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14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能有機會借著送柳平參加入學考核的機會,在這青山武院里參觀一番,了解一下這里的實際情況,何殊也很珍惜。 讓何殊感到頗為遺憾的是,現在的書院與武院都只招男學生。 就算她有心,在短時間內也沒能力大幅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只能選擇不動聲色的一步步慢慢來。 取消已經征收上千年的人頭稅,給男女均等的口糧田免稅、惠民田減稅的待遇,就是何殊想為女子盡量改善生存環境的一個重要舉措。 這項政策勢必會讓一些人家不再像過去般,為了能夠少繳人頭稅,生女就選擇將之溺死或棄養。 同時,能與男子一樣享有同等的口糧田與惠民田份額,也能給女子帶去一些底氣。 而她打算在接下來利用宮中的教育資源,培養出一批女官,絕對可以起到某些導向作用。 等到有市場需求后,女子書院、女子武院就能有機會應運而生,只是在此之前,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與謀劃,急不得。 交完學費,辦好入學手續后,負責入學相關工作的人就召來一名雜役,令其帶領柳平去領衣服、被褥等學院統一發放的物品。 在武院工作的這些雜役,做慣各種跑腿的活,不僅對武院中的環境特別熟悉,對其中的大情小事也都了如指掌,可謂是消息尤其靈通。 “這位兄弟貴姓?” 聽到馮立的詢問,帶路的雜役笑容燦爛的回道。 “公子客氣,小的免貴姓張,名叫張二田?!?/br> “原來是張家兄弟,你來武院做事多久了?” 馮立不動聲色的往對方手中塞入一塊碎銀子,熟悉的觸感頓讓張二田雙眼一亮,臉上的笑容也更加深許多。 “小的家住附近,青山武院剛一成立,小的就來院里做事了,對武院中的院長、先生、教頭們,都十分熟悉?!?/br> 張二田沒說謊,他對青山武院的確是十分了解。 所以在帶著柳平領東西,以及送人前去宿舍的期間,他知無不言的給一行人仔細講了下青山武院的情況。 從在武院教授各種功課的先生、教頭,到武院現有的學生規模,以及每天的課程、休息及吃飯時間的安排,與相關注意事項等,都說得一清二楚。 沈卓剛注意到馮立的動作時,還感到有些意外和不解,聽到張二田講出的信息,他才明白過來,提醒自家表弟一定要將這些都牢記在心。 有過進入書院兩眼一抹黑,做什么都需要請教別人,甚至是走彎路的經歷,他很清楚這些信息的重要性。 快要抵達宿舍前,張二田小心看了眼周圍,低聲說道。 “想要在院里過得太平無事,有些人一定要特別注意,最好是能離多遠就離多遠,若是遇上了,一定不能搶他們的風頭……” 聽到張二田小心翼翼的說出幾個名字,哪怕他沒有明說,何殊也能猜到原因,眼中閃過一抹厲色的同時,神色平靜的淡淡問道。 “這幾人都很有來歷?” 張二田鄭重其事的點頭,“是啊,都很有來歷,若是被他們盯上,除非你的資質特別好,成績特別優秀,能有機會得到幾位教頭的保護,要不然,嘖嘖,那日子可就難過了?!?/br> 何殊皺眉道,“既然院中也有不懼那些人的教頭,為何他們不愿出面好好管教那些人?” 張二田嘆了口氣道,“因為那些教頭們都奉行強者為尊的原則,只在意那些學得特別好的學生,不在乎那些普通學生?!?/br> 好吧,不用問,何殊等人就已明白那些教頭的身份來歷,因為這就是暗衛營一直以來的風格。 只是從前在暗衛營中被淘汰的弱者,會丟掉性命,被何殊接掌后,會根據所有人表現出的性格特長,將其分別安排到不同位置上。 那些被安排出去的人,就算因自身實力不濟而被邊緣化,骨子里依舊深受這段成長經歷影響,奉行的也是他們早就習以為常的那些規則。 與其有著同樣出身的馮立和邱顏都覺得這很正常,因在青山書院見到過類似現象,沈卓雖覺擔憂,也無可奈何,只能暗自囑咐自家表弟。 何殊則是無法容忍這種現象,優勝劣汰是一回事,可她絕對不容許自己不惜人力、物力開設的學校中,竟然出現霸凌現象。 