何殊并不決定意外。 她若沒有這個魄力與擔當,當初也不敢在東合府做下強制遷民,強令炸堤匯洪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