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56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我們這些外邊來的人,也能參加?” “當然,這可是朝廷組織的大招錄,不分戶籍,聽說這次放出來不少好職位,連京中一些名門千金們都忙著備考呢,又有那些落試的舉人老爺們,競爭挺大?!?/br> 說到底,還是因為兩家都是對京中不熟,打交道的也都是些同科,沒太關注大招錄。 又隱約聽說參加大招錄的是落第生員與女學的學子,他們才沒有詳細打聽相關消息,而京中已熟知這些規則的人,更關注與議論的也是新科進士們的消息。 這才使得何昌逸他們此前并不了解這事。 “多謝幾位兄弟告知我們這個消息,要不然,我這表弟差點錯過這個大好機會,等到幾位兄弟下次輪休,由在下做東,請幾位兄弟喝酒,沈兄弟也一起?!?/br> 沈卓也很關注這個消息,雖然柳平注定趕不上這次的機會,不過知道朝廷有這些政策后,等到柳平從青山武院畢業后,也可以讓柳平考試試。 不過想到柳平那一心想當將軍的志向,沈卓又覺得自己是在瞎cao心。 “好,到時一起?!?/br> 宮中的何殊正在聽人稟報四公主那天頭腦發熱,連人家名字都不打聽,就趕緊進宮要求正寧帝為他指榜眼為駙馬的事。 “……這是幾人在茶樓的談話記錄,根據目前調查到的情況看,那位柳姑娘并不知道榜眼的身份背景,只是見四公主感興趣,有心慫恿,其他人跟著起哄?!?/br> 何殊也覺得那事不像是明知故犯,有意要敗壞皇家聲譽,因為這種事經不起查,只是凡事她更相信證據,才要求要徹查。 如今看來還真是如此,只因那柳姑娘相中的男子對和離了的四公主大獻殷勤,就想借四公主一眼相中榜眼一事,絕了自己心上人想當四駙馬的機會。 讓何殊實在理解不了那柳姑娘的腦回路,也不知道該對這件事說什么好。 不說感謝人家四公主為她吸引或甄別渣男,還要為渣男做下這種害人害己的事。 看到跟著起哄的幾人中,有兩個是明知何昌逸的身份,還在一旁跟著起哄,后來更將這件事當作笑談說出去的宗室女,何殊很想扶額。 所以這就是一群沒腦子的人聚集到一起,所能產生的破壞力嗎? 若是別家的女眷,不管是什么身份,都要擺到明面上狠罰,才能彰顯皇家威嚴不容侵犯。 可是面對這么一位郡主一位縣主,何殊只覺得頭大,直接將調查結果交給正寧帝。 正寧帝驚訝之余,十分費解的質疑道。 “她們都是怎么想的?她們的爹娘都是怎么教女兒的?都是宗室女,我女兒丟臉,她們又能得到什么好處?這腦子都是怎么長的?” 何殊也理解不了,“父皇將她們的父母都叫進來問問吧,再順便敲打敲打,問問他們知道何昌逸的身份,只在暗地里關注何昌逸,是不是心里憋著什么主意?!?/br> 想到這段時間以來,還從來沒人跟他提到何昌逸,正寧帝也覺得有必要趁機敲打一下,讓那些人不管心里打什么盤算,都要給他收著。 朝廷要用何昌逸,他這個當叔叔的也不是什么疑心重的人,愿意給侄子一個機會,但也絕對不允許別人試圖利用他生事。 “嗯,朕一定會盡快辦好這件事,原平那邊,一定要更加強管束,朕實在想不通,她怎么就長成這樣呢?實在不像是朕的女兒?!?/br> 何殊有些無語的回道,“已經攤上這么個女兒,您也只能認了,現在能認識到女兒沒教好,所能帶來的巨大隱患,知道要加強管束防患于未然就好,再多的懊惱與抱怨都無濟于事?!?/br> 說起來,她也有一定責任,低估了她那位四姐的破壞力。 不管是因無心還是無知犯下的錯,都是錯,不可能成為寬恕與原諒的理由,所以對于所有涉事之人,都需要得到應有的處罰。 第五十六章 換上嶄新的官袍, 來到門下省的沈卓與何昌逸都已做好身為新人,肯定要坐幾天冷板凳的心理準備。 畢竟兩人在大考中表現突出,為了挫挫他們的傲氣,上官往往也會冷他們兩天, 讓他們認清形勢。 這是何昌逸從自家父親那里得到的官場生存經驗, 沈卓則是從他做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夢中得出的經驗。 因為沈卓算是發現了, 夢中的那些知識與經驗感悟還是比較靠譜實用的,只要不去在意那些與現實截然不同的人與事,那些莫名其妙的夢對他對而言, 并不算是壞事。 只是讓兩人都失算的是,他們的上官見到兩人時, 眼底絕對有亮光閃現, 然后將他們送到一間裝滿各種文書案卷的房間。 “這里有近一年內的朝堂奏對記要,還有門下省平日里應召為陛下答疑解惑的記錄,你們要好好看,盡快做到對過去, 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事, 做到了如指掌,對朝廷接下來要做的事, 也要心中有數,然后再針對性的做相關的知識儲備,以備陛下問詢?!?/br> 說完,又將兩人分別帶到門下省各處公房認人, 并悉心介紹哪位大人負責什么,想要找什么資料, 要去哪里, 交待得非常仔細。 而門下省的其他官員, 對兩位新人的態度也很和善,也會拿他們的狀元、榜眼身份打趣,表現出的卻是真心佩服他們的才華,而不是酸言酸語。 這種環境讓兩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氣,負責帶他們的上官是位五品侍郎,給他們介紹完門下省的各種情況后,才語重心長的說道。 “我們門下省的工作雖然忙了些,壓力大了些,但是差事辦得好,也更容易讓上面看到,你們被安排到這里,絕對是陛下與殿下重視你們,愿意培養你們的安排,有幾位上官過段時間會外放,正忙著交接工作,所以你們新來的要多擔待些?!?/br> 新人最怕的絕對是被閑置,如今不僅有活干,還被寄予厚望,兩人都很高興,怎會有半點意見。 就是兩人接下來才發現,這門下省絕對是處最能鍛煉人的地方,兩人每天都能從中收獲良多,成長與進步迅速,但也確實是真累。 因為大家都太忙,倒不用在人情世故方面花費精力,可是不想成為落后的那個,完成好自己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實在多,每天看案卷看得頭暈腦漲。 可是上面每做一項決策,不是循舊例,而是要參考大量相關數據,而他們這些輔官就得負責提供各種歷史數據,還要做到盡量精準,做好一些注釋說明。 有許多都是機密資料,可以讓兩人在做事的過程中,開闊眼界、增長閱歷、積累經驗。 自打入職后,何昌逸就早出晚歸,一天三頓飯都在門下省食堂吃,甚至顧不上關心表弟參加大招錄的事情。 聽到表哥終于抽空問自己大招錄的事,左書意嘿嘿一笑,志得意滿的回道。 “我還以為表哥要等到我正式入職后,才會想起來問我這件事呢,我已經參加過考核了,大理寺錄事,從九品,我本以為這個有品的希望不大,沒想到我竟考上了?!?/br> 何昌逸也是真沒想到,表弟竟有這個運道,考入大理寺,從九品雖然只是最末流,也是正經的官身,以他們的出身,這個機會實屬難得。 “我今晚就寫信回去,告訴家里這個大好消息?!?/br> 想到自己入職時,上官送他的那本入職守則,他又神情凝重的囑咐道。 “大理寺的規章制度肯定很多,你不要偷懶,一定要牢記在心,有了這個起點,只要你用心做事,以后有的是升遷與調職的機會?!?/br> 左書意興奮的點頭,經歷過家中的變故,經歷過在小吏手下討生活的艱辛,他當然知道自己能有機會考取這個官身,有多難得。 當何昌逸難掩欣慰與喜悅的跟他提起自家表弟已通過大招錄,僥幸考取大理寺從九品的錄事一職時,沈卓誠心道賀的同時,心中也難免有些感慨。 幾可預見的是,等到柳平將來從武院畢業,也能考取入品的官身后,他肯定也會像這位兄長般,發自內心的為其感到欣喜。 大招錄結束后,何殊才想起沈卓與何昌逸,派人將他們召過來問問近況,先召見的是沈卓,不是在更為正式的御書房。 “抱歉,此前對你隱瞞了身份,而且之前說要等你金榜提名后,要當面向你道賀,結果一直忙到現在,才抽出時間?!?/br> 沈卓趕緊躬身連聲道不敢,何殊也知道兩人現在已是身份有別,沒想著一定要勉強對方敘舊交情。 畢竟她早已認清自己這輩子的身份處境,對親姐妹都不親近,對親生父母,更是打小就開始動心眼,更何況是朋友。 “在門下省可還適應?” 沈卓不卑不亢的回道,“多謝殿下關心,微臣適應得很好,同僚做人做事都非常務實,對我們這種新人,也不吝教導與幫助?!?/br> 何殊笑著點頭道,“聽你抓住機會就替他們表功,我就知道,你應該是確實適應得不錯,門下省是個很能鍛煉人的地方,他們最熟悉孤與父皇的要求,等到你們覺得自己在門下省沒有什么進步后,可以申請調職?!?/br> 聽到何殊這番話,沈卓并未覺得疑惑,來門下省的這些天,他已經發現,這些本該是天子近臣的官員,提起太子殿下時,比提起當今圣上更為諱莫如深。 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為是自己多想,后來才發現,事實就是如此,太子在門下省的官員心中,似乎更具威嚴,雖然他們所忙碌的一切,明面上都是圍繞著皇上的諭令。 