雖然她自身不曾親自經歷過,但是受前世那個信息傳播水平發達的大環境影響,讓她深知這種現象能給人造成的終身傷害與影響。 接到何殊示意,馮立不動聲色的再次給對方遞過去一塊碎銀。 “多謝你的提醒,我們平弟年齡小,又是第一次出門在外,要是不小心惹上他們,就麻煩了,兄弟可知道他們的來歷,讓我們也好有個心理準備?!?/br> 張二田還真知道,他是個精明的,想要保住在武院的這份輕松而又收入不菲的工作,基本要求就是不能得罪那些可以決定他的生死前程的人物。 “據小的所知,中級一班的那位韓明新公子,是京中一位王爺……好像是康王的小舅子,聽說連知府大人對他很客氣,那位王開杰公子,是巡撫大人的族侄……” 說完這些,張二田又提到幾個的名字。 “這幾人的身份來歷比神秘,反正肯定也是大有來頭,他們平時比較低調,出手卻很大方,特別喜歡結交朋友,與韓公子、王公子他們的關系不好不壞?!?/br> 初時還有些震驚的何殊現已十分平靜,再次確定自己實在很有必要親自出來走走。 親眼看看這個自以為應該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的世界,才能發現其中藏污納垢,存在的各種問題一大堆。 若是一直深居宮中,她可能永遠都不會意識到,這些武院能給她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會有限。 卻會在她的不知不覺中,逐步徹底淪為其它勢力拉攏人手的工具,讓她的一番心血給別人做了嫁衣。 難怪那些人對她開設武院的事,反應都很平淡,她還以為是自己夠小心與低調,沒有曝露出自己的真實目的。 現在看來,原來是人家將她當做冤大頭,一直在薅她這個大冤種的羊毛。 忍字頭上一把刀,心中再怎么憤怒,她當下也只能先忍,待到日后再與他們算帳。 “沒想到武院中的環境,比書院還復雜,柳賢弟,你接下來可要小心,不過我們盡量不惹事的同時,也不能讓人欺負了我們,真要跟誰對上,你盡管去懷安客棧找人幫忙?!?/br> 柳平趕緊應下,他也聽也這武院中的環境,并不像他原以為的那樣簡單。 沈卓也沒說什么推辭的話,只在心中暗自記下這份情義,何殊的這番表態,是在為柳平撐腰,為他表弟接下來在武院的平安提供保障。 張二田則是眼睛一亮,“恕小的眼拙,原來柳公子與諸位都是懷安客棧的人,有這層關系在,柳公子在武院肯定能一切安好?!?/br> 聽到這話,馮立挑眉問道,“原來我們懷安商……客棧的名頭在武院中,竟能這么好使?” 張二田聽出對方本想說的是懷安商行,意識到這幾人可能不止與陳陽城懷安客棧有關,而是與其背后的懷安商行有關。 這讓張二田的神情變得更為恭敬起來,“公子說笑了,這是當然,誰不知道懷安客棧是大名鼎鼎的懷安商行分點,那懷安商行的東家,可是京中手眼通天的皇親國戚,誰敢不給面子?” 知道懷安商行的名頭好用就行,柳平安置好后,就會直接入學,接受武院的統一管理。 要等到武院休沐時,才能離開武院。 離開青山武院后,沈卓鄭重其事的給何殊他們行禮道謝,他此前實在沒想到,武院中的情況竟能如此復雜。 那些出身顯赫,大有來歷的同窗,竟能在武院中明目張膽的拉幫結派,針對那些不愿拒絕與他們廝混到一起的學生。 青山書院的學子之間,雖然也存在各種競爭與排擠,但是大家都是文人,愛惜自己的名譽,做事不敢太過分。 再加上他的成績實在優秀,讓書院中的先生們對他寄予厚望,多有看顧,所以他在書院中的生活還算簡單平靜。 要不是何殊他們愿意借出懷安商行的名頭,為他表弟造勢。 在聽說青山武院中環境后,沈卓甚至生出想讓表弟放棄入學的念頭,因為他實在不放心。 何殊制止住對方道,“沈兄不必如此,說實話,此行著實讓我們大開眼界,對武院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也算是收獲不小?!?/br> 第十九章 對于張二田說得那些信息,肯定還要做進一步的核實。 只是何殊心里清楚,這些外人雖不容易知道,但在武院內部卻不算什么秘密的信息,基本不存在胡編亂造的可能,因為沒那個必要。 更何況張二田所能看到的,只是武院中的那些背景不凡的學生不能得罪的表象。 連馮立與邱顏他們在聽到那些信息后,所能想到的也是那些有背景的學生在武院拉幫結派,欺凌弱小,會讓她很不喜。 不會明白在這看似很好理解,同時也很常見的表象下,其實還暗藏著那些人身后勢力的謀劃。 何殊也不會跟身邊人解釋這些,站在前世所不曾接觸的位置上,從另一種角度看這待那些人與事,是她今生不得不學習并掌握的能力。 既然沒有選擇擺爛的機會,她就只能面對并設法解決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留下柳平,離開青山武院后,又順路將沈卓送到青山書院。 “三位賢兄將要進入書院借讀,何不先隨我進去熟悉一下書院中的環境?” 得到何殊一行的諸多幫助,沈卓心中十分感激,只是他在短時間內,注定沒有能力償還這份人情,就想盡量為他們先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何殊明白對方的想法,不過還是選擇婉拒。 “等到我們明日來書院報道后,再請沈兄做東道,帶我們熟悉環境,初來陳陽城,在下今天打算在這陳陽城中游玩一番,好好見識一下青山州的風土人情?!?/br>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考慮到青山書院明日將要正式開學,沈卓這位正經的學子,就算已經完成書院布置的作業,也需復習一下課業。 不像他們,此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盡量多去些地方,在人群中多聽、多看、多記。 大安立朝近兩百年,官方統計的總人口從開國初期的兩千多萬,已增加到現在的近五千萬。 這還是因為近些年來,大安境內總體上還算太平,既沒有與鄰國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也沒有出現什么損失慘重的天災人禍。 青山州作為人口、糧食產量與經濟排名,都能在大安境內排前五的州府之一,總人口也就一百多萬的樣子。 陳陽城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原有的常住人口不到八萬。 隨著著青山書院擴建并擴增招生規模,以及青山武院的開設,使得陳陽城擴建。 再加上大安的商業活動在近些年得到極大發展,并越發的興盛。 陳陽城作為青山州的商業中心,近些年的就業崗位大量增加,為城中聚集大量人口,使得陳陽城中的人口現已增長到十萬出頭的規模。 十萬人口的城市,只是何殊前世所在國家一些偏遠小縣城的人口模。 但在這個時代,人口規模達到六萬的城市,就能算得上是大城。 大安最繁華的城市上京,在經過近幾年的人口快速增長后,現在的常住人口也不到五十萬。 這讓何殊不得不拋開自己對城市的固有印象,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時代的一切。 在這個以農耕為主的封建王朝時代,因她的鼓勵與支持,商業經濟才能在近些年發展得較為迅速。 即便如此,土地仍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賴以為生的根本。 在沒有高產作物,也沒有化肥幫助提高產量的農業時代,農業種植同時也是國家的根本。 何殊再怎么理想主義,也不敢試圖在這個時代搞什么城鎮居民化,去撬動這個根本。 所以此刻看到這個在大安已經算是相當繁華,卻與她印象中的繁華城市無法相提并論的府城,她只感到唏噓不已。 步行走在街道上,看見何殊的目光落在旁邊一個小販手上的糖葫蘆上,邱顏猶豫了一下,還是上前買下三串。 不動聲色的仔細嗅了一下,確定不存在什么異味后,她才將其中一串遞給何殊。 這份謹慎小心,讓接過糖葫蘆的何殊無聲嘆了口氣,人家小販做的是養家糊口的小生意,他們不過是偶然遇上而已。