因利益相關,這里面的事情讓沈卓不得不深思,并小心觀察。 直至他看到一份據說是由陛下親自手書的詔令,看到其中一些極其細微的運筆習慣,他才隱約猜到一件事,那份蓋有皇帝私印的詔令,很有可能是出自他那位‘商兄’。 門下省的這些同僚肯定是早就發現了什么,卻又不便,也不敢跟人說什么,才會下意識對那位諱莫如深,很少提及,深恐自己不小心在人前走漏口風。 “進入門下省后,臣才知道自己無論閱歷還是能力,都尚淺薄,進步空間很大,臣定當珍惜這個機會,在門下省虛心學習與歷練?!?/br> 這是沈卓的真心話,縱有夢中那些神奇經歷與積累,能在門下省學到的那些依舊讓他感到十分珍貴難得,讓他十分珍惜。 因為那些大多都是書本上不曾記載,他在夢中也不曾接觸過的新概念與新風格。 何殊笑著點頭,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才有可能進步,她也聽得出沈卓的感慨之情,可見他的神秘經歷確實有其局限性,更為難得的是,他顯然將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 又聊了幾句,見有內侍來找何殊,沈卓趕緊提出告辭。 何殊沒有挽留,而是站起身道。 “雖然如今身份有別,我從沒忘記當年的那段情義?!?/br> 沈卓有些動容,鄭重其事的拱手回道。 “卓也不會忘記謹恒兄的關照,此生定當不負!” 看著沈卓說完后,退后離開的背影,何殊嘆了口氣,她心里清楚,這是兩人最后一次提及當年的那段兄弟情義,從此以后只能論君臣情義。 問明是正寧帝有事找她后,何殊便去了御花園。 正寧帝正站在御花園中的一堵即將正式完工的高墻附近,看到何殊過來,直接問道。 “皇兒,這里真的不留道門嗎?朕覺得在這個角落留道門的話,朕若身體不適,可以方便去隔壁休養一下?!?/br> 自打聽了何殊對一墻之隔的皇家療養院的規劃,正寧帝就覺得,等到過些年,他將皇位正式傳給太子后,也可以住進去休養。 何殊有些無語的回道,“不留,兩邊徹底隔開,才不會讓人覺得,咱們是直接在皇宮里邊開皇家療養院,那樣會有損我們皇家威嚴,您放心,宮里仍會留下隨時待命的太醫,不留門,也不會耽誤咱們的身體健康?!?/br> 最重要的是,只要留了門,就容易給后宮留下隱患,她就算不支持皇帝老爹共娶了二十多位妻妾的事,也不能看著他頭上有沾綠的危機。 正寧帝只得無奈放棄,看著御花園中的姹紫嫣紅感慨道。 “將那邊隔出去后,朕再站在這里,心里的壓力真是小多了,每次看到那邊的一大片空置宮殿,心里都覺得特別空?!?/br> 正寧帝的母妃當年是個不受寵,卻又不甘被遺忘的嬪,就住在那片遠離皇上的偏僻宮室中,一心逼著兒子上進,好給她長臉,從而引起皇上的重視。 可惜她最后不僅給年幼的兒子逼出逆反與畏懼心理,還早早的逼死了她自己,到死也沒得到想要的圣寵,沒能帶著她心心念念的娘家享榮華富貴。 所以正寧帝對自己幼時生活過的那片宮殿,不僅不存在什么眷戀,還留下的有心理陰影。 “住的地方太過空曠,人氣不足,的確容易讓人產生心理不適,我們將來立個規矩,對后妃人數要進行嚴格限制,不許后人再擴建這宮殿?!?/br> 正寧帝深有同感的點頭,他登基后迫于形勢,先后納了十來個嬪妃,加上在潛邸時的幾個妻妾,共計二十來個,都有些記不清人。 像先帝那樣一輩子下來,有名號的妃嬪都多達數百的皇帝,不僅認不全自己的嬪妃,甚至連自己的兒女都認不全,作為受害者,他十分反感。 難得放松一天,剛見過沈卓,何殊提議道。 “將您那侄子召過來見見吧,雖然以咱們這身份,不方便公開敘什么叔侄情,但在私下里見見,表個態,也不枉你們叔侄一場?!?/br> 正寧帝點頭道,“好吧,召來見見,都說天家無情義,可是咱家可不曾虧欠誰,見誰都不虛?!?/br> 連康郡王那個當面一套,背地一套,野心曝露的家伙,他們都沒下狠手,絕對對得起所有人。 何昌逸接到召見,被帶到御花園時,心情也有些忐忑與意外,他以為雙方只會一直保持這種默契,沒想到他那位皇叔竟然是個重情的。 看到給他行禮的何昌逸,身著便服的正寧帝擺擺手道。 “不必多禮,能在京中看到你這個侄子金榜提名,朕十分欣慰,也為瑞王兄感到高興,坐吧,你父親的身體可